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知名历史建筑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147號的監獄,處於長陽路北,昆明路南,舟山路東,保定路西。該監獄原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監獄,處於上海公共租界東區的提籃橋地區,俗稱西牢外國牢監,又因其規模之大而號稱「遠東第一大監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該監獄歸上海市監獄管理處管理,也是該機構的所在地。2013年,提籃橋監獄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
上海市提籃橋監獄正門
地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147號
囚犯數量281人
啟用時間1903年5月 (1903-05)
管理機關上海市監獄管理局
監獄長周敏 三級警監
駐所檢察機關上海市滬東地區人民檢察院駐上海市提籃橋監獄檢察室[1]
駐所武警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上海市總隊第二支隊第十中隊[2]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提籃橋監獄早期建築
所在上海市虹口區
坐標31°15′20.08″N 121°30′36.86″E / 31.2555778°N 121.5102389°E / 31.2555778; 121.5102389座標31°15′20.08″N 121°30′36.86″E / 31.2555778°N 121.5102389°E / 31.2555778; 121.5102389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03年
編號7-1696-5-089
登錄2013年3月
1930年代提籃橋監獄圍牆
2016年時的提籃橋監獄圍牆
1930年代提籃橋監獄大門。

沿革 編輯

提籃橋監獄南面的正門位於虹口區長陽路147號(原華德路117號)。[3]北面的圍牆緊鄰昆明路,西側是舟山路,東面靠近保定路。四周多數是中下層市民聚居的中華民國初年建造的密集的石庫門房屋。

該監獄最早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創建於清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由英國駐新加坡工程處設計中標,同年底動工,1903年5月投入使用。最初的主要建築包括兩幢4層的監樓,囚室480間,以及炊場、辦公樓、醫務所等,佔地面積約10畝。1916年起,先後向北、向東擴建,1930年代初又拆除部分初建時的建築,開展重建,到1935年基本定型。現存建築物均為1917年至1935年間建造。佔地面積60.4畝,有10幢4到6層的監樓,將近4000間囚室,以及工場、醫院、炊場、辦公樓等建築,總計建築面積7萬餘平方米。監獄周圍設有5米多高的圍牆,監獄內除了普通監室外,還設有「橡皮監」(防暴監房)、「風波亭」(禁閉室)、「室內刑場」(絞刑房)、室外刑場等等特種設施。監獄關押的主要對象最初是上海公共租界內被判處徒刑的中國籍男犯人,1904年起兼收中國籍女犯,1906年停止收押女犯,1943年8月起恢復收押女犯,1935年9月起開始關押外國籍犯人。該監獄規模宏大、建築優良,且收押犯人數量多,最多時達到8000多人,高於印度孟買監獄日本巢鴨監獄,故號稱「遠東第一監獄」。[3]

該監獄自啟用到1949年5月,先後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日本汪精衛政權南京國民政府、南京中華民國政府管理。監獄初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監獄」,1942年1月,更名「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華德路刑務所」。1943年8月,汪精衛政權接管後,改稱「司法行政部直轄上海監獄」。抗日戰爭勝利後,南京國民政府接管,仍稱「司法行政部直轄上海監獄」。該監獄俗稱「華德路監獄」、「提籃橋監獄」、「外國牢監」、「西牢」等等。抗日戰爭勝利後,提籃橋監獄先後關押了數百名日本戰犯,包括台灣總督安藤利吉大將、香港總督田中久一中將、南京大屠殺主犯谷壽夫中將、日本駐台灣第10軍區軍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等人。1946年初,盟軍美國軍隊曾在該監獄設軍事法庭,審判47名日本戰犯。這是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境內最早的審判日本戰犯的場所。故1997年8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提籃橋監獄日本戰犯關押、審判、執行處列為「上海市抗日紀念地」,並立碑紀念。[3]

該監獄起初主要由英國人統治,看守主要為印度人,囚犯則為中國人。監獄內民族歧視嚴重,等級十分嚴格。1930年前後,開始招收中國籍看守。該監獄對囚犯公開使用肉刑,經常進行體罰及虐待,生活條件非常差,犯人死亡率極高。1943年8月,汪精衛政權接管監獄之後,該監獄開始由中國人管理,監獄內的各種司法文書及表冊自英文改為中文。當時,全監獄4561名犯人中,患各種疾病的有1068人,接管當月便死亡43人。1944年1月,在日本人指使下,該監獄當局抽調500多名犯人,赴浙江嵊泗為日軍修建軍事設施,因勞役繁重及日軍的殘酷虐待,犯人死傷慘重,另有50餘人雙目失明。1947年11月,監獄當局剋扣囚糧,導致犯人騷亂。[3]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直轄上海監獄,在典獄長領導下設五課三室(總務課、警衛課、教化課、作業課、衛生課、人事室、會計室、統計室),工作人員610人。一般關押犯人6000名,高峰時8000人。從1948年起,由於財務入不敷出、囚糧奇缺,根據國民政府司法院與司法行政部指示,監獄採取保釋、假釋等辦法疏散了絕大部分犯人。

