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整合,即非整合面不整合面,是一層將兩種不同年代岩石體或地層分隔開,表明沉積物堆積不連續的地下侵蝕或非沉積面。一般來說,較古老的層在較年輕層沉積前的一段時間中會受到侵蝕,但該術語用於描述沉積地質記錄中的所有斷裂。「詹姆斯·赫頓」(James Hutton)展示了角度不整合的重要性(見下文),他分別在1787年的傑德堡和1788年的西卡角(Siccar Point)發現了「赫頓不整合」的實例[1][2]

蘇格蘭傑德堡的「赫頓不整合」,插圖由1787年約翰·克拉克繪製,照片為2003年實地拍攝。

不整合面上方的岩石總是下方的更年輕(除非層序被翻轉)。不整合面表示該段時間中,某一區域內未保存沉積物,或在隨後的下次沉積前未受到侵蝕。該時段缺失的局部記錄,地質學家必須用發現的其他線索來彌補。未反映的地質時段稱為「間斷」,這是一種相對定年

類型 編輯

平行不整合 編輯

 
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是代表侵蝕或非沉積時期二層平行沉積岩間的非整合面[3]。非整合面以地面侵蝕特徵為標誌,這種類型的侵蝕會在岩石記錄中留下溝壑和古土壤[4]

非整合 編輯

 
非整合

當沉積岩重疊或堆積在受侵蝕的變質岩火成岩上時,它們之間就會出現非整合面,也即,如果裂縫下方的岩石是火成岩或因變質作用已失去層理,則二者的接合面就為非整合的[5]

角度不整合 編輯

 
角度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是指水平平行的沉積岩地層覆蓋在傾斜和侵蝕地層上時,所產生的角度不一致非整合面。整個層序隨後可能會因進一步的造山活動而變形或更傾斜。歷史上出現的典型案例是侏羅紀期間瑞士法國阿爾卑斯山麓—布里昂松奈地區(Briançonnais realm)的古構造演化[6][7]

准整合 編輯

 
准整合

准整合或似整合也是一種不整合類型,但不整合面上下方的沉積層平行,二者間沒有明顯的侵蝕間斷,例如,化石證據表明沉積中斷,也稱為非沉積不整合或假整合[8][9],短期的准整合稱為小間斷

長壁狀不整合 編輯

當較新地層沉積在較古老地層上從而產生岩層結構改變時,就會出現長壁狀不整合[10]

模糊不整合 編輯

模糊不整合面是一種平行不整合或非整合,沒有清晰的分離面或接觸,有時由土壤、古土壤或源自下層岩石的卵石層組成[11]

圖集 編輯

參引文獻 編輯

  1. ^ Hutton's Unconformity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9-24.
  2. ^ Keith Montgomery. Siccar Point and Teaching the History of Geology (PDF).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2003 [2015-03-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4-15). 
  3. ^ Monroe J.S., Wicander R. & Hazlett R.W. Physical geology: exploring the Earth. Cengage Learning. 2007: 267 [2021-09-22]. ISBN 978049501148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3). 
  4. ^ Disconformity at EPGeology.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2). 
  5. ^ Stokes, W. Lee. Essentials of Earth History 4th Edition . Prentice Hall,Inc. 1982: 65. ISBN 0-13-285890-8. 
  6. ^ Septfontaine M. (1984): Le Dogger des Préalpes médianes suisses et françaises - stratigraphie, évolution paléogéographique et paléotectonique.- Mém. Soc. Helv. Sci. Nat., vol. 97, 121 p. (Birkhäuser éd.)
  7. ^ Septfontaine M. (1995): Large scale progressive unconformities in Jurassic strata of the Prealps South of lake Geneva: interpretation as synsedimentary inversion structures. Paleotectonic implications. Eclogae geol. Helv., 88:3 553–576.
  8. ^ Catuneanu O. Principle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Elsevier. 2006: 15 [2021-09-22]. ISBN 978008047398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3). 
  9. ^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ference Work, Volume 14. McGraw-Hill. 1966: 192 [2021-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3). 
  10. ^ Groshong R. H. 3-D Structural Geology: A Practical Guide to Surface and Subsurface Map.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3 [2021-09-22]. ISBN 9783662039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3). 
  11. ^ Neuendorf K.K.E. Glossary of Geology. 2005: 73 [2021-09-22]. ISBN 978092215276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6). 
  12. ^ Cliff Ford. Siccar Point. Field Excursion Preview.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School of GeoSciences. 2 September 2003 [2008-1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延伸閱讀 編輯

  • 1996年在CD-ROM上出版的《美國礦業局採礦、礦產及相關術語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