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杜勒·伊拉

阿布杜勒·伊拉(阿拉伯语:عبد الإله‎;英語:'Abd al-Ilah,1913年11月14日—1958年7月14日),統治伊拉克哈希姆家族成員之一,阿里·本·侯赛因之子。1932年起,哈希姆王朝於伊拉克興起後,他亦為該國領導階層。费萨尔二世在1939年继位时,由于过于年幼,由他担任摄政王。1953年起擔任伊拉克的王储,於1958年的國內流血革命中,遭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殺害。

阿布杜勒·伊拉
伊拉克王储
伊拉克攝政王
任期1939年4月4日-1953年5月23日
君主费萨尔二世
出生(1913-11-14)1913年11月14日
奥斯曼帝国汉志州英语Hejaz Vilayet塔伊夫
逝世1958年7月14日(1958歲—07—14)(44歲)
伊拉克巴格达
配偶Melek Khanum
Faiza Khanum
Hiyam Abdullah
王朝哈希姆家族
父親阿里·本·侯赛因
母親Nafissa Khanum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1]

生平

编辑
 
阿卜杜勒(拿着帽子)在美国弗农山庄

阿布杜勒·伊拉是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一世阿里娅·宾特·阿里英语Aliya bint Ali的哥哥汉志国王阿里·本·侯赛因国王的儿子和继承人,当内志伊本·沙特篡夺了他父亲的权力时,他的家人逃离了汉志。当加齐国王在一场车祸中丧生时,由于继任的国王费萨尔二世未成年,阿卜杜勒·伊拉掌权成为摄政王[2]

1941年伊拉克政变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布杜勒·伊拉被前总理拉希德·阿里·盖拉尼短暂免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希德·阿里领导了一场亲德政变,反对阿布杜勒·伊拉的亲英政府。在他逃离这个国家后,谢里夫·沙拉夫取代了阿布杜勒·伊拉成为摄政王。谢里夫·沙拉夫是费萨尔二世的一位年老、圣洁的亲戚。这位被废黜的摄政王在安曼以避难者身份与前总理努里·赛义德共度时光。阿卜杜勒·伊拉是外约旦酋长国埃米尔阿卜杜拉的客人。[3]

5月2日,联合王国对伊拉克叛军发起进攻行动。5月26日,《纽约时报》报道说,阿布杜勒·伊拉呼吁部族和宗教领袖起义,帮助他推翻叛乱政府。他特别呼吁伊拉克人民、军队和警察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到6月2日,拉希德阿里的“国防政府”已经垮台,拉希德·阿里已经逃到伊朗。阿布杜勒·伊拉返回巴格达,并恢复为摄政王。[4]

努里·赛义德一起工作时,阿布杜勒·伊拉在与盟国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奉行温和的民族主义方针。[2]

1942年,温德尔·威尔基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前往英国和中东。在伊拉克,阿布杜勒·伊拉为其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国宴[5]

1945年,阿布杜勒·伊拉访问了美国。他是新美国第一夫人贝丝·杜鲁门主持的第一次国宴的主宾。[6]“友好的伊拉克”摄政者收到了哈里·S·杜鲁门总统授予的一个勋章[7]

1953年,费萨尔二世成年后,王储阿布杜勒·伊拉辞去摄政王。但他仍然是这位年轻国王的亲密顾问,也是亲西方外交政策的拥护者。

1955年,伊拉克通过了《巴格达公约》(也被称为中央条约组织,即CENTO)。该组织的其他成员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联合王国。该组织的总部最初设在巴格达

1957年5月,沙特國王对伊拉克进行了为期8天的访问。在抵达时会见了费萨尔二世、阿布杜勒·伊拉及总理努里·赛义德。这是沙特国王首次访问伊拉克,并纪念伊拉克加入阿拉伯联邦以及与纳赛尔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决裂。[8]

1957年阿布杜勒·伊拉出訪亞洲,11月1日至8日訪問中華民國一星期,會見了總統蔣中正、副總統陳誠等政要並參訪各處。[9]

