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麥哲倫探險隊

麥哲倫探險隊,也稱為麥哲倫-埃爾卡諾探險隊[1],16 世紀的西班牙探險隊,由葡萄牙探險家費迪南德·麥哲倫策劃和領導到達摩鹿加群島。這次探險於 1519 年從西班牙出發,1522 年麥哲倫去世後由西班牙航海家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完成,橫渡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終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2]這次探險完成了其主要目標——尋找通往摩鹿加群島(香料群島)的西部航線。1519年9月20日,船隊離開西班牙,橫渡大西洋,沿着南美洲東海岸航行,發現了麥哲倫海峽,進入了太平洋。艦隊完成了首次橫渡太平洋,經停菲律賓,並最終在兩年後到達摩鹿加群島。埃爾卡諾率領的船員最終於 1522 年 9 月 6 日返回西班牙,他們向西航行穿過偉大的印度洋,然後繞過好望角,穿過葡萄牙控制的水域,並向北沿着西非海岸,最終抵達西班牙。

探險隊採取的路線,並標記了里程碑。

該艦隊最初由五艘船和約 270 名人員組成。探險隊面臨着許多困難,包括主要由西班牙人組成的船員(以及埃爾卡諾本人)的破壞和叛變、飢餓、壞血病、風暴以及與土著人民的敵對遭遇。只有 18 個人和一艘船(維多利亞號)完成了返回西班牙的旅程。麥哲倫本人在菲律賓的戰鬥中陣亡,其後由一系列軍官繼任船長,埃爾卡諾最終率領維多利亞返航。這次探險主要由西班牙國王查理一世資助,希望能發現一條通往摩鹿加群島的有利可圖的西線路線,因為根據《托德西拉斯條約》 ,東線由葡萄牙控制。這次探險確實找到了一條路線,但它比預期的時間更長、更艱巨,因此沒有商業用途。這次探險被認為是航海技術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並對歐洲對世界的理解產生了重大影響。[3] [4]

背景 編輯

 
1518 年,西班牙國王查爾斯同意資助麥哲倫遠征香料群島,當時他只有 18 歲。圖中是伯納德-凡-奧利(Bernard van Orley)約 1517 年的一幅畫。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的西航(1492-1503 年)的目標到達印度群島,並在西班牙和亞洲王國之間建立直接的商業關係。西班牙人很快意識到,美洲土地並非亞洲的一部分,而是另一塊大陸。1494 年的《托爾德西利亞斯條約》為葡萄牙保留了環繞非洲的東部航線,瓦斯科-達-伽馬和葡萄牙人於 1498 年抵達印度。

鑑於香料貿易的經濟重要性,卡斯蒂利亞(西班牙)迫切需要尋找一條通往亞洲的新商業路線。1505 年托羅軍政府會議後,西班牙王室委託探險隊尋找通往西方的路線。西班牙探險家瓦斯科·努涅斯·德·巴爾博亞 (Vasco Núñez de Balboa)穿越巴拿馬地峽後於 1513 年到達太平洋,而胡安·迪亞斯·德索利斯 (Juan Díaz de Solís) 則於 1516 年為西班牙探索南美洲時在 拉普拉塔河去世。

費迪南德·麥哲倫是一位葡萄牙水手,曾在印度、馬六甲和摩洛哥有軍事經驗。與麥哲倫一起航行的一位朋友,也可能是堂兄,弗朗西斯科·塞朗 ( Francisco Serrão ) 是1511 年從馬六甲出發的第一次摩鹿加群島探險的一部分。[5] 塞朗到達摩鹿加群島,繼續留在特爾納特島並採取行動妻子。[5]塞拉奧從特爾納特給麥哲倫寫信,盛讚香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這些信件可能促使麥哲倫計劃對這些島嶼進行探險,隨後當麥哲倫尋求西班牙官員的贊助時,這些信件將被提交給西班牙官員。[6]

歷史學家推測,從 1514 年開始,麥哲倫多次請求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資助遠征摩鹿加群島,但記錄尚不清楚。[7]眾所周知,曼努埃爾一再拒絕了麥哲倫象徵性增加工資的請求,並且在1515年底或1516年初,曼努埃爾批准了麥哲倫的請求,允許他為另一位主人服務。大約在這個時候,麥哲倫遇到了宇宙學家魯伊·法萊羅 (Rui Faleiro),他是另一位對曼努埃爾懷有怨恨的葡萄牙人。[8]兩人作為搭檔計劃前往摩鹿加群島的航行,並向西班牙國王提議。1517 年,麥哲倫搬遷至西班牙西維爾,兩個月後法萊羅也隨之搬遷。

抵達西維爾後,麥哲倫聯繫了合同之家的特工胡安·德·阿蘭達。在他的合作夥伴魯伊·法萊羅 (Rui Faleiro) 到來後,在阿蘭達 (Aranda) 的支持下,他們向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國王查理一世(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提出了他們的項目。麥哲倫的計劃如果成功,將實現哥倫布向西航行的香料路線的計劃,而不會損害與葡萄牙人的關係。這個想法與時俱進,在巴爾博亞發現太平洋後就已經被討論過。1518 年 3 月 22 日,國王任命麥哲倫和法萊羅為船長,以便他們能夠在 7 月前往尋找香料群島。他將他們提升為聖地亞哥勳章司令。他們與查理國王達成了一項協議,其中包括:[9]

  • 所發現航線的壟斷期為十年。[10][11]
  • 他們被任命為土地和島嶼的總督 ( adelantado ),由此產生的淨收益的 5% 可以由他們的合伙人或繼承人繼承。[10][12]
  • 探險所得的五分之一。[10]
  • 每年從摩鹿加群島向西班牙運送價值 1,000 金幣的貨物的權利可免除大部分稅收。[11]
  • 如果他們發現了六個以上的島嶼,他們選擇的兩個島嶼的貿易利潤的十五分之一,[10]其他島嶼的貿易利潤的二十五分之一。[13]

這次探險的資金主要來自西班牙王室,西班牙王室為兩年的旅行提供了運送物資的船隻。儘管查理一世國王應該為艦隊支付費用,但他負債纍纍,於是他向富格爾家族求助。通過Contratación之家的負責人胡安·羅德里格斯·德·豐塞卡大主教,王室獲得了商人克里斯托瓦爾·德·哈羅的參與,後者提供了四分之一的資金和貨物用於易貨貿易。

專業製圖師豪爾赫·賴內爾 (Jorge Reinel)和葡萄牙人迭戈·里貝羅 ( Diego Ribero)於 1518 年開始為查理國王工作[14] ,在Casa de Contratación擔任製圖師,參與了旅行中使用的地圖的開發。在準備這次旅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包括缺乏資金、葡萄牙國王試圖阻止他們、麥哲倫和其他葡萄牙人引起西班牙人的懷疑以及法萊羅的困難性質。[15]

建築和規定 編輯

 
智利蓬塔阿雷納斯維多利亞博物館中的維多利亞號現代複製品

這支艦隊由五艘船組成,配備了兩年航行所需的物資,被稱為Armada del Maluco(香料群島的印度尼西亞語名稱)。[16]由於焦油覆蓋了大部分表面,這些船隻大多是黑色的。探險隊的官方核算顯示費用為 8,751,125馬拉韋迪,包括船隻、給養和薪水。[17]食物是供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花費了 1,252,909 馬拉韋迪,幾乎與船隻的成本一樣多。船上五分之四的食物只有兩種——酒和硬餅乾。[18]

