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大西洋颶風季
1860年大西洋颶風季共有三場強烈颶風在短短七個星期內吹襲路易斯安那州和其他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全季確認存在七場風暴,其中首場於8月8日在墨西哥灣東部形成,最後一場則在10月24日後失去蹤影。七場風暴中有六場達到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颶風標準,其中四場成為二級颶風,一場成為三級颶風。首場颶風的最大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01公里,最低氣壓950毫巴(百帕,28英寸汞柱),是全季最強風暴。氣象學界長期以來確認本季存在的只有登陸路易斯安那州並造成重大破壞的三場颶風,但現代研究又新發現四個沒有對陸地構成影響的氣旋。
1860年大西洋颶風季 | |
---|---|
氣旋季長度 | |
首個系統形成 | 1860年8月8日 |
末個系統消散 | 1860年10月24日 |
最強風暴 | |
名稱 | 第一號 |
• 最高風速 | 130 mph(215 km/h) |
• 最低氣壓 | 950 mbar(hPa;28.05 inHg) |
氣旋季統計 | |
熱帶低氣壓數 | 7 |
風暴數 | 7 |
颶風數 | 6 |
死亡人數 | 至少60人 |
財產損失 | $125萬(1860年美元) |
8月和9月各有一場颶風吹襲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引起大範圍低洼和沿海地區被淹,造成嚴重破壞和數十人喪生。部分地點的洪水超過3.7米深,兩場風暴破壞的核心地區相距不遠。甘蔗作物受到兩場颶風重創後,10月初的另一場風暴又令災情雪上加霜。三個氣旋都對財物和基礎設施造成破壞。第三場風暴登陸期間在紐奧良及周邊地區產生狂風。除此以外的四個氣旋都遠離陸地,除導致部分船隻受災外沒有造成重大破壞。
背景
編輯包括衛星圖像在內的各種現代熱帶氣旋追蹤技術面世前,許多沒有直接影響陸地的颶風都不為人類所知,而且人們往往要在受襲後才能確認風暴存在,這導致年代久遠的許多颶風季信息不夠完整。氣象學家已在使用現代技術手段設法確定已知風暴的移動路線,同時確認是否還有之前未發現的氣旋存在,目前這項工作仍在繼續。許多颶風存在的僅有證據就是沿途船隻的報告,根據船上經受的風速、風向,以及風暴與船的相對位置來大致推斷氣旋環流中心當時所在位置。1860年大西洋颶風季已知存在的七場風暴中有四場是颶風專家何塞·費爾南德斯-帕塔加斯(José Fernández-Partagás)在重新分析1851至1910年大西洋颶風季期間通過這種方式確認存在,他還進一步完善之前已由學界確認存在的另外三場颶風路徑。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大西洋颶風再分析計劃認同帕塔加斯及其同僚的絕大多數發現,並根據這些發現更新大西洋颶風數據庫,但部分內容略有調整。大西洋颶風數據庫是此類風暴路徑、強度等數據的正式來源,但考慮到當時的可靠紀錄太少,部分風暴的信息可能依然有欠完整。[1][2]
全季各場風暴的最大持續風速都是根據任何可用來源推算得出,但只有登陸美國的三場颶風才有中心最低氣壓估計值[3]。氣旋深入內陸後的強弱變化和消散情況也缺乏文獻記載,三場登陸颶風的這些數據都是根據1995年面世的內陸風暴衰減模型推算得出[2]。
風暴
編輯第一號颶風
編輯3級 颶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8月8日-8月16日 |
---|---|
強度 | 125 mph(205 km/h)(一分鐘) 950 mbar(hPa) |
根據大西洋颶風數據庫記載,本季第一個熱帶氣旋於8月8日在墨西哥灣東部、佛羅里達半島西岸近海形成,不過早在8月5日時,就有船隻在從古巴哈瓦那前往紐約途中遇到可能由這場颶風產生的狂風。氣旋起初三天向西南方向飄移並逐漸增強,風速在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屬三級強度,成為大型颶風。風暴從8月11日開始緩慢轉朝北面移動,然後又向東轉向,於當天中午左右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10公里的最高強度。[1][4]:1–2