7月14日政变

编辑
 
阿布杜勒·伊拉(左)和努里·赛义德(右)残缺的尸体

7月14日的政变中,王储阿布杜勒·伊拉和大部分皇室成员被杀。1958年7月14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上校领导的政变推翻了伊拉克政府,结束了伊拉克的君主制。王储阿布杜勒·伊拉的尸体被拖在拉希德街上,并被切割成碎片。根据7月21日出版的《时代》杂志,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中东通讯社愉快地描述了对王储阿布杜勒·伊拉的暗杀:“人们把阿布杜勒·伊拉的尸体拖到街上,就像一条狗一样,并把他的四肢割了下来。然后暴民烧了尸体。”[10]

家族

编辑
哈希姆
(得名祖先)
阿布德·穆塔利卜
阿布·塔利卜阿卜杜拉
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的先知
阿里
第四世哈里发
法蒂玛
哈桑
第五世哈里发
哈桑·穆塔纳
阿卜杜拉
穆萨·达贾
阿卜杜拉
穆萨
穆罕默德
阿卜杜拉
阿里
苏莱曼
侯赛因
伊萨
阿卜杜勒·卡里姆
穆塔因
伊德里斯
卡塔达英语Qatadah ibn Idris
麥加謝里夫
阿里
哈桑
麥加謝里夫
阿布·努马伊一世英语Abu Numayy I
麥加謝里夫
鲁马伊萨英语Rumaythah ibn Abi Numayy
麥加謝里夫
阿杰兰
麥加謝里夫
哈桑
麥加謝里夫
巴拉卡特一世
麥加謝里夫
穆罕默德英语Muhammad ibn Barakat
麥加謝里夫
巴拉卡特二世
麥加謝里夫
阿布·努马伊二世英语Abu Numayy II
麥加謝里夫
哈桑
麥加謝里夫
阿卜杜拉
麥加謝里夫
侯赛因
阿卜杜拉
穆赫辛
拉伊·哈达拉
阿卜杜勒·穆恩
穆罕默德英语Muhammad ibn Abd al-Mu'in
麥加謝里夫
阿里
  侯赛因
麥加謝里夫
汉志国王
  阿里
汉志国王
  阿卜杜拉一世
约旦国王
  费萨尔一世
叙利亚国王
伊拉克国王
扎伊德
伊拉克觊觎者
阿布杜勒·伊拉
伊拉克摄政王
  塔拉勒
约旦国王
  加齐
伊拉克国王
拉亚德英语Prince Ra'ad bin Zeid
伊拉克觊觎者
  侯赛因
约旦国王
  費薩爾二世
伊拉克国王
扎伊德英语Zeid Raad Al Hussein
  阿卜杜拉二世
约旦国王
侯赛因
约旦王储英语Crown Prince of Jordan


参考资料

编辑
  1. ^ IRAQ – Resurgence In The Shiite World – Part 8 – Jordan & The Hashemite Factors. APS Diplomat Redrawing the Islamic Map. 2005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2. ^ 2.0 2.1 'Abd al-Ilah.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 A-Ak - Bayes 15th. Chicago, Illinois: 大英百科全书公司: 14. 2010. ISBN 978-1-59339-837-8. 
  3. ^ Trouble in Paradise. 时代杂志. 21 April 1941 [200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8). 
  4. ^ Lyman, Robert. Iraq 1941: The Battles for Basra, Habbaniya, Fallujah and Baghdad. Campaign. Oxford and New York: 鱼鹰出版. 2006: 86. ISBN 1-84176-991-6. 
  5. ^ Points East. 时代杂志. 1942-09-28 [2009-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5). 
  6. ^ Family at Home. 时代杂志. 1945-06-04 [2009-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2). 
  7. ^ Talk & Ceremony. 时代杂志. 1945-06-11 [2009-10-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1). 
  8. ^ Gathering of Kings. 时代杂志. 1957-05-25 [2009-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9). 
  9. ^ 徵信新聞》1957年11月1日至9日報導
  10. ^ Revolt in Baghdad. 时代杂志. 1958-07-21 [200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11. ^ Kamal Salibi. The Modern History of Jordan. I.B.Tauris. 1998-12-15 [2018-02-07]. 
  12. ^ Family tree. alhussein.gov. 2014-01-01 [2018-02-08]. 

延伸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