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小型衛星
由Jimmy-bot在話題關於小型衛星的具體稱呼上作出的最新留言:5 個月前
本條目的版本43305038中,有內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頁面「Small satellite」(原作者列於其歷史記錄頁)。 |
關於小型衛星的具體稱呼
編輯在查看小型衛星的相關界面時,發現兩岸三地對若干種小型衛星的具體稱呼略有區別但不多,本想直接添加公共轉換組,奈何越查越複雜,所以希望群策群力。
關於目前的小型衛星的分類及稱呼:
- Small satellite:zh-cn:小衛星; zh-tw:迷你型衛星; zh-hk:小型衛星;
- Micro satellite:zh-cn:微衛星; zh-tw:微衛星; zh-hk:微型衛星;
- Nano satellite:zh-cn:納衛星; zh-tw:奈米衛星; zh-hk:納米衛星;
- Pico satellite:zh-cn:皮衛星; zh-tw:方塊衛星; zh-hk:皮米衛星;
- Femto satellite:zh-cn:飛衛星; zh-tw:米粒衛星; zh-hk:飛米衛星;
根據聯合國大會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第五十五屆會議文檔顯示,Nano satellite也可稱為「超小型卫星」,而Pico satellite可稱為「微微型卫星」。但該文檔為2012年記錄,不排除發生了名稱更新。在較近的國家航天局、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及相關機構文章中,採用列表中所示名稱較多。
台灣國科會航太學門第十屆學門研究成果發表會之學門座談會會議記錄顯示,Pico satellite亦被稱為皮級衛星或皮衛星。方塊衛星應另指CubeSat,以上台灣術語直接取自人造衛星條目之源碼,如有不妥應考慮替換為皮級衛星或皮衛星。
香港的部分檢索記錄較少,僅有大學的教授介紹記錄,可能並非為官方稱呼,如若需要也可以合併。--Pourquoi(留言) 2024年5月8日 (三) 02:46 (UTC)
- 聯合國大會的pdf網址打不開。該文有「納型衛星(Nano-Satellite)和超小型衛星」。題外,《南海北部海區浮游植物粒級結構生物光學反演模型的驗證與評價》等浮游生物領域中記作「小型(Micro)和微微型(Pico)浮游植物」「微型(Nano)」。微微型衛星的來源似乎很少?不過「Anil K.Maini. 衛星技術[M]. 2019(ISBN 978-7-5682-7056-4)」說「包括迷你、微、納米、微微型和毫微微型衛星」。--YFdyh000(留言) 2024年5月8日 (三) 03:40 (UTC)
- 這份應該是可以打開的:聯合國會議記錄A/AC.105/1020
- 另外在中科院公益學術平台搜索查不到微微型或毫微微型衛星的相關內容,使用最多的術語是微納衛星(Micro-nano satellite),更小的「皮衛星」數量遠多於「皮型衛星」或「皮米衛星」,另外「皮型衛星」的稱呼基本只出現在2012年之前。
- 或者這個問題只是隨着時間流逝而出現的譯名混亂而已?直接統一成現在常用的稱呼就行了?--Pourquoi(留言) 2024年5月10日 (五) 09:35 (UTC)
- 條目可以只寫常用稱呼,公共轉換組如果願意可寫單向轉換。2018年文章「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僅僅以尺寸和質量作為衛星分類的準則是缺乏科學性的」。如「GB/T 38027-2019 微納衛星試驗要求」沒有細分更小的衛星。--YFdyh000(留言) 2024年5月10日 (五) 18:4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