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
坐标:24°27′01″N 118°22′39″E / 24.4504°N 118.3774°E
金門縣 Kinmen County(中文羅馬字+英語) | |||||
---|---|---|---|---|---|
![]() | |||||
![]() 由上圖逆時針依序為: 金城市區、 國立金門大學紀念碑、 擎天廳、古寧頭戰役營門、模範街、 清金門鎮總兵署、 國立金門大學校園 | |||||
| |||||
概況 | |||||
上級行政區劃 | 中華民國 | ||||
行政區類別 | 縣 | ||||
縣治 | 金城鎮 | ||||
縣長 | 楊鎮浯 (金門縣縣長列表) | ||||
簡稱 | 金、金門、金縣 | ||||
設立始年 | 1387年(建立金門城) 1915年(始設金門縣) 1949年(成為[中華民國]) 1950年(金門縣政府改組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 1953年(復設金門縣政府) 1996年(復成為[中華民國]) | ||||
區劃 | 3鎮、3鄉 | ||||
行政機關地址 | 金城鎮民生路60號 | ||||
行政機關網站 | 金門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 ||||
總面積 | 151.6560平方公里 | ||||
總人口 | 140,045人(2019年10月31日止) | ||||
人口密度 | 923.44人/平方公里 | ||||
縣象徵 | |||||
毗鄰縣市 | 臺灣澎湖縣 | ||||
位置圖 | |||||
金門縣(闽南语:kim-mn̂g-kuān),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歷史编辑
金門雄峙閩海、汪洋四環,舊名浯洲,又有仙洲、浯江、浯島諸稱[1]。金門自古屬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所轄,民國四年始創縣治[2]。金門一地在同安縣的歷史有著重要地位,有「無金不成銀」、「無金不成銅」[註 1]的俗諺。
古代至清代编辑
漢族人對金門的開發依據可考的史料始於晉代。根據清代《金門志》的記載,晉代共有蘇、陳、吳、蔡、呂、顏六姓家族五胡亂華期間因躲避戰禍移居金門。[來源請求]
貞元十九年(803年),唐代朝廷在泉州設置五個牧馬場,浯洲為其中之一,陳淵任牧馬監, 閩觀察使柳冕,在烈嶼島上紅石山上設有牧馬寨做為牧馬之用,此為金門島上設置行政機構之始。十二姓隨陳淵入島開墾,陳淵因此而被尊為「開浯恩主」。[來源請求]
金門(舊稱浯洲)因產鹽,歷經五代閩王王審知(862-925)墾植為漁鹽之鄉及元明清等朝開發,造就金門東半島上之金沙灣周圍鹽埕林立[4],按金門陽翟浯陽陳氏家譜記載:「始祖陳達公於五代後梁乾化三年癸酉(913年)年方16,閩主王審知旁求元光後,公與兄通同往,留通麾下,授節度使,加公承事郎,領父命,奏鎮同安浯洲鹽場,從之。」,陽翟的開浯始祖陳達,就此登上金門島「管理鹽事」,卜居於陽翟村。可知金門島上早在五代閩國時期即有鹽埕,且必定先有鹽埕,再有陳達前來管理鹽事。到宋代熙寧元豐年間,金門才立都圖、納戶鈔,到了元代,金門的鹽場才正式納入政府管理抽稅,金門開始設場產鹽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年歷史,正式「建場徵鹽」(管理納稅)時間,則有七百年歷史。」 [5]。
元朝統治(1343年-1368年),金門(舊稱浯洲)金沙灣周圍設有官鎮埕、永安埕、田墩埕、浦頭埕、沙美埕、斗門埕及南埕(今之劉澳、浦邊至瓊林一帶)、保林(今之西浦頭至古寧頭一帶)、東沙、烈嶼(今之小金門上庫至上林一帶)等10個鹽埕,中央為求實質統治與興辦教育,遂於浯洲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今沙美),設置浯洲鹽場司官職從七品官「今金沙國中游泳池至東埔一帶」與浯洲書院「今沙美菜市場,渭陽 馬闕 司令創建」[6],迨至明朝(1368-1644)統治,浯洲(金門舊稱)鹽產業到達顛峰,因鹽場多集中於沙美區,造就沙美老街(砂尾街)萬商雲集與百業繁榮之極盛景況[7],清朝雍正元年(1723)於金門置有鹽大使,管理鹽業,雍正12年(1734)又將同安縣城辦事處移設金門[6],沙美依然設有浯洲場。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令江夏侯周德興經略福建沿海,共設五衛十二所。金門守禦千戶所為十二所之一,明兵部稱呼金門是「金門所」,下轄峰上、官澳、田浦、陳坑四個巡檢司,後又增設烈嶼巡檢司。因金門固守福建東南海口,取「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之意而由浯洲嶼改名為金門[8]。[來源請求]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三月二十三日倭寇從料羅登岸,二十六日劫肆西倉、西洪、林兜、湖前諸鄉社,死者數百人;二十八日復有倭艘自石壁兜登岸,再劫平林、陽翟等十七都諸鄉,最後攻陷官澳巡檢司城,「縱火屠城,自夜至旦,刀斧挺擊,積屍與城埒,城外亦縱橫二里許,婦女相攜投於海者無數」,整個金門東半島,幾被洗劫一空,金門守禦千戶所城守軍無人馳援,為金門最慘重的倭寇掠劫[9][10]。
