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十八陵是指唐朝19位皇帝位於渭河平原的18座陵墓。從高祖李淵算起至哀帝李祝,唐朝共有21位皇帝。除唐末的昭宗李曄河南偃師和陵,哀帝李祝葬山東菏澤溫陵之外,又因武則天高宗合葬,因此有18座分佈在渭河以北的陵墓。陵墓區西起乾縣禮泉,經涇陽三原富平,東止蒲城凡6(分屬咸陽渭南兩市)約150千米。

唐十八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所在 中國陝西省咸陽市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渭南市富平縣蒲城縣
分類古墓葬
時代唐朝
編號5-184
登錄2001年

唐十八陵按營造方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積土為冢,仿照陵墓所建,如高祖李淵的獻陵敬宗李湛莊陵武宗李炎端陵,以及僖宗李儇靖陵共4座。獻陵積土為「山陵」是因為唐初國勢財力尚不強盛所致;而晚唐的莊陵端陵靖陵則是由於國勢衰微財力不支的原因。另一種方法是因山為陵,始自太宗昭陵,完善於高宗乾陵,此後形成制度,共14座。此法亦源自前朝,漢文帝霸陵「因其山,不起墳」,即地面上不起封土。東晉南朝諸帝亦多仿照。依山為陵的方法,是從半山腰開鑿墓道,至山體之中修築墓室。此種墓制以石砌築,異常堅固,要比積土為冢的陵墓更為堅固和安全。但目前因開山採石,依山為陵的帝王陵遭到嚴重破壞。14座陵墓中,除乾陵和昭陵等個別陵墓主峰看起來還是完整的,其餘無一倖免[1]

獻陵 編輯

唐高祖與太穆皇后竇氏共葬的獻陵,位於陝西三原縣徐木鄉永合村。

昭陵 編輯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的陵墓,位於西安西北禮泉縣九嵕山,是關中「唐十八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昭陵開始營建於貞觀十年(636年),是為埋葬臨終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墳墓的長孫皇后而開鑿。陵墓依山而建,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寢依山為陵的先例。陵前的陪葬墓群為扇形,大概有200多座,其中有初唐諸王、公主的墓葬,以及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齡尉遲恭等功臣墓。著名的「昭陵六駿」浮雕原置於陵園北面祭壇司馬門內東西兩廡,現有四駿陳列於西安碑林,另外二駿流落美國。1979年昭陵博物館建成。昭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 編輯

唐高宗武則天共葬的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梁山。此是唐朝皇陵中規模最完善及唯一一個未被盜墓的唐朝皇陵。

定陵 編輯

唐中宗和思皇后趙氏共葬定陵,位於陝西省富平縣龍泉山。

橋陵 編輯

唐睿宗橋陵位蒲城西北約十五公里處的豐山(唐時稱為「橋山」,又稱「蘇愚山」)西南,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寢。橋陵以豐山為陵,在山腹開鑿地宮,並在四周建造陵牆。豐山氣勢雄偉,蜿蜒如巨龍盤峙,登頂南眺,平野遼闊,一望無垠。陵穴高出周圍平地250米左右,四周諸峰環繞,山勢巍峨,蔚為壯觀。

唐睿宗橋陵建成於唐立國近百年的開元盛世,這時國力強盛,社會昇平,在陵墓建築中都有反映:石刻藝術造型力求展現富貴氣象的宏大、壯麗,陵墓建制高大宏偉。唐睿宗橋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藝術是唐代繁盛時期的代表,與乾陵並稱為唐代陵墓石刻藝術之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陵 編輯

唐玄宗元獻皇后楊氏共葬的泰陵,位於陝西蒲城縣金粟山。

建陵 編輯

唐肅宗章敬皇后吳氏的共葬建陵,位於陝西禮泉縣武將山。

元陵 編輯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共葬的元陵,位於陝西富平縣檀山。

崇陵 編輯

唐德宗昭德皇后王氏共葬的崇陵,位於陝西涇陽縣嵯峨山。

豐陵 編輯

唐順宗莊憲皇后王氏共葬的豐陵,位於陝西省富平縣曹村鎮陵前村。因其陵墓酷肖臥虎,故名虎頭山。其前村子也因此得名陵前村。

景陵 編輯

唐憲宗的景陵,位於陝西蒲城縣金熾山。

光陵 編輯

唐穆宗的光陵,位於陝西蒲城縣

莊陵 編輯

唐敬宗的莊陵,位於陝西三原縣

章陵 編輯

唐文宗的章陵,位於陝西富平縣天乳山

端陵 編輯

唐武宗的端陵,位於陝西三原縣騰張村。

貞陵 編輯

唐宣宗李忱之陵墓貞陵,位於陝西涇陽縣仲山。 唐宣宗於大中十三年八月駕崩。貞陵雕塑外形矮小和粗糙,亦無盛唐之雄威,也無中唐之清秀,從而顯示了晚唐最後的時刻,海內將大亂,唐朝已經快要徹底崩潰了。

簡陵 編輯

唐懿宗的簡陵,位於陝西富平縣紫金山。

靖陵 編輯

唐僖宗的靖陵,位於陝西乾縣雞子堆。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康傳義、蘇 嶸. 关中直击 唐十八陵不该挂满“白补丁”. 陝西日報網. 2009-11-27 [201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1) (簡體中文). 

來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