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 (南朝)

南北朝时国家(555年-587年)

後梁(555年-587年)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在南梁岳陽郡王、東揚州刺史蕭詧稱帝後殘存的政权(在西魏支持下)。國都於江陵,统治地区位于原梁朝國都建康以西,故又稱西梁[1]。西梁一朝共歷3帝,共三十三年,後因隋文帝楊堅廢除而亡,末代皇帝蕭琮被封為莒國公。

後梁
555年-587年
北周・北斉・陳・後梁.PNG
  綠色為後梁疆域
京城江陵
国君姓氏
君主3
• 555-562
蕭詧(開始)
• 562-585
蕭巋
• 585-587
萧琮(亡國)
兴衰
• 555年
蕭詧在西魏支持下稱帝,後梁開始
• 587年
隋文帝廢除後梁國,蕭琮廢為莒國公
前身
继承
南梁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歷史
中国历史系列條目
史前時代
舊石器時代
中石器時代
传说時代
三皇五帝
新石器時代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

前21世纪–前17世纪

前17世纪–前11世紀

前11世紀

前256
西周 前11世紀–前771
东周
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76
戰國 前475–前221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前202

220
西汉 前202–9
9–23
更始政權 23–25
东汉 25–220
三国
220–280

220–266
蜀漢
221–263

229–280

266–420
西晋 266–316
东晋
317–420
五胡十六国
304–439



420

589
420–479 北魏
386–534
479–502
502–557 西魏
535–557
东魏
534–550
557–589 北周
557–581
北齐
550–577
581–619
618–907
武周 690–705




907

979
後梁
907–923
十國
南唐
吳越
前蜀後蜀
荆南
南汉北汉
902–979

(契丹)

916–1125

西辽
1124–1218
後唐
923–937
後晉
936–947
後漢
947–951
後周
951–960

960

1279
北宋
960–1127
西夏
1038–1227
南宋
1127–1279

1115–1234
大蒙古國 1206–1635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後金 1616–1636
1636–1912
中華民國
大陆时期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至今
中華民國
臺灣時期 1949至今
相关条目

歷史编辑

南梁末年的侯景之乱中,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子岳阳王萧詧为叔父湘东王萧绎所迫投降西魏,封梁王;萧绎后来登基,史称梁元帝。554年西魏攻陷江陵后,梁元帝投降,被萧詧杀死。萧詧於555年称帝,並且對西魏稱臣;但是後梁由於國土狹小,屬地僅有江陵附近數縣八百里地,也因先後为西魏、北周隋朝的附庸而得不到王僧辩王琳等南梁旧将的承认。但後梁也一直自居為南朝正統而與陳朝對立,也由於承續南梁的文化,而成為具有高度發達文化的國家。

後梁共傳宣帝蕭詧、明帝蕭巋、後主蕭琮三世。587年九月,隋文帝廢除後梁,改蕭琮為莒國公[2],後梁因此滅亡,存在共三十三年。然而由於蕭氏歷代事奉北周、對隋朝甚為恭謹,在尉迟迥之乱中支持隋文帝,蕭巋之女還被隋文帝选为晋王妃即后来隋煬帝楊廣之皇后炀愍皇后),因此在後梁廢除後,蕭氏在隋朝中央朝廷與江陵仍保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隋末群雄之一的蕭銑即為蕭巋弟蕭巖之孫。

行政区划编辑

參見编辑

延伸阅读编辑

[]

 北史·卷093》,出自李大師北史

参考文献编辑

  1.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148–149. ISBN 7-5622-2277-0. 
  2. ^ 《隋書》卷1:辛卯,廢梁國,曲赦江陵。以梁主蕭琮為柱國,封莒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