船隊還運載麵粉和鹹肉。船上的一些肉是以牲畜的形式提供的;另一些則以牲畜的形式提供。船上載有七頭牛和三頭豬。奶酪、杏仁、芥末和無花果也有。[19]Carne de membrillo[20]由醃製的榲桲製成,是船長們喜愛的美味佳餚,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有助於預防壞血病。[21]

船舶 編輯

艦隊最初由五艘船組成,特立尼達號是旗艦。全部或大部分都是克拉克帆船(西班牙語「carraca」或「nao」;葡萄牙語「nau」)。[22][23]維多利亞是唯一完成環球航行的船隻。船舶配置的細節尚不清楚,因為沒有任何船舶的當代插圖。 [24]Casa de Contratación的官方核算顯示,這些船隻的成本為 1,369,808 馬拉韋迪,另外 1,346,781 花費在裝備和運輸上。[25]

船員 編輯

船員約有 270 人,[26]大部分是西班牙人。西班牙當局對麥哲倫持謹慎態度,幾乎阻止他出航,將他大部分是葡萄牙人的船員換成了大部分是西班牙人。最終,這支艦隊包括大約 40 名葡萄牙人,[27]其中包括麥哲倫的妹夫杜阿爾特·巴博薩 (Duarte Barbosa ) 、若昂·塞拉奧 ( João Serrão ) 、埃斯特萬·戈麥斯 ( Estêvão Gomes)和麥哲倫的契約僕人馬六甲的恩里克 (Enrique)。其他國家的船員也被記錄在案,其中包括 29 名意大利人、17 名法國人,以及少量佛蘭德斯、希臘、愛爾蘭、英國、亞洲和黑人水手。[28]西班牙船員中至少有 29 名巴斯克人(包括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其中一些人不會說流利的西班牙語。[28]

魯伊·法萊羅最初被任命為麥哲倫的聯合隊長,但在出發前出現了精神健康問題,並被國王從探險隊中除名。胡安·德·卡塔赫納接替了他的艦隊聯合司令職務,安德烈斯·德·聖馬丁接替了他的宇宙學家/占星家職務。

居住在西維爾的西班牙商船船長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開始尋求國王赦免之前的罪行。威尼斯學者兼旅行家安東尼奧·皮加費塔(Antonio Pigafetta)請求參加這次航行,接受了「編外」的頭銜和微薄的薪水。他成為麥哲倫的嚴格助手並記日記。唯一一位在航行期間保留流水帳的水手是弗朗西斯科·阿爾博(Francisco Albo),他保留了正式的航海日誌。 胡安·德·卡塔赫納,疑似大主教豐塞卡的私生子,被任命為遠征隊監察長,負責遠征隊的金融和貿易業務。[29]

橫渡大西洋 編輯

1519 年 8 月 10 日,麥哲倫指揮的五艘船離開西維爾,沿着瓜達爾基維爾河順流而下,到達河口的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他們在那裏待了五個多星期。最終他們於 1519 年 9 月 20 日起航離開西班牙。[30]

9月26日,船隊停靠在加那利群島的特內里費島,在那裏接收補給(包括蔬菜和瀝青,那裏的採購價格比西班牙便宜)。[31]在停留期間,麥哲倫收到了他岳父迪奧戈·巴博薩的秘密信息,警告他一些卡斯蒂利亞船長正在計劃叛變,胡安·德·卡塔赫納(聖安東尼奧號船長)就是其中的叛亂分子。 ——陰謀的頭目。[32]他還得知葡萄牙國王派了兩支輕快帆船艦隊來逮捕他。

10月3日,艦隊離開加那利群島,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在方向上存在一些分歧,卡塔赫納主張更偏西的方位。[33]麥哲倫做出了非正統的決定,沿着非洲海岸航行,以躲避追捕他的葡萄牙輕快帆船。[34]

十月底,當無敵艦隊接近赤道時,他們經歷了一系列風暴,狂風如此強烈,有時甚至被迫停帆。[35]皮加費塔記錄了其中一些風暴期間 聖埃爾莫之火的出現,這被船員們視為一個好兆頭:

在這些暴風雨期間,聖安塞爾姆的屍體多次出現在我們面前。其中,有一天晚上,由於天氣不好,天色很黑,這位聖人以點燃的火的形式出現在主桅頂端,並在那裏停留了近兩個半小時,這讓我們大為安慰,因為我們流着淚,只盼着滅亡的時刻;當那神聖的光芒離開我們時,它在每個人的眼中發出了如此巨大的光彩,以至於我們在將近一刻鐘的時間裏就像人們失明一樣,呼喊着憐憫。因為毫無疑問沒有人希望逃離這場風暴。[36]

經過兩周的暴風雨後,船隊在平靜的赤道水域停滯了一段時間,然後被南赤道洋流向西帶到信風附近。

同性戀審判和兵變失敗 編輯

在橫渡大洋時,維多利亞號的西西里船長所羅門·安東在幾內亞海岸與熱那亞學徒水手安東尼奧·瓦雷薩發生雞姦行為被捕。[36][37][38]當時,同性戀在西班牙會被判處死刑,實際上,男性之間的性行為在長途海軍航行中很常見。[39]麥哲倫在特立尼達號上進行了審判,判定安東有罪,判處他絞死。1519 年 12 月 20 日,艦隊在巴西聖盧西亞(現在的里約熱內盧)登陸後,安東被處決,他被勒死的屍體被焚燒。[36] [37]1520 年 4 月 27 日,瓦雷莎被船員甩下海,溺水身亡。[37][40][41]

在審判後的一次會議上,麥哲倫的船長們對他的領導提出了挑戰。卡塔赫納指責麥哲倫選擇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的路線,讓國王的船隻面臨風險。當卡塔赫納宣佈他將不再聽從麥哲倫的命令時,麥哲倫發出信號,要求一些武裝效忠者進入房間並佔領卡塔赫納。麥哲倫稱卡塔赫納為「反叛者」,並認為他的行為是叛變。卡塔赫納呼籲另外兩名卡斯蒂利亞船長(克薩達和門多薩)刺殺麥哲倫,但他們卻忍住了。

事件發生後,卡塔赫納立即被庫存。麥哲倫本來可以以叛變罪審判卡塔赫納並判處他死刑,但在克薩達和門多薩的敦促下,他同意僅僅解除卡塔赫納對聖安東尼奧號的指揮權,並允許他在維多利亞號的範圍內自由行動。安東尼奧·德科卡接替卡塔赫納成為聖安東尼奧號隊長。[42]

關於雞姦審判及其後果的一些細節存在爭議。所羅門·安東的名字在一些資料中也被稱為安東尼奧·薩拉蒙安東尼奧·薩拉蒙安東尼奧·薩洛蒙,他的職位也被列為水手長和軍需官。[36][40][43]安東尼奧·瓦雷薩(António Varesa)的名字也被稱為安東尼奧·吉諾維斯(Antonio Ginovés),他的工作也被列為船艙男孩、「船上男孩」或「grummet」。[37][40][43]瓦雷薩的死有時也被描述為因被嘲笑而自殺,或者他在審判期間也被直接判處死刑。[36][44]審判日期是九月。[44]

