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甲中社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旧时学甲十三庄之一,本在学甲西明里一带,现已归为明宜里,但也有部分在仁得里,亦属于慈济宫8区中的中角选区。[1][2]

地理位置

编辑

位处于学甲市区中心及偏北一带,最早移居此区者为谢姓,其开基祖先谢新凯,于郑氏时代(1662 年),已迁居学甲社,约今学甲济生路谢天财店前,分布区涵盖于慈济宫四周。[3][4][2]

学甲原本为西拉雅族的旧地称,其自慈济宫以西起,含宋江馆(即田都元帅庙)周围一带旧时称“ 中社”(Tiong-siā),据民国40年(1951年)8月〈 台南县村里调查表 〉写:“ 居住学甲慈济宫边,故取名中社,多住陈姓王姓。”[5]  今日的济生路上的田都元帅庙,其庙名乃冠为“ 中社宋江馆 ”。[6]

建庄脉络

编辑

清康熙22年(1683)金门 螺屿乡(今烈屿乡)庄朴直携子庄盛德由洲仔尾迁垦此地,故尊庄朴直为开台祖;2世庄盛德娶洲仔尾欧氏为妻,并奉岳父母及外家祖先禄位,称“间仔祖”,后生6子:庄支益、庄支全、庄支喜、庄支欢、庄支 拾、庄支合等,此即“六房头”。[7]

学甲慈济宫的“慈济宫缘业碑记”中记载,碑末书有“慈济宫十二境众仝立”,由此碑证,清康熙32年(1693)前,此处应已有人居住。[8]另据清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中,记载“桥梁 ”一节中所述:“蚊港渡在盐水西学甲社,县西南□十里。”此时学甲以“社”名出现,或可推论此时此地仍有平埔社民。[9]

聚落角头与宗教信仰

编辑

中社庄境内有6个角头分别是:焕昌、锦绣角、三角仔、中角谢、中角罗、中社角。[10]

焕昌有两间角头庙分别为文衡殿(主祀为关圣帝君)以及镇寿殿(主祀为神农大帝);锦绣角与中角罗没有角头庙;三角仔为清保宫(早期称清尚寺,主祀为清水祖师); 中角谢为谢府元帅坛(主祀为谢府元帅);中社角为宋江馆( 主祀为田都元帅坛 )。[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臺南市學甲區公所資訊網.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2018-09-14 [2024-02-20]. 
  2. ^ 2.0 2.1 黄, 文博.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台南 : 台南县政府. 1998: 25–51. ISBN 9789570212020. 
  3. ^ 谢, 青田. 遷族臺灣謝氏宗譜. : 卷 4–页 1. 
  4. ^ 姜, 天陆. 海山橫貫臺84線-從武德會到玉井.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67–106. ISBN 978-986-04-3028-8. 
  5. ^ 不着作者. 臺南縣地名研究輯要-臺南縣村里調查表. 台南: 台南县政府. 1982: 178. 
  6. ^ 黄, 文博. 174山海戀-從蘆竹溝到楠西.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7. ^ 黄, 文博.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8. ^ 何, 培夫. 南瀛古碑誌. 台南: 台南县文化局. 2001: 140. 
  9. ^ 余, 文仪. 續修臺灣府志. 202: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7. 
  10. ^ 戴 , 文锋 (主编) . 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 2010: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11. ^ 黄, 文博. 南瀛刈香誌. 台南: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1994: 25–29. ISBN 957-00-2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