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加南山,又名塔比拉山[5][註 1],是臺灣中央山脈南段的一座高山,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太平村與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交界,海拔3560.9公尺[1],為臺灣百岳之一,山頂設有森林三角點[6]。山區植被以灌木林與草原為主[7],山勢北緩南陡,東、西、南三面均有斷崖,山頂為狹長的塔狀板岩露頭[8][9]。北面與南面分別為濁水溪水系郡大溪支流,以及秀姑巒溪水系馬霍拉斯溪支流的發源地[1]

馬利加南山
塔關山山頂遠眺馬利加南山
馬利加南山在臺灣的位置
馬利加南山
馬利加南山
馬利加南山在臺灣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3,560.9米(11,683英尺)[1]
地形突起度330米(1,080英尺)[2]
列表臺灣百岳十巖臺灣百名山
坐标23°31′17.7″N 121°07′01.8″E / 23.521583°N 121.117167°E / 23.521583; 121.117167[3]
地理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省花蓮縣卓溪鄉南投縣信義鄉
所属山脉中央山脈
地质
岩石年代始新世[4]
攀山
首次登頂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的調查隊(1930年)

馬利加南山東方沿中央山脈主脈銜接馬利加南東峰[註 2],再轉往北方依序經過烏可冬克山僕落西擴山義西請馬至山等高山[1]。西側山脊連接馬利亞文路東峰,並於該山轉往西南方連接馬利亞文路山,而後又轉往西北西方向連接馬博拉斯山[1],造訪「馬博拉斯橫斷」路線的登山者會沿該稜線往東南方的馬西山喀西帕南山行進[10]

日治時期以前,馬利加南山是布農族郡社群哈伊拉羅社[註 3]與肉重社[註 4]的獵場。據鹿野忠雄記載,該山在當地的郡群布農語中存在「マリガナン Mariganan」、「ウラカバン Urakaban」、「ウスマリガナン Usumariganan」等多個名稱,本意均不詳。鹿野認為第一個名稱讀來較為順口,故在文字紀錄中均使用這個名稱[12],後人則以漢語音譯「馬利加南」沿用此名稱。

註釋

编辑
  1. ^ 源自日治時期前居於該山東方的布農族塔比拉社(布農語Tavila,今太平部落)。
  2. ^ 又名塔比拉東山。
  3. ^ 布農語:Hailazu,可能與毛卒社(布農語:Imusu,又譯毛啐社、毛註社或無雙社)有關[11]
  4. ^ 布農語:Ibatan,又譯猫踵社、肉踵社[11]或伊巴丹社。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000像片基本圖(107年) (地图).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國土測繪中心). 2018 [2023-07-06] (中文(臺灣)). 
  2. ^ Malijianan Shan (地图). PeakVisor (Routes Software SRL). [2023-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英语). 
  3. ^ 馬利加南山 (地图). 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 (國土測繪中心). [2023-07-06] (中文(臺灣)). 
  4. ^ 中央地質調查所. 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 L0002南投縣-02 (PDF) (报告). 經濟部. 2014年12月 (中文(臺灣)). 
  5. ^ 駱香林(主修)、苗允豐(纂修)、黃瑞祥(協修). 山岳. 花蓮縣志稿卷二‧地形. 花蓮市: 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1958: 3–88 (中文(臺灣)). 
  6. ^   OpenStreetMap上有關5614484665 馬利加南山 森林三角點 主武(14)的地理信息
  7. ^ 109年度國土利用現況調查成果圖 (地图). Cartography by 國土測繪中心. 2021 [2022-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8. ^ 【馬博拉斯橫斷】馬利加南山. 上河文化. 2018-06-14 [2023-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中文(臺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9. ^ 郭英豪. 馬利加南山~004. 郭英豪百岳行腳. 2015-07-11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07) (中文(臺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0. ^ 馬博拉斯橫斷縱走 (地图). 1:25000. 高山百岳地形圖 G16. Cartography by 上河文化. 2020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鄭安睎、伍元和. 日治時期卡社地區簡史初探(1895-1939) (PDF). 第六屆全國大專院校登山運動專文研討會. 2002 [2023-07-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7-07) (中文(臺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鹿野忠雄. 秀姑巒山脈——紀行と覺え書. 山岳. 1932, 27 (3): 485–565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