梨軍支比丘
梨軍支比丘,釋迦牟尼佛駐世時,釋迦世尊的比丘弟子之一,雖在釋迦牟尼佛教法下出家修行並證到阿羅漢果,但因為過去世曾經不孝父母不肯供養的關係,今世經常得飢餓的果報,最後食沙而亡,為佛門中著名的公案之一,記載於《撰集百緣經》第10卷[1],此公案也警示後世,因果不昧、因果報應如影隨形,不孝父母、惡口的業報之可怕。
內容概要
編輯出家證果
編輯當時,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園精舍,舍衛城中有位婆羅門婦女產下一男嬰,這男孩容貌醜陋、身體穢臭,當他要喝奶時,母乳一進到口中都變成敗奶,他的父母只好雇用其他可哺乳的婦女餵養,但仍然發生一樣的狀況,於是只能以酥蜜塗在指上,一點一滴的將他餵養長大,並為他取名為「梨軍支」。就這樣梨軍支在半飢餓的狀態中成長,始終無法得到溫飽,有一天比丘們威儀詳序托地缽進城化緣,然後皆滿缽而返,梨軍支見到很開心,心想自己應該跟隨佛陀出家修行,或許就能得到溫飽,因此來到祇園精舍祈求依止佛陀出家修行,釋迦牟尼佛慈悲應允。梨軍支出家後精進修持,很快地證到了阿羅漢果位。
食沙涅槃
編輯梨軍支比丘出家後,每次外出托缽總是空缽而返,因此非常的鬱悶。有一天他經過佛塔看見有少許的污穢,便發心整理使其清潔,結果外出乞食竟然滿缽而返,因此很歡喜地與大眾分享他的境遇,並表示之後希望由他來發心打掃,讓他得以修福並得到溫飽。有天他睡過了頭,舍利弗尊者正好帶領他的五百位弟子前來拜見釋迦牟尼佛,見到佛塔無人打掃就順手整理乾淨,梨軍支比丘醒來後發現佛塔已打掃乾淨,便悵然地向舍利弗表達自己的憂慮:「今日又要飢餓一天了」,舍利弗知道原因後,表示將帶他入城應供以得到飽足,並請他不必擔憂。但這天施主夫婦正在吵架,根本沒有準備供養,兩人只得空缽而返,第二天,舍利弗再次帶著梨軍支比丘到城中的一位長者家接受供養,這次參加的比丘們皆獲得豐富的食物,唯讀梨軍支比丘被遺漏了,他大聲地表達自己尚未分得齋食,但主人竟然沒有聽到,最後只得飢餓而返。
第三天,阿難尊者知道了這件事,深感憐愍,便告知梨軍支比丘:「今日受供養將會為他帶回食物,讓他得以溫飽」,但是能夠受持八萬四千諸法藏門未曾遺漏、於佛陀弟子中記憶力第一的阿難尊者,這天居然將這件事忘得一乾二凈,最後空缽而返。第四天,阿難尊者再次為梨軍支比丘帶回食物,在準備回程的路上遇到惡犬追逐,萬不得以之下,只能丟下食物來脫身。後來目犍連尊者知道了這件事,第五天為他取回食物,但回程的途中遇到了大鵬金翅鳥,大鵬金翅鳥迅速地搶走尊者手中的缽飯然後丟到海中。第六天,舍利弗繼續為梨軍支比丘取回缽飯,到了房門口,房門居然自動關上,怎麼樣也打不開,尊者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入房內,取食的過程中居然不小心打翻了一地,這天梨軍支比丘還是不得而食。到了第七天,梨軍支比丘依然沒有飯吃,他感到非常的慚愧、深感懺悔,自知業障深重,便於四眾前飲水食沙,最後進入涅槃。
因果顯報
編輯比丘們看到了梨軍支比丘奇特的境遇,便請示釋迦牟尼佛:「梨軍支比丘,過去造作何業,讓他出生以來鮮少得到溫飽,又是何因緣讓他今世得以出家得道」,釋迦牟尼佛便向大眾開示梨軍支比丘過去世的種種因緣:
在很久很久以前,波羅奈國有佛陀出世,號為「帝幢」,帝幢佛帶領著祂的比丘弟子們遊化諸國,當時城中有位叫做瞿彌的長者,見到佛陀與僧眾們,深生信敬,於是每天都請佛陀和僧眾們來家中接受供養,後來長者過世了,他妻子依然一本初衷,持續供養佛陀與僧眾們,但是長者的兒子是個吝嗇的人,擔心家產會被母親散盡,於是限制母親的飲食,在飲食受到限制的狀況下,這位母親依然持續供養佛僧,後來這位兒子發現母親的作為,非常的生氣,便把母親軟禁在空屋之中,七天未得飲食,在第七天時這位母親向兒子索求飲食,兒子回答:「你不是吃沙喝水就可以生存了嗎?為何又要向我索取飲食呢?」說完便離去,這位母親後來便因為飢餓而去世,而這位兒子命終後,墮落至阿鼻地獄受無量之苦,苦難受盡後還生人間,也因為過去世的果報,經常未得溫飽。
釋迦牟尼佛告訴比丘們,這位過去曾經令母親飢困而亡的兒子便是現在的梨軍支比丘,但也因為他過去世曾經供養佛陀的緣故,今世有這個因緣福報得遇如來,出家修行並成就道果[2][3][4]。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冊No.0200 撰集百緣經 第10卷. [202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2).
