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元
姚文元(1931年12月11日—2005年12月23日)[1],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浙江诸暨姚公埠人,“四人帮”成员之一。曾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中央组织宣传组成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77年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五年。
姚文元 | |
---|---|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 | |
任期 1969年4月28日—1977年7月21日 | |
主席 | 毛泽东 → 华国锋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 |
任期 1967年2月23日—1976年10月6日 | |
主任 | 张春桥 |
继任 | 倪志福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31年12月11日 中國浙江省诸暨县直埠镇姚公埠村 |
逝世 | 2005年12月23日 中国上海市 | (74歲)
籍贯 | 浙江省諸暨市 |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政党 | |
配偶 | 金英 |
生平
编辑文革前
编辑1948年7月姚文元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曾在中国作协、中共上海市卢湾区委宣传部工作。
姚文元之父翻譯家姚蓬子是胡风的朋友,姚文元也一度想成为胡风的“入室弟子”[2]。
1955年,姚文元在北京《文艺报》1955年一、二期合刊上,发表批判胡风文章《分清是非,划清界线》,引起张春桥注意。1955年5月,上海市公安局审查姚蓬子的问题。1955年5月底,姚蓬子以“胡风分子”和“潘汉年反革命集团分子”的双重身份,被公安部六局逮捕,押往北京审查;姚文元也受到影响,被中共上海市卢湾区委审干办公室审查。
1957年6月14日,姚文元在《人民日报》发表《录以备考──读报偶感》。
1965年10月28日,姚文元署名“葛铭人”在《心理科学》发表《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吗?——向心理学家请教一个问题》。
文革时期
编辑1965年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6年5月10日在《解放日报》、《文汇报》发表《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揭开文革大戏的序幕,为文革一系列批判定下基调。此战功成发迹后,从《解放日报》编委一跃而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再跃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1966年)。
他历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二书记(1967年;参与上海夺权)、中共九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並任宣傳組成員。任《红旗》杂志总编、主管意识形态(1970年;接替倒台的陈伯达);参与组织了批林批孔和评《水浒》、「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等政治运动。是“池恒”等御用写作班子主管。文革中几乎不写文章,只发表过《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
文革后
编辑1976年10月6日,姚文元在怀仁堂事变后被捕并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决议》決定,永遠開除姚文元黨籍並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1年1月25日,姚文元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认定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以“组织反革命集团罪”、“阴谋颠覆政府罪”、“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诬告陷害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在法庭的最后陈述中,姚文元称,他犯有错误或严重错误、而非反革命罪行,同林彪及其反革命罪行“挂不到一起”。
1996年10月5日,姚文元刑滿出狱,隐居浙江湖州和上海市。1998年6月,姚文元提出有生之年的兩個願望:出版回憶錄與重新入黨。2001年9月,中共中央有關部門曾准許姚文元出版近42萬字的回憶錄,但要送中共中央宣傳部審核而不准由海外出版。而最终卻不了了之,有傳因初稿版本审查未获当局通过而未能如愿(有“五不准”批示:不准公开没有解密的党、政、国家机密;不准公开党和国家已故领导人的私人问题;不准公开会引起社会争议、被国际反华势力利用、危害国家声誉的资料;不准公开无法核实真伪的敏感政治问题;不准公开发行)。上海市人民政府答應每月撥出人民幣四千元津貼改善姚文元夫婦的生活起居,还派警卫保护他们。后来姚文元又写了一个5万字的回忆录《回顾与反思》[3]。
2006年1月6日,新華社發出以下不足百字新聞稿:「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姚文元因患糖尿病,於2005年12月23日病亡。姚文元,男,74歲,於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有期徒刑20年、剝奪政治權利5年,1996年10月刑滿釋放。」[4]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四人幫成員。
著作
编辑代表作
编辑-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11074-358
- 《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 1966年4月 上海人民出版社3074-441