明朝末年,鄭芝龍稱雄閩臺海域,以金門、廈門為基地,樹旗招兵,後接受明朝招撫,1633年明朝鄭芝龍與海盜劉香、荷蘭東印度公司聯軍在金門料羅灣爆發海戰史稱崇禎明荷海戰,1645年(清順治2年)鄭芝龍降清後,先派其弟鄭鴻逵屯金門。不久,金、廈為擁護魯王朱以海的鄭聯、鄭彩兄弟所據。 南明鄭成功於1646年在烈嶼島上吳山會文武群臣,曾派林習山駐守烈嶼,以此島做為「反清復明」根據地之一。1650年(順治7年;南明永曆4年),鄭成功驅逐鄭氏兄弟,金廈成為其抗清基地之一。 不久明鄭又重返金、廈兩島,至康熙平臺後,金門航運地位逐漸為廈門所奪。清代中後期,因生活困難,金門人相率下南洋或東渡日本,成為海外僑民[11]。1651年8月,南明魯王朱以海從舟山逃往金門,並於1662年11月病故於金門,死後安葬在金門城東之青山岩,為魯王墓。 1663年(康熙2年;永曆17年)11月,耿繼茂、李率泰督清軍及明鄭降兵攻取金門和廈門,明鄭周全斌部不敵而退至東山。清軍登陸兩島後,男女被擄掠一空,最後「墮其城、焚其屋,棄其地而回。」[12] 永曆十八年(1664年)清軍攻佔金門後,曾採取遷界措施,強制居民遷至海岸綫30華里外,島上人煙無存。永曆二十八年(1674年)至三十三年(1679年),鄭氏復佔金門,並以此作爲對中國大陸進行軍事行動的前進基地。永曆三十四年(1680年)清軍二度攻佔金門,明鄭投降,金、廈遂為清朝所有。 永曆三十七年(1683年)清軍攻佔臺灣後實施復界,因遷界離開的居民陸續返回原籍。清代時為防倭寇,立塞置汛。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德意志帝國海軍大臣向清廷外交大臣提出,要在中國尋找一個軍港。當時的德國東亞巡洋艦隊司令何孟甫認為廈門是最佳的戰艦基地港口,並進一步打算先借租金門作為儲煤站,或是取得對廈門「暫時有限的佔有權或管理權」。同年的七月間,德意志帝國海軍東亞巡洋艦隊馬上派三艘軍艦停泊在金門後浦港(今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金城)下錨停留,讓工程師率工作人員上岸作島嶼測繪,就金門的位置、地勢、港口、面積、島嶼、風力、潮差、地址狀況、飲水、居民和工商業等各個項目進行仔細的調查紀錄,準備將來做為建造軍營或儲煤站的參考資料。金門地方人士目睹聞訊後驚惶失措,引起島上居民的極度不安;有鑑於前一年的甲午戰爭失敗,朝廷剛與日本簽訂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部分駐守台灣、澎湖的水師官兵退守調防金門,大清帝國形同紙老虎,加上金門鎮總兵署早已縮編改制,自衛能力尚且不足,更怕盜賊趁機作亂,令百姓對金門的未來命運深感憂心忡忡,許多島民紛紛拋棄財產逃離本島。
廈門原來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廷因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正式和英國簽署《南京條約》,將廈門、廣州、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開放為通商貿易口岸,德國侵占廈門的消息傳開散來,不僅導致中國人的憤怒,德國外交部也怕英、法、俄等三國的反對,影響到其他方面的利益,不敢貿然採取行動,就將事件焦點轉移,直到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德方駛離後浦港,結束金門人二個多月來的恐懼。接著德國繼續北上尋求目標,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德國跟清廷簽訂《膠澳租界條約》,明文規定租借山東青島九十九年,青島成為德國的租界地,山東也被劃入德國的勢力範圍。
舊《金門志》對此事件的記載說:「二十一年七月,德國兵艦三艘停泊後浦港,有德人上岸測量,並於山上插旂,島民懼,紛紛遷徙,九月兵艦去,始知德國本欲租借金門開為商埠。金門四面受風,開港不便,故改租青島」[13]。
中華民國時期编辑
民國元年(1912年)4月18日廈門軍政府參事會派代表向福建都督府請願獲准,廈門與金門一同從同安縣獨立為「思明縣」,但該年9月18日思明縣便升格為「思明府」,直到民國2年(1913年)3月30日又廢府改回「思明縣」[14]。民國3年(1914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咨陳內政部,派左樹燮為金門籌辦設治委員,於同年7月奉准後將金門地區(大、小金門與大、小嶝等島)從思明縣獨立出來設置金門縣(歸廈門道管轄,乃二等縣治)[14]。金門縣於民國4年(1915年)4月9日奉批令成立縣治,設縣知事,改縣丞署為縣公署[14]。金門縣轄境包括大、小金門,大、小嶝島及周邊島嶼;分為六都、十保、一百六十六鄉[註 2]。民國22年(1933年)閩變發生後一度由中華共和國所據,劃為泉海省。1935年改為4區32聯保,民國25年(1936年)重新整編為3區12聯保。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佔領金門,金門縣政府遷至大嶝鄉上租借民房辦公。民國34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收復金門,設二鎮四鄉;民國35年(1946年)變更為二鎮二鄉。