氣旋以斜角逼近陸地,從今路易斯安那州普拉克明堂區布爾伍德(Burrwood)靠岸並經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8月12日清晨,風暴從比洛克西和帕斯卡古拉之間登陸密西西比州。颶風在繼續深入內陸的同時迅速減弱並轉向東面移動,很可能在位於佐治亞州南部上空時降至不足熱帶風暴標準強度。不過,大西洋颶風數據庫對1871年以前的風暴強度分級不包含熱帶低氣壓級別,所以仍將逐漸穿越美國東南部的氣旋視為熱帶風暴。到8月14日,氣旋已進入西大西洋,附近多艘船隻的觀測紀錄表明風暴強度在開放水域上空略有回升,但只持續數天就不知所蹤。[1][4]:1–2
8月11日,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天氣惡劣,風速約為每小時80公里並伴有暴雨[4]:1–2。路易斯安那州東南部受到颶風重創,持續的狂風引發強烈風暴潮,致使龐恰特雷恩湖東部盡頭的低洼社區被深達3.7米的洪水淹沒,至少有35至40人溺斃[4]:1–2。整個城鎮「幾乎沒有一幢房屋留存」[5]:174。龐恰特雷恩湖附近的鐵路碼頭幾乎被完全摧毀,距紐奧良不遠的米爾內伯格(Milneburg)也被淹沒,居民乘船逃生。洪水將普拉克明堂區大面積區域淹沒,颶風來襲時的強度創下1812年來新高。至少還有另外20人溺亡,考慮到密西西比河沿岸約兩百漁民面對急劇上漲的水位可能很難找到躲避場所,因此實際死亡人數可能還要高得多。氣旋幾乎將堂區所有的甘蔗田夷為平地,據風暴過後的估算,損失的蔗糖約有兩千大桶。風暴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超過25萬美元。[5]:174部分水稻和玉米作物被毀,卡特島(Cat Island)有三百頭牛因洪災溺斃[6]。
8月9日晚,今普拉克明堂區派洛敦(Pilottown)降下傾盆大雨,同強烈潮汐一起導致洪水泛濫[5]:174–175。海水在8月10日夜間席捲全鎮,直到正午時分才隨大風轉向而逐漸退去。大面積房產受損,許多樹木倒塌。颶風致使多艘船舶擱淺,碼頭被毀,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但初步認定數額約為一萬美元。當地沒有人員喪生。[5]:174–175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從8月11日早上開始颳起狂風,一直持續到次日早上。比洛克西的風暴潮有三米高,阿拉巴馬州莫比爾風雨交加,並透過之前沒有發現的裂縫或縫隙進入室內,據文獻記載,往常的降雨不會導致這種情況。[5]:174–175水位上漲程度足以引發輕度洪災,但遠不及其他地區情況嚴重。向東遠至佛羅里達州的彭薩科拉都出現暴風雨,該市降雨量有77毫米,並伴有密集的雷鳴和閃電。[5]:174–175整場颶風至少奪走47條人命[6]。
第二號颶風
編輯2級 颶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8月24日-8月26日 |
---|---|
強度 | 105 mph(165 km/h)(一分鐘) |
第一號颶風消散一個多星期後,佛羅里達州以東洋面形成另一場熱帶風暴。氣旋總體向東北移動,路徑大致同美國東岸平行,於8月25日達到風力時速169公里的最高強度,在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屬二級颶風標準。風暴的前進方向大致保持不變,在達到最高強度後不久就開始減弱,最終於8月26日經過紐英倫以東海域後失去蹤影。[1]早期文獻中沒有記錄這場颶風,直到現代才由氣象學家根據多艘船隻的紀錄重建氣旋路徑。8月24日,「瑪麗·魯塞爾號」(Mary Rusell)船隻遇到風暴並遭受一定程度破壞。次日,強烈的東南風又導致「羅西斯號」(Rocius)下沉,船長及其他船員幸得「蘇黎世號」(Zurich)救援。[4]:2–3
第三號颶風
編輯1級 颶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9月11日-9月11日 |
---|---|
強度 | 80 mph(130 km/h)(一分鐘) |
本季經過現代再分析計劃發現的第二場風暴源自「海洋浪花號」(Ocean Spray)保存的氣象紀錄,該船於9月11日遇到強烈東北風,風向還逐漸轉為西北風。根據風速推斷,氣旋達到一級颶風標準,但由於紀錄極度匱乏,風暴的移動路線無從考證,只能確認氣旋曾在紐芬蘭島東南方向較遠處洋面經過。[1][4]:3
第四號颶風
編輯2級 颶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9月11日-9月16日 |
---|---|
強度 | 105 mph(165 km/h)(一分鐘) 969 mbar(hPa) |