- 《评反革命两面派周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一月版。
- 《评陶铸的两本书》,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七年七月版。
- 《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1975年3月《红旗》杂志1975年第3期,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五年三月版。
专论
编辑- 《革命的军队 无敌的战士——谈谈〈保卫延安〉的几个特点》(读书运动辅导丛书),姚文元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十月初版。全书三三页。
- 《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上海文艺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五九年九月初版。全书二四七页。一九六四年第五次印刷时改版。全书为二七六页。
- 《纪念鲁迅,革命到底》,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六年七月版。
- 《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八年八月版。
文集
编辑- 《细流集》(杂文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六月初版。收文章二十九篇。全书一二七页。
- 《在革命的烈火中》(杂文集),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四月初版。收文章五十五篇。全书二三〇页。
- 《论文学上的修正主义思潮》(文学评论集),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七月初版。收文章十二篇。全书三五九页。
- 《兴灭集》(杂文集),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九年三月初版。收文章四十六篇。全书一九〇页。
- 《冲霄集》(杂文集),作家出版社,一九六〇年五月初版。收文章四十一篇。全书一六〇页。
- 《新松集》(文艺评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六二年五月初版。收文章二十一篇。全书三四七页。
- 《想起了国歌》(杂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六三年七月初版。收文三十五篇。全书一七四页。
- 《文艺思想论争集》,作家出版社上海编辑所,一九六四年九月新一版。收文章十二篇。全书三五六页。
- 《在前进的道路上》(文艺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一九六五年九月初版。收文章二十四篇。全书三六二页。
- 《为革命而生活》(杂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于一九六六年四月排出校样本,未出版。收文章三十八篇。全书二三〇页。
- 《姚文元言论集》第一辑,一九七六年十二月。收文章十篇。全书八十页
- 网络版《姚文元文录》收1955.6-1976.8的文稿104篇,并附1949.5-1976.4的文章讲话编年目录。大同理想网2005年5月5日第1版
- 文革风云丛书07-08《毛泽东的金棍子——姚文元与文革》(上下册),收1965.11-1976.8的姚文元文稿76篇、存目9篇,2016年6月台湾西西弗斯文化出版公司。
回忆录
编辑- 《回顾与反思》2003年12月,香港《动向》杂志称姚文元出版,并刊登了一些内容,但社會上並未見到該書籍。
身后
编辑姚文元与妻子合葬,墓碑上只有妻子金英(1933年4月28日-1996年8月19日)的名字,上面的3位女儿、3位女婿等全部只有名字没有姓氏。墓碑是一块黑色大理石,正面刻着四个金色字:“真理真情”。背面刻着一首词《蝶恋花》:「遥送忠魂回大地,真理真情,把我心涛寄。碑影悠悠日月裡,此生永系长相忆。碧草沉沉水寂寂,漫漫辛酸,谁解其中意。不改初衷常历历,年年化作同心祭。」[5]
曾为四人帮成员撰写传记的叶永烈说:“新华社消息出来后,美国《洛杉矶时报》等七、八家媒体都有打电话来,我没有接到国内媒体的一个采访电话。”他认为,官方讣闻的发布特意选择周五的下午时间,以周末避开海内外媒体的注意力。[6]
家庭
编辑- 父亲:姚蓬子。原上海左联成员。后作为中共特科潘汉年手下负责河北事务。遭人举报后,押解南京受审后认罪。
- 妻子金英,生于1933年。上海卢湾区宣传部的干事,与姚文元是同事。1996年姚文元出狱前去世。
- 他们有三个女儿。长女姚金虹,二女姚丽群,小女姚继红。
逸闻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姚蓬子与徐恩曾在南京的特殊交往. [2013-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7).
- ^ 胡风成反革命 “弟子”姚文元见风转舵.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5).
- ^ 姚文元四十二万字回忆录被封杀后另起炉灶.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31).
-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姚文元病亡. www.gov.cn. 2006-01-06 [2023-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6).
- ^ 叶永烈:“漫步在姚文元墓前”,发表于《同舟共进》2009年第5期。
- ^ 姚文元墓碑上只写妻子名字 一岁时就见过鲁迅.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30).
- ^ 十八年恍如隔世:姚文元出狱的前前后后.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2).
- ^ 窝囊书呆子.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职务 | ||
---|---|---|
新頭銜 |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1967年2月-1976年10月 |
繼任: 倪志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