穿梭南美洲 編輯

抵達巴西 編輯

11月29日,艦隊抵達聖奧古斯丁角大致緯度。[45]巴西的海岸線(皮加費塔在他的日記中將其稱為韋爾津( Verzin ) ,源自意大利語中的「巴西木"[46])自大約 1500 年起就為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所知,並且在隨後的幾十年裏,歐洲列強(特別是葡萄牙)一直派遣船隻前往巴西採集珍貴的巴西木。無敵艦隊攜帶了一張巴西海岸線地圖《Livro da Marinharia》(《海洋之書》),還有一名船員,即康塞普西翁號的飛行員若昂·洛佩斯·卡瓦略(João Lopes Carvalho),他此前曾訪問過里約熱內盧。卡瓦略被徵召登上特立尼達號,帶領艦隊沿巴西海岸線航行至里約熱內盧並幫助與當地人溝通,因為他對瓜拉尼語有一些基本了解。[47]

12月13日,艦隊抵達里約熱內盧。儘管名義上是葡萄牙領土,但他們當時並沒有在那裏建立永久定居點。看到港口裏沒有葡萄牙船隻,麥哲倫知道停下來是安全的。[48]皮加費塔寫道,一次巧合的天氣使這支艦隊受到了土著人民的熱烈歡迎:

據了解,我們來之前,正好兩個月沒下雨,到的那天就下雨了,所以當地的人都說我們是從天上來的,是從天上來的。帶來了雨水,這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這些人很容易就皈依了基督教信仰。[45]

艦隊在里約停留了13天,期間他們修理船隻、儲備水和食物(如山藥、木薯和菠蘿),並與當地人互動。這次探險帶來了大量用於貿易的小飾品,如鏡子、梳子、小刀和鈴鐺。當地人很樂意用食物和當地物品(例如鸚鵡羽毛)來交換這些物品。船員們還發現他們可以從當地婦女那裏購買性恩惠。歷史學家伊恩·卡梅倫將船員們在里約的時光描述為「一場盛宴和做愛的農神節」。[49]

12月27日,艦隊離開里約熱內盧。皮加費塔寫道,當地人對他們離開感到失望,一些人乘獨木舟尾隨他們,試圖吸引他們留下來。[50]

拉普拉塔河 編輯

艦隊沿着南美海岸向南航行,希望到達埃爾帕索,這條傳說中的海峽將使他們能夠越過南美到達香料群島。1 月 11 日,人們看到了一個由三座山丘標記的岬角,船員們認為這是「聖瑪麗亞角」。在岬角周圍,他們發現了一片寬闊的水域,呈西南偏西方向,一望無際。麥哲倫相信他已經找到了埃爾帕索,儘管事實上他已經到達了拉普拉塔河。麥哲倫指揮胡安·塞拉諾(Juan Serrano)指揮的聖地亞哥號探索「海峽」,並帶領其他船隻向南航行,希望找到南方大陸,當時人們普遍認為它存在於南美洲南部。他們未能找到南部大陸,幾天後,當他們與聖地亞哥號重合時,塞拉諾報告說,他們所希望的海峽實際上是河口。麥哲倫難以置信,率領艦隊再次穿越西部海域,頻繁進行探測。當這些人最終發現自己身處淡水中時,塞拉諾的說法得到了證實。[51]

搜尋海峽 編輯

2月3日,艦隊繼續沿南美海岸南下。[52]麥哲倫相信他們會在很短的距離內找到一個海峽(或大陸的南部終點站)。[53]事實上,船隊在沒有找到航道的情況下又向南航行了八個星期,然後才停下來在聖朱利安過冬。

為了不想錯過海峽,艦隊儘可能靠近海岸航行,增加了擱淺淺灘的危險。船隻只在白天航行,瞭望員仔細觀察海岸,尋找通道跡象。除了淺水區的危險之外,艦隊在繼續南下和冬季來臨的過程中還 遇到了狂風、風暴和氣溫下降。

越冬 編輯

到了三月的第三周,天氣狀況變得非常糟糕,麥哲倫決定他們應該找到一個安全的港灣,等待冬天過去,然後在春天繼續尋找通道。1520 年 3 月 31 日,人們發現海岸出現裂痕。在那裏,艦隊發現了一個天然良港,他們稱之為聖朱利安港。[54]這些人在聖朱利安停留了五個月,然後才繼續尋找海峽。

復活節叛變 編輯

 
藝術家描繪的路易斯-門多薩上尉被刺身亡的場景,他是聖朱利安未遂兵變的策劃者之一。

登陸聖朱利安後的一天內,又發生了一次叛變企圖。與橫渡大西洋時一樣,這次航行由胡安·德·卡塔赫納(前聖安東尼奧號船長)率領,分別由康塞普西翁號和維多利亞號船長加斯帕·德克薩達和路易斯·門多薩協助。和以前一樣,卡斯蒂利亞船長質疑麥哲倫的領導能力,並指責他魯莽地危及艦隊的船員和船隻。

聖朱利安的叛變比跨大西洋雞姦審判後的騷亂更加有計劃。4 月 1 日復活節星期日午夜左右,卡塔赫納和克薩達秘密帶領 30 名臉上塗滿木炭的武裝人員登上聖安東尼奧號,伏擊了最近被任命為船長的阿爾瓦羅·德·梅斯基塔。梅茲奎塔是麥哲倫的表弟,同情這位統帥。該船的水手長胡安·德·埃洛里亞加(Juan de Elorriaga)抵抗了叛亂分子,並試圖警告其他船隻。因此,克薩達多次刺傷他(幾個月後他因傷身亡)。[55]

隨着聖安東尼奧號被制服,叛變者控制了艦隊五艘船中的三艘。只有聖地亞哥號(胡安·塞拉諾指揮)以及麥哲倫指揮的旗艦特立尼達號仍然忠於麥哲倫。叛變者將聖安東尼奧號的大炮瞄準了特立尼達號,但夜間沒有做出進一步的舉動。

第二天早上(4 月 2 日),當叛變者試圖在聖安東尼奧號維多利亞號上集結兵力時,一艘由水手組成的長艇偏離航線,駛入特立尼達號附近。這些人被帶上船,並被說服向麥哲倫透露叛變者計劃的細節。

麥哲倫隨後對維多利亞號上的叛亂分子發起反攻。他讓特立尼達號的一些海軍陸戰隊員與流浪水手換衣服,乘坐長艇接近維多利亞號。他的海藻貢薩洛·德·埃斯皮諾薩 (Gonzalo de Espinosa) 也駕駛小船接近維多利亞號,並宣佈他有話要告訴船長路易斯·門多薩 (Luis Mendoza)。埃斯皮諾薩被允許登上船並進入船長室,因為他聲稱自己有一封機密信件。在那裏,埃斯皮諾薩用刺刀刺傷了門多薩的喉嚨,當場殺死了他。與此同時,偽裝的海軍陸戰隊員登上維多利亞號支援海藻[56]

因為「維多利亞」號的失利和門多薩的死亡,剩下的叛亂分子意識到他們已經被打敗了。卡塔赫納認輸並請求麥哲倫寬恕。克薩達試圖逃跑,但被阻止——忠於麥哲倫的水手切斷了聖安東尼奧號的電纜,導致它漂向特立尼達號,卡塔赫納被俘。

