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陀又名佛陀、僧伽佛陀,東天竺(今印度)人,跋陀六歲喪父,自小與母親以紡織為生,後皈依佛門,20多年未能修成正果,後得高人指點,稱其與震旦(今中國)有緣。於是,跋陀開始周遊列國,經西域諸國,抵北魏國都平城,受孝文帝接見,跋陀為孝文帝講授《十地》佛經,深為孝文帝所敬信,遂禮為上賓,為他開設禪林,鑿石為龕(即雲崗石窟)。北魏國都遷至洛陽後,孝文帝又在洛陽為跋陀建造佛院。因跋陀喜歡幽靜之地,孝文帝又在嵩山的少室山下為他建造少林寺,讓其傳法。[1][2]

弟子慧光地論宗南道派之祖。另有弟子道房,道房又傳僧稠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巍巍少林系列之二 印僧跋陀喜欢练武人. 新浪網. 2004年8月31日 [201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跋陀. 少林寺. [2014-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