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詞派
常州詞派是清代中葉以後的重要詞派。
清初詞風以浙西詞派為主﹐詞宗姜夔、張炎。到了清中後期,浙派詞內容更趨空虛狹窄。後有常州人張惠言提出「比興寄託」,主張「意內言外」,較之浙派追求「清空醇雅」﹐顯然高出一籌。張惠言於嘉慶二年(1797年)刊刻《詞選》,多選辛棄疾﹑張孝祥﹑王沂孫之詞。《詞選》編成後,又附黃景仁、左輔、惲敬、錢季重、李兆洛、丁履恆、陸繼輅七家作品。鄭掄元又補金應瑊、金式玉,與張惠言及其弟張琦一起補入七家之後,常州派因此得名。人稱張惠言是常州詞派始祖。[1]周濟常與張惠言的外甥董士錫論詞,[2]繼而發揚張惠言的詞學理論,「論詞則多獨到之語」,[3]提出「寄託說」,[4]周濟長年在江蘇、山東各地為官,對社會變亂及民生疾苦,感受頗深。張惠言作品已及於社會內容,周濟則作出更詳細的闡述,並編選《宋四家詞選》,推重周邦彥、辛棄疾、吳文英、王沂孫四家,奠定了常州詞派的重要地位,晚清四大家譚獻﹑王鵬運﹑朱孝臧﹑況周頤也是常州詞派健將,影響甚至及於民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