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

1951年创建的一所学校

29°29′34″N 106°34′5″E / 29.49278°N 106.56806°E / 29.49278; 106.56806

重慶交通大學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校訓明德行遠 交通天下
創辦時間1951年
學校標識碼4150010618
學校類型公立大學
黨委書記宮輝
校長賴遠明
教師人數1366人(2018年6月)
職工人數2023人(2018年6月)
學生人數26000+人(2018年)[1]
本科生人數23803人(2016年10月)
研究生人數3064人(2016年10月)
校址 中國
南岸校區(本部):
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66號
雙福校區:
重慶市江津區雙福新區福星大道1號
大坪校區:
重慶市渝中區大黃路
總面積3200畝
代表色
暱稱重交交院
校刊《應用數學和力學》[2]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
隸屬重慶市人民政府
交通運輸部
網站http://www.cqjtu.edu.cn
位置
地圖

重慶交通大學(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縮寫:CQJTU),簡稱重慶交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的一所全日制公辦本科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重慶市共建,具有工科、交通特色。

重慶交通大學和大連交通大學等以「交通」命名的院校,是以交通類專業為專長的大學,它們在歷史淵源上同「交通大學」並無關係。

重慶交大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5],現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5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專業學位類別,10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領域;擁有3個國家級平台,34個省部級平台以及20餘個研發機構;主辦的《應用數學和力學》雜誌是SCI和EI的收錄期刊,《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中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重慶交通大學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評"優秀"。

歷史

編輯

建校初期

編輯

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修建康藏公路,為解決急需的專業人才問題,當時由鄧小平領導的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在重慶設立交通方面的本科院校,由於涉及到本科院校設立的權限問題,遂只能設立專科院校,學校命名為西南交通專科學校並於1951年11月7日正式成立,任命穰明德為第一任校長,於重慶市南岸區七公里辦學。

校名、隸屬變更時期

編輯

1952年西南交通專科學校更名為西南交通學校,1953年由該名更名為重慶公路學校,1954年重慶市併入四川省,校名由重慶公路學校更名為交通部西南公路學校,1955年校名更改為交通部重慶公路工程學校,1958年又更名為四川省重慶公路工程學校

兼併時期

編輯

1960年8月,成都工學院土木系、武漢水運學院水工系、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遷入四川省重慶公路工程學校,共同組建為一所國家普通本科院校並更改校名為重慶交通學院,辦學地點仍設在重慶南岸區七公里。1971年併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辦學地點遷為重慶沙坪垻區沙北街。1978年,國務院批准教育部關於恢復和增設一批普通高等學校的報告,決定在全國恢復和增設55所普通高等學校,重慶交通學院於次年1月復校[6]:32,並交由交通部(現交通運輸部)直接管理,同年5月重慶交通學院與重慶航務工程學校合併,學校本部從重慶沙坪垻區沙北街遷出至重慶航務工程學校的校址重慶市渝中區黃沙溪。1984年7月學校本部陸續遷回重慶南岸區七公里。

發展時期

編輯
 
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南門

1985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重慶交通學院增列為第三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86年,交通部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併入學院。2000年1月受九十年代末部委大調整的影響,學校由交通部劃轉重慶市,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重慶市為主的管理體制。2005年,重慶市在高等教育「十一五」發展規劃中,重慶交通學院被列為重點建設的教學研究型大學。2006年2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重慶交通學院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同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11年7月,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一期工程建成,形成今雙校區辦學格局。

校區設置

編輯

南岸校區

編輯

南岸校區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66號,是重慶交通大學的主校區,行政中心和主要科研設施均在此校區。目前南岸校區主要承擔本科三、四年級和研究生的教學科研功能。南岸校區中有明德樓、第1-4教學樓、語音樓等教學科研區以及慧園、知園等住宿小區。

雙福校區

編輯
 
重慶交通大學雙福校區第一教學樓

雙福校區位於重慶市江津區雙福新區,2011年基本建成並迎來首批新生駐校。校區主要完成學校本科一、二年級的教學、教育任務。校區地形為淺丘陵,地勢較為平緩,地塊內有水體面積約115畝的李子湖。規劃2500畝教學科研用地,總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擬以出讓方式徵用400~500畝生活用地建設教職工生活園區。校區已投入使用了第一教學樓,實驗中心,雙福校區圖書館,德園小區,德園服務中心以及學生活動中心。目前校區內在建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土木學院科研大樓等科研設施。

大坪校區

編輯

為修建新校區,學校出讓了原大坪校區部分用地,現在大坪校區基本為現重慶西南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已不再承擔全日制學生教學任務。

學術研究

編輯

重交的工科屬性較重,且集中於"路、橋、水"方面,與其相關的專業具有一定的優勢。

國家特色專業

編輯

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編輯

土木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交通運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水利水電工程、航海技術、輪機工程[7]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

編輯

學科評估是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非行政性、服務性評估項目,於2002年首次開展,第四輪評估於2017年結束。參評對象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重慶交通大學參與了第四輪學科評估。

一級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評估結果 參評高校數量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C 231
0802 機械工程 C- 189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C- 238
0814 土木工程 B 134
0815 水利工程 B 49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B 52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B- 187
1201 工商管理 C- 240

其他

編輯

重慶市「三特行動計劃」特色專業和特色學科專業群。

科研機構

編輯
  • 重慶西南水運科學研究所
  •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西部交通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 口岸物流與航運發展研究中心
  • 新絲綢之路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教育部歐洲研究中心

