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谥文,又称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年政治家,封于周邑,为诸侯国鲁国之祖,创“礼乐制度”[1][2]。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为“褒德王”[注 1],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为“文宪王”,后世多称其“元圣”。
周公旦 | |||||
---|---|---|---|---|---|
继任 | 周平公 | ||||
| |||||
政权 | 周朝周邑(畿内诸侯) | ||||
父亲 | 西伯昌 | ||||
母亲 | 太姒 |
概述
编辑周公据说曾辅助武王克殷军事行动。武王克殷之后,分商都畿地区为邶、鄘、卫三国,设三监督察治理。武王克殷三年或四年后忧劳而逝,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太公望辅佐其子周成王。
管叔(文王三子)、蔡叔(文王五子)联合商族残余势力与徐国、奄国等东夷外族(《史记·管蔡世家》载联合帝辛之子武庚),合兵勤王,在商畿地区对抗周公,周公称之为“三监之乱”。他们说“公将不利于孺子[3]”、“天降割于我家……有大艰于西土[4]”,周都镐京位于殷之西,诅咒西方周国要有大难降临。
周公出师东征,三年后战事平息,《逸周书·作洛》载“王子禄父北奔”,周公杀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文王八子)为庶人,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周公自称“周公东征”。
周公在战后,建造了成周雒邑,称为“东都”,以便管制殷朝顽军。 《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死后葬于毕[注 2]。
周公摄政
编辑公元前1042年,周太子诵即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周公是否在周武王之后摄政称王,汉代起争论不休,是中国政治学术领域极具争论的一大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现在存在多种观点,一是认同周公曾经摄政称王,荀子、尸子[注 3]、韩非[注 4]、翦伯赞、金景芳、宫长为、郭伟川持这种观点;二是认为周公并未称王,仅仅是代行王权,司马迁、廖平、王国维、钱穆同意此说;三是认为周公摄政,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则称王,郑玄持此说;四是认为周公和周成王并行称王,顾颉刚持此说;五是认为周公既没有摄政,也没有称王,王慎行、马承源持此说;六是认为周公有摄政,但没有称王,杨向奎、王冠英、夏含夷、赵儒迎、杨朝明持此说。梁启超则陷入自我矛盾,莫衷一是。[5][6][7]
《尚书·金縢》篇载周武王在克商后的第二年病笃,周公旦设坛祭祀,祈祷太王、王季、文王,愿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不久武王病逝,武王子诵(成王)年幼,周公旦当政称王[8]。
晁福林认为后人拘于宗法制度下的正统观念,无法相信周公僭位称王之事,辩解成周公辅佐成王摄政来理解。晁福林认为根据先秦史籍文献的记载,周公确实称过王[9]:131—132。《 司土簋》铭文有,“王来伐商邑,延令康侯图于卫”。《蔡尊》铭文有,“王在鲁”等记载,顾颉刚认为这都是周公称王的直接证据[10]。
《尚书·周书》记述周公之事时使用“王”等言辞。《大诰》篇记述周公东征之事时称呼周公为“王”,如“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肆朕诞以尔东征’”。《多士》篇、《多方》篇记载周公东征取胜后自商都奄返镐京之事,亦使用“王”称呼。《康诰》篇又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篇涉及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封康叔于卫地之事,康叔乃文王之子、周公之弟,故文中称“弟”。《酒诰》篇、《梓材》篇的性质与《康诰》篇相同,皆称呼周公为“王”。《洛诰》载,“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指周公大力治理周廷文武受命称王七年。《韩非子·难二》载,“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礼记·明堂》称,“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晁福林认为周公称王之事出于当时政治形势的考虑,是一种紧急措施。杨宽据此认为克殷未久,成王年幼,商族残余势力及方国与国遍布东方,因此周公才当政称王[9]:132[11]:140。《逸周书·度邑》载,“王欲旦传于后。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维幼子大有知……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记述武王决定“兄弟相后”传位于周公旦,并对此事进行过卜筮。
晁福林认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在周公之前的时代是颇为常见的,在商代习见、周先公亶父传于三子季历、文王不传于伯邑考之子而传于次子武王。西周初期,以嫡长子继统的宗法制度尚未完善,所以周公旦继承王位并非后人理解的大逆不道之事[9]:133。杨宽认为可能因为兄终弟及不符合周朝的宗法制度,所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未被取用,写作摄政[11]:138。
青铜器铭文记载
编辑上海博物馆藏小臣单
周公与禾
编辑《史记·鲁周公世家》中曾记载,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032年),唐地出现了吉祥兆,田间长双穗禾,进献于周成王,成王将它转献周公并作《馈禾》诗,周公受禾,又作《嘉禾》诗表示嘉许,便是嘉禾一辞的来源。
周公与梦
编辑“梦神”
编辑“梦周公”一词出自于《论语·述而》篇的记载︰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孔子说︰“我衰老得很严重,我也很久不再梦见周公了。”这里的“周公”,原本比喻孔子想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的理想,后人则把“周公”和“梦”直接联系起来。由于孔子的一句“吾不复梦见周公”(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后世多以“周公”形容人进入梦乡。[13]
周公解梦
编辑“周公解梦”是传统的梦文化,依据梦的内容预测未来。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周公解梦》中,分梦为十五类:直梦、象梦、因梦、想梦、精梦、性梦、人梦、感梦、时梦、反梦、借梦、寄梦、转梦、病梦、鬼梦、美梦。
民间传说
编辑“梦周公”、“梦见周公”——民间传说,一个人将要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周公会来投梦。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后来周公被称为“梦神”。
家庭
编辑- 父母
- 兄弟
- 长兄伯邑考,早卒
- 二兄周武王发
- 三兄管叔鲜
- 五弟蔡叔度
- 六弟卫康叔
- 七弟郕叔武
- 八弟霍叔处
- 九弟毛叔郑
- 十弟冉季载
- 十一弟郜叔
- 十二弟雍伯
- 十三弟曹叔振铎
- 十四弟错叔绣
- 十五弟毕公高
- 十六弟原伯
- 十七弟酆侯
- 十八弟郇伯
- 子女
周公后代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 ^ 鲁——中国最特殊的诸侯国.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东方网、国家地理. 2002-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10-20) (中文).
- ^ 过常宝. 西周制礼作乐与经典的生成.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 2015-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31) (中文).
- ^ 《尚書·金縢》.
- ^ 《尚書·大誥》.
- ^ 郭伟川. 《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013-1508-6.
- ^ 赵儒迎. 《周公称王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3期).
- ^ 杨朝明. 《周公摄政史实诠说》. 《文史》 (中华书局). 2003年, 第六十三辑 (第2期).
- ^ 《荀子·儒效》.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
- ^ 9.0 9.1 9.2 晁福林.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96年6月. ISBN 7-303-04144-3 (中文(中国大陆)).
- ^ 《周公执政称王》. 《文史》.
- ^ 11.0 11.1 杨宽. 《西周史》. 《中国断代史系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 ISBN 7-208-04538-0 (中文(中国大陆)).
- ^ 陈秉新、李立芳. 《出土夷族史料辑考》 第1版.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 第123页.
- ^ 歷史典故:睡覺與夢見周公. [2015-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4).
延伸阅读
编辑- 林泰辅 著,钱穆 译:《周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
- 艾尔曼(Benjamin Elman):〈明代政治与经学:周公辅成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周公解梦大全(Rekday):〈周公解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