民國37年(1948年)12月10日,中華民國政府發佈全國戒嚴令,從此金門縣進入戒嚴。民國38年(1949年)年初,改為金城、沙美、烈嶼、大嶝四區區公所,8月17日,福州被解放軍佔領,福建省政府隨著中華民國國軍從福州市遷至金門,金門乃成為福建省省會所在地。同年10月,解放軍進佔福建沿海,中華民國國軍自嶝島群島(大嶝、小嶝)撤退,古寧頭戰役爆發,金門全境進入「軍管時期」,同年11月古寧頭戰役結束後,金門縣政府建制被撤銷,中華民國國軍將金門全境劃分為金東、金西、烈嶼三個軍管區,各設民政處管轄地方行政,下轄城廂區、金城區、金盤區、滄湖區、碧湖區、金沙區、烈嶼區、古寧區、瓊浦區等九個區公所。民國39年(1950年)3月,金東、金西、烈嶼三個軍管區的民政處合併為「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民國40年(1951年)7月分設金城、金寧、金湖、金沙、烈嶼五個行政區。同年12月增設金山行政區。[來源請求]
民國42年(1953年)2月結束軍管制度,改實施軍政一元化的戰地政務體制,金門縣政府恢復建制,原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各行政區改為鄉鎮,成立三鎮三鄉,但地方行政的決策與指揮監督由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下設「政務委員會」負責,以軍領政。民國43年(1954年)6月莆田縣烏坵地區設鄉,指定暫由金門縣代管,此時金門縣共轄有金城鎮、金沙鎮、金寧鄉、金湖鄉、金山鄉、烈嶼鄉、烏坵鄉等二鎮五鄉。民國48年(1959年)增設金瓊鄉,並改金湖為鎮。民國54年(1965年)9月撤置金山鄉及金瓊鄉。[來源請求]
民國45年(1956年)7月,因為金馬地區實施戰地軍政指揮,福建省政府虛級化並遷至臺灣省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辦公。[來源請求]
民國47年(1958年)8月23日-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於金門爆發八二三砲戰。民國68年(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中國大陸發表《停止砲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歷時21年的金門砲戰正式劃上句號。[來源請求]
中華民國國軍自1949年10月撤出金門縣大嶝鄉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曾於1955年在大嶝鄉設立金門縣人民政府,1970年12月併入同安縣(今廈門市翔安區大嶝街道),金門縣人民政府撤銷。[來源請求]
民國76年(1987年)3月7日至8日,烈嶼鄉東崗漁蚵港外灘岸發生濫殺越南難民的三七事件(東崗慘案)。[15]
民國80年(1991年)5月1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被廢除,同一天,金門縣因為仍屬戰地,進入臨時戒嚴。[來源請求]
民國81年(1992年)11月7日,隨著兩岸關係趨向和緩,加上各界力促金馬解嚴,國防部宣佈金門縣解除戒嚴,正式結束長達四十三年之久的戒嚴與實施三十六年的戰地政務實驗。[來源請求]
民國84年(1995年)10月18日,成立「金門國家公園」,是中華民國第六座國家公園,是首座位於金馬的國家公園,也是首座以維護歷史文化資產、戰役紀念為主,並兼具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來源請求]
民國85年(1996年)1月15日,福建省政府遷回金門縣辦公,但省政府維持原精簡化之編制。[來源請求]
民國90年(2001年)2月3日,啟動金門至廈門航海線,開始「小三通」。[來源請求]
民國102年(2013年)5月23日,金門縣政府委託美國Aecom公司與日月辰工程顧問公司規劃「金門概念性總體規劃案」,預計花費近兩年時間完成[16]。
民國106年(2017年)1月17日,行政院在金城鎮設立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服務金門縣、連江縣二縣。
民國107年(2018年)8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泉州市正式向金門供水,缓解金门缺水问题[17],水源为山美水库。
民國108年(2019年)1月1日,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承接原福建省政府所有員額與業務[18],福建省政府實質上裁撤,不再編列員額與預算,僅依法留下省政府名稱及省主席職位[19][20][21]。
行政區劃编辑
金門縣轄有三鎮(金城鎮、金湖鎮、金沙鎮)、三鄉(金寧鄉、烈嶼鄉、烏坵鄉(代管))。
- 以上資料為2019年11月資料[22]
鄉鎮市名 | 面積 (km²) |
下轄村 里數 |
下轄鄰數 | 人口數 | 人口 消長 |
人口密度 (人/km²) |
郵遞區號 |
---|---|---|---|---|---|---|---|