叛變審判 編輯

對叛變者的審判由麥哲倫的表弟阿爾瓦羅·德·梅斯基塔領導,持續了五天。4 月 7 日,克薩達被他的養兄兼秘書路易斯·莫利納 (Luis Molina) 斬首,後者擔任劊子手以換取寬大處理。克薩達和門多薩的屍體被分屍並在絞刑架上展示了接下來的三個月。聖馬丁因涉嫌參與該陰謀而受到斯特拉帕多的酷刑,但後來被允許繼續擔任宇宙學家。[57]卡塔赫納和一名牧師佩德羅·桑切斯·德·雷納被判處監禁。 [58]8月11日,即艦隊離開聖朱利安的兩周前,兩人被帶到附近的一個小島上,等待死亡。[59]包括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在內的四十多名其他同謀者在冬天的大部分時間裏都被鎖起來,被迫從事傾斜船隻、修復結構和擦洗艙底的艱苦工作。[60]

失去聖地亞哥 編輯

4月下旬,麥哲倫派遣胡安·塞拉諾船長的聖地亞哥號從聖朱利安出發向南偵察海峽。5月3日,他們到達塞拉諾將其命名為聖克魯斯河的河口。[61]河口提供了庇護所,地理位置優越,擁有魚類、企鵝和木材等自然資源。

經過一周多的聖克魯斯探索後,塞拉諾於 5 月 22 日出發返回聖朱利安,但在離開港口時遭遇了突如其來的風暴。[62][63]聖地亞哥在沙洲擱淺之前曾遭受強風和洋流的顛簸。所有(或幾乎所有)船員都能夠在船傾覆之前爬上岸。兩名男子自願步行前往聖朱利安尋求幫助。經過 11 天的艱苦跋涉,這些人到達了聖朱利安,他們疲憊不堪、憔悴不堪。麥哲倫派遣了一支由 24 人組成的救援隊從陸地前往聖克魯斯。

聖地亞哥號的另外 35 名倖存者在聖克魯斯停留了兩周。他們無法從聖地亞哥號殘骸中取回任何補給但設法建造了小屋和生火,並以貝類和當地植物為食。救援隊發現他們都還活着,但已經精疲力竭,他們安全返回聖朱利安。[64]

搬到聖克魯斯 編輯

在得知塞拉諾在聖克魯斯發現的有利條件後,麥哲倫決定將艦隊移至那裏度過南方冬季的剩餘時間。在聖朱利安停留近四個月後,艦隊於 8 月 24 日左右啟程前往聖克魯斯。他們在聖克魯斯待了六周,然後才恢復對海峽的搜索。[65]

麥哲倫海峽 編輯

 
麥哲倫海峽橫貫南美洲南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10 月 18 日,艦隊離開聖克魯斯向南航行,繼續尋找通道。不久之後的1520 年 10 月 21 日,他們在南緯 52° 發現了一個岬角,並將其命名為維爾吉內斯角。過了海角,他們發現了一個大海灣。當他們探索海灣時,暴風雨爆發了。特立尼達維多利亞號成功駛入公海,但康塞普西翁號聖安東尼奧號則被駛入海灣深處,駛向海角。三天後,艦隊重聚,康塞普西翁號聖安東尼奧號報告說,風暴將他們拖過一條從海上看不到的狹窄通道,該通道持續了一段距離。希望他們終於找到了他們想要的海峽,艦隊沿着康塞普西翁號聖安東尼奧號的路線原路返回。與之前的拉普拉塔河不同,隨着前進,水的鹽度並沒有消失,而且探測表明水一直很深。這就是他們尋找的通道,後來被稱為麥哲倫海峽。因為艦隊在 11 月 1 日或諸聖日穿過該運河,所以當時,麥哲倫將其稱為Estrecho(運河) de Todos los Santos (「諸聖者海峽」)。

 
佛蘭德斯藝術家約翰內斯·斯特拉達努斯 (Johannes Stradanus)於 1592 年左右創作了一幅寓言,描繪了麥哲倫發現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峽。

10月28日,艦隊到達海峽中的一個島嶼(可能是伊莎貝爾島或道森島),可以從兩個方向之一通過。麥哲倫指揮艦隊分頭探索各自的路徑。他們本應在幾天內重新集結,但聖安東尼奧號永遠不會重新加入艦隊。[66]當艦隊的其餘部分等待聖安東尼奧號返回時,貢薩洛·德·埃斯皮諾薩率領一艘小船探索海峽的更遠地區。經過三天的航行,他們到達了海峽的盡頭,太平洋的入海口。又過了三天,埃斯皮諾薩回來了。皮加費塔寫道,聽到埃斯皮諾薩發現的消息後,麥哲倫流下了喜悅的淚水。[67]經過數周無果而終的搜尋聖安東尼奧號後,艦隊剩餘的三艘船於 11 月 28 日完成了前往太平洋的旅程。[68]麥哲倫將這片水域命名為Mar Pacifico(太平洋),因為它表面上很平靜。[69]

聖安東尼奧的遺棄 編輯

安東尼奧號未能在海峽與麥哲倫其餘艦隊匯合。在某個時刻,他們改變航向並駛回西班牙。該船的軍官後來證實,他們已提前抵達指定的集合地點,但尚不清楚這是否屬實。[70]當時聖安東尼奧號的飛行員阿爾瓦羅·德·梅斯基塔是麥哲倫的表弟,忠於總艦長。他指揮嘗試重新加入艦隊,發射大炮並發出煙霧信號。在某個時候,他在另一次叛變中被制服,這次叛變成功了。他被聖安東尼奧號的飛行員埃斯特萬·戈麥斯( Estêvão Gomes)刺傷,並在餘下的旅程中被鎖住。[71]眾所周知,戈麥斯對麥哲倫懷有敵意(正如皮加費塔所記錄的那樣,他寫道「戈麥斯……極其憎恨總司令」,因為他希望資助自己的摩鹿加群島探險隊,而不是麥哲倫的探險隊)[72]),在艦隊分開前不久,曾與他爭論下一步行動。麥哲倫和其他軍官同意繼續向西前往摩鹿加群島,認為他們 2 到 3 個月的口糧足以滿足這次旅程,但戈麥斯認為他們應該按來時的方式返回西班牙,為另一次旅行籌集更多補給。穿越海峽的旅程。[73]

 
Descubrimiento del estrecho de Magallanes(麥哲倫海峽的發現),阿爾瓦羅·卡薩諾瓦·森特諾(Álvaro Casanova Zenteno)的油畫。

大約六個月後,即 1521 年 5 月 8 日,聖安東尼奧號抵達西維爾,船上有 55 名倖存者[74]隨後對船上人員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審判。由於梅斯基塔是唯一忠於麥哲倫的人,大多數證詞都對麥哲倫的行為產生了邪惡和扭曲的印象。特別是,在為聖朱利安叛變辯護時,這些人聲稱麥哲倫折磨了西班牙海員(在橫跨大西洋的回程中,梅斯基塔被折磨得簽署了一份大意如此的聲明),並聲稱他們只是試圖讓麥哲倫聽從國王的命令。最終,沒有任何叛變者在西班牙受到指控。麥哲倫的聲譽因此受損,他的朋友和家人也一樣。審判後,梅茲奎塔被關押了一年,麥哲倫的妻子比阿特麗斯的經濟來源被切斷,並與他們的兒子一起被軟禁。[75]

