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筊
擲
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在民間信仰中,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大型筊杯一般是放在紙錢上,雙手握好紙錢,再將筊杯甩落,這是用在廟方人員求問重要事務時,如慶典日期、作醮事宜等。
在闽南與部分其他華人地區,凡是道教廟宇,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佛教寺院也大多有之。中國民間信仰中,許多地區的求籤儀式,都需要向神明擲筊確認。「筊杯」簡稱「杯」,故厦门话中的「擲筊」又名「跋桮」(poa̍h-poe)[1]。然而筊杯並非僅在廟中使用,家中有供神明或祖先神主者,往往也可備有一對筊杯。
說明编辑
下列是陽陰組合的說明:
- 一陽一陰(一平一凸):稱之為「聖筊」、「允筊」(筊或作「杯」)表示神明允許、同意,或行事會順利。但如祈求之事相當慎重,多以連續三次聖杯才算數。
- 兩陽面(兩平面):稱之為「笑筊」(筊或作「杯」),表示神明一笑、不解,或者考慮中,行事狀況不明,可以重新再擲筊請示神明,或再次說清楚自己的祈求。
- 兩陰面(兩凸面):稱之為「陰筊」、「無筊」、「怒筊」(筊或作「杯」)、「蓋杯?」,表示神明否定、憤怒,或者不宜行事,可以重新再擲筊請示。
尚有特殊筊型:
- 立筊:一個或兩個筊杯直立,依習俗以金紙將之圈住保護[2]。當時,只有擲筊之人才能移動擲筊[3] ,一般人擲筊多半對神明「有所求」,相傳若為「無所求」的信徒,為了國運或公益等事項求問,較容易擲出「立筊」,且此現象,會被善信視為神明顯靈。
- 同心筊:兩筊杯相疊。
- 黏筊:其中一或二個筊杯依附在神桌桌裙、桌布或拜墊等物體垂直的布面上,亦被信眾視為神蹟[4] 。
- 隱筊:其中一或二個兩筊彈入桌底或不明地方無法得知筊面。
在民間信仰中,擲筊有幾個約定俗成的禮儀如下:
註解编辑
-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桮.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2).
- ^ 2天現4立筊 港天宮戰戰競競. 自由時報. 2009-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1) (中文(臺灣)).
-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張克帆擲得立筊(之前也得四次聖筊)。
- ^ 三立親聞:這算同意嗎?老翁擲出「黏筊」 廟方人員嘖嘖稱奇
外部連結编辑
- 新浪網觀世音靈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以擲筊結果來模擬
- 台南县学甲镇 慈济宫 网路掷杯 - 以擲筊結果來模擬,另有抽签和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