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紱

中国植物病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1901~1993)

俞大 fat1(1901年2月19日—1993年5月15日),字叔佳,男,浙江紹興人,生於江蘇南京,中國植物病理學微生物學家。

俞大紱
俞大紱1960年代初在書房
性別
出生1901年2月19日
 清朝江寧府(現南京市
逝世1993年5月15日(92歲)
 中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名Ta-Fuh Yu
籍貫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
親屬
經歷
代表作
    • 穀子白發病》(1951)
    • 《植物病理學和真菌學技術匯編(卷一)》(1959)
    • 微生物學》(1965)
    • 粟病害》(1973)
    • 蠶豆病害》(1979)
    • 《植物病理學和真菌學技術匯編(卷二)》(1979)
俞大紱在金陵大學工作時,在田間觀察小麥

生平

編輯

幼年曾在上海和安東(今丹東)讀小學,1915年進入復旦中學,1918年進入復旦大學預科專修數理,1924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他主學農科、兼修化學,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

1928年懷着「科學救國」的理念赴美深造,攻讀動植物病理學,1932年獲得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博士學位,成為美國植物病理學會會員,Sigma-Xi榮譽會員,並獲得斐陶斐獎。1932年回國後,歷任金陵大學教授(1932年-1938年)、昆明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教授(1938年-1945年)、北京大學教授,農學院院長(1946年-1948年)。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校長、名譽校長至1982年。1955年獲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院士,1956年當選為蘇聯農業科學院通訊院士,中國農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中國真菌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1949年後,歷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校長、名譽校長至1982年。文革中俞大紱被折磨至右眼失明,其家族遭整肅至死者6人:表兄陳寅恪、唐篔夫婦、胞妹俞大絪、曾昭掄夫婦、堂妹俞珊、趙太侔夫婦。[2]

1993年逝世,享年92歲。

學術成就

編輯

在農作物品種改良及疾病防治方面貢獻卓越。早年從事穀類作物的抗病育種工作,先後培育並推廣抗黑粉病小麥大麥良種,以及具有抗莢斑病含油量高的大豆良種、抗稻瘟病水稻品種。提出了小米病害的防治措施;首創中國禾本科作物黑粉病菌生理小種的研究;對粟病及蠶豆病害進行了全面系統研究。晚年在真菌異核現象英語Heterokaryon研究方面獲得成果,並得到國際上的肯定。

防治蘋果樹腐爛病

編輯

1951年,在中國東北地區發生了嚴重的蘋果樹腐爛病。當時,300多萬棵蘋果樹瀕臨死亡。俞大紱帶領防治小組奔赴病區,對發病規律及侵染循環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制定了防治措施。地方政府配合號召數萬群眾,共同參與這場防治蘋果樹腐爛病的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終於制止了病害,讓果樹又恢復了生機。

穀子紅葉病、柑桔潰瘍病防治

編輯

俞大紱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的同事一起進行防治穀子紅葉病的任務。他們在華北西北等地採集標本,深入生產第一線反覆試驗,終於找出了藥物防治和抗病育種的有效措施。這項工作不僅在穀子紅葉病的防治方面取得成果,在病毒病害的深入研究以及學科的發展方面,也做出了貢獻。

50年代中期,俞大紱主持開創了中國的植物抗疫工作。開辦了植物檢疫培訓班,在培養檢疫人才、發展植物檢疫工作、普及植物檢疫知識上各方面做出了貢獻,也填補了中國在相關領域發展的空白。

俞大紱曾帶領學生到浙江黃岩,以柑桔疱痂病作為主要檢疫對象進行防治和檢疫工作,經過長期努力,終於控制了病害。同時也培養了一批檢疫技術幹部。同一時期,他還在四川進行柑桔潰瘍病的防治工作,受到各界肯定。

微生物遺傳學、赤黴菌研究

編輯

1959年俞大紱在北京農業大學成立了農業微生物專業,他不僅創辦並領導專業工作多年,為培養農業微生物人才工作奉獻良多。

1966年俞大紱和他的助手們在水稻惡苗病菌(能夠產生赤黴素,也稱赤黴菌)的異核遺傳研究中,發現了該菌在自然界中有三種不同的組成異核體英語Heterokaryon,並證明各異核菌在赤黴素產量和寄生力上均有差異。這項研究在「異核現象在自然界中是否普遍存在?」這個爭論的問題上面取得答案,也說明異核體內致病力極弱或根本無致病力的異核怎麼傳遞下去。此項研究結果《赤黴菌的自然變異研究》,發表在1966年的《中國科學》(英文版)上。由於當時只有少數先進國家在這方面研究有所投入,俞大紱及其助手們的研究成果受到各國相關研究領域的重視,並被多種各國相關刊物引用。

1973年俞大紱開始了赤黴菌的相關研究工作。受到文化大革命影響,俞大紱一隻眼睛失明,但是他仍然每天到實驗室專注的進行研究,培養出優良菌種,研究提出發酵工藝流程及提純技術。這項研究在1980年獲中國農業部科技成果獎。

培養相關人才

編輯
 
中國農業大學西校區內的俞大紱銅像

俞大紱從事研究與執教長達半個多世紀,培養了眾多相關人才。林傳光裘維蕃吳友三方中達王煥如王清和等人都是他的學生。俞大紱不只是進行個人的研究,還積極的培養年輕一代的人才投入,使中國農業病害防治與品種改良的工作可以一直不斷持續下去。

家庭

編輯
先祖
 
 
 
 
 
 
 
 
 
 
 
 
 
 
 
 
 
 
高祖父:俞世琦
 
 
 
 
 
 
 
曾祖父:俞昌培
 
 
 
 
 
 
 
 
 
 
 
祖父:俞文葆
 
 
 
 
 
 
 
 
 
 
 
 
 
 
父:俞明頤(1868-1938)
 
 
 
 
 
 
 
 
 
 
 
 
 
 
 
 
 
俞大紱(1901-1993)
 
 
 
 
 
 
 
 
 
 
 
 
 
 
 
 
 
 
 
 
外高祖父:曾麟書
 
 
 
 
 
 
 
外曾祖父:曾國藩(1811-1872)
 
 
 
 
 
 
 
 
 
 
 
外高祖母:江氏
 
 
 
 
 
 
 
外祖父:曾紀鴻(1848-1881)
 
 
 
 
 
 
 
 
 
 
 
 
 
 
外曾祖母:歐陽氏
 
 
 
 
 
 
 
 
 
 
 
母:曾廣珊(1871-?)
 
 
 
 
 
 
 
 
 
 
 
 
 
 
 
 
 
外曾祖父:郭沛霖(1809-1859)
 
 
 
 
 
 
 
 
 
 
 
外祖母:郭筠(1847-1916)
 
 
 
 
 
 
 
 
 
 
 
 
 

註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俞大維. 怀念陈寅恪先生. 二閒堂文庫. 1970-3 [2008-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3) (中文(簡體)). 
  2. ^ 張東園. 留在大陸的中華民國院士之大結局(二). 大紀元. 2017-01-11 [2018-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