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
巴林右旗(蒙古語:ᠪᠠᠭᠠᠷᠢᠨ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西里爾字母:Баарин баруун хошуу)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的一個旗。面積9837平方公里,旗人民政府駐大板鎮。
巴林右旗 ᠪᠠᠭᠠᠷᠢᠨ ᠪᠠᠷᠠᠭᠤᠨ ᠬᠣᠰᠢᠭᠤ | |
---|---|
旗 | |
巴林右旗在赤峰市的位置 | |
赤峰市的地理位置 | |
坐標:43°31′29″N 118°40′19″E / 43.5247°N 118.67202°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
政府 | |
• 旗委書記 | 黃彥峰 |
面積 | |
• 總計 | 9,980.08 平方公里(3,853.33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155,027人 |
• 密度 | 15.5人/平方公里(40.2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94,024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025150 |
行政區劃代碼 | 150423 |
網站 | www |
歷史
編輯秦漢時期,由長城外的山戎、東胡等族所居。後為拓跋鮮卑等部統治。
隋唐時期,宇文鮮卑後裔奚及契丹於該地游牧,隸屬於唐松漠都督府。
遼代,區境屬上京臨潢府饒州。懷州是遼王朝興築的第二座奉陵邑,城址在今巴林右旗崗根廟村。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隸屬中書省全寧路。
明前期,區境以查干木倫河為界,界西邊北、南兩小部分屬蒙古韃靼部;界東屬明朝藩屬兀良哈三衛之一的泰寧衛。明中期,察哈爾部遷至西拉木倫河流域,本境為蒙古大汗汗廷所在地。明天啟七年(1627年)察哈爾西遷,本地為內喀爾喀之一的巴林部駐牧地。明崇禎元年(1628年),巴林部台吉色特爾率子色布騰、侄色棱及滿珠習禮歸服後金。天聰八年(1634年),後金將巴林部分為左右二翼,巴林右翼旗居西面。順治年間,巴林右翼旗屬昭烏達盟。雍正元年(1723年),置熱河廳管轄旗內漢人,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稱承德府,下設八溝理事同知廳。巴林右旗屬承德府八溝理事同知廳。乾隆三年(1738年),建烏蘭哈達通判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建熱河道,改烏蘭哈達廳為赤峰縣。巴林右翼旗內漢人屬熱河道赤峰縣,旗縣並存。後在旗境內劃出部分區域組建林西縣。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屬熱河特別區。1933年,日本軍佔領熱河省,以開魯為所在地建興安西分省,後又改稱興安西省。巴林右翼旗屬滿洲國興安西省。
194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熱北地委、熱北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林西建立。巴林右翼旗屬熱北專署。1946年6月5日,熱北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與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昭烏達省合併,建立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巴林右翼旗隸屬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1946年8月17日,東蒙自治政府在林東成立昭烏達省。巴林右翼旗屬昭烏達省。1947年,撤銷昭烏達盟行政委員會,成立昭烏達盟人民政府。巴林右翼旗隸屬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昭烏達盟人民政府。
1969年8月1日,巴林右旗隨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1979年7月1日,巴林右旗隨昭烏達盟劃回內蒙古自治區。1983年10月10日,昭烏達盟改為赤峰市。巴林右旗隸屬赤峰市。[2]
行政區劃
編輯大板鎮、索博日嘎鎮、寶日勿蘇鎮、查干諾爾鎮、巴彥琥碩鎮、西拉沐淪蘇木、巴彥塔拉蘇木、幸福之路蘇木、查干沐淪蘇木、大板煤電化基地、達爾罕街道和賽罕街道。
人口
編輯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巴林右旗常住人口為155027人[4]。
交通
編輯- 303國道過境。
旅遊
編輯主要景點有巴彥塔拉草原、麻斯塔拉草原旅遊景區、海日其格溝(榮生)十八景旅遊景區,以賽罕罕烏拉為中心的遼代黑山、黑河(今查干沐淪河)自然旅遊景區。以遼代慶陵、慶州白塔為中心的人文旅遊景區。以薈福寺、康熙行宮和巴林郡王府為代表的清代古建築景區等。
特產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历史沿革. 巴林右旗人民政府. [2023-04-11].
- ^ 2023年巴林右旗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