穿越太平洋 編輯

 
約翰內斯·舍納 (Johannes Schöner) 於 1520 年創作的地球儀中的西半球反映了歐洲人對南美洲和亞洲鄰近的誤解。(Zipangri,黃色輪廓的大島,是日本)

麥哲倫(以及當代地理學家)對太平洋的浩瀚毫無概念。他想像南美洲與香料群島之間隔着一小片海,他預計最快三四天內就能穿過這片海。[76]事實上,他們在海上度過了三個月零二十天,然後到達關島,然後到達菲律賓。

1520年11月28日,艦隊從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最初沿着智利海岸向北航行。到了十二月中旬,他們改變了航線,轉向西北偏西。[77]他們不幸的是,如果航線稍有不同,他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可以提供新鮮食物和水的太平洋島嶼,例如馬紹爾群島、社會群島、所羅門群島或馬克薩斯群島。事實上,他們在穿越過程中只遇到了兩個無人居住的小島,無法登陸,所以他們將它們命名為「不幸島」。第一個小島於 1 月 24 日被發現,被命名為 San Pablo(可能是Puka-Puka)。[78]第二個小島是他們在 2 月 21 日看到的,很可能是卡羅琳島。他們於2月13日穿越赤道。[79]

沒想到要走這麼遠的路,船上沒有儲備足夠的食物和水,而且他們儲存的大部分海豹肉在赤道的高溫下都腐爛了。皮加費塔在他的日記中描述了當時的絕望狀況:

我們只吃被磨成粉末的舊餅乾,裏面充滿了蟲子,還有臭味十足的臭味,是老鼠吃好餅乾時在上面弄出來的泥土,我們喝的水又黃又臭。我們還吃了主院下面的牛皮,免得院子把索具弄壞了,因為日曬雨淋,風吹日曬,它們很硬,我們把它們放在院子裏四五天。大海,然後我們把它們放在餘燼上,然後就吃掉了。還有木屑和老鼠,每隻要半克朗,而且還買不到。[45]

此外,大多數男性都患有壞血病,但當時其原因尚不清楚。皮加費塔報道稱,在踏上太平洋航線的166 名男子中[80][81],有19人死亡,25人~30人患上各種疾病。[45]麥哲倫、皮加費塔和其他軍官並未出現壞血病症狀,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吃了醃製的榲桲,其中(他們不知道)含有預防壞血病所需的維生素 C。[82]

關島和菲律賓 編輯

1521年3月6日,艦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他們發現的第一個陸地很可能是羅塔島,但船隻無法在那裏登陸。相反,三十小時後,他們在關島拋錨,遇到了乘坐普羅阿斯( proas)的當地查莫羅人,普羅阿斯是一種當時歐洲人還不知道的支腿獨木舟。數十名查莫羅人登上船,開始從船上拿走物品,包括索具、刀具和任何鐵製物品。在某個時候,船員和當地人之間發生了肢體衝突,至少一名查莫羅人被殺。剩下的當地人帶着他們獲得的貨物逃走了,在撤退時還帶走了麥哲倫的雙桅帆船(特立尼達號上停着的船)。[83][84]由於這一行為,麥哲倫將這個島稱為「盜賊島」 ( Isla de los Ladrones)。[85]

第二天,麥哲倫進行了報復,派出一支突擊隊上岸,搶劫並燒毀了四十或五十間查莫洛人的房屋,並殺死了七人。[86]他們找到了青藤,並於第二天(3 月 9 日)離開關島,繼續向西行進。[87]

菲律賓 編輯

艦隊於3月16日抵達菲律賓,並在那裏停留至5月1日。這次探險是有記錄的歐洲與菲律賓的第一次接觸。[88]麥哲倫探險隊的既定目標是找到一條穿過南美洲到達摩鹿加群島的通道,並滿載香料返回西班牙,但在旅程的這個階段,麥哲倫似乎獲得了讓當地部落皈依基督教的熱情。在這樣做的過程中,麥哲倫最終捲入了當地的政治爭端,並與其他數十名軍官和船員一起死在菲律賓。

3月16日,離開關島一周後,艦隊首先發現了薩馬島,然後登陸了當時無人居住的霍蒙洪島。他們遇到了來自附近蘇盧安島的友好當地人,並與他們交換了物資。他們在霍蒙洪待了近兩周,休息並收集新鮮食物和水,然後於 3 月 27 日離開。[89]3月28日上午,他們接近利馬薩瓦島,遇到了一些乘獨木舟的當地人,他們隨後向巴蘭蓋軍艦發出警報,稱兩名來自棉蘭老島的當地統治者正在利馬薩瓦進行狩獵探險。在旅途中,麥哲倫的奴隸馬六甲的恩里克第一次發現他能夠用馬來語與當地人交流(這表明他們確實完成了環球航行,並且正在接近熟悉的土地)。[89]他們與當地人交換了禮物(收到畫有中國圖案的瓷罐),當天晚些時候,麥哲倫被介紹給他們的領導人 Rajah Kolambu 和 Rajah Siawi。此後,麥哲倫成為科蘭布的「血兄弟」,與他一起接受當地的血契約儀式。[90]

麥哲倫和他的手下注意到,王公們有金色的身體裝飾品,並用金盤子盛放食物。拉惹們告訴他們,他們的祖國武端和卡拉甘(蘇里高)蘊藏着豐富的黃金,並發現當地人渴望以平價換取鐵。在利馬薩瓦期間,麥哲倫向一些當地人展示了西班牙的盔甲、武器和火炮,顯然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0]

第一次彌撒 編輯

3 月 31 日星期日,即復活節,麥哲倫和他的 50 名部下登上利馬薩瓦,參加由艦隊牧師主持的菲律賓首次天主教彌撒。Kolambu、他的兄弟(也是當地領導人)和其他島民參加了儀式,並表達了對他們宗教的興趣。彌撒結束後,麥哲倫的手下在島上最高的山上舉起十字架,正式宣佈該島和整個菲律賓群島(他稱之為聖拉撒路群島)為西班牙所有。[91]

宿霧 編輯

4月2日,麥哲倫召開會議,決定艦隊的下一步行動。他的軍官敦促他向西南方向前往軟鹿群島,但他卻決定進一步深入菲律賓。4月3日,麥哲倫從科蘭布那裏得知,艦隊從利馬薩瓦向西北航行,駛向宿霧島。艦隊在科蘭布的一些人的帶領下前往宿霧。[92]4月6日,他們看到了宿霧,並於第二天登陸。宿霧與中國和阿拉伯商人有定期接觸,通常要求遊客進貢才能進行貿易。麥哲倫說服了該島的領導人Rajah Humabon放棄這一要求。

與在利馬薩瓦一樣,麥哲倫展示了艦隊的武器,以給當地人留下深刻印象。他還再次向當地人傳播基督教,4 月 14 日,胡瑪邦和他的家人接受了洗禮,並獲得了聖嬰像(後來稱為宿霧聖嬰)。接下來的幾天裏,其他當地酋長也接受了洗禮,總共有 2,200 名來自宿霧和其他附近島嶼的當地人皈依了基督教。[93]

當麥哲倫得知麥克坦島上以拉普拉普為首的一群人抵制基督教皈依時,他命令手下燒毀他們的房屋。當他們繼續抵抗時,麥哲倫於 4 月 26 日通知他的議會,他將率領一支武裝特遣隊前往麥克坦,並在武力威脅下迫使他們屈服。[94]

