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鳍龙属
巨鳍龙属(学名:Megapterygius,意为“大翅膀”)是发现于日本晚白垩世鸟屋城组(Toyajo Formation,长谷川泥砂岩段)的一类已灭绝的沧龙。该属只包含一个物种,即模式种和歌山巨鳍龙(M.wakayamaensis),根据几乎完整的骨骼进行描述。
巨鳍龙属 化石时期: 晚白垩世, | ||||||||||||||||||||||
---|---|---|---|---|---|---|---|---|---|---|---|---|---|---|---|---|---|---|---|---|---|---|
巨鳍龙属的复原图
| ||||||||||||||||||||||
科学分类 | ||||||||||||||||||||||
| ||||||||||||||||||||||
种 | ||||||||||||||||||||||
|
发现与命名
编辑巨鳍龙属的正模标本WMNH-Ge-114024002是在日本和歌山县附近的鸟屋城组长谷川泥砂岩段的沉积物中发现的。该标本由一个部分头骨、一段完整的颈部和背部脊椎组成,包括40多块脊椎、肋骨、两个前鳍状肢和左后鳍状肢。[1]
2023年,小西(Konishi)等人根据这些化石遗骸,将和歌山巨鳍龙描述为一个新的沧龙类属种。属名“Megapterygius”源自古希腊语mégas(意思是大)和pterygion(意思是翅膀),指的是巨鳍龙属的异常大的翅膀状鳍状肢。种加名“wakayamaensis”是为了纪念和歌山县,正模标本是在那里发现的。[1]
巨鳍龙属的日语名称是“Wakayama Soryu”(和歌山沧竜),翻译过来就是“和歌山沧龙”。“Soryu”这个词(沧竜)本身被用来指代沧龙。[2][3]
描述
编辑巨鳍龙属是一类中型沧龙,估计头骨长度为0.8米(2.6英尺),身体长度约为6米(20英尺)。[1]前鳍状肢和后鳍状肢都比头骨长。这一特征在任何其他具有桨状四肢的沧龙身上都看不到。此外,后鳍状肢甚至比前鳍状肢还要大,这在其他沧龙类中只在海王龙属中可见。[1]
巨鳍龙属正模标本的后背椎的神经棘表现出方向的突然变化,至少有五个神经棘向前突出。这在一些海豚科物种身上也可以看到,它对应的部位是背鳍的基部。同样像鲸鱼一样,方向的变化发生在动物重心的后方。在巨鳍龙属中,受影响的椎骨位于主胸腔之后。如果有的话,沧龙的背鳍可以在水下移动时提供运动稳定性。巨鳍龙属是第一类被发现拥有这种结构的沧龙类。[1]
分类
编辑大西于2023年发现,巨鳍龙属是沧龙科沧龙亚科成员,是包含瑞奇龙属、沧龙属和浮龙属的支序的姐妹分类单元。它们的50%多数规则一致性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下面的分支图中:[1]
沧龙亚科 Mosasaurinae |
| ||||||||||||||||||||||||||||||||||||||||||||||||||||||||||||||||||||||||||||||||||||||||||||||||||||||||||||||||||||||||||||||
古生态学
编辑巨鳍龙属的肱骨头呈鞍状,内侧厚。这可能表明前鳍状肢的内收/外展和前伸/后缩都有很大的运动范围,可以快速操纵。股骨头圆整,近端几乎呈圆形,这表明巨鳍龙属能够快速控制(旋转)和制动。[1]眼窝周围的头骨部分水平略宽,这表明巨鳍龙属有双眼视觉,这有助于它捕食猎物。巨鳍龙属是继磷酸盐龙属之后,第二类具有双眼视觉的沧龙类。[2] 巨鳍龙属正模标本的尾巴保存的不是很好,但它可能有一个新月形的尾鳍,这可能有助于推进和快速转弯。根据所有这些特征和巨大的鳍状肢,小西等人推测,巨鳍龙属可能有能力狩猎鱼群等大量难以捕捉的小型猎物。[1]
在巨鳍龙属正模标本附近还发现了菊石(Pachydiscus awajiensis)、双壳类(Nanonavis sp.、Apiotrigonia sp.和Inoceramus sp.)和腹足类(Globulia izumiensis、Gigantocapulus problematicus)的化石。此外,巨鳍龙属正模标本周围发现了100多颗角鲨牙齿,这表明它死后被这些鲨鱼吃掉了。[4]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Konishi, Takuya; Ohara, Masaaki; Misaki, Akihiro; Matsuoka, Hiroshige; Street, Hallie P.; Caldwell, Michael W. A new derived mosasaurine (Squamata: Mosasaurinae) from south-western Japan reveals unexpected postcranial diversity among hydropedal mosasaurs.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023, 21 (1). ISSN 1477-2019. doi:10.1080/14772019.2023.2277921 (英语).
- ^ 2.0 2.1 有田川町産出のモササウルス類は新属新種!!-これまでの学説を覆す新たな発見- (PDF). 和歌山県立自然博物馆. 2023 [2023-12-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12-17).
- ^ モササウルスとは? | モササウルス発掘プロジェクト|和歌山県立自然博物館. モササウルス発掘プロジェクト|和歌山県立自然博物馆. [2023-12-13] (日语).[失效链接]
- ^ 正顕, 小原. 博物館と発掘現場で体感する日本一のモササウルス化石. 地球科学. 2021, 75 (2): 147–150 [2023-12-26]. doi:10.15080/agcjchikyukagaku.75.2_1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