9月中旬,此前遭遇8月颶風重創的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又受到另一場颶風襲擊。風暴最早是9月10日夜間在墨西哥灣東南部出現,但考慮到缺乏記載,氣旋的推斷移動路線可能與實際情況大相逕庭。大西洋颶風數據庫記載的路徑開始時風暴持續風速就已達每小時160公里,屬二級颶風強度[1]。氣旋以大規模環形路線北上穿越墨西哥灣中部,於9月14日從路易斯安那州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登陸[4]:3, 5。颶風繼續朝東北偏北移動,最終於9月16日逐漸消散[1]。
今普拉克明堂區派洛敦地區直接受到氣旋衝擊,受災情況最為嚴重。風暴影響從9月14日下午持續到次日上午,當地不但出現暴雨,還降下大顆冰雹,幾乎所有的建築都被摧毀。雖有部分建築足以承受狂風襲擊,但都被隨後的洪水沖走。普拉克明堂區單一處地點就有十人因洪水遇難。災情最重社區的居民被迫涉水前往更加安全的地點,部分路段的水位有人的肩膀高。龐恰特雷恩湖的湖水之前已在東北風的推動下淹入南岸多個漁業和度假小鎮,颶風產生的強勁北風更令災情雪上加霜,南岸沿線的許多棚屋、碼頭和浴室被毀。[5]:176洪災導致普拉克明堂區多人淹死[6]。颶風致使多艘船舶擱淺,其中包括「加爾維斯頓號」(Galveston)汽船[4]:3, 5。
《時代花絮報》(The Times-Picayune)發文指出,9月的這場颶風雖然沒有在任何地點長時間逗留,但在8月來襲風暴的影響下還是造成重大破壞,因為8月時當地的沼澤已接近乾涸,所以龐恰特雷恩湖的水有天然出口,但到9月颶風來襲時,沼澤含水量已基本飽和,米爾內伯格街道的水位上漲,還有部分鐵路被淹[4]:3, 5。紐奧良出現暴雨和強烈陣風,但沒有發生洪災。比洛克西很可能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不但燈塔被捲入大海,連海岸線都深入內陸6.1至9.1米之多。風暴期間有一間酒店倒塌,至少一人遇難,全城到處都堆積着各種垃圾。[5]:176密西西比州東帕斯卡古拉的海潮水位創下約40年來新高,附近的一座碼頭被摧毀。經初步估算,當地的損失數額約為四萬美元。阿拉巴馬州莫比爾的災情同樣十分嚴重,共計100萬美元損失中大部分來自碼頭被淹而失去的棉花。[5]:176帕斯卡古拉的水位在短短20分鐘裏就上漲2.1米之多[4]:3, 5。
第五號熱帶風暴
編輯熱帶風暴(SSHWS) | |
持續日期 | 9月18日-9月21日 |
---|---|
強度 | 70 mph(110 km/h)(一分鐘) |
本季第五場風暴也是經現代重新分析確認存在。氣旋於9月18日在波多黎各以北較遠處洋面成形,氣象學家通過集合多艘船隻的觀測紀錄認定風暴蜿蜒向西北移動,從美國東岸和百慕達間的中途附近海域經過後又朝東北前進。從已有信息來看,氣旋很可能自始至終都保持在熱帶風暴強度標準,最終於9月21日從紐英倫東南方向海域經過後失去蹤影。[1][4]:5
第六號颶風
編輯2級 颶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9月30日-10月3日 |
---|---|
強度 | 105 mph(165 km/h)(一分鐘) 969 mbar(hPa) |
1860年未經季後重新分析就確定存在的第三場颶風是在墨西哥灣中南部形成[1]。據1963年出版的文獻記載,風暴沿墨西哥灣北岸移動;但經過之後的重新分析,氣象學家認定氣旋路徑應朝南面偏移,同時還根據多份船隻觀測紀錄推定颶風的增強過程。9月30日左右,尤卡坦半島近海的一艘雙桅縱帆船遇到暴風雨並伴有東南風,船隻被迫向北飄移。接下來幾天裏氣旋向北移動,[4]:6於10月2日清晨達到風力時速169公里的最高強度[1]。颶風很可能於10月2日正午左右從阿查法拉亞盆地(Atchafalaya Basin)登陸,然後從紐奧良以西經過[4]:6,在進入密西西比州中部前減弱成熱帶風暴[1]。紐奧良的狂風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4]:6。
紐奧良地區因這場風暴的受災程度比之前登陸的兩場颶風要高,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位於氣旋的東部半圓內,這也是颶風最強烈的其中一個象限,普拉克明堂區居民稱這是他們經歷過的最強風暴。氣旋來襲時,當地的製糖生產季剛剛開始,風暴將紐奧良以南及西南方向的大範圍甘蔗田摧毀,還夷平許多用於存放農業設備的棚屋。狂風在路易斯安那州中南部造成「無與倫比的破壞」,建築受到重創。風暴期間,紐奧良市內街道上幾乎無法立足行走。[5]:177伴隨狂風的還有超過130毫米雨量,紐奧良有13人因颶風喪生[6]。一幢五層高的磚石建築在颶風中倒塌,砸中旁邊的兩幢建築,共造成兩人遇難。另外有許多建築物的屋頂和玻璃受損,還有電報及警用線路中斷。[5]:177
