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燏棻
胡
胡燏棻 | |
---|---|
大清郵傳部侍郎 | |
籍貫 | 安徽泗州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芸楣 |
出生 | 道光二十年(1840年) 大清安徽省泗州 |
逝世 |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 大清直隸省天津 |
出身 | |
| |
經歷 | |
生平
編輯同治十三年(1874年)進士,選庶吉士。1877年散館外放廣西靈川縣知縣,未上任,捐納為道員,補天津道,入李鴻章幕府,督辦糧草。光緒十七年(1891年)出任廣西按察使,賜頭品服。1894年調中央。同年爆發甲午戰爭,淮軍潰退入關,胡燏棻單騎宣諭,遣散潰兵。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決定採納德國人漢納根(Hanneken)的建議,編練新式軍隊。命漢納根與胡燏棻共同辦理編練新軍事宜。漢納根本人建議採用西式武器,加練新軍十萬,全都用新法訓練。這個建議遭李鴻章和胡燏棻反對。[1]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一月,胡燏棻開始招募壯丁,在天津馬廠編練新軍3營,並聘請漢納根擔任教官。光緒二十一年九月初,因馬廠營房不敷應用而移駐小站(天津東南70里的新農鎮),編制十營,號定武軍,最初有歩隊三千人,砲隊一千人,馬隊二百五十人,工程隊五百人。小站練兵自此始。光緒二十一年十月,胡燏棻奉調出任津蘆鐵路督辦,由袁世凱接統定武軍,袁再加以擴充以成新建陸軍,成為日後北洋軍閥的前身。
胡燏棻又上書變法,條列十事:開鐵路、造鈔幣、制機器、開礦產、折南漕、減兵額、創郵政、練陸軍、整海軍、設學堂。當年朝廷定議造津蘆鐵路,自天津至北京盧溝橋,命燏棻充督辦。又任順天府府尹,疏請展京西支路,盧溝橋至門頭溝,便運煤。1897年任關內外鐵路督辦。1899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以談洋務著稱。次年,義和團入京,指為通敵,欲殺之,逃跑而免。後歷任刑部、禮部、郵傳部侍郎。1906年病逝。予天津建祠。
家庭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註釋
編輯- ^ 盛宣懷致署兩江總督張之洞稱: 「募客將,照西法練精兵三萬人,上議許可,派胡臬司與漢納根議辦。漢欲獨攬餉權,胡請罷。」
- ^ 胡同林-清代陆军贵胄学堂同学录. 浙江檔案. [2024-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7).
官銜 | ||
---|---|---|
前任: 湯聘珍 |
清朝廣西按察使 光緒十七年七月二十六 - 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 1891年8月30日 - 1896年1月9日 |
繼任: 桂中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