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神戲,泛指一切因神誕、廟宇開光、鬼節打醮、太平清醮及傳統節日而上演的戲曲表演,是迎接神賽會所表演的戲,是百姓為了酬謝神恩、酬神祈福,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之一,一般都在廟會或是戲台上演出。福建多稱做戲廣東多稱神功戲中國北方多稱社戲(社戲一詞中的「社」字指的是舊事奉社神之所在,另有一說「社」字為古代地區的一個小單位,社中演戲,即稱社戲[1])。

神功戲的戲棚

類別

編輯

酬神戲大致有廟會戲、節令戲、祠堂戲、喜慶戲、事務戲、平安大戲等這幾種分類。最常見的是廟會戲,一般是在玉皇上帝三官大帝關帝北帝呂祖天后龍王城隍山神土地神等神祇誕辰時所演出的戲。對於這些神的祭祀活動一般都是當地神廟的重大活動,同時,在祭祀期間,當地神廟也會舉行廟會進行慶祝。

酬神戲主要為了娛神或答謝神祇,順便才演給善信觀賞。故往往戲台搭在廟宇正面,觀眾不許上前、太過靠近,只可以在兩旁或後方看戲,可說神祇坐在貴賓席或者前面幾排的席位。[2]

香港,酬神戲多為粵劇潮州戲白字戲[3]澳門,酬神戲亦多為粵劇[4]臺灣,早期為亂彈戲四平戲梨園戲高甲戲歌仔戲掌中戲,光復後則多是歌仔戲客家大戲掌中戲,甚至傀儡戲、現代話劇都有,近幾十年亦有人播放電影酬神。在中國大陸內地),酬神戲依地區流行的劇種演出。在東南亞華人地區,神誕酬神戲多為歌仔戲潮州戲粵劇

發展

編輯

北宋時長江下游地區已廣泛舉行廟戲「傀儡戲」,上演時觀眾「穢談群笑,無所不至,鄉人聚觀飲酒,醉又毆擊」[5]。社戲的習俗已經傳承多年了,從唐代詩人王駕所寫的《社日》以及宋代詩人陸游所寫的《春社(又)》中就可見,社戲的慶祝活動十分豐富。

著名文學家魯迅寫過一篇小說《社戲》。現在香港太平清醮盂蘭勝會等酬神祈福活動中亦常見神功戲,是當地人籌集資金聘請戲班演出戲曲作為主要慶祝活動,台灣不少祭祀活動也有戲曲演出。

流程

編輯

香港

編輯
 
每年盂蘭節,西環山道天橋下有潮僑搭臨時戲棚,上演神功戲。
  1. 請神
  2. 拜先人(I)
  3. 拜地方菩薩
  4. 戲神華光天王
  5. 破台:如建戲棚之地未曾上演過粵劇,戲班便要破台(粵劇戲班規定在未完成破台儀式前,台前台後所有人均不准開口說話,否則不吉利);潮州人、鶴佬人則不論該地曾否做戲皆破台。[6]傳統「破台」戲為《祭白虎》。[7]
  6. 丑生開筆,以硃砂筆在後台寫上「大吉」二字。「吉」字的「口」一定要開口,以示吉利[7]
  7. 台口上香
  8. 例戲,依次序為賀壽(賀壽分《碧天賀壽[8]和《香花山大賀壽[9],以及相對簡單的小賀壽,《香花山賀壽》只在華光誕時演出,碧天賀壽也只在特別日子才演,一般戲班只演小賀壽),《六國封相》(簡稱封相,只於首晚演出),《跳加官》(簡稱加官),《天姬送子》(簡稱送子。平日只演簡單的送子,稱小送子。正誕演大送子。特別節日時,在演戲換幕途中,演員會在師父神位前演送子,稱後台送子)。
  9. 拜先人(II)
  10. 賀誕
  11. 還炮
  12. 抽/搶花炮
  13. 問杯選來年值理
  14. 競投勝物
  15. 分豬肉、紅雞蛋
  16. 封台(送師)
  17. 送神

臺灣

編輯
  1. 拜當地的境主神明。
  2. 戲神-主要是田都元帥西秦王爺
  3. 演出扮仙戲(吉祥戲):先演神仙戲,劇目分為三仙戲、醉仙戲和天官戲,以三仙戲最為常見,若請戲團的人沒有特殊要求,通常以三仙戲為主。另演出劇目也有些限制,例如;位階較低的神明不能接受高階神明的祝壽,也就是說一般神祇通常不得接受天官戲(天官大帝),以免錯了天界的次序,在南臺灣就無此分別,且南部特別喜歡天官戲(排場大又熱鬧),另戲金也有所差別,天官戲最貴,八仙戲次之,因此三仙戲為扮仙戲中的基本款。神仙戲演出結束後演人間戲 ,常演劇目為《跳加官》(簡稱加官)和《金榜》(尪某對),《封王》、《封相》和《卸甲》較少被演出。
  4. 演出正戲,若真因特殊狀況扮完仙後無法演出正戲,會另外擇期演出。
  5. 正戲演畢後,會念吉祥話及酬謝的神明菩薩並演出團圓仙(金榜、尪某對)或快仙(緊仙)。

華光師父

編輯

廣東傳說,華光天王本為天庭火神。由於玉皇上帝覺得凡間戲棚十分吵耳,便派遣天王燒毀戲棚。可是,華光被戲棚內的表演所吸引,又看見平民十分欣賞,有點於心不忍。於是華光教導百姓燒香拜祭,以瞞騙玉皇上帝,逃過一場災難,故戲班人稱華光師父。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參見《〈辭海〉1999年索引本(音序)》第1480頁。
  2. ^ Valerie Hansen(韓森)著,包偉民譯:《變遷之神——南宋時期的民間信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頁71。
  3. ^ 陳守仁:《神功戲在香港》,香港:三聯書店,1996 年。
  4. ^ 《口述歷史──神功戲與澳門社區》,澳門: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錄像空間和澳門歷史學會,2010年。
  5. ^ 朱彧《萍州可談》卷3。
  6. ^ 中文大學:戲曲欣賞:第七講:破台儀式──祭白虎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3-10-22.
  7. ^ 7.0 7.1 合晒合尺-戲棚故事(1). 2008-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4) (中文(香港)). 
  8. ^ 香港中文大學「戲曲資料中心」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6-22.
  9. ^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戲神賀誕例戲《香花山大賀壽》(一九九八年十一月). [2007-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