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1879年12月25日—1930年7月2日),字梓琴,號恨海,晚號玄玄居士江介散人湖北蘄春漕河鎮田家河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1][2][3]

民國之精華》中的田桐照片

生平 編輯

就學武昌 編輯

1879年,田桐出生於湖北蘄州的田又青家,是家中長子。父親田又青,清末新派學者,在家鄉開辦一所私塾。6歲時,田桐隨父親受啟蒙教育。後來,田桐參加鄉試考中第一名。[3]

1894年,16歲的田桐獨自來到白鹿洞書院學習。22歲時,田桐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學堂。該校監督紀鉅維是文人紀曉嵐的遠孫,深愛田桐之才華。在校期間,田桐結識了湖南同學宋教仁,二人常共同談論時政。田桐還常和居正吳崑陳幹石瑛等同學議論國事。1902年,14位青年共同登上黃鶴樓,結拜為兄弟,發誓共同反清救國。[3]

1903年7月,自日本留學歸國來到武昌的黃興兩湖書院和文普通中學堂進行反清演講,當局乃以「造反」罪名驅逐黃興。黃興留下了4千多冊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1903年,田桐在考卷上抨擊時弊,遭到告密,清朝湖北巡撫端方得知後,責令從嚴懲辦,紀鉅維當即暗示田桐離校避難。田桐遂於1904年赴日本,入弘文學院[1][2][3]

東渡日本 編輯

日本留學期間,田桐結識黃興陳天華等人,並和宋教仁劉公白逾桓等人創辦《二十世紀支那》,宣傳革命。1905年,田桐迎孫中山東京,參與發起成立中國同盟會,並任中國同盟會東京總部執行部書記兼評議部評議員。[1][2]他以「恨海」為筆名,在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上撰文鼓吹革命。他還編輯出版《亡國慘記》一書,不到一年便銷售3萬冊。[3]

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頒佈《取締清國留日學生規則》,遭到中國留學生抗議。秋瑾等人提議中國留學生集體退學回國,各地留學生紛紛罷課示威。田桐也在弘文學院組織學生罷課。田桐、宋教仁、張繼程家檉吳昆劉道一等18名學生領袖上了清廷駐日本使館追捕的黑名單。1909年,宣統帝即位,頒佈赦免上諭,但田桐、宋教仁仍被宣佈為不能「開復」。消息傳至蘄春,父親田又青當即撰聯鼓勵田桐:「焦桐名氣傳天下,文梓奇才壓海東。」[3]

新加坡活動 編輯

 
田桐

1906年3月,孫中山到新加坡創辦中國同盟會分會,同時決定辦《中興日報》作為革命派的宣傳喉舌,以駁斥新加坡保皇派主辦的《南洋總彙報》宣傳的君主立憲思想。孫中山派田桐到新加坡主持《中興日報》,與保皇黨展開激烈論戰,孫中山本人也以「南洋小學生」為筆名撰文參與論戰。經過數年筆戰,保皇派落敗。保皇派乃詆毀孫中山是「海盜」。孫中山在一些人的建議下,決定起訴索賠。田桐得知後,勸孫中山不要起訴,孫中山乃撤訴。不久,《南洋總彙新報》托人向孫中山道歉,事件最終圓滿解決。[3]

1907年,孫中山來到新加坡,由新加坡的中國同盟會分會正、副會長陳楚南張永福安排在烏節路111號居住,此處與清朝領事署副領事長楊圻的寓所毗鄰。楊圻和田桐、陳楚楠、張永福等人為鄰居,彼此認識,因愛文章,故楊圻和田桐一見如故。當時,孫中山的行蹤在清廷嚴密監控中,廣東巡撫張人駿得知孫中山到新加坡並住在楊圻寓所隔壁,當即派刺客來到南洋,準備刺殺孫中山。刺客到新加坡之後,新加坡總領事安排其潛伏至楊圻的寓所,楊圻經過反覆思考,決定將此事告知田桐,田桐隨即通知孫中山,並幫助孫中山離開。同時,田桐請楊圻勸告刺客,刺客最終放棄刺殺計劃,離開新加坡。[3]

名震南洋 編輯

1907年,荷屬東印度也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支部。為加強在荷屬東印度的革命力量,田桐、張繼、陶成章等中國同盟會會員先後來到爪哇三寶壟坤甸泗水等地創辦報刊,興辦學校,宣傳革命。[3]

1908年秋,田桐來到泗水,創辦了荷屬東印度最早的華文日報《泗濱日報》。《泗濱日報》成為東爪哇華僑的喉舌,是當時荷屬東印度言論最大膽的日報,受到南洋民眾歡迎,同時該報也成為中國同盟會的分支機構。[3]

後來,田桐翻譯了日本大越因三郎的《南國記》。該文記錄了荷蘭殖民者欺壓華僑的歷史,揭露了荷屬東印度當局的黑暗統治,田桐因此遭驅逐出境。[3]