金城鎮 | 21.7130 | 8 | 222 | 43,293 | +11 | 1,994 | 893 |
金湖鎮 | 41.6960 | 8 | 163 | 30,119 | +40 | 722 | 891 |
金沙鎮 | 41.1900 | 8 | 141 | 20,798 | +13 | 505 | 890 |
金寧鄉 | 29.8540 | 6 | 151 | 32,515 | +41 | 1,089 | 892 |
烈嶼鄉 | 16.0030 | 5 | 97 | 12,743 | -13 | 796 | 894 |
烏坵鄉 | 1.2000 | 2 | 2 | 681 | +3 | 568 | 896 |
金門縣 | 151.6560 | 37 | 777 | 140,149 | +95 | 924 |
地理编辑
金門地處東經118度32分,北緯24度44分,位於九龍江口外,與廈門灣口遙望,距離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的角嶼僅1.8公里,離臺灣島有210公里。包括金門本島(大金門)、烈嶼(小金門)、大膽、二膽、獅嶼、猛虎嶼、草嶼、后嶼、東碇島、復興嶼等十二個大小島嶼,總面積151.656平方公里。[來源請求]
另有代管的烏坵鄉二島嶼(大坵與小坵),則地處東經119度28分,北緯24度59分,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莆田外海。離金門本島相距72海浬,大約位於金門與馬祖中心點。[來源請求]
金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緯度雖與臺中市相當,但屬於海水面上升所形成的大陸島,因海陸性質差異一年四季氣溫都比臺灣低不少,加上東北季風強烈經常出現超強陣風,使體感溫度又更低了, 使得過去在金門當兵的人留下深刻印象,是中華民國除了連江縣外最冷的縣市.全年降雨量多在四至九月,年平均降雨量為1,049.4公厘。金門島內最古老的地層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之紅壤土為代表,自然條件不佳,農業發展受限。[來源請求]
金門島地質單純,若以瓊林--尚義連線為界,可將金門本島分為兩大地質區,東半部明顯露出大量花崗片麻岩,西半部則以紅土層為主。金門本島的東北、東南海岸及烈嶼的東北--東南海岸,都被海水侵蝕而成為海蝕崖或海蝕平台,且露出花崗片麻岩被岩脈侵入的景觀。[來源請求]
金門四面無高山屏障,風力強勁,年均溫約攝氏20.8度,冬季乾冷,春季多霧,年降雨多但年蒸發量達1680公釐以上,使島上出現半乾旱的現象,再加上島上土質以砂土及裸露紅壤土為代表,不宜耕作,故島上農作以耐旱性雜糧為主。[來源請求]
金門為海島,屬小型島嶼的生態體系。因金門開發得早,且經多次戰爭,大型野生動物資源較少,但有瀕臨絕種之保育類哺乳動物-水獺。另有屬古老的活化石「鱟」及「文昌魚」,十分珍貴。[來源請求]
金門位於歐亞大陸邊緣,且是候鳥遷徙的中繼站,故鳥種最為多樣,每年秋冬大批候鳥到此渡冬,形成特殊的景觀。[來源請求]
2013年起,對岸廈門大嶝島與小嶝島間填海造陸,越界盜採海砂,導致金門沿岸國土流失,古蹟、碉堡設施損毀,海岸線侵蝕倒退情況嚴重[23][24][25][26]。
氣候環境编辑
金門氣候平均數據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極端高溫 ℃(℉) | 27.0 (80.6) |
25.5 (77.9) |
28.1 (82.58) |
31.6 (88.88) |
32.7 (90.86) |
35.8 (96.44) |
37.0 (98.6) |
36.3 (97.34) |
36.7 (98.06) |
34.0 (93.2) |
31.0 (87.8) |
26.6 (79.88) |
31.8 (89.24) |
平均高溫 ℃(℉) | 16.8 (62.24) |
16.5 (61.7) |
18.8 (65.84) |
22.8 (73.04) |
25.8 (78.44) |
29.3 (84.74) |
31.9 (89.42) |
32.0 (89.6) |
30.6 (87.08) |
27.4 (81.32) |
23.5 (74.3) |
19.5 (67.1) |
24.6 (76.28) |
平均氣溫 ℃(℉) | 12.7 (54.86) |
12.9 (55.22) |
15.0 (59) |
19.1 (66.38) |
23.1 (73.58) |
26.1 (78.98) |
28.2 (82.76) |
28.2 (82.76) |
26.8 (80.24) |
23.5 (74.3) |
19.4 (66.92) |
15.5 (59.9) |
20.8 (69.44) |
平均低溫 ℃(℉) | 10.0 (50) |
10.1 (50.18) |
12.2 (53.96) |
16.2 (61.16) |
20.6 (69.08) |
23.8 (74.84) |
25.8 (78.44) |
25.7 (78.26) |
24.3 (75.74) |
20.7 (69.26) |
16.5 (61.7) |
12.5 (54.5) |
18.2 (64.76) |
極端低溫 ℃(℉) | 1.3 (34.3) |