麥克坦海戰 編輯

麥哲倫從他的船員中召集了一支由 60 名武裝人員組成的部隊來對抗拉普拉普的軍隊。一些宿霧男子跟隨麥哲倫到達麥克坦,但麥哲倫指示不要參加戰鬥,而只是觀看。[95]他首先派出一名使者前往拉普拉普,為他提供最後一次機會,接受西班牙國王作為他們的統治者並避免流血。拉普拉普拒絕了。麥哲倫將 49 人帶到岸邊,留下 11 人看守船隻。儘管他們擁有相對先進的裝甲和武器,但麥哲倫的部隊在數量上遠遠落後。皮加費塔(當時在戰場上)估計敵軍人數為 1,500 人。[96]麥哲倫的軍隊被擊退並被徹底擊敗。麥哲倫與幾名戰友一起陣亡,其中包括麥哲倫的私生子克里斯托瓦·雷貝洛。[97]

5月1日大屠殺 編輯

麥哲倫去世後,剩下的人舉行了選舉,選出了探險隊的新領導者。他們選出了兩名聯合指揮官:麥哲倫的妹夫杜阿爾特·巴博薩和胡安·塞拉諾。麥哲倫的遺囑要求釋放他的奴隸恩里克,但巴博薩和塞拉諾要求他繼續擔任他們的翻譯,並遵守他們的命令。恩里克與胡瑪邦有一些秘密聯繫,導致他背叛了西班牙人。[98]

5 月 1 日,胡瑪邦邀請人們上岸參加一場盛大的宴會。大約有三十名男子參加,其中大部分是軍官,包括塞拉諾和巴博薩。用餐快結束時,武裝的宿霧人進入大廳並謀殺了歐洲人。二十七人被殺。新當選的聯合指揮官之一胡安·塞拉諾(Juan Serrano)生還,並被帶到西班牙船隻對面的岸邊。塞拉諾懇求船上的人向宿霧人支付贖金。西班牙船隻離開港口,塞拉諾(大概)被殺。皮加費塔在他的敘述中推測,在巴博薩和塞拉諾缺席的情況下擔任第一指揮的若昂·卡瓦略拋棄了塞拉諾(他曾經的朋友),以便他能夠繼續指揮艦隊。[99]

摩鹿加群島 編輯

從西維爾出發的 277 名船員中,只有 115 人倖存,因此船隊沒有足夠的人員來繼續操作三艘船。5 月 2 日,康塞普西翁被清空並着火。[100]隨着卡瓦略擔任新任總司令,剩下的兩艘船,特立尼達號維多利亞號,在接下來的六個月里蜿蜒穿過東南亞尋找摩鹿加群島。途中,他們在棉蘭老島、汶萊等多個島嶼停留。在此期間,他們從事海盜活動,包括搶劫一艘從摩鹿加群島開往中國的帆船。[101]

9月21日,卡瓦略被迫辭去隊長職務。馬丁·門德斯接替了他,貢薩洛·德·埃斯皮諾薩和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分別擔任特立尼達號維多利亞的船長。Aganduru Moriz 對這次探險的描述[102],描述了埃爾卡諾的船員如何在婆羅洲東南端附近的某個地方遭到呂宋人指揮的汶萊艦隊的襲擊。威廉·亨利·斯科特和路易斯·卡馬拉·德里等歷史學家斷言,這位汶萊艦隊司令實際上是汶萊蘇丹的孫​​子、邁尼拉(馬尼拉)的年輕王子阿什,後來成為邁尼拉的拉賈·馬坦達。[102][103]

然而,埃爾卡諾擊敗並俘虜了阿奇。[102] 據斯科特稱,阿奇在支付贖金後最終被釋放。[104]儘管如此,阿什還是在埃爾卡諾的船員中留下了一位講西班牙語的摩爾人,以協助船隻返回西班牙,「一位懂我們卡斯蒂利亞語言的摩爾人,被稱為帕澤庫蘭」。[105]在卡斯蒂利亞人征服格拉納達酋長國迫使說西班牙語的格拉納達穆斯林跨越穆斯林世界甚至遠至伊斯蘭馬尼拉之後,這種西班牙語知識散佈到印度洋各地,甚至進入東南亞。[106]

這些船隻最終於 11 月 8 日抵達摩鹿加群島,到達蒂多雷島。他們受到了島上領導人曼蘇爾(軍官們的西班牙語名字阿爾曼佐爾)的歡迎。[107]阿爾曼佐爾對這些人很友好,並欣然聲稱效忠西班牙國王。在蒂多爾建立了一個貿易站,人們開始購買大量丁香,以換取布料、刀具和玻璃器皿等商品。[108]

12 月 15 日,這些滿載丁香的船隻試圖從蒂多爾起航。但年久失修的特立尼達號被發現正在進水。出發時間被推遲,而這些人在當地人的幫助下試圖找到並修復泄漏處。當這些嘗試不成功時,決定維多利亞號將通過西線前往西班牙,而特立尼達號留在後面一段時間進行改裝,然後再通過東線返回西班牙,其中包括通過陸路穿越美洲大陸。[109]幾周後,特立尼達號離開並試圖通過太平洋航線返回西班牙。這次嘗試失敗了。特立尼達島被葡萄牙人佔領,並最終在葡萄牙控制下停泊時在風暴中失事。[110]

返回西班牙 編輯

1521 年 12 月 21 日,維多利亞在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 (Juan Sebastián Elcano) 的指揮下,沿印度洋航線啟航回國。1522 年 5 月 6 日,維多利亞號繞過好望角,口糧僅帶大米。1522 年 7 月 9 日,當埃爾卡諾向葡屬佛得角投入補給時,已有 20 名船員餓死。船員們驚訝地發現,這個日期實際上是 1522 年 7 月 10 日,[111]比他們自己細緻的記錄顯示的日期晚了一天。他們一開始購買商品時沒有遇到任何困難,他們以自己要從美洲返回西班牙為藉口。然而,葡萄牙人發現維多利亞號攜帶來自東印度群島的香料後,拘留了13名船員。[43][112]維多利亞成功帶着26噸香料(丁香和肉桂)的貨物逃脫。1522 年 9 月 6 日,埃爾卡諾和麥哲倫航程的其餘船員乘坐維多利亞號抵達西班牙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這幾乎是他們離開的三年後。然後他們逆流而上到達西維爾,從那裏經陸路到達巴利亞多利德,他們出現在皇帝面前。

航程記述 編輯

 
[113]馬克西米利安努斯·特蘭西瓦努斯的《De Moluccis Insulis》羅馬版的封面頁... 該書最初於 1523 年 1 月在科隆出版,是第一本印刷版的麥哲倫探險記。[114]

安東尼奧·皮加費塔 (Antonio Pigafetta)的期刊後來出版為《Relazione del primo viaggio intorno al mondo》,是了解麥哲倫探險活動的大部分信息的主要來源。[115]第一份發表的環球航行報告是馬克西米利安努斯·特蘭西瓦努斯(Maximilianus Transylvanus)寫的一封信,他是贊助者克里斯托瓦爾·德·哈羅(Cristóbal de Haro)的親戚,他於 1522 年採訪了倖存者,並於 1523 年以《De Moluccis Insulis...》為題發表了他的敘述。[114][116]最初以拉丁文出版,後來出現了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英語的其他版本。[114]

