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嚼酒
口嚼酒(日語:口噛み酒/くちかみざけ)又稱嚼酒,是將米之類的穀物和根菜.口水?、果實等放入口中咀嚼並吐出,然後放置而成的一種酒。古代日本、琉球和阿伊努人居住地區均釀造過這種酒,拉丁美洲和非洲等世界其他地區也有發現此酒的記錄,但現在的釀造地區僅剩下亞馬遜平原等個別區域[1][2]。由於口嚼酒通常由女性製作,所以在真臘也稱為「美人酒」[3]。有說法認為人類釀酒術起源於口嚼酒[4]。
考慮到其傳到日本列島的時期和相關的製作方法、文化等方面,雖然口嚼酒和日本酒都是以米作為製作的原料,但一般認為口嚼酒不是日本酒的原型[3][5]。
製作方法
編輯首先將含有澱粉的食物放入口中咀嚼,唾液中的澱粉酶會使澱粉糖化。隨後製作者會將口中物質吐出並放置一段時間,存在於環境中的野生酵母便會把其中的糖類發酵成酒精,從而形成口嚼酒。[6][7]
除了上述直接咀嚼生原料的製作方法以外,也有人會在咀嚼前把原料煮熟,或是先使其酸敗後再放入口中[3]。煮熟的原料糖化起來更容易[3],這種製法被一些台灣原住民族採用[8][3]。酸敗的原料則可以抑制雜菌的繁殖,使乳酸能在酸性條件下更好地發酵[3],這與拉丁美洲的奇恰酒等酒精飲料的製法相似[3]。
歷史
編輯口嚼酒的起源地目前尚不明確,但有較強證據顯示其可能起源於東南亞到南太平洋一帶,這一區域曾在穀物外也食用其他含有澱粉的植物[3]。當時稻米已經傳到了阿薩姆地區和雲南,作為這些地區存在的稻作文化與東南亞、南太平洋文化圈的融匯點,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很可能是米製口嚼酒的起源地[3]。
此外,《魏書》卷一百的列傳第八十八中勿吉國部分有「嚼米醞酒 飲能至醉」的字句,同時還記載了今濱海邊疆區和蒙古等地有用米釀製口嚼酒的情況[3]。《北史》卷九十四的列傳第八十二中也描述勿吉國「嚼米為酒 飲之亦醉」[9]。
至於日本列島上的米製口嚼酒,一般認為其出現於繩紋時代後期[3]。
在名為泡盛的蒸餾酒普及之前,利用人體唾液發酵作用製作的口嚼酒在沖繩廣泛存在,沖繩群島直到近代都在製作祭事用的口嚼酒[10]。洗淨身體的女性首先會咀嚼生米並用鹽將牙齒刷乾淨,然後她們將仔細咀嚼剛出鍋的米飯,在合適的時候吐入容器。接着容器里會放入少許的水並用石臼攪磨,在內容物變粘稠後便會將其倒入罐子中發酵[10]。這類酒在不同地區有不同名稱,例如沖繩本島的ウンサク Unsaku(ウンシャク Unshaku)、ミキ Miki、ミチ Michi,宮古的ミキ Miki(ンキイ Nkii),八重山的ミシャグ Mishagu、ミシュ Mishu(ミス Misu)等,這些稱呼都包含「神酒」相關的含義[10]。儘管沖繩早已不再製作一般的口嚼酒,但在伊平屋島、宮古和八重山的一些地方,口嚼酒的製作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停止[10]。
神事
編輯在日本和台灣地區,舉行部分神事時也會製作口嚼酒[3],此時會選取巫女或處女作為咀嚼原料的人[3]。和日本本土類似,琉球也曾製作名叫「ウンシャク酒」的口嚼酒供神事使用[11]。現在沖繩的部分地區仍會在祭事時製作口嚼酒[12]。
與日語詞語的關係
編輯日語中的「
相關古文
編輯衍生作品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口噛み酒の杯はめぐる-エクアドル・アマゾン》,收錄於山本紀夫《増補 酒づくりの民族誌》(八坂書房出版,2008年)
腳註
編輯- ^ 石毛直道の発酵コラム第4回酒 キリン食生活文化研究所 (日語)
- ^ アフリカの酒 安渓貴子、醸協、2002 (日語)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加藤百一. 日本の酒5000年 1版1刷. 技報堂出版. 1987-02-25: 13–19. ISBN 4-7655-4212-2 (日語).
- ^ 4.0 4.1 4.2 外池良三 (編). 世界の酒日本の酒ものしり辞典 初版. 東京堂出版. 2005-08-15: 69. ISBN 4-490-10671-8 (日語).
- ^ 月桂冠. 口噛み酒 お酒の事典 月桂冠. [2008-03-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08) (日語).
- ^ 友田, 晶子. 『君の名は。』で話題の「口噛み酒」ってどんな酒?. All About. [2016-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4) (日語).
古代の文献「大隅国風土記」(713年以降)の中に、大隅国(現在の鹿児島県東部)では、村中の男女が水と生米を噛んでは吐き出し容器に入れ、一晩以上置いて酒にしていたと記されています。これを当時から「口噛みの酒」と呼んでいました。
- ^ 赤岩, 明. 口噛み酒は、なぜ処女が噛んだ米で作るのか?. All About. 2015-08-19 [2016-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2) (日語).
口噛み酒は、米、イモ、トウモロコシなどの穀類を口の中で噛むと、穀類のデンプン質が唾液中のアミラーゼで分解されて糖質となり、それを吐き出し溜めておくと、自然の酵母が働いて発酵し出来たものです。
- ^ 凌純聲. 中國及東亞的嚼酒文化.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1957, 4: 1–30 [2016-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5).
- ^ 李延壽. 北史. 朔雪寒. 2015-08-22: 1323 [2016-11-03]. GGKEY:0PFQLSS3L57 (中文(繁體)).
- ^ 10.0 10.1 10.2 10.3 2011年度南山大学人文学部人類文化学科フィールドワーク(文化人類学)I1・II2調査報告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47 (日語)
- ^ 萩尾, 俊章. 沖縄における神酒と泡盛の諸相 (PDF). 沖縄県立博物館. 1992 [2016-11-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1-02) (日語).
- ^ 石川, 信夫. 沖縄の麹黒酢 (もろみ酸) (PDF). 日本醸造協会誌. 2000, 95 (7): 520–525 [2016-11-02]. ISSN 0914-7314. doi:10.6013/jbrewsocjapan1988.95.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3) (日語).
余談になるが,これ又日本列島最南端の島(無論沖縄県南端)の波照間島(はてるまじま)では,最近まで口噛み酒が造られていた。主に豊年祭の神事に使用されるものである
- ^ 塵袋9巻12ページ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化資料 (日語)
- ^ 国土としての始原史~風土記逸文[永久失效連結] (日語)
- ^ 万葉集第四巻 相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日語)
- ^ 万葉集第十六巻 有由縁并雜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