3.6 (38.48) |
3.0 (37.4) |
9.0 (48.2) |
15.0 (59) |
18.0 (64.4) |
20.0 (68) |
22.4 (72.32) |
17.5 (63.5) |
13.0 (55.4) |
11.0 (51.8) |
3.8 (38.84) |
11.06 (51.8) |
來源:金門的氣候 |
2016年1月25日,受北極震盪所導致的超級寒流,金門清晨出現1.3 °C的低溫(為設置觀測站以來最低溫),但未必是歷史最低溫。歷史上紀錄1872年、1892年、1959年曾經降雪。
人口编辑
年份 | 人口 | ±% |
---|---|---|
1966 | 56,842 | — |
1970 | 61,008 | +7.3% |
1975 | 59,668 | −2.2% |
1980 | 51,883 | −13.0% |
1985 | 48,846 | −5.9% |
1990 | 42,754 | −12.5% |
1995 | 47,394 | +10.9% |
2000 | 53,832 | +13.6% |
2005 | 76,491 | +42.1% |
2010 | 97,364 | +27.3% |
2015 | 132,799 | +36.4% |
來源: 縣市人口按性別及五齡組. 內政部戶政司. 內政部統計月報-縣市現住人口.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
本地居民多為閩南人,另有大量中華民國國軍駐守。全盛時期(即精實案前)金門駐軍約13萬人以上,現在則不足1萬[27]。
由於金門縣社會福利較好、以及政府提供離島補助,吸引不少臺灣省籍人士遷移戶口享受資源。 據行政院主計處2006年至2016年的金門人口數據,人口從7.6萬人增長至13.8萬人,10年之間人口增長近6萬人,人口成長與幽靈人口比率高居全國之冠。[28]
幽靈人口與社會問題编辑
據2010年統計,金門縣戶籍人口97,387、常住人口僅有57,214(58.75%)、幽靈人口有40,173(41.25%)[29],出現來自臺灣各縣市來金門掛戶籍享受金門福利但未實際居住,這現象無法促進金門內需和經濟發展,造成一種社會問題,未來福利會不會縮減就是未知數。
10年之間臺灣建商與投資客來金炒房,台商與陸商在金門投資多項BOT與企業進駐,提供當地就業機會,地理位置緊鄰經濟特區廈門市,多項優勢條件促使房價飛漲,造成金門年輕一代無法承擔高房價。[30] 外縣市人口遷戶籍至金門,大部分為了各項社會福利資格,其次外縣市學生來金求學,少部分來金工作、定居。金門實際常住人口數8萬餘人,不逾金門戶籍人口13.8萬的六成。[31] 外縣市新住民定居金門,帶來多元人文、飲食、宗教等文化。但少數新住民衍生社會問題,飆車、騎機車不戴安全帽、黑道、檳榔文化、毒品、詐騙等,影響金門固有的純樸社會。[32][33]
語言编辑
金門通行閩南語金門話,屬泉漳片。金門閩南語屬於泉州同安腔,近似臺灣閩南語偏泉腔和第二優勢腔,與臺灣閩南語通行腔在一般對話中無礙,但習慣用詞、讀音、聲調有細微不同。
台、金字彙差異不少。臺灣島及澎湖群島因受日治時期的影響加入了許多日語或日本式發音的詞彙,如臺灣閩南語稱摩托車為「ōtobai」(オートバイ)(Autobike)。而金門不受日本影響,閩南語則照國語的字面發音,讀作「mô͘-thok-chhia」。
海外僑民编辑
因歷史因素,大量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去列強的殖民地打拼工作賺取僑匯,金門縣也在其中之一,有些還成為當地的大富豪。例如印尼船王黃進益、新加坡黃祖耀、馬來西亞楊忠禮、汶萊吳景添(吳尊父親)、汶萊林德甫、日本神戶王國珍等。
主要的僑居地包括:
- 菲律賓:馬尼拉、宿霧、依里岸、奧羅基耶塔、欣棉爾示
- 新加坡
- 馬來西亞:馬六甲、檳城、雪蘭莪巴生市、吉隆坡、柔佛新山、沙巴、詩巫、砂拉越古晉、彭亨關丹
- 汶萊
- 印尼:中爪哇省巴都雷諾(Bataeretno, Java)、雅加達、德那第、三寶壟、三馬林達、巴厘巴板
- 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
- 泰國:曼谷
- 日本:神戶、長崎
政治编辑
縣政組織编辑
金門縣政府是金門縣的最高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縣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中央機關委辦事項,金門縣的自治監督機關為行政院各部會(主要為內政部)。縣長由全體縣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金門縣政府並置縣政會議,為縣政最高決策機構,在縣長及副縣長之下,設有13個內部單位、7個所屬一級機關、17個所屬二級機關、23所各級學校暨1所幼兒園。
金門縣縣長是金門縣政府之行政首長,負責綜理縣政,並指揮、監督所屬職員及機構。現任金門縣長楊鎮浯為中國國民黨籍第7屆金門縣縣長。
金門縣議會是金門縣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金門縣全體縣民立法和監察縣政府之施政。縣議員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共有19位縣議員,第一選區10席縣議員、第二選區7席縣議員、第三選區2席縣議員[註 3],議長、副議長由19位縣議員互選產生。
