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包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23年1月2日) |
調理包,又稱家庭取代餐、軟性罐頭、餐包、商務簡餐,根據台灣同業與速食業內消費者的共識,目前尚無統一且公眾認可的通用名稱[1]。
歷史
編輯調理包的發明,源自美國國防部下轄的作戰能力發展司令部、紐西蘭企業雷諾集團控股公司Reynolds Group Holdings以及美國企業Continental Flexible Packaging,三個單位共同於1978年獲得非營利組織,食品科技機構IFT(美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食品工業成就獎的肯定。這項產品最初的目標是用於美國軍用攜帶食糧的容器,因為罐頭的重量以及空罐處理的問題。隨後在阿波羅計畫中被應用在太空人食品的包裝,進而受到眾多食品製造商的關注。但當時,美國一般家庭普遍備有冰箱,冷凍食品更加普及,另外,調理包的封口所需要使用的接著劑,無法得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可也是原因之一,為此調理包並未流行開來。
另一方面,由於在日本,冰箱相對較晚普及,調理包成為除了罐頭以外,還能以常溫狀態流通並保存的全新加工食品而備受期待。1968年2月,日本的大塚食品工業公司開發出世界最早的,一般大眾市場取向的調理包食品,在限定區域內販售,並於翌年4月改良包裝後販售到日本全國。當時以「3分鐘的加熱後就能立刻食用」的標語,以保存和簡便為主軸,作為速食食品的一種而逐步普及開來。
參考資料
編輯- ^ 上班顧囝的妳辛苦了! 下班「輕鬆煮」就是趨勢. 食力foodNEXT. 2022-12-25 [2018-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