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澳门/优良条目/存档

2007年6月12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07年8月15日)***已提升成为特色条目*** 编辑

 

澳门,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辖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位处珠江口以西,由澳门半岛氹仔路环以及路氹城四个部分所组成。澳门自秦朝起已为中原领土,随后被葡萄牙人逐渐侵占。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后,澳门正式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1980年代中葡两国共同探讨澳门前途问题,其后于1987年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定于1999年12月20日澳门结束葡萄牙统治,主权移交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而且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2007年7月27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07年9月14日) 编辑

 
游行路线一直出现分歧

2007年澳门劳动节游行发生在2007年5月1日下午,由六个澳门社团组织市民以“反贪腐、保民生、削外劳、除黑工、安居乐业、家庭团聚、构建和谐社会”为口号,就澳门回归后的社会问题表达意见,游行人士亦包括个别立法会议员及少量工务员。是次游行亦有出现警民对立与冲突场面,甚至有警员朝天开枪及使用胡椒喷雾驱散示威者,300米外的一名路人怀疑遭流弹击伤;事件至当晚八点结束。游行开枪事件引致游行气氛转差,而成为游行最终被警方定性为“骚乱”事件的导火线;当时虽有媒体与照片作佐证,但参与游行成员与方、政府与亲政府团体意见成两极化。

2007年10月21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07年11月12日) 编辑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澳门政权移交是指澳门政权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移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占领澳门之时期一事。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当权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500两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作为地租。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列明:“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1987年,中葡两国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并在各自政府内取得批准。整个政权移交仪式在1999年12月20日凌晨时分完成,葡萄牙将澳门的政权交还中国。

2008年9月29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08年10月3日) 编辑

 

澳门经济史澳门经济由过去至今的发展概况。澳门原属香山县的一条小渔村,人口不多,但自葡萄牙人占领后,澳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通商的口岸,也是西方各国在东方进行贸易的中转港口。早期葡属澳门主要以渔农业和贸易转口港为主要经济活动,工业以传统的三大手工业-神香火柴爆竹为主,澳门一度成为西方国家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及转口港,但后来此地位被邻近的香港取代,澳门转口贸易业开始衰落。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为澳门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尤其是旅途博彩和建筑业,已成为澳门三大经济支柱。2006年,澳门人均本地生产总值首次超越香港,达22万澳门元,2.98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2008年12月31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09年1月1日) 编辑

 

柯邦迪前地澳门内港的一个休憩广场,位于澳门半岛西边、风顺堂区北部,全长约105米,阔约40米。前地的最东端接聚宝街与群兴新街交界,东北侧接有蓬莱新街,最北端接火船头街,最西端则接河边新街与比厘喇马忌士街交界,最南端则有隧道通往安仿西巷。街道名称是以1866年至1868年时任澳门总督邦迪·柯打命名,而又称则可能源自“印花税”或“财政”的外文音译。在清朝康熙至同治年间,这里是专门用作进口鸦片的埠头,也是澳门乃至中国史上第一个鸦片专用码头和课烟税区,甚至是鸦片战争的肇始地。1992年时这里被列入澳门文物名录内,之后旷地上又建立过菜市场,后来菜市场被取消并建为现在的休憩广场。

2009年3月16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09年4月1日) 编辑

 

澳门的纱纸契是源于中国古时出现的一种土地契约,大约在清朝时这种立契方式从内地传到澳门。澳门在被葡萄牙占领前,尤其是氹仔路环,已有不少土地是以纱纸契作为主要的土地业权凭据。在澳门出现过的纱纸契主要有两种,即“红契”和“私人契”,后来又有两种情况被当成纱纸契处理,分别是“禀纸契”和“默认契”。在氹仔和路环纳入葡萄牙管治后,部分原居民却没有将所属房地产业权向当时的澳葡政府民事登记局注册立案,故此有关部门并无这些土地的地权证明文本,不过土地及其上盖房屋的业权仍然由原居民代代相传的情况下继承,结果引发后来的社会问题。迨澳门政权移交后,问题的解决毫无进展,至今仍然持续。