重點實驗室

編輯

共有21個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傳統優勢的「路、橋、水」三大主幹學科均有擁有和依託的國家級科技研發平台。

重慶交通大學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名稱 隸屬 級別
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交大河海學院
重慶交大西南水運科學研究所
長江航道局
國家工程中心
山區橋樑與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土木學院 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水利水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河海學院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區橋樑結構與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土木學院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土木學院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橋樑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土木學院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
內河航道整治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 河海學院 交通運輸部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 土木學院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水利水運工程重點實驗室 河海學院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山區道路結構與材料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 土木學院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交通運輸工程重點實驗室 交通運輸學院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重點實驗室 土木學院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工程實驗室 土木學院 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重慶市航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海學院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西部交通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財經學院 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基地
重慶高校水工建築物健康診斷技術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 河海學院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機電學院 重慶市經委研究中心
重慶市特種船舶數碼化設計與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航海學院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城軌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電學院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山地城市交通系統與安全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交通運輸學院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土木學院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院系設置

編輯

文化傳統

編輯

理念

編輯
校訓
明德行遠、交通天下
建校銘志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辦學理念
明德篤學、求實創新
辦學特色
實幹奉獻、開拓進取的「鋪路石」精神
校歌
重慶交通大學校歌
作詞:魏巍等 作曲:唐德松

校徽

編輯

校徽主體圖形是由秦漢篆體「交大」二字變形組合,其形似一座橋。校徽有藍色和紅色兩個版本,但圖形一致。設計人為重慶交通大學羅偉華。

國際交流

編輯

「中國政府獎學金」委託培養院校

編輯

重慶交通大學是「中國政府獎學金」委託培養高校,接受外國留學生學習的專業囊括本科碩士博士和非學歷教育層次,其中學歷教育的招收範圍包含了大部分學校開設專業。來華留學生一般由各學院負責,分配到行政班級,在學術評估上實行與普通學生不同的標準。

中波大學聯盟

編輯

中波大學聯盟全稱「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是為響應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而成立的國際間高校合作聯盟,重慶交通大學與北京工業大學波蘭奧伯萊工業大學英語Opol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2017年共同發起,中國波蘭共23所高校共同參與組建了本聯盟。重慶交通大學被推選為第一屆輪值主席。

馬蒂亞斯國際設計學院

編輯

馬蒂亞斯國際設計學院是由原藝術設計系和機電學院原工業設計系共同組建而成,由德國卡塞爾大學終身教授蓋爾哈特·馬蒂亞斯幫助建立,並由「巴渝海外引智計劃」引入德國奧芬巴赫設計學院英語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Offenbach am Main院長克勞斯·海瑟英語Klaus Hesse教授等多位專家參與教學。

國際學院

編輯

國際學院成立於2011年,開設多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項目,合作高校包括英國諾桑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南岸大學、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澳大利亞博士山學院英語Box Hill Institute。國際學院與英國澳大利亞美國波蘭德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貝寧等「一帶一路」相關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

其他項目

編輯

重慶交通大學是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核心成員,有新絲綢之路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和教育部歐洲研究中心國際科研機構,開辦貝寧孔子學院以及貝寧研究中心。

知名人物

編輯

兩院院士

編輯
  • 鄭皆連,1965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橋樑與隧道專業。我國橋樑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歷任廣西交通設計院路橋大隊副大隊長,廣西公路工程公司副經理,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廳副總工程師、副廳長兼總工程師,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兼任自治區政府主席院士顧問、交通運輸部專家、廣西公路學會終身榮譽理事長、中國公路學會顧問、廣西科協主席。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原交通部部屬院校培養的第一位院士。

長江學者

編輯
  • 何川,1984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公路工程專業。現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2008年榮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資格。2013年,榮獲第十一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成就獎。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 周建庭,89級路橋專業校友,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組部「萬人計劃」獲得者、科技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十大橋樑人物

編輯
  • 孫云:第一屆全國十大橋樑人物
  • 劉先鵬:第一屆全國十大橋樑人物
  • 孟凡超:第一屆全國十大橋樑人物
  • 何志軍:第一屆全國十大橋樑人物
  • 謝邦珠:第一屆全國十大橋樑人物
  • 劉士林:2012年度中國十大橋樑人物
  • 白山云:2014年度中國十大橋樑人物
  • 牟廷敏:2014年度中國十大橋樑人物
  • 楊志德:2014年度中國十大橋樑人物
  • 李良:2016年度中國十大橋樑人物
  • 楊如剛:2016年度中國十大橋樑人物
  • 常文:2016年度中國十大橋樑人物
  • 韓玉:2016年度中國十大橋樑人物

學界

編輯
  • 武憼民,1953 屆校友,全國著名高原凍土專家,2001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 羅蓉,道路專業1997級校友。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首批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
  • 謝邦珠 ,先後畢業於重慶交通學院道路與橋樑專業以及華東水利學院水港專業。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歷任四川省公路設計院技術員、工程師,總工辦副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設計院總工程師,為國家級設計大師。2004年,入選第四批「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 王劼耘, 84級路橋系校友,主持完成的錢江四橋工程,2002年榮獲中國建築工程最高獎「魯班獎」。

參考資料

編輯
  1. ^ 重庆交通大学简介. 中國教育在線研究生招生報名查詢系統.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2. ^ 《应该数学和力学》. [201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9). 
  3.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4. ^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5. ^ 重庆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 [2018-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7). 
  6. ^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四川省志:敎育志(下)》. 中國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2000年. ISBN 9787801225498. 
  7. ^ 重庆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建设项目. [2021-06-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