在中共上海警察局工作委員會(簡稱「警委」)領導下,1944年,在監獄看守中成立了中共地下黨支部,趙英盛任支部書記。中共地下黨最初僅有3人,到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上海前夕已發展至20餘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上海前三天,該監獄的中共地下黨支部奪取槍支,控制了該監獄。1949年5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政務接管委員會法院接收處第三接收組派出毛榮光(山西稷山縣人,1938年4月入黨)、王正福(四川蒼溪人,1935年5月入黨)為正副接收專員,接管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直轄上海監獄,代理典獄長王慕曾(浙江新登人)交出監獄印章、鑰匙和檔案。當時監獄內有650名囚犯,其中「政治犯」50人,外國籍犯人18人,男犯594人,女犯56人。同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華東警衛旅二團三營三連進駐監獄,負責警戒及看押。翌日,市軍管會法院接收處和上海市總工會(籌)聯合在監獄分兩批召開「慰問和歡送政治犯恢復自由大會」,每人發5塊銀元慰問金。[3]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監獄過渡。從1949年月起到年底,收押新入監犯人15170名。1949年8月上海市人民法院派出臨時法庭,對監獄在押的國民黨法院判決的犯人,除漢奸犯以外,重新做出了判決。1949年9月21日正式掛牌成立上海市人民法院監獄,武中奇(曾任八路軍團長,馮玉祥的金石教師,書法家)1949年11月出任監獄長,毛榮光任副監獄長。該監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上海後,上海地區成立的第一所監獄。此後長期為上海地區新收犯人的入口處。1951年5月,根據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的規定,該監獄由法院劃歸上海市公安局領導,同年8月更名為上海市監獄。1983年7月,劃歸司法系統領導。1995年6月,更名上海市提籃橋監獄。[3]

1949年後,該監獄組織犯人閱讀書報,邀請各方面人士到監獄作報告,組織犯人外出參觀。改革開放後,該監獄對各類犯人開展分類教育及改造,在犯人中普及初中教育,開辦高中及大專班,參加上海市文化統一考試,合格者由上海市教育局發給畢業或結業證書。該監獄還對犯人進行技術及職業培訓,合格者發給技術等級證書。該監獄組織犯人成立了「新岸藝術團」(成立於1985年3月22日,是一支全部由監獄服刑人員組成的文藝表演團體)[4]、「提籃橋翻譯室」,自1982年起編印鉛印的《勞改報》供犯人閱讀,成立新岸廣播台、有線電視台。1990年代起,先後編印《分類改造文選》、《煉獄心聲集》、《兩地書》、《懺悔錄》、《服刑人員心理健康之友》等圖書,還設有心理諮詢門診部。1954年10月起,該監獄向外國來賓開放參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對外開放的監獄之一。另外,上海市監獄管理局投入數百萬元資金,將監獄一幢6層高的十字監樓改造為上海監獄陳列館,並於1999年12月29日即《監獄法》頒佈實施5周年之日開館。陳列館不僅詳細介紹了該監獄的歷史,關押過的知名人物,還展示了早年的諸多刑具[3]

1999年9月,該監獄獲上海市司法局命名為「市級現代化文明監獄」。2003年8月,該監獄榮立司法行政集體二等功。2005年,該監獄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先進單位。2006年,該監獄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質量管理小組活動優秀單位稱號。1994年起,該監獄保持了15年無罪犯脫逃紀錄。[3]

提籃橋監獄將監獄中的一幢樓房改建成上海監獄陳列館。其中還特別展示了一個保存完好的室內絞刑架設施,下方有活動地板,屍體可以直接落入一樓的停屍房。

1994年,該監獄的建築物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定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3]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傳出消息稱,該監獄即將關閉。[5]

知名囚犯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 2018年上海检察机关拟聘用辅助文员名单.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 [2019-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中文(中國大陸)). 
  2. ^ 東方文產. 上海武警二支队十中队官兵参观武警摄影展. 東方網社會. 上海. [2019-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0)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徐家俊:提籃橋監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上海地方志》2000年第六期
  4. ^ 上海监狱管理局公号:提篮桥监狱新岸艺术团不是想进就能进. 
  5. ^ 百年“死亡之城”上海提篮桥监狱将关闭,凤凰网,2013年07月10日. [2013年7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5月10日).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