2009年6月29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09年7月15日) 编辑

 
白眼塘横街

白眼塘原是澳门北湾的一个避风塘,位于今澳门半岛西部、风顺堂区北端。因为这个塘在来潮时会激起白沫,故有“白眼塘”之称。这个塘起初是无人管制的,是故舟艇密集,但在清朝嘉庆年间这些舟艇发生大火。同治年间澳葡政府填塞白眼塘,并把填地一带规划为街区。此后在这街区内曾建有多家妓寮,而澳葡政府更在区内设立小贩档;入夜后在小贩档旁边的旷地更有自发性的“灯光夜市”,一时场面热闹。时至1918年,在区内建有一所戏院,但生意不佳很快便结业,1922年改成警察分署;不久其门前发生了“五·二九惨案”,造成死伤,并触发澳门各界发起罢工,致使澳门一度陷入萧条。

2009年8月23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09年9月3日) 编辑

 

炉石塘,原称芦荻塘芦石塘,原是澳门北湾的一个避风塘,位于今澳门半岛西边、大堂区西北端。因为这个塘以前有很多乱石,而这些乱石上野生芦苇荻花,所以先后有“芦荻塘”和“芦石塘”之名。满清政府早年曾在此设立佐堂衙署,驻设香山县分防澳门县丞。后来芦石塘被澳葡政府征用,立名时把“芦”易作“炉”,变成“炉石塘”。同治年间澳葡政府填塞炉石塘,并把填地一带规划为街区。后来街区被发展为手工艺坊,更曾有名贵鸦片烟枪出产。新马路开辟后,这里陆续改建为民房住宅至今。现时在这街区内留有以“炉石塘”作为又名的庇山耶街、以及炉石塘巷作为记念。

2010年8月31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10年9月2日) 编辑

 

雀仔园坊位于澳门半岛中部、东望洋山南段以西,是一个依着山坡的街区,最高与最低点的海拔高度相差达15米。此坊在开辟之前原是一个树林,葡萄牙人在此打猎常捕获雀鸟,故有“雀仔园”之称。同治年间,澳葡政府将岗林砍伐,并在原地规划成方格状街区、建立墟市,雀仔园坊自此设立,是澳葡政府首个在澳门开坊的项目。此后当局更在坊内拨地建造土地庙,每年土地神诞日,坊内均举行贺诞活动。虽然这个坊区被称为“雀仔园”,但坊内并没有任何街道是以“雀仔园”为名的。

2012年8月25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12年9月10日) 编辑

 

烧灰炉村澳门一个已消失的古老村落,位于澳门半岛风顺堂区东部、西湾南湾之间,北端出口接南湾大马路,南端接民国大马路,东侧外围有何鸿燊博士大马路。名称源自村内原有用作把牡蛎壳烧成白灰为建材的火炉,该村约于16世纪被葡萄牙人侵占,至1910年时村庄正式消失,后来设有公园、学校等,周边亦改建为住宅至今,对出的海岸今也已被填平。

2012年9月30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12年10月10日) 编辑

 

塔石澳门半岛望德堂区西部的一个街区,位于大炮台山东北,即今西坟马路、区华利街、贾伯乐提督街、罗利老马路与士多鸟拜斯大马路之间。这里昔日原有一座山岗,因山上有堆叠成塔的花岗岩石而得名。而其山下亦原有一处村落,为农民所聚居;1840年代初,村庄的部分用地曾改作赛马场,成为澳门最早出现赛马的地方。道光年起,渐渐为葡萄牙人占领,并于山岗上修建西式坟场;至同治年时此地更被开山劈石来规划街区,并修建球场和洋房,自此村庄正式消失;20世纪中后期陆续改建为民房住宅至今,而球场亦已重建为休憩广场。

2013年9月5日当选(主页展示于2013年10月28日) 编辑

 

亚马喇前地澳门南湾区的一个回旋处,位于澳门半岛南部、南湾的东北边;占地约40000平方米。街道名称是以1846年至1849年时任澳门总督亚马留命名。这里是于1930年代填海而出现的;及后于1940年,澳葡政府曾在此设立纪念亚马留的骑马铜像;至1992年时经历第一次改建,扩大面积和在地底建造停车场和商场,而铜像在当年10月28日被移走并运返葡萄牙;2005年时再度改建,成为现今的多层回旋处和地下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