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框架式建筑或称为A字形建筑,是一种典型的建筑风格[1],该形式的框架结构具有陡峭的屋顶线,通常从基础线开始或接近基础线开始,两侧向上倾斜,最终在顶部相遇成字母“A”的形状。此外,该建筑物构造的屋顶天花板可以向上延伸,露出梁柱。该建筑物的山墙几乎是三角形的,而房屋侧面则以屋顶表面为主。

位于纽约州梅菲尔德的一座典型A框架式建筑

尽管该结构历史上的建筑案例中就已存在,但自195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左右,该建筑风格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欢迎。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以该建筑为范本进行延伸性的空间利用。

风格 编辑

A框架式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设计形式,该建筑物在过去则遍布欧洲(例如矮柱式木结构英语Cruck地坑屋英语Pit-house)、中国和南太平洋岛屿。这些建筑最初只是为了实用目的而建造的简单结构,有时被称为“屋顶小屋”。[2]

1934年,R.M.辛德勒为业主吉赛拉·贝纳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箭头湖建造了第一座现代化的A字形建筑。[3]建筑师瓦尔特·里默林、约翰·坎贝尔、乔治·洛克莱斯、亨利克·H·布尔英语Henrik_H_Bull安德鲁·盖勒英语Andrew_Geller在1950年代初期帮助推广辛德勒的想法,开始设计更多的A框架式建筑。

1955年,安德鲁·盖勒在纽约长岛的海滩上建造了一座名为“伊丽莎白·里斯之家”的A框架式建筑。[2]盖勒的设计在1957年5月5日的《纽约时报》上亮相,引起了国际关注。[4]此后,全球各地开始兴建成千上万座A字形建筑。

位于威斯康辛州沃尔沃思县的修道院度假村(Abbey Resort),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质A框架式建筑。

人气 编辑

鉴于二战后的普及化,A框架式建筑在广泛建造的崛起被归因于多种因素结合,包括当时美国人口额外的可支配收入、建造A字形建筑结构的低成本,以及当时的富裕家庭对于拥有第二套度假屋的新兴兴趣。此外,A字形建筑结构本身的适应性也是推动其崛起的因素之一,这使得建筑师可以尝试对结构采用更现代化的设计。A字形建筑被视为一种有用的媒介,驱使建筑师可以在相对便宜的情况下,借由改良结构以探索自己的创意。

此外,许多人更喜欢“现代风格”的度假屋而非“现代风格”的主居。A字形建筑也可以作为预制组件出售以降低成本,并由梅西百货销售。当A字形建筑作为结构典范崛起之后,建筑师很快开始尝试新的设计,这导致了被称为改良式A框架式建筑的兴起。

范例 编辑

A框架式建筑已广泛使用于商业[5]、住宅空间[6][7][8],同时也作为宗教空间所使用。通过钢材和木结构的进步(特别是胶合木桁架的使用) 自2000年代开始以来,该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

当代,A框架式建筑可以用预制组件建造。它们通常由木头制成,放置在混凝土基础上。这些建筑物所形成的人字形屋顶倾斜角共60° 。倾斜的屋顶可防止树叶落在上面。屋顶也作为墙壁的作用。这些类型的建筑物通常最多可达3层,平方米面积通常为40-100平方米,底楼通常设有客厅、浴室和厨房,楼上设有卧室。

宗教空间的利用 编辑

自1955年以来,由安德鲁·盖勒推广的A框架式建筑,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教堂建筑中。自1961年起,这种结构被重新解读为代表“祈祷之手”,并在捷克出生的美国建筑师安东宁·雷蒙英语Antonin Raymond设计的东京圣十字教会[9]中得到了体现。该建筑采用了交错的柱子作为结构设计,这种设计灵感,是来自于传统的日本乡村民家建筑“合掌造”的启发。[10] 第一座采用A字形建筑的教堂,似乎是1957年位于华盛顿州普尔曼的辛普森卫理公会教堂。 1960年,天主教会采用这种风格,建造了位于华盛顿州林丁的圣约瑟夫教堂。该教堂在1961年的花地玛圣母罗马天主教堂英语Our_Lady_of_Fatima_Roman_Catholic_Church之前建成。其中,在此后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案例,则是在1962年启用的美国空军学院学员礼拜堂

1959年,挪威建筑师奥维·邦英语Ove Bang就在北极大教堂中采用了A框架式建筑,邦是功能主义建筑的倡导者。随着北极大教堂于1965年建成,A字形教堂因而成为斯堪的纳维亚宗教建筑的新形式。这种风格随后传播到欧洲,其中英格兰最古老采用A框架式建筑的例子,是建于1967年的雅德尔索普卫理公会教堂英语Bakkehaugen_Church。近期的代表案例则包括2005年位于芬兰亨利的普世艺术教堂。[11]

在亚洲,除了日本之外,A字形教堂也在东亚国家广泛采用,主要是基督教宗教建筑。首个例子可追溯于1963年在台湾台中市所兴建的路思义教堂,其后是1965年柬埔寨西哈努克市圣迈克尔教堂英语St. Michael's Church, Sihanoukville,1972年曼谷的泽维尔大厅天主教堂,以及2010年越南天主教大叻教区的牧灵中心教堂,这些都是采用A框架式建筑风格的代表性案例。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fram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 on CD-ROM (v. 4.0)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2. ^ 2.0 2.1 Randl, Chad. A-frame.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2004. Print.
  3. ^ The (R.M.) Schindler List. [201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6). 
  4. ^ Bernstein, Fred A. Andrew Geller, Modernist Architect, Is Dead at 87. The New York Times. 2011-12-27 [2023-04-02].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9) (美国英语). 
  5. ^ pls4e. Travelers Rest Motel. SAH ARCHIPEDIA. 2018-07-17 [202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7) (英语). 
  6. ^ A-frame / 1950 - 1990 / Washington State Examples. 8 July 2014 [October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October 2019). 
  7. ^ Alexandra Lange. The A-frame effect: Not just another house, but a way of life. September 22, 2017 [October 14,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4, 2019). 
  8. ^ Northcrest Historic District Listed in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May 5, 2017 [October 15,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14, 2020. 
  9. ^ 東京聖十字教会 – 日本聖公会東京教区. [202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日语). 
  10. ^ Church. www.nskk.org. [202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2). 
  11. ^ St Henry's Ecumenical Art Chapel by Sanaksenaho Architcets. Architizer. 2016-02-28 [2023-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2) (美国英语). 
书籍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