此外,還有一部現存的彼得·安吉拉殉道者編年史,該編年史是 1522 年或 1523 年用西班牙語寫成的,後來丟失了,然後在 1530 年再次出版[117]。另一個可靠的二手資料來源是 1601 年編年史和較長的 1615 年版本,均由西班牙歷史學家Antonio de Herrera y Tordesillas編寫。埃雷拉的敘述更加準確,因為他獲得了如今已無處可尋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資料,尤其是安德烈斯·德·聖馬丁的航海筆記和論文。聖馬丁,無敵艦隊的首席飛行員兼宇宙學家(占星家),於 1521 年 5 月 1 日在宿霧大屠殺中失蹤。[118][119]

遺留問題 編輯

之後的探險 編輯

由於東方沒有固定的界限,1524年,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試圖找到托德西拉斯對子午線的確切位置,從而將世界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並解決「摩鹿加群島問題」。委員會召開了幾次會議但沒有達成一致:當時的知識不足以準確計算經度,因此每個委員會都將這些島嶼交給了各自的主權者。1525年,麥哲倫探險隊返回後不久,查理五世派出一支由加西亞·若弗雷·德·洛艾薩率領的探險隊佔領摩鹿加群島,聲稱該群島位於《托德西拉斯條約》中他的管轄範圍內。這次探險包括最著名的西班牙航海家,包括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Juan Sebastián Elcano)和年輕的安德烈斯·德·烏達內塔(Andrés de Urdaneta),他與許多其他水手一起在航行中喪生。他們很難到達摩鹿加群島,在蒂多雷停靠。葡萄牙人已經在附近的特爾納特定居,兩國圍繞這片土地發生了近十年的小衝突,該地區仍被土著人民佔領。西班牙和葡萄牙於 1529 年簽署的《薩拉戈薩條約》才達成協議。它將摩鹿加群島劃給葡萄牙,菲律賓劃給西班牙。1565年,安德烈斯·德·烏達內塔發現了馬尼拉-阿卡普爾科航線。麥哲倫繪製的航線後來被其他航海家遵循,例如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在 1578 年的環球航行中。[120]1960 年,這條航線被美國海軍海衛一號完全淹沒(航向略有變化)折返。

科學成就 編輯

麥哲倫的探險隊是第一個環球航行的探險隊,也是第一個穿越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南美洲海峽的探險隊。麥哲倫對太平洋的稱呼被其他歐洲人採用。麥哲倫的船員觀察到了幾種對歐洲科學來說全新的動物,其中包括一種「沒有駝峰的駱駝」,它可能是原駝,其活動範圍延伸到火地島。美洲駝、駱駝毛和羊駝的自然棲息地位於安第斯山脈。一隻需要剝皮而不是拔毛的黑色「鵝」是企鵝。由於他們的航程為 14,460 西班牙里格(60,440 公里或 37,560 英里),因此他們了解了地球的全部範圍。全球探險表明有必要建立國際日期變更線。抵達佛得角後,船員們驚訝地發現,他們毫無遺漏地記錄了三年旅程中的每一天,但船上的日期為 1522 年 7 月 9 日,比當地日期 1522 年 7 月 10 日晚了一天。他們有一天失敗了,因為他們在環球航行期間向西行進,方向與太陽在天空中的視運動方向相同。[121]庫爾德地理學家阿布·菲達(Abu'l-Fida,1273-1331)曾預測環球航海者會累積一天的偏移量,[122]紅衣主教加斯帕羅·康塔里尼(Gasparo Contarini)是第一個對這種差異給出正確解釋的歐洲人。[123]

五百周年 編輯

2017年,葡萄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認可環球航行航線的申請;該提案是關於一個名為「麥哲倫之路」的世界遺產。[124]

2019年,西班牙舉辦了一系列紀念航行500周年的活動,其中包括在西班牙多個城市舉辦的展覽。[125]

為了紀念麥哲倫抵達菲律賓 500 周年,國家五百年紀念委員會豎立了紀念碑來標記船隊停泊的地點。[126][127]