陽夏戰役 編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此後到10月28日,革命軍被迫退至漢口市區。黃興、宋教仁、田桐、李書城等人在張竹君醫師的協助下,化裝成紅十字救護隊的醫生,於10月28日趕到戰鬥前線視察部隊,策劃反擊。[3]

11月3日,湖北軍政府都督黎元洪任命黃興為戰時總司令,田桐為秘書長參贊軍機,李書城為參謀長,在漢陽琴台設立司令部,全面部署保衛漢陽的「陽夏戰役」。面對清軍的德國新式炮,田桐建議黃興以漢陽兵工廠的鋼板加固工事,抵禦炮火,獲得黃興採納。革命軍堅守了十天十夜。11月27日,漢陽失守。[3]

民國肇建 編輯

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田桐任臨時政府內務部參事、臨時參議院參議員。[1][2]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讓位於袁世凱後,田桐辭去內務部參事、臨時參議院議員職務,此後來到北京,任《國光新聞》主筆。[3]1913年,田桐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眾議員[4]

田桐在《國光新聞》每日撰文,抨擊袁世凱破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操縱內閣,使《國光新聞》成為北京反對袁世凱政府最激烈的報紙之一。同時,田桐任《國風日報》編輯,《國風日報》也是北京重要報紙。袁世凱派田桐的舊友、農商部次長張仲華帶10萬元銀票給田桐,示意其不要再刊發此類文章。田桐拒絕,並命報社經理李基鴻拒收銀票。此後,袁世凱還曾派殺手在深夜到田桐的房間開槍行刺,幸而當時田桐正在報社工作沒有回家。[3]

中華革命黨 編輯

 
1915年9月25日,孫中山與即將回國舉行反袁革命的同志合影於東京國民社。前排右起:田桐、廖仲愷居正胡漢民、孫中山、陳其美許崇智鄭鶴年鄧鏗。第二排右起:第七人為寧武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黃興等人遭到通緝,先後赴日本,田桐也來到日本。孫中山決定將國民黨改組為中華革命黨,並親自擬定《中華革命黨章程》。田桐以小楷書寫了入盟《誓約》,用道林紙石印,其中有「服從孫先生再舉革命」一語。孫中山要求黨員宣誓後必須在《誓約》上打指模,表示決心。黃興反對,認為黨員不應當服從個人,不贊成「服從孫先生再舉革命」,反對打指模,黃興稱「因為犯罪的人才打手印,我們入黨何必如此呢?」[3]

田桐為彌合孫中山、黃興的分歧,建議在《誓約》問題上稍加改動,在人事安排上仍按中國同盟會的辦法,孫中山任總理,黃興任協理。孫中山對這一人事安排無異議,但堅決不同意更改《誓約》。 黃興乃決定赴三藩市,臨行前邀孫中山小酌話別,並致函田桐:「梓琴兄鑒:弟將遠適,特於明日(27日)午刻備小酌,恭請中山先生敘別(不談國事),乞屆時駕臨寄寓,藉慰離緒。此頌大安,弟興啟。6月26日。」[3]

在孫中山的指示下,田桐、陳其美居正胡漢民楊庶堪周應時等人成立籌備委員會,以籌建中華革命黨總部。1914年7月8日,中華革命黨東京精養軒舉辦成立大會,孫中山就任總理,田桐任黨務部副部長,同時兼任湖北支部長。後來在1919年,孫中山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3]

晚年生涯 編輯

護法運動中,田桐隨孫中山廣州護法,在廣州大元帥府任宣傳處長。1922年陳炯明發動六一六事變後,田桐曾被陳炯明的軍隊抓獲,田桐痛斥陳炯明。[3]但後來,田桐反對孫中山的聯俄容共的政策。[1][2]

1925年,在胡憨戰爭中,田桐與國民軍副司令兼第二軍軍長胡景翼虎牢關大敗直系將領憨玉琨,穩定了河南局勢。[3]北伐期間,田桐擔任江漢宣撫使兼湖北省政府委員。其後,1927年被任命為南京國民政府委員;1928年被任命為立法院立法委員,但因對蔣介石不滿而均未就任。[1][2][3]1928年,田桐回到上海,主辦《太平雜誌》,撰寫《太平策》。[3]後與居正等人成立反蔣同盟。[1][2]

1930年7月2日,田桐在上海寓所病逝。[1][2]1931年,湖北省政府奉行政院令興建田桐墓。1932年9月16日,田桐靈櫬經江華輪運抵漢口。9月17日至19日,湖北省舉行公祭,全省降半旗致哀,一時間「白馬素車,填街盈巷」。9月20日,田桐靈櫬移到武昌洪山墓地,舉辦了「鄂省第一次禮節極為隆重」的公葬典禮。[3]

著作 編輯

  • 《太平策》(17篇)
  • 《五權憲法》
  • 《革命閒話》
  • 《扶桑詩話》
  • 《詩文集》
  • 《玄玄遺著》[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劉國銘主編. 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 團結出版社. 2005.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田桐. 蘄春縣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13-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0).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辛亥革命先驅田桐,辛亥革命網,2012-04-11[永久失效連結]
  4. ^ 錢實甫,北洋政府職官年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