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神翼龍屬學名Caupedactylus)是古神翼龍科神龍翼龍超科翼龍滅絕的一個屬,化石發現於巴西東北部阿勒萊皮盆地英語Araripe Basin早白堊世阿爾布階)的羅穆阿爾多組英語Romualdo Formation模式種天空美神翼龍Caupedactylus ybaka)。[1]

美神翼龍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世110 Ma
顱骨重建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翼龍目 Pterosauria
演化支 長爪翼龍類 Macronychoptera
演化支 新翼龍類 Novialoidea
演化支 短四跖骨類 Breviquartossa
演化支 翼手龍形態類 Pterodactylomorpha
演化支 單窗孔類 Monofenestrata
演化支 翼手龍型類 Pterodactyliformes
演化支 天龍類 Caelidracones
亞目: 翼手龍亞目 Pterodactyloidea
下目: 真翼手龍下目 Eupterodactyloidea
演化支 鳥掌翼龍超科 Ornithocheiroidea
演化支 神龍翼龍類 Azhdarchoidea
演化支 古神翼龍形類 Tapejaromorpha
演化支 古神翼龍形類 Tapejariformes
演化支 美神翼龍類 Caupedactylia
屬: 美神翼龍屬 Caupedactylus
Kellner英語Alexander Kellner, 2013
模式種
天空美神翼龍
Caupedactylus ybaka

Kellner, 2013

發現與命名

編輯

本屬由亞歷山大·克爾納英語Alexander Kellner2013年英語2013 in paleontology首次命名並描述。模式種是天空美神翼龍(Caupedactylus ybaka)。屬名組合圖皮人英語Tupi people的美神考佩(Caupe)及希臘語daktylos(意為「手指」,是翼龍學名的常見後綴)。種名ybaka在當地圖皮語英語Tupi language中意為「棲息在天空中的」。[1]

美神翼龍所知於正模標本MN 4726-V,可能發現於阿勒萊皮盆地距今約1.1億年阿爾布階的羅穆阿爾多組的一層中。該標本由含有完整顱骨下頜骨及部分顱後英語postocrania骨骼的部分骨骼組成。顱後骨骼包括右肩帶、左喙骨、胸骨、右肱骨及翼指第一指骨近端。其代表一具成年個體,是該地層翼龍中的例外。標本是通過酸浴從白堊岩中分離出來的。[1]

描述

編輯

克爾納估計美神翼龍翼展寬3.3米(11英尺),使其成為已知最大的古神翼龍亞科。顱骨長約46厘米。[1]

建立了一些自衍征或獨特特徵。吻部前頜骨上有一條沿顱骨前後向延伸的冠飾。吻部下彎區域與上頜骨略微凹陷的下緣相接觸。吻部的這些成對區域不分離。連接淚骨的顴骨升支以115度角強烈傾斜。齶後部有縮小的裂縫狀齶後孔。隅骨相對於顱骨下緣傾斜150度。腦殼下部的基蝶骨缺乏額外突起。基蝶骨不接觸翼骨間的區域。下頜骨聯合下緣的後半部分非常厚,形成略微凸起的表面。[1]

顱骨頂部有一大型圓頂繼續向後延伸並下降至頂骨上。頭冠很薄,上部厚度僅有一毫米左右。頜部無齒。下頜骨聯合輪廓與上頜邊緣緊密貼合,當喙部閉合時不會留下間隙。骨聯合下側有一較低的龍骨。[1]

齶保存完好,似乎表明傳統上對其骨骼的解釋是正確的,在通常被視為齶骨前端的部分實為上頜骨內翼上與較現代的觀點相反。[1]

分類

編輯

美神翼龍在未經系統發育分析的情況下被歸入古神翼龍科中的古神翼龍亞科[1]然而,克爾納(美神翼龍描述者)等人於2019年將其納入系統發育分析並恢復為最原始的古神翼龍亞科。[2]

神龍翼龍超科 Azhdarchoidea

神龍翼龍科 Azhdarchidae

朝陽翼龍科 Chaoyangopteridae

古神翼龍形態類 Tapejaromorpha

奪魂翼龍 Keresdrakon

古神翼龍科 Tapejaridae
掠海翼龍亞科 Thalassodrominae

掠海翼龍 Thalassodromeus

妖精翼龍 Tupuxuara

古神翼龍亞科 Tapejarinae

美神翼龍 Caupedactylus

小蜥翼龍 Aymberedactylus

始無齒翼龍 Eopteranodon

中國翼龍 Sinopterus

本溪華夏翼龍」 "Huaxiapterus" benxiensis

具冠華夏翼龍」 "Huaxiapterus" corollatus

古神翼龍族 Tapejarini

歐洲神翼龍 Europejara

凱瓦神翼龍 Caiuajara

古神翼龍 Tapejara

雷神翼龍 Tupandactylus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Kellner, A. W. A. A new unusual tapejarid (Pterosauria, Pterodactyloide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Romualdo Formation, Araripe Basin, Brazil.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2013, 103 (3–4): 409–421. Bibcode:2013EESTR.103..409K. doi:10.1017/S1755691013000327. 
  2. ^ Kellner, Alexander W. A.; Weinschütz, Luiz C.; Holgado, Borja; Bantim, Renan A. M.; Sayão, Juliana M. A new toothless pterosaur (Pterodactyloidea) from Southern Brazil with insights into the paleoecology of a Cretaceous desert. 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 19 August 2019, 91 (suppl 2): e20190768. ISSN 0001-3765. PMID 31432888. doi:10.1590/0001-376520192019076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