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圣保罗书院/存档1

最新留言:InternetArchiveBot在6年前发布在话题外部链接已修改

2006年2月

真的wikify了?-- 01:44 2006年2月1日 (UTC)

著名校友

著名校友一栏真是非常详尽!不过希望有心人可以根据他们的毕业年代作一简单排序吧....--84denniswong(找我算账!) 08:14 2006年12月15日 (UTC)

“校友”不是事件,不宜将“著名校友”列入“重大事件”的栏目里,而且目前已经拥有著名校友的独立栏目了,按年份排序的话可以在“著名校友”栏目里加上旧生的毕业年份,无需再重复。user talk:shingyip56 22:22 2006年12月15日 (UTC)

那么就建议把此分段大幅删减,只保留极著名者。--User:84denniswong (找我算账!) 04:28 2006年12月19日 (UTC)

可以,原本加上此写法也是因为'著名校友'一栏名字太多而且欠缺时序,难以了解各年代知名校友。上文之建议可取,惟需有心人帮助查考这些著名校友的毕业年代。--kenckcheung0012006年12月19日

1860年代至1900年代其间数十年的若干事件,部分内容于现存各文献(wayfarer, history book)说法不一,修订时有些困难。 --kenckcheung0012006年12月20日

同意早前某修订者关于“著名校友”'晏阳初'条之意见,'获英皇爱德华七世奖学金、1916年赴美、留学耶鲁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并非其成名的独特背景资料,奖学金、赴美、留学等经历很多人都有,而且wikipedia早已另有'晏阳初'条详述其生平,故删减之。 --kenckcheung0012006年12月27日


我对于“著名校友”一栏的编辑方法不太满意,人物短述为什么就不能简短一点呢?这样越吹越多、越吹越大有什么好处?那个什么“圣保罗四博士”实在有点不清不楚,伍廷芳清朝时期的人,余兆麒正如条目所说是抗战时期的人,钟士元吗,他至今仍然在生!这几个人物的年代跨越三个世纪!那么条目里说什么“当时人”呢?岂不是太儿戏了吧?user talk:shingyip562006年12月29日(祝大家新年快乐)

人物描述多少才合宜,是否“越吹越多、越吹越大”,见仁见智(“吹”此字吾以为或不甚宜,对其他修订者所作的贡献似稍欠尊重)。有些查阅者或觉说明太多,有些则认为不足——因为查阅者根本不可能认识全部人物及他们的具体成就,可能只能问句“此何许人也、何德何能称著名校友?”。“圣保罗四博士”及“圣保罗三王”之说是引述早期校刊及同学会刊物内的说法,皆为当时的真实史料,说明老一代校友曾经如此统称他们的前辈而已。“当时人”三字或用得不好,尚可斟酌。wikipedia 是自由开放的,人人皆可用认真严格的态度修改,如果阁下认为任何部分的编排及写法不妥当、太多或太少,亦大可修缮删削之以求更好的表述,想大家都必乐见其成。 --kenckcheung0012006年12月29日

优良条目评选

以下内容由Wikipedia:优良条目候选移至

  • 圣保罗书院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分类:团体-学校及教育组织--沙田友 11:29 2007年4月2日 (UTC)
    • (-)反对,内容显得很杂乱。—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3:59 2007年4月3日 (UTC)
    • (-)反对——内容未经整理,杂乱无章。校歌歌词、班级结构和学会等不应一一列出,历史应以连贯文体改写,出版刊物应与其他章节合并,所有“会”似乎也应合并为一节,著名校友应缩减。—Quarty 04:20 2007年4月3日 (UTC)

校歌拍掌争议

隐约记得有一年小学(约1985-1988年之间)水运会在全体齐唱校歌时(当时在本校泳池举行)是用卡式磁带在咪前播放校歌,因在尾段食带停播(或可能无电), 学生以拍掌完结校歌最后二句。──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218.102.4.22讨论贡献)于2014年11月14日 (五) 05:31加入。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圣保罗书院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17日 (一) 18:37 (UTC)

返回到“聖保羅書院/存檔1”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