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王蛇

眼镜蛇科眼镜王蛇属爬行动物

眼鏡王蛇學名Ophiophagus hannah)亦称大眼镜蛇扁颈蛇[2],是世上體型最長的毒蛇,體長可達5.6(18英尺),[3]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印度東北部與西南沿海地區、中國華南中南半島全境與馬來群島近半數島嶼,主要棲息於樹林中,以其他蛇為主食,在廣州俗稱過山風香港俗稱過山烏。世上稀有蛇類之一。由於各種因素,眼鏡王蛇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危险的毒蛇[4][5][6],然而它也在很多地區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7]

眼镜王蛇
野生眼鏡王蛇,攝於泰國崗卡章國家公園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綱 Reptilia
目: 有鳞目 Squamata
亚目: 蛇亚目 Serpentes
科: 眼镜蛇科 Elapidae
属: 眼镜王蛇属 Ophiophagus
Günther, 1864
种:
眼镜王蛇 O. hannah
二名法
Ophiophagus hannah
(Cantor, 1836)
  眼鏡王蛇分佈地區

特征

编辑

眼鏡王蛇(King Cobra)是體型龐大且強而有力的蛇,其平均體長為3到4,體重為6公斤;而在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倫敦動物園裏甚至收藏了一隻長5.6(18英尺)的個體。[8]眼鏡王蛇行動矯捷靈敏,对四周的事物非常敏感。

此蛇的體色通常為黑色、米黃色褐色灰色等,身上還長有淺黃色的環紋;灰褐色背面,有白色和黑色環带40-54個,也有不具環带的;灰褐色腹面;背鳞邊缘黑色;幼體一般長有亮麗的黑色與白色的花紋(可能會與金環蛇混淆,但可憑其能伸縮的頸部來分辨)。雄性眼鏡王蛇的體型一般比雌性的大。牠們的壽命為20年左右。[9]

辨認方法

编辑

雖然眼鏡王蛇的外型很像近親眼鏡蛇,但它既不是眼鏡蛇屬、也不是王蛇屬,而是獨立的眼鏡王蛇屬,不過與眼鏡蛇一樣屬於眼鏡蛇科。兩者的分別主要在於體型及頸部斑紋,體積也比一般眼鏡蛇還要大,而且前者的頸部斑紋是呈漢字「八」字型,而不是一般眼鏡蛇的單眼或雙眼圈紋。

鱗片分佈

编辑

背部:15行;腹部:雄蛇235-250行,雌蛇239-265行;尾部:雄蛇83-96行;雌蛇77-89行。[10]

生活環境

编辑

眼鏡王蛇主要分布於印度中國東南亞一帶;棲息在草地、灌木林、空曠林地及樹林裏;雖然其分佈地很廣泛,但此物種並不常見。[3][11]在某些地區,眼鏡王蛇的數量有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森林被過度開發的原因。眼鏡王蛇已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及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12]

 
眼鏡王蛇頭部比列圖

行為習性

编辑

就像其他的蛇一樣,眼鏡王蛇也是用分叉的舌頭作為嗅覺器官。[3]當獵物被鎖定時,眼鏡王蛇會憑氣味跟蹤獵物,牠也會使用它的視覺器官偵查獵物,然後發起攻擊。[7][13]當注射毒液時,毒液囊會壓縮,毒素會迅速破壞獵物的身體組織,麻痺並已經開始消化獵物。[3]眼鏡王蛇就像其他的蛇一樣,可吞噬比自己頭部還要大的獵物[3]。一般而言,眼鏡王蛇為日行性的狩獵者,主要在白天獵食,但它也能在晚上出動[3][14]

食性

编辑
 
一隻人工飼養的眼鏡王蛇

正如眼鏡王蛇那帶有“食蛇者”意思的拉丁學名Ophiophagus所形容,它們的主要獵物為其他蛇類,如鼠蛇、體型一樣大的蟒蛇,甚至是毒蛇(像眼鏡蛇環蛇及其他較小的同類)。[14][15]當食物短缺時,眼鏡王蛇還會吃蜥蜴等動物來充飢。雖然眼鏡王蛇也會捕食鼠類,但牠們最愛的獵物還是其他蛇類,特別是鼠蛇,即使是剛出生的幼蛇,已有能力獵食其他蛇類。不論面對何種獵物,眼鏡王蛇都會先注入大量毒液務求能迅速置对方于死地,這樣就可以减少因對方掙扎所帶來的傷害,另外毒液亦会预先消化獵物。當大吃一頓後,可以幾個月都不用再獵食[3]。另外,由於鼠蛇是眼鏡王蛇最常獵殺的對象,而鼠蛇又以田地裡的鼠隻為主食,這便可能誘發眼鏡王蛇靠近田地,亦即居民而導致意外的發生。