司法暨檢察機關编辑
選民結構與政治勢力编辑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實際管轄的兩縣之一。相較於臺灣省各縣市於1950年便實施地方自治及開放縣市長民選,該縣直至1992年底金馬地區戰地政務終止後,才實施地方自治,1993年開放縣長民選[34]。
金門縣向來是藍營票倉,同時亦為新黨全國唯一執政過的縣市。在歷屆選舉中,泛藍候選人均囊括九成以上選票[35]。由於泛綠在金門缺乏影響力,該縣並沒有所謂的「藍綠對決」。當地選舉多是宗親而非政黨的競爭,往往呈現金門兩大姓「陳李對決」的局面[36]。
各項選舉编辑
按中華民國現行立法委員選制,金門縣全境同屬一個立法委員選區,得選出一位立法委員。現任金門選區所選出的立法委員,是2019年立法委員補選選出的陳玉珍。該次選舉投票結果,陳玉珍以7117票、28.69%得票率擊敗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洪麗萍(5681票、22.9%)與未獲得政黨推薦的陳滄江(6020票、24.27%)。
經濟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
文化编辑
文化資產编辑
|
|
|
|
以金門為背景舞台的影視作品编辑
|
|
文學编辑
在文學史及其相關論述方面,目前有吳鈞堯撰寫的《撥霧:金門現代文學發展之研究》、陳慶元撰寫的《酒夜方興:金門縣作家選集(評論卷)》。論文方面,目前已經有人研究金門古典文學、民間文學、現代文學等議題。博碩士論文有劉國棋〈金門民間文學傳承人楊黃宛及其傳承作品研究〉、唐蕙韻〈金門民間故事研究〉、林宏信〈觀察1990年代後地方文學的興起與發展─以金門文學為觀察對象〉、郭庭源〈台灣與金門地區民間風水傳說研究〉等;期刊論文有蔡振念〈金門古典文學的整理〉、王天源《發現沙美古鎮的故事》(金門文藝雙月刊)、王天源《海上仙洲》(金門文藝雙月刊)、王天源《瑰麗的金門鹽業史》(金門日報副刊文學)等文章。
民間文學方面的著作及編輯,有:林永塘《浯洲俗諺集》、吳家箴《浯島情懷》、許丕華《浯鄉俗諺風華錄》、唐蕙韻整理《金門民間文學集.傳說故事卷》。
以「金門」的政經、社會、歷史、身份認同等議題為題材的小說作品,目前有吳鈞堯的《履霜:金門歷史小說集.一九七八-二〇〇八年》與《凌雲:金門歷史小說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八年》、顏炳洳、陳欽進合著的《擎天:金門歷史小說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八年》;金門縣籍作家以「金門」人事物為題材的小說作品,目前已被該縣文化局集結為《酒香古意‧2008金門縣作家選集〈小說卷〉》,該書在2008年12月出版。
古典文學作品的出版方面,宋代詩人邱葵的詩作,目前已被金門縣文化局整理、出版,為《釣磯詩集譯注》(楊天厚、林麗寬譯注)。明代金門文人蔡復一的作品,也被縣文化局收錄、出版為《遯庵蔡先生文集校釋》。古典文學的研究與作家的傳記寫作方面,目前有蔡主賓撰寫的《蔡廷蘭傳》,由金門縣文化局補助出版。
推廣及贊助文學活動的政府機關有「金門縣文化局」,除了出版作品集、詩文集、研究等著作,還出版以下的刊物:「金門季刊」、「金門文學叢刊」、「金門歷史風雲」、「金門文藝」、「金門文史叢刊系列」、「金門兒童繪本」;基金會則有「金門縣社教文化活動基金會」[38];縣內沒有全國性文學社團 [39],地方性文學社團,目前可查到的有「耕餘吟社」。金門縣文化局在2008年7月出版該社詩友的作品《耕餘酬唱集》。
大型的文學活動有金門縣文化局舉辦多屆的「浯島文學獎」徵文活動。
教育编辑
- 大專院校
- 高中職
- 國民中學
醫療编辑
- 衛生福利部金門醫院
- 烈嶼院區
交通编辑
水路编辑
金門水頭碼頭為小三通指定港口,與廈門五通碼頭間有定期航線,亦為烈嶼鄉(小金門)與金門本島間定期航線之對口。[40]2006年6月8日,另闢與泉州石井碼頭的第三條小三通航線。小三通夜航於2012年4月開始,水頭至東渡碼頭每天一個航班。第四條小三通航線(水頭至廈門大嶝島)規劃中,2012年年底通航,2014年4月停航。[41]
烈嶼的九宮碼頭及金門本島的水頭碼頭之間每天從早到晚每半小時各有兩艘渡輪來回,每次搭乘需付全票60元新台幣,半票30元新台幣,船隻可載運機車或腳踏車等小型車輛,每次載運機車需付50元新台幣或腳踏車等小型車輛20元新台幣(擁有戶籍之縣民,金門縣政府有補助)。金門地區的居民於搭乘地區公共車船時,可持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發行的金門交通卡,在上下車船時於電子感應器前感應刷卡,即可免費搭乘。其他地區民眾可刷行悠遊卡、一卡通付費。搭乘地區公共運輸船需另付保險費用,其交通費用由金門縣議會撥款補助。
烏坵鄉原屬莆田縣,與金門本島間並無直接航班,僅有台中港有航次連絡。
港埠编辑
航空编辑
尚義機場為金門縣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目前有往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澎湖各航線。