- ^ [《撰集百緣經》第10卷 梨軍支比丘'緣 http://tripitaka.cbeta.org/T04n0200_010]:[失效連結]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婆羅門,其婦懷妊足滿十月,產一男兒,容貌弊惡,身體臭穢,飲母乳時,能使乳壞,若雇餘者,亦皆敗壞;唯以酥蜜,塗指令舐得濟軀命,因為立字號梨軍支。年漸長大,遂復薄福,求索飲食,未曾得飽。見諸沙門,威儀詳序,執持應器,入城乞食滿鉢而還,見已歡喜,作是念言:「我今當往詣佛世尊,求作沙門,或能得飽。」作是念已,即詣祇桓,求佛出家。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鬚髮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懃修習,得阿羅漢果。而行乞食亦不獲得,便自悔責,入其塔中,見少坌污,即便掃灑。時到乞食,即便豐足。心懷歡喜,白眾僧言:「從今以往眾僧塔寺聽我掃灑。所以然者?由掃灑故,乞食得飽。」僧即聽許,常令掃灑。又於一日,愚癡所縛,眠不覺曉,未及掃灑。時舍利弗,將五百弟子,從他邦來,問訊世尊,見佛塔中有少塵坌,即便掃之。時梨軍支便從眠覺,見舍利弗掃灑已竟,心懷悵恨,語舍利弗:「汝掃我地,令我今者飢困一日。」時舍利弗聞是語已,而告之言:「我於今者,自當共汝入城受請,可得飽滿,汝勿憂也。」時梨軍支聞是語已,心懷泰然。受請時到,共舍利弗入城受請,正值檀越夫婦鬪諍,竟不得食,飢餓而還。時舍利弗於第二日,復更語言:「我於今朝,當自將汝受長者請,令汝飽足。」時到將往,其上中下,皆悉得食,唯此一人獨不得食,高聲唱言:「我不得食。」爾時主人,都無聞者,飢困而還。爾時阿難,聞是事已,深生憐愍,於第三日,語梨軍支言:「我於今朝,隨佛受請,為汝取食,定使飽滿。」然彼阿難,受持如來八萬四千諸法藏門,未曾漏脫,今故為此梨軍支比丘,取其飲食,忽然不憶,空鉢而還。於第四日,阿難復更為其取食,還歸所止,道逢惡狗,所為[齒*齊][口*制],飲食棄地空鉢而還,復不得食。於第五日,大目揵連復為取食,還歸所止,道中復為金翅鳥王,見為搏[口*制],合鉢持去置大海中,復不得食。於第六日,時舍利弗復為取食,到彼房門,門自然閉,復以神力,入其房內,踴出其前,失鉢墮地,至金剛際。復以神力,申手取鉢,其口復噤,竟不能食;日時已過,口輒自開。於第七日,竟不得食,極生慚愧,於四眾前,飡沙飲水,即入涅槃。時諸比丘,見是事已,怪其所由。「梨軍支比丘,宿造何業,產則飢餓,初無豐足,復以何緣,出家得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世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曰帝幢,將諸比丘,遊行教化。時有長者,名曰瞿彌,見佛及僧,深生信敬,請來供養,日日如是。便經後時,其父崩亡,母故惠施,子極恡惜,遮不聽施,乃至計食與母,母故分減,施佛及僧。子聞瞋恚,即便捉母,閉著空屋,鎖戶棄去,至七日頭,母極飢困,從子索食,兒答母曰:『何如飡沙飲水足活?今者何為從我索食?』作是語已,捨之而去。竟不得食,母便去世。其子於後,即便命終,入阿鼻獄,受苦畢已,還生人中,飢困如是。」佛告諸比丘:「欲知彼時斷母食者,今梨軍支比丘是。由於往昔供養佛故,今得值我,出家得道。」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梨軍支證果償宿業. 中台世界. [202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
- ^ 僧人乞食讨不到饭被活活饿死 原来是因做过这件事. 鳳凰網佛教. 2017-05-03 [2020-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