繁殖

编辑
 
進入攻擊狀態的眼鏡王蛇

由於天生有食蛇的特性,眼镜王蛇通常都过独居生活,直到每年一月,雌性眼镜王蛇蜕皮后,会散发出一种激素来吸引异性。如果多条雄性眼镜王蛇到达,它们通常会为了争夺雌性伴侣而大打出手,通常只会将对手击倒在地,而不會使用毒素或把對手殺死。胜利者则会向雌性眼镜王蛇不断示爱直到被接受,两条蛇会将身体缠绕在一起,并会保持几个小时。每年4月,它们通常会利用枯竹叶建一个巢穴,交配2个月后雌蛇会产出大约20-40枚卵,并需要60-80天的孵化期。雌蛇会一直留在巢中直到幼蛇破壳,以防止敵人的靠近;然后本能會驱使她离去以免她吃掉幼蛇,这在蛇类中是很独特的;在這段時間裡,眼鏡王蛇也會變的異常兇猛。[16]剛出生的小眼鏡王蛇長達45-55厘米並已經擁有與其父母一樣致命的毒液。

最近有研究顯示,雄蛇於交配前會先打量雌蛇,因為即使是交配,其實對雙方來說也是危險的,假如雄蛇求愛不遂,或是雌蛇交配前已懷孕,那雌蛇可能會被殺或被吞掉。此相殘情況通常發生在雌蛇懷孕的時侯。

 
眼鏡王蛇張開頸部
 

防禦

编辑

眼鏡王蛇個性兇猛具有高度攻擊性。[6]受到威脅時,會舉起身體的前三分之一,張開其頸部,露出其毒牙及發出巨大的「嘶嘶」聲。這時,任何靠近的物體或快速的移動都可能激怒牠而促使牠發動攻擊;眼鏡王蛇可發動連續攻擊;另外,當噬中目標後,牠也有緊咬不放的習慣。此蛇的攻擊範圍可達2米多,很多人都錯誤判斷了安全的距離。[5][17]話雖如此,此蛇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是會避免與人類發生衝突。[6] 當面對天敵,如對蛇毒有免疫的時,[17]眼鏡王蛇通常會嘗試撤退,當繼續受到挑引時便會奮力抗敵,但獴類一般很少襲擊眼鏡王蛇,因為這比其他獵物要危險,而且也較難對付。

毒性

编辑
 
眼鏡王蛇头颅

眼鏡王蛇的毒液裡主要含有神經毒素,另也有心臟毒素[14]毒素由多肽蛋白質所組成。

在攻擊時,蛇毒會经毒蛇那长1.25厘米的毒牙注入受害者体内,毒素會迅速襲擊被咬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導致劇痛,視力障礙、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傷者會因心脏血管系统崩溃而進入休克狀態;最後會因呼吸衰竭、心跳減弱而死亡。临床个案显示,被咬者也有机会出现肾衰竭的情况。[18]

和别的毒蛇一样,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测试结果在不同的毒理学研究中都有不同,因为LD50数据会随着不同的注射及研究方法而产生变化。实验白鼠皮下注射的1.7 mg/kg静脉注射1.31 mg/kg及腹腔注射的1.644 mg/kg为较常被引用的数据。[19][20]另一个研究则在五只东南亚野生眼镜王蛇身上得出1.93 mg/kg(皮下注射)的结果,[21]也有研究显示,中国眼镜王蛇的毒性为0.34 mg/kg(肌肉注射)。[22]不同地区的个体的毒性也可能略有不同。

眼鏡王蛇的一咬可以迅速致命。它平均能注入200—500毫克的毒液,最大的毒液分泌量甚至能達7毫升[4][22][23]被咬者往往需要大量的抗毒血清來對抗蛇毒,阻止毒素進一步破壞身體機能。[5]更有指眼鏡王蛇一口所能注入的毒液能於3小時內殺死一頭成年的亞洲象[9]被咬傷後的死亡率以及死亡的速度受很多因素影響,如毒蛇所注入的毒液量、被咬位置、傷者的健康狀況等。另外,由不同地區組織所作出的調查也可能會給予不同的答案。例如,雖有一網頁報告提到,眼鏡王蛇通常都只注入不足以致命的毒液分量,[24]但另一個由南印度醫院所發表的蛇咬個案報告卻顯示,有三分之二被眼鏡王蛇咬傷的病人都被注入了大量毒液,屬於“危殆”級別。[18]根據阿德雷得大學臨床毒理學部門的說法,被眼鏡王蛇咬傷後的致死率大約為60%。[25]眼鏡王蛇蛇咬能迅速致人於死地,傷者最快可在30分鐘內死亡。[5]

