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
中文姓氏
姓氏 | |
杨姓 | |
《百家姓》第16位 | |
1: |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
2: |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
3: |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
堂号 | 关西堂、四知堂 |
郡望 | 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 |
楊姓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也是贵州省第一大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據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楊姓也是第六大姓。根據1977年中國史學家在《東方雜誌》發表的一篇有涉「姓」的論文上指出,楊姓是全球華人十大姓之一。此姓氏全球都有广泛分布,此外,杨姓也是隋朝君主的姓氏(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杨姓大部分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康王六年(約前1040年)首封唐叔虞次子为杨侯,食採於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楊縣地名即被唐高祖李淵因厭惡隋朝皇帝而改稱洪洞縣),其后裔以杨为姓。此说之杨姓起源距今已近3060年历史。其后特别是唐叔虞另一重要支脉第十三世孙、晋武公次子杨伯侨之后代子孙立足华阴弘农,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
在做自我介紹時,通常