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元麟
柳元麟(1906年—1997年),中華民國軍事人物,軍事理論家,擅長游擊戰,中華民國陸軍中將軍階[2]。別名天風,浙江慈谿人[2]。
柳元麟 | |
---|---|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06年12月17日(一說農曆1907年11月13日)[1] 大清浙江省寧波府慈谿縣 |
逝世 | 1997年11月13日(90歲) 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臺北榮民總醫院 |
籍貫 | 浙江慈谿縣 |
政黨 | 中國國民黨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中華民國 |
服役 | 中華民國陸軍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 |
軍階 | 中將 |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1907年(一說,1906年)12月17日(清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三),生於寧波府慈谿縣。父親柳衍金,母親錢氏。家中七子三女,柳元麟排行第四。
1921年,畢業於慈谿縣官立高等小學堂(今慈湖中學)[3]。1922年,入上海大陸圖書公司,職員。早年就讀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畢業。後先後畢業於廬山中央軍官訓練團第六期,陸軍大學將官第二期乙級班。
北伐時期
編輯曾任黃埔軍校第六期入伍生隊區隊長。北伐至抗日戰爭爆發,先後擔任:
- 1926年10月(黃埔軍校畢業後):派任第1軍(時軍長何應欽)補充團(時團長劉秉粹)少尉見習官、中尉連附。
- 1927年4月:調升第20師(時師長錢大鈞)補充第1團(時團長魏湛元)上尉連長。
- 1928年3月:調任黃埔同學會訓練科(時科長嚴登漢)指導股(時股長顏國璠)上尉股員。
- 1930年12月:調任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時兼總隊長王世和)第2大隊(時大隊長葉成)上尉區隊長。
- 1932年4月:調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衛隊(時兼隊長竺培基)少校隊附兼政訓員。
- 1936年12月11日:續任陸軍步兵少校。
- 浙江黃埔同學會辦事處科員。
- 第二十二師連長、副官。
- 獨立第三旅教導大隊隊長。
- 第十八軍駐杭州辦事處副主任。
- 第十一師特別黨部中校秘書。
- 三民主義青年團浙江支團組織科長。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抗日戰爭爆發後,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警衛團上校副團長,侍從室少將組長。
- 1937年7月: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中校侍衛官。
- 1940年3月:升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上校侍衛官。
- 1943年4月29日:晉任陸軍步兵中校。
- 1943年12月:調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特務團上校團長。
- 1945年1月:升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警衛旅(時旅長樓秉國)少將副旅長,兼任第2團團長(警衛旅由原特務團改稱)。
國共內戰時期
編輯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出任國民政府參軍處警衛室副主任。1947年4月,陸軍大學將官第二期乙級班畢業後,派任國民政府總統侍從室副侍衛長,少將軍階。1948年9月,正式授予中華民國陸軍少將軍階。
緬甸時期
編輯1949年底,柳元麟所帶領軍隊敗退緬甸北部,柳元麟任滇緬邊區游擊隊副總指揮[4][5][6]。隨後撤退至台灣。
1951年,李彌將軍至緬甸編組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1953年至1954年間,因聯合國壓力,李彌將軍所統率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部隊陸續撤退至台灣,其中第五軍段希文部,奉蔣中正總統指示,以抗命不撤名義,繼續留在緬甸境內。1954年,曼谷中美緬泰四國軍事委員會解散後,參謀總長彭孟緝向蔣中正總統提出,將緬甸境內的國軍殘部,改組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命柳元麟為總指揮,彭程、段希文為副總指揮,由國防部撥款支持。柳元麟於1954年10月由台灣,經泰國曼谷,抵達緬甸乃朗,在此組織雲南人民共和志願軍總部。
1954年至1955年,緬甸軍方對果敢特區國軍93師發動進攻。柳元麟率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原名「東南亞人民反共志願軍」)抵抗,軍隊人數初期3,000餘人,為從中國大陸撤退的國軍,後發展到4,500餘人。柳元麟還想率軍反攻大陸西南。[4]
1959年,受蔣中正指示,設法在緬甸和中國西南邊境策應雲南、西藏等地的反共軍事行動。[4][5][6]
