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幫買辦,又稱寧波幫買辦寧波籍買辦,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地域性買辦群體。自末1840年鴉片戰爭興起,日本侵華戰爭前後衰弱,活躍時間前後橫跨一個世紀之久。經營遍佈銀行業紡織業、礦業、染料業、航運業等。買辦多出自寧波府(今寧波舟山地區),故名。甬幫買辦為中國工商業、金融業的近現代化貢獻了力量。

歷史背景

編輯

寧波古稱明州,有悠久的對外貿易歷史。明州對外貿易,在時已很發達。宋朝政府在明州設置市舶司,是世界最早的官方海關機構。唐宋時,明州已成為東方大港,也是聞名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之一。明州在唐宋時已與高麗日本東南亞阿拉伯地區建立了活躍的海上貿易。同時,因為寧波地理位置的優勢,水路向北可到達天津,逆長江可到達武漢,逆錢塘江可達杭州,南下可到達台灣泉州廣州等地,所以明州也是國內航運的主要中心之一。

明朝時期,寧波曾爆發了嚴重的中日貿易爭端,史稱「寧波之亂」。清朝實施海禁,海路對外貿易衰落。乾隆年間,全中國僅有廣州獲准成為對外貿易口岸。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明文規定英國商船「只許在廣州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寧波」,並「不准入浙江海口」。寧波對西方直接貿易因此中斷。鴉片戰爭之後,寧波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對外貿易因此激增。由此寧波地區也誕生了特殊的商人群體,即為「買辦」。寧波籍買辦不僅在寧波本地經營,還去上海天津北京漢口香港等地,上海崛起成為寧波籍買辦的活動中心。除地理因素之外,因為寧波本地及寧波籍籍商人有雄厚的錢莊作後盾,並創立了「過帳碼頭」制度,外商更願意僱傭寧波籍商人充任買辦[1]

近代上海首個買辦是寧波府定海穆炳元[2][3]餘姚王槐山成為英國滙豐銀行東亞的第一任買辦。據《海關十年報告(1882~1891)》記載,19世紀80年代,活躍在上海的買辦「主要來自寧波」[4]。20世紀40年代,日本學者根岸佶系統研究了中國的買辦群體,在他列舉的90名著名買辦中,有浙江籍(主要為寧波籍)買辦43名,廣東籍買辦7名[5]。根據當代學者馬學強的研究,20世紀30、40年代,活躍在上海有籍可尋的500餘名買辦中,有浙江籍買辦245人,其中以寧波籍為主;有廣東籍買辦58人,其中以香山籍為主[6]

著名買辦家族

編輯

著名買辦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作者:白希;出版社:花山文藝出版社. 掘金战争——虞洽卿上海滩创富传奇:3 宁波帮第一人(1). 搜狐 讀書. [2012年7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14日) (中文(簡體)). 
  2. ^ 金濤. 论定海商人的特殊地位与杰出贡献. 定海新聞網. 2009-10-14 [2012年7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3月14日) (中文(簡體)). 
  3. ^ 五、洋行买办.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12年7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4月20日) (中文(簡體)). 
  4. ^ 《上海近代社會經濟發展概況(1882-1931)——<海關十年報告>譯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出版,徐雪筠等 譯編,1985年,第21頁。
  5. ^ 根岸佶:《買辦制度研究》,日本圖書株式會社 出版,1948年,第234~240頁。
  6. ^ 《出入於中西之間——近代上海買辦社會生活》,馬學強、張秀莉 著,第40頁。
  • 《香山籍買辦與寧波籍買辦特點之比較》——《廣東社會科學》2010年01期,虞和平 著
  • 《寧波籍買辦的興起與寧波幫近代化》——《浙江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04期,周靜芬 著。
  • 《近代寧波籍買辦勢力的形成和發展》——《浙江學刊》1993年05期,孫善根 著。
  • 《論浙籍買辦與寧波商幫的近代轉型》——《求索》2011年第03期,易繼蒼 著。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