另請參閱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麥哲倫探險隊 編輯

麥哲倫探險隊 編輯

  1. ^ 薩洛尼亞, 馬泰奧·. 环绕地球:麦哲伦从政治背景到知识扩展的航程. 國際航海史雜誌. 2022-09-21. 
  2. ^ 费迪南德·麦哲伦早年经历. A&E 電視網絡. 2009.10.29. 
  3. ^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与首次环球航行. 倫敦威登菲爾德和尼科爾森出版社. 1974: p.211 , p.214. 
  4. ^ 伯格林, 勞倫斯. 越过世界的边缘:麦哲伦惊心动魄的环球航行 (电子有声书). 黑石音頻. 2006. 
  5. ^ 5.0 5.1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和伟大的航行. 1992: p.49. 
  6.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过世界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7. ^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56. 
  8. ^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66. 
  9. ^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87. 
  10. ^ 10.0 10.1 10.2 10.3 比格爾霍爾, 約翰·考特·. 太平洋的探索. 史丹福大學出版社. 1966: p.19–20. 
  11. ^ 11.0 11.1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87,p.296. 
  12. ^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296. 
  13. ^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297. 
  14. ^ 埃倫伯格, 拉爾夫·. 奇妙的国家和土地:著名的佛罗里达地图,1507-1846年. 2002. 
  15. ^ 卡斯特羅,澤維爾德;哈蒙,喬斯琳;托馬斯·路易斯·菲利佩 (2010)。麥哲倫之旅(1519-1522)p.61
  16. ^ 費爾南多 岡薩雷斯(2018)國際歷史大會 p.179-188
  17.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38. 
  18.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57. 
  19. ^ 伊格納西奧·費爾南德斯·維亞爾 (2001)。La Primera Vuelta al Mundo:La Nao Victoria。Servilla:Munoz Moya Editores。
  20.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58. 
  21. ^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170. 
  22.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36. 
  23. ^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93,p245. 
  24. ^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24: p.74. 
  25. ^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94. 
  26. ^ 萊文森, 南希·斯邁勒·.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 p.39. 
  27.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61. 
  28. ^ 28.0 28.1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104. 
  29. ^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90. 
  30. ^ 比格爾霍爾, 約翰·. 太平洋的探索. 1966: p.22. 
  31. ^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84. 
  32.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87. 
  33. ^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86. 
  34.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91. 
  35.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88–89. 
  36. ^ 36.0 36.1 36.2 36.3 36.4 第一次環球航行/皮加費塔對麥哲倫航行的記述 2009.05.02
  37. ^ 37.0 37.1 37.2 37.3 加爾薩, 卡瓦哈爾·費德里科·. 蝴蝶会燃烧:在近代早期的西班牙和墨西哥起诉鸡奸者. 德克薩斯大學出版社. 2010.01.01: p.59. 
  38. ^ Raquel A. G, Reyes. 亚洲的性别多样性. 2012.07.29. 
  39.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92–93. 
  40. ^ 40.0 40.1 40.2 凱爾西, 哈利. 第一批环球航行者:大航海时代的无名英雄. 耶魯大學出版社. 2016: p.20. 
  41.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03. 
  42.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94–95. 
  43. ^ 43.0 43.1 43.2 莫里森, 塞繆爾·艾略特·. 伟大的探险家:欧洲人发现美洲.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78: p.667. 
  44. ^ 44.0 44.1 吉拉爾德斯, 阿圖羅·. 贸易时代:马尼拉大帆船与全球经济的黎明. 2015.3.19: p.45. 
  45. ^ 45.0 45.1 45.2 45.3 皮加費塔, 安東尼奧·. 第一次环球航行/弗朗西斯科·阿尔沃或阿尔瓦罗的航海日志. 2019.4.16. 
  46.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97. 
  47.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95–98. 
  48.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98. 
  49. ^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95. 
  50. ^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4: p.96. 
  51. ^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96. 
  52.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23. 
  53. ^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97. 
  54. ^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01–103. 
  55. ^ 伯格林, 勞倫斯·.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15–117. 
  56.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08–109. 
  57. ^ 勞倫斯·, 伯格林. 越过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48–149. 
  58.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09–111. 
  59.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70. 
  60.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13. 
  61.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55–156. 
  62. ^ 蒂姆, ·喬伊納. 麦哲伦. 1992: p.146. 
  63. ^ 勞倫斯, ·伯格林. 越过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56. 
  64. ^ 勞倫斯, ·伯格林. 越过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 p.157–159. 
  65. ^ 勞倫斯, ·伯格林. 越过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70–173. 
  66. ^ 勞倫斯, ·伯格林. 越过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89–190. 
  67.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36. 
  68.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36. 
  69. ^ 哈蒂格, 奧托. 费迪南德·麦哲伦. 1910.10.01. 
  70.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91. 
  71.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92. 
  72.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88. 
  73.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187–188. 
  74. ^ 卡洛斯五世皇帝签署的印度契约官方宪章,强烈谴责“圣安东尼奥”并谴责费尔南多·德·麦哲伦的过分行为。. 印度委員會(西班牙). 2022.3.17. 
  75.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97–312. 
  76.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45. 
  77.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49. 
  78.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59. 
  79.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18. 
  80. ^ 卡斯特羅,澤維爾德;哈蒙,喬斯琳;托馬斯·路易斯·菲利佩 (2010)。麥哲倫之旅(1519-1522)。La relation d'Antonio Pigafetta et autres témoignages(法語)。巴黎:Éditions Chandeigne,「麥哲倫」系列。國際標準書號 978-2915540-57-4
  81. ^ 澤維爾·卡斯特羅 (2018)。Le Voyage de Magellan:與安東尼奧·皮加費塔 (Antonio Pigafetta) 的第一次世界航行(法語)。巴黎:Éditions Chandeigne,「Magellan poche」系列。國際標準書號 978-2-36732-125-7
  82.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17–218. 
  83.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24–226. 
  84.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67–169. 
  85.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29. 
  86.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26. 
  87.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29–231. 
  88. ^ 蘇亞雷斯, 托馬斯. 东南亚的早期测绘:首先绘制中国和印度之间地区地图的海员、冒险家和制图师的史诗故事. 1999: p.138. 
  89. ^ 89.0 89.1 卡梅倫, 伊恩.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73. 
  90. ^ 90.0 90.1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44–245. 
  91.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77. 
  92.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80. 
  93.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71. 
  94.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87. 
  95.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77. 
  96.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79. 
  97.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81. 
  98.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292. 
  99.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97. 
  100.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97. 
  101. ^ 伊恩, 卡梅倫. 麦哲伦和第一次环球航行. 1973: p.198. 
  102. ^ 102.0 102.1 102.2 羅德里戈·德·阿甘杜魯·莫里茲 (1882)。亞洲西島、菲律賓美洲駝的歷史總論。Colección de Documentos inéditos para la historia de España,第 78-79 卷。馬德里:印象。德·米格爾·吉內斯塔.
  103.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330. 
  104. ^ 威廉·亨利·斯科特(1994)。描籠涯:十六世紀菲律賓文化與社會。奎松市:馬尼拉雅典耀大學出版社。國際標準書號 971-550-135-4
  105. ^ 'El libro que trajo la nao Vitoria de las amistades que hitieron con 10s Reyes de Maluco" (Archivo General de Indias, Indiferente General 1528),文本來自 Mauricio Obregon,La primera vuelta al Mundo (波哥大,1984),第 300 頁。
  106. ^ Damiao de Gois,Cronica do felicissimo rei de。曼努埃爾(里斯本,1566年),第2部分,第113頁。
  107.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341. 
  108.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349–350. 
  109.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363–365. 
  110.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381. 
  111.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386. 
  112. ^ 彼得·O·科赫 (2015)。到天涯海角:歐洲探險家的時代。麥克法蘭.國際標準書號 978-0-7864-8380-8
  113. ^ Joyner 1992,第349頁.
  114. ^ 114.0 114.1 114.2 喬伊納, 蒂姆. 麦哲伦. 1992: p.349. 
  115. ^ 勞倫斯, 伯格林. 跨越世界的边缘:麦哲伦可怕的环球航行. 2003: p.63. 
  116. ^ 斯特羅,澤維爾德;哈蒙,喬斯琳;卡托馬斯·路易斯·菲利佩 (2010)。麥哲倫之旅(1519-1522)。La關係 d' Antonio Pigafetta et autres témoignages(法語)。:Éditions Chandeigne,「麥哲倫」系列。國際標準書號 978-2915540-57-4. p23,71,883-918,1033-1034
  117. ^ 斯特羅,澤維爾德;哈蒙,喬斯琳;卡托馬斯·路易斯·菲利佩 (2010)。麥哲倫之旅(1519-1522)。La關係 d' Antonio Pigafetta et autres témoignages(法語)。:Éditions Chandeigne,「麥哲倫」系列。國際標準書號 978-2915540-57-4.p71,919-942,1021
  118. ^ 斯特羅,澤維爾德;哈蒙,喬斯琳;卡托馬斯·路易斯·菲利佩 (2010)。麥哲倫之旅(1519-1522)。La關係 d' Antonio Pigafetta et autres témoignages(法語)。:Éditions Chandeigne,「麥哲倫」系列。國際標準書號 978-2915540-57-4.p.506,945-1015
  119. ^ 菲茨帕特里克,斯科特·M .;理查德·卡拉漢(2008 年 9 月)。「麥哲倫橫渡太平洋」。太平洋歷史雜誌43(2):145-165。號碼:10.1080/00223340802303611。S2CID  161223057. p149-150,p.159
  120. ^ 亨利·瓦格納 (1926) 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的環球航行:其目標和成就。三藩市:約翰·豪威爾。
  121. ^ 麦哲伦海峡地图和斐迪南·麦哲伦简史. 2010. 
  122. ^ Gunn, Geoffrey C.(2018年10月15日) 克服托勒密:亞洲世界地區的啟示。馬里蘭州拉納姆:列克星敦圖書。第47-48頁。國際標準書號 9781498590143。
  123. ^ 溫弗里,阿瑟·T. (2001) 生物時間的幾何(第二版)紐約:施普林格科學與商業媒體。p.10.國際標準書號 978-1-4757-3484-3。
  124. ^ 麦哲伦航线,世界第一 Route of Magellan. First around the World. 世界遺產大會. [2023-12-07]. 
  125. ^ 拉斐爾·明德(2019年9月20日)
  126. ^ 「PH紀念'以防疫人為中心'環球航行五百年」。防疫通訊社。2020.7.21
  127. ^ 「霍蒙洪島五十周年紀念標誌揭幕」。美國權威新聞網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