現在有兩種抗蛇毒血清用於對抗眼鏡王蛇的毒素,國際红十學會組織於泰國生產其一;中央研究所於印度生產其二,但二者的產量都不算高。[26]

 
印度眼鏡王蛇

近期,新加坡有科學家發現眼鏡王蛇的神經毒素具有一定的醫藥價值。[27]

保育狀況

编辑

其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其他文化

编辑

印度,眼鏡王蛇是弄蛇人的主要玩弄對象。他們在表演裡會與蛇保持安全距離並故意挑逗蛇發動攻擊,然後避開;在一段時間後,弄蛇人便會親吻蛇的頭以結束表演。[15]

參考來源

编辑
  1. ^ Stuart, B., Wogan, G., Grismer, L., Auliya, M., Inger, R.F., Lilley, R., Chan-Ard, T., Thy, N., Nguyen, T.Q., Srinivasulu, C. & Jelić, D. Ophiophagus hannah.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1 September 2011].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易危級別的原因
  2. ^ 陈至立 (编). 眼镜王蛇. 辞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9 [2024-04-03]. ISBN 978-7-5326-532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Mehrtens, John. Living Snake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terling. 1987. ISBN 0806964618. 
  4. ^ 4.0 4.1 Mark O'Shea. Venomou snakes of the world. ISBN 978-0-691-15023-9. Average venom yield is 200–500 mg;an adult king cobra is not only the most impressive of all snakes but also 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5. ^ 5.0 5.1 5.2 5.3 Davidson, Terence. IMMEDIATE FIRST AI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24 Sept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0月5日). 
  6. ^ 6.0 6.1 6.2 Young, D. Ophiophagus hannah. Animal Diversity Web. 1999 [2011-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2). the King Cobra is undoubtedly a very dangerous snake (section "Behavior") 
  7. ^ 7.0 7.1 Taylor, David. King Cobra.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1997 [8 September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8月20日). 
  8. ^ Wood, The Guinness Book of Animal Facts and Feats.Sterling Pub Co Inc (1983),ISBN 978-0-85112-235-9
  9. ^ 9.0 9.1 National geographic- KING COBRA. [201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31). They are fiercely aggressive when cornered (line 28–29); average life span in the wild: 20 years (fast facts) 
  10. ^ Venomous Land Snakes, Dr.Willott. Cosmos Books Ltd. ISBN 988-211-326-5. 
  11. ^ Miller, Harry, The Cobra, India’s 'Good Snake', National Geographic, September 1970, 20: 393–409 
  12. ^ CITES List of animal species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2007-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13. ^ Philadelphia Zoo - King cobra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0-06-20.
  14. ^ 14.0 14.1 14.2 Capula, Massimo; Behler. Simon & Schuster's Guide to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9. ISBN 0671690981. 
  15. ^ 15.0 15.1 Coborn, John. The Atlas of Snakes of the World. New Jersey: TFH Publications. October 1991: 30, 452. ISBN 978-0866227490. 
  16. ^ Extraordinary Animals: An Encyclopedia of Curious and Unusual Animals. Westport, Conn.Greenwood Press. ISBN 978-0-313-33922-6.
  17. ^ 17.0 17.1 Dr. Zoltan Takacs. Why the cobra is resistant to its own venom. [200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3). 
  18. ^ 18.0 18.1 Snake-bite Envenomati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Severity, Treatment and Outcome in a tertiary Care South Indian Hospital. The Internet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09, 5. doi:10.5580/11c0. 
  19. ^ Thomas, Séan and Griessel, Eugene. LD50. December 1999 [2013-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01). 
  20. ^ Engelmann, Wolf-Eberhard. Snakes: Biology, Behavior, and Relationship to Man. Leipzig; English version NY, USA: Leipzig Publishing; English version published by Exeter Books (1982). 1981: 222. ISBN 0-89673-110-3. 
  21. ^ Handbook of clinical toxicology of animal venoms and poisons 236. USA: CRC Press. 1995. ISBN 0-8493-4489-1. 
  22. ^ 22.0 22.1 Snake of medical importance. Singapore: Venom and toxins research group. [2013-04-22]. ISBN 9971-62-21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3. ^ Carroll, Sean B. science-the king cobra. The New York Times. 25 October 2010 [201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24. ^ Thomas, Séan and Griessel, Eugene (December 1999). Mortality Ra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anthomas.net
  25. ^ Ophiophagus hannah. University of Adelaide. [201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6. ^ Munich AntiVenom Index:Ophiophagus hannah. Munich Poison Center. MAVIN (Munich AntiVenom Index). 01/02/2007 [2007-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27. ^ King Cobra venom may lead to a new drug.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10 March 2010 [201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