早期金門的對外航空交通只有搭乘當時軍用運輸機。直到1987年9月遠東航空公司開始飛航金門至台北航線,開啟台金民航航線。後來陸續有復興航空(已停飛)、馬公航空(被長榮集團收購後改名為立榮航空)、華信航空、遠東航空等航空公司經營台金航線。
公路编辑
金門目前無鐵道,島內倚賴公路,島際則為水路。其中最主要一條為貫穿金門本島中部的伯玉路(舊名又稱中央公路),另有環島北路、環島西路、環島南路、環島東路...等主要公路。
在中華民國國防部的管理之下,金門之道路密度為中華民國各縣市之冠。全縣道路屬於都市計畫道路系統,分為快速道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及服務道路等四個等級。金門縣目前尚無快速道路。金門縣現無屬於交通部公路系統之道路。
聯絡大小金門島的金門大橋於2011年1月9日動工,預計於2020年年底前完工[42][43]。
公車编辑
金門縣市區公車由金門縣縣營事業機構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營運[44] ,有四個營運車站:金城車站、山外車站、沙美車站、烈嶼車站。總計有29線編有編號的一般公車路線,以及5條台灣好行觀光公車路線。
鐵路编辑
以前西園鹽場曾有鐵路營運,該鐵路是一條鹽業鐵路,也是當時金門本島唯一條鐵路,於1970年廢止,現存一小段路線遺跡。
近年來縣政府大力發展觀光及投資建設,吸引觀光客到訪,且金廈兩門之間交通日益便捷,為應付未來觀光人潮,金門縣政府規畫了一套輕軌捷運系統(LRT)和一條快捷巴士(BRT)。規劃路線及車站還未確定。未來金廈大橋開工興建後將規畫一條捷運系統連接到廈門,跟廈門軌道交通接軌。但此建設全部仍在計畫中,影響因素主要為未來金門觀光及人口狀況。[來源請求]
旅遊编辑
名產编辑
景點编辑
|
|
|
- 金門風景
姐妹城市编辑
曾在金門服役的名人编辑
- 郭台銘 -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
- 沈世朋 - 演員
- 廖峻 - 演員
- 柯俊雄 - 演員,前立法委員
- 戴立忍 - 演員,編劇,導演
- 施明德(未役畢,1962年被收押) - 曾為政治犯,前民主進步黨黨主席,紅衫軍總指揮
- 田文仲 - 主持人,與施明德同為砲兵監測官
- 湯曜明 - 前中華民國參謀總長,前國防部部長
- 郝柏村 - 前參謀總長,前國防部部長
- 林毅夫(未役畢,1979年投奔中國大陸) - 世界銀行副行長,中國經濟學家
- 杜德勳 - 配音員,2002年病逝
- 袁惟仁 - 歌手,超級星光大道評審
- 辛巴 - 歌手,超級星光大道第二屆參賽者
- 林國華 - (未役畢,1996年因傷驗退),台灣首位變性人,2003年因無法忍受社會眼光而自殺
- 吳念真 - 作家,編劇,導演
- 廖偉凡 - 主持人
- 蔡上機 - 命理學家
- 楊儒門 - “白米炸彈客”案件主嫌,台灣農民運動參與者
- 吳宗憲 - 知名主持人,歌手,也曾是「金門文化工作團」的一員
- 周明增 - 演員
- 楊一展 - 演員
- 童安格 - 歌手
- 王中皇 - 演員
- 蔣孝嚴 - 前立法委員
- 江啟臣 - 立法委員,前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 梅賢治 - 演員,曾經當過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砲兵指揮部砲兵班班長
- 賴清德 - 前立法委員,前臺南市市長,前行政院院長
名人编辑
- 鄭愁予 - 生於山東濟南,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現定居與此,並於金門大學任教至今
- 流氓阿德 - 本名黃永德,金沙鎮西園村人。作曲/作词/搖滾歌手/作家/詩人
- 欧阳林 - 医生/作家; 祖籍金门欧厝
- 翁丰堉 - 前职棒球员
- 金门王 - 已故歌手
- 林毅锋 - 哲学家/武术家
- 胡晴雯 - 演员
- 李子恒 - 作曲/作词/歌手
- 黄一农 - 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 张骐牧 - 超级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 王天福 - 金门沙美老街历史正名暨保存案发起人,金门文史工作者,国立中山大学机电所博士候选人
- 梅賢治 - 演員,金門高中校友
- 王晴 - 演員
- 孫羽希 - 台灣藝人。出生於金門。
- 陳靖寰 - 台灣籃球運動員。目前效力於金門酒廠籃球隊。
- 張容軒 - 台灣籃球運動員。目前效力於臺灣啤酒籃球隊。
- 鍾鎮宇 - 歌手
- 許孟甯 - 演員
- 魯俊谷 -原名王振仰,金門出生,香港演員、導演。
- 張綱維- 遠東航空董事長
註釋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 ^ 認識金門金門縣政府© 2016
- ^ 縣治沿革, 金門縣政府
- ^ 颜立水论金:厦富金贵“两门”对开才合璧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1-23.,廈門商報(2007-07-30)
- ^ 金門日報. -瑰麗的金門鹽業史. www.kmdn.gov.tw. 2017-07-12.
