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韋羅龍屬學名Overosaurus,意為「奧韋羅的蜥蜴」,名稱取自發現化石的塞羅·奧韋羅地[1])是蜥腳類恐龍滅絕的一,僅含一個種:帕氏奧韋羅龍Overosaurus paradasorum)。該物種生存於大約8600至84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巴塔哥尼亞(位於阿根廷南部)。與來自巴塔哥尼亞的其他蜥腳類動物如薩爾塔龍科和其他風神龍族相比,奧韋羅龍體型相對較小。它是一種陸棲食草動物,屬於蜥腳類的小型物種,體長約為10米(33英尺)。[1]

奧韋羅龍屬
化石時期:桑托階
86.3–83.6 Ma
生命復原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演化支 岩盔龍類 Lithostrotia
演化支 風神龍族 Aeolosaurini
屬: 奧韋羅龍屬 Overosaurus
Coria英語Rodolfo A. Coria et al., 2013
模式種
帕氏奧韋羅龍
Overosaurus paradasorum

Coria et al., 2013

發現與命名

編輯

唯一的奧韋羅龍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塞羅·奧韋羅地(Cerro Overo locality)。該標本在2002年由卡門富內斯博物館(Museo Carmen Funes)、阿根廷烏爾基薩市博物館(Museo Argentino Urquiza)和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Los Angeles County)的研究人員在約8400至78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坎帕階的陸地沉積物中收集。標本目前收藏於阿根廷烏爾基薩市博物館中。標本由卡洛斯·帕拉達(Carlos Parada)及其家人發現,他們為博物館工作人員提供了後勤支持[2],並在野外工作期間提供了幫助。[3]塞羅·奧韋羅地最初報道為位於內烏肯群英語Neuquén Group阿納克雷托組英語Anacleto Formation[1]但現在歸於巴約德拉卡帕組英語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4]

2013年,羅多爾夫·科里亞(Rodolfo A. Coria)、萊昂納多·菲爾(Leonardo S. Filippi)、路易斯·M·恰佩(Luis M. Chiappe)、羅多爾夫·加西亞(Rodolfo García)和安德里亞·阿庫奇(Andrea B. Arcucci)等人對標本進行了敘述和命名。屬名取自化石發現地塞羅·奧韋羅,並加以希臘語後綴saurus;種名紀念卡洛斯·帕拉達及其家人。[1]

敘述

編輯

正模標本編號為MAU-Pv-CO-439,包括:從第10節頸椎到第20節尾椎的完全連接的椎系列英語vertebral column(vertebral series)、最後三節頸椎的肋骨(即頸肋)、六個右背肋(分別與其對應的第2、3、4、5、8、9節椎骨連接)、五個左背肋(與各自對應的第2、3、4、5、8節椎骨相連)、第9、10節背椎兩側的背肋近端部分,完整的右髂骨和破碎的左髂骨。 具體來說,椎系列包括最後四節頸椎、十節背椎、六個骶骨和二十節尾椎。 骶骨由六個融合的骶椎組成。[1]

分類學

編輯

本屬與其它泰坦巨龍類分類單元的區別在於其髂骨以及頸椎、背椎和尾椎的獨特特徵。一個有關岩盔龍類系統發育分析將奧韋羅龍放置在風神龍族內,作為弗氏岡瓦納巨龍馬卡亞探索龍里奧內格羅風神龍巨風神龍組成的單系群的姊妹分類單元。

古生態學

編輯

奧韋羅龍所在的巴約德拉卡帕組中含有多種脊椎動物的化石,包括:蛇頸龜科洛瑪拉塔龜英語Lomalatachelys蛇類恐蛇;大量鱷形超目,如科馬約鱷英語Comahuesuchus犬齒鱷洛馬鱷加斯帕里尼鱷英語Gasparinisuchus諾托鱷佩羅鱷肯氏鱷英語Kinesuchus以及巴羅薩鱷英語Barrosasuchus;大量蜥腳類,如泰坦巨龍類博妮塔龍林孔龍山精巨龍英語Traukutitan;大量鳥腳類,如薄板類嶺奔龍;大量獸腳類,如角鼻龍類速龍道獵龍大盜龍類特拉塔尼亞龍阿瓦拉慈龍類阿基里斯龍阿瓦拉慈龍反鳥亞綱內烏肯鳥以及已知最早的、可確認的不飛行鳥類英語flightless bird――巴塔哥尼亞鳥英語Patagopteryx

地層中發現了一些小型巢穴,其中存在蛋化石,可能屬於內烏肯鳥。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Coria, R. A.; Filippi, L. S.; Chiappe, L. M.; García, R.; Arcucci, A. B. Overosaurus paradasorum gen. et sp. nov. ,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Titanosauria: Lithostrot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euquén, Patagonia, Argentina. Zootaxa. 2013, 3683 (4): 357–76. PMID 25250458. doi:10.11646/zootaxa.3683.4.2. 
  2. ^ Museo Municipal Argentino Urquiza – Rincón de los Sauces. Neuquén es tu Destino. 2017-03-30 [2018-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歐洲西班牙語). 
  3. ^ Coria, Rodolfo; Filippi, L; Chiappe, Luis; García, Rodolfo; Arcucci, Andrea. Overosaurus paradasorum gen. et sp. nov.,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Titanosauria: Lithostrot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Neuquén, Patagonia, Argentina 3683. Acknowledgments section. 2013-06-05. 
  4. ^ Filippi, L.S.; Barrios, F.; Garrido, A.C. A new peirosaurid from the 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 (Upper Cretaceous, Santonian) of Cerro Overo, Neuquén, Argentina. Cretaceous Research. 2018, 83: 75–83. doi:10.1016/j.cretres.201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