強烈東風在龐恰特雷恩湖引起風暴潮,導致紐奧良東部和北部地區被淹。洪水強度「前所未有」,從密西西比河畔延綿1.21公里,直到10月4日清晨才開始消退。位於龐恰特雷恩湖西岸和西北岸上的積遜鐵路洪水有1.5米深,約18公里長的鐵軌被水沖走。面對上漲的水位,鐵路附近許多人家被迫離開家園,尋求庇護。巴吞魯日城內及周邊有許多煤船和汽船進水或沉沒,該市此前已有多年沒有經受過強烈颶風的襲擊。密西西比州有不計其數的樹木被連根拔起,更北面的區域也有農作物受損。[5]:178自1840年遭受龍捲風襲擊以來,納切茲還從未遭遇如此強烈的狂風肆虐。雖然颶風的吹襲地點比前兩場更偏西面,但強風的影響範圍卻向東延伸至彭薩科拉。[6]
第七號颶風
編輯2級 颶風(SSHWS) | |
持續日期 | 10月20日-10月24日 |
---|---|
強度 | 105 mph(165 km/h)(一分鐘) |
本季最後一場風暴於10月下旬形成及消散,移動路線同第五號熱帶風暴基本相同,在大西洋盆地西南部形成後從美國東岸和百慕達之間蜿蜒北上。氣旋是經現代再分析發現,並且只能大致推定10月20至24日的移動路線。[1]根據多艘船隻的觀測紀錄,據信氣旋的最高強度達到二級颶風標準,於10月24日清晨經過新斯科舍東南方向海域後失去蹤影[2]。氣象學家估計,這場颶風只對海上船隻構成威脅,有多艘船隻遇險。少數船舶受到顯著破壞:「貢德爾號」(Gondar)遭遇的風力「如此之強,連桅杆頂部都被刮斷,船隻橫向傾倒,主桅杆被砸得粉碎。」[4]:7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Hurricane Specialists Unit. Easy to Read HURDAT 1851–2008.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09 [201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2.0 2.1 2.2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Documentation of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Changes in HURDAT.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1 [201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4).
- ^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Tropical Storms: 1851–1930, 1983–201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11 [2016-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Partagás, José Fernández. A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Tropical Cyclone Frequency in the Atlantic from Documentary and other Historical Sources: Year 1860 (PDF).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3 [2016-11-2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Ludlum, David McWilliams. Early American hurricanes, 1492–1870.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63.
- ^ 6.0 6.1 6.2 6.3 6.4 Roth, David. Louisiana hurricane history (PDF). Hydro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Center: 18. [2016-03-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