- ^ 金門日報. -浯洲場與金門開拓. www.kmdn.gov.tw. 2017-07-12.
- ^ 6.0 6.1 李增德,《金門史話》,金門縣文化局出版,2005年
- ^ 羅志平. 金門行業文化史. 秀威出版. 2010-10-01 –通过Google Books.
- ^ 金門縣政府——認識金門
- ^ 參見《泉州府志》、《同安縣志》等〈兵事志〉以及《滄海記遺》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金門守禦千戶所城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金門縣志:卷首》,第154-156頁
- ^ 夏琳,《閩海紀要》,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卷之上,第33頁
- ^ 清代德國租借金門事件始末
- ^ 14.0 14.1 14.2 郭哲銘. 《浯鄉小事典》. 出版商所在地: 金門縣文化局. 2006-12-01: 112、115頁. ISBN 978-986-00-6631-9.
- ^ 管仁健. 國軍屠殺越南難民的三七事件. 《你不知道的台灣》. 2008-03-07.
- ^ 總體規劃 金門成國際自由市. 中央社. 2013-05-23 [2013-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中文(台灣)).
- ^ 跨世纪23载两岸供水项目今朝圆梦新时代 金门人开饮晋江家乡水.中國日報中文網.
- ^ 省府人員將移撥金馬聯服中心服務[永久失效連結] - 福建省政府 2018.07.07
- ^ 省府人員將移撥金馬聯服中心服務[永久失效連結] - 福建省政府 2018.07.07
- ^ 賴清德:108年省級機關預算全歸零
- ^ 賴揆拍板:省級機關明年起預算歸零
- ^ 中華民國 內政部戶政司 人口統計資料.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 ^ 抽砂猖獗賣台 導致國土流失守不住 2016.01.24中天調查報告/Youtube
- ^ 陸盜採金門海砂蓋機場 兩岸距離僅剩3公里 三立新聞 2017/01/13
- ^ 陸船盜砂惹禍? 金門5年縮水1座大安森林公園 東森新聞/Youtube
- ^ 越界盜砂GG了!中國抽砂船 金檢底價1100萬拍賣自由時報 2017-07-25
- ^ 金馬駐軍 最多時高達17萬,自由時報
- ^ 人口統計. web.kinmen.gov.tw. [2016-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 ^ 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提要分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行政院主計處
- ^ 好房網News. 金門房價6年漲3倍 半數以上人口是「幽靈」.
- ^ 金門日報. -金門幽靈人口問題李縣長﹕由上級解釋. www.kmdn.gov.tw. 2016-07-17.
- ^ 金門日報. -夾毒闖關台籍男子機場落網. www.kmdn.gov.tw. 2016-07-17.
- ^ 治安漸趨複雜 金門管制配售酒發放 - 蘋果日報.
- ^ 《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政治變遷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7-04.》,國立編譯館
- ^ 《台灣與大陸政治評論集》,林清察,2006年
- ^ 《宗族因素對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影響:以第一至第四屆金門縣長選舉為例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06.》碩士論文,王振漢,銘傳大學
- ^ 37.0 37.1 金門日報. -九九重陽之小浦頭川德宮的慶典. www.kmdn.gov.tw. 2017-07-12.
- ^ 台灣文學館出版《2007 台灣文學年鑑》的「文學活動基金會」名錄。
- ^ 台灣文學館出版《2007 台灣文學年鑑》的「文學團體」名錄。
- ^ 金門小三通客運通航 港口續增加水頭港區
- ^ 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
- ^ 黃如萍. 金門大橋動工 預定108年通車. 中國時報. 2011-01-09 [2011-01-09].
- ^ 金門大橋興建計畫. 國工局.
- ^ 金門縣公共車船處
- ^ 金門日報. -金門大地的環江宮. www.kmdn.gov.tw. 2017-07-12.
- ^ 沙美老街社區部落格. 樂多日誌.
来源编辑
- 王天源:《沙美老街的建築與石板》,金門日報副刊文學,2017/04/14
- 韋煙灶、張志欽:《新竹市南寮地區的區域開發、聚落及宗族發展之探討》,頁91-11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40期,2004/05
- 王天源:《發現沙美古鎮的故事》,金門文藝雙月刊
- 王天源:《海上仙洲》,金門文藝雙月刊
- 萬安堂網站
- 金沙鎮公所[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