1960年春,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派遣中華民國空軍向駐紮在緬甸北部的柳元麟部空投了400人「特種部隊」。[4][5][6]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緬甸簽署了聯合協議,協議關於兩國的邊界勘探和國防問題。協議中有規定,為執行邊界警衛作戰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可根據需要可進入緬甸境內20公里,主要目的是消滅柳元麟的「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該軍事行動得到緬甸軍方的支持,雙方計劃在1960年11月22日實施。[4][5][6]
1960年11月21日晚21時30分,解放軍發動集中攻勢,派遣了22支突擊隊,奇襲柳元麟部的16個據點。柳元麟部撤退至密林深處。[4][5][6]
1961年新春,緬甸軍方發動「湄公河戰役」。緬甸軍方一共派遣了9個營,軍隊人數約有一萬人。緬軍沿湄公河進軍,由西南向東北方向推進。柳元麟事先設好伏擊圈,用佯裝節節敗退引誘緬軍進入埋伏圈。[4][5][6]
1961年1月2日至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由周恩來、陳毅、羅瑞卿等領導在緬甸首都仰光參加緬甸聯邦獨立13周年慶祝,緬軍捷報頻傳。但不久後,緬軍孤軍深入,陷落入柳元麟部的伏擊圈,寡不敵眾。緬軍於是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求援,請求中國人民解放軍深入緬甸境內解圍。[4][5][6]
1961年1月21日下午,緬軍代表飛抵中國人民解放軍前線指揮部,正式向中國人民解放軍求援。請求中國人民解放軍越過紅線,以解救被困在王南昆、芒林這兩個地方的緬軍。1961年1月22日下午,周恩來正式批准中國軍隊入境。[4][5][6]
1961年1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進攻。柳元麟部邊戰邊撤,渡過湄公河,撤入寮國境內,江拉基地保衛戰失敗,失去在江拉的反共基地。不久後,柳元麟率部遷往台灣。[4][5][6]
台灣時期
編輯柳元麟回台灣後,擔任中華民國國防部作戰督察研究委員會委員。柳元麟曾當選國民黨第八和九屆中央評議委員。1969年,正式退休,但仍被聘任為國民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黨務顧問。後先後擔任國民黨的一些榮譽顧問參議職務。1993年8月,當選國民黨第十四屆中央評議委員。 1997年8月,以90高齡,續聘為國民黨第十五屆中央評議委員。1997年,在台北去世。
榮譽
編輯著作
編輯- 《滇緬邊區風雲》,又稱《柳元麟將軍八十八回憶》
- 《柳元麟: 李彌將軍與我》
柳元麟對中國古代兵法頗有研究,曾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孫子兵法》研究的國際學術研討會,著有[2]:
- 《孫子新校解初稿》,1957年
- 《孫子新校解》,1986年
外部連結
編輯參考著作
編輯- 鄧賢文集《流浪在金三角》,第13章 大撤退
參考連結
編輯- ^ 傳記.歷史-柳元麟小傳. [2018-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2).
- ^ 2.0 2.1 2.2 孙子兵法全球行:柳元麟海峡两岸“柳毅”传兵书. 中國新聞網. 2011年11月29日 10: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2年12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3月24日) (中文(簡體)).
- ^ 來源:中國國民黨全書·下. 柳元麟. 慈湖中學 110年校慶(1902-2012). 時間:2012-6-21 19:13:35 [2012年12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中文(簡體)).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小蔡/文. 中缅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纪实. 九江新聞網 潯陽晚報.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2012年12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中文(簡體)).
-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陳輝.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揭秘 (PDF). 《黨史博覽》. 2011年第11期 [2014年5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年12月30日) (中文(簡體)).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馬昌法. 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始末 (PDF). 四海鉤沉. 2011年第11期 [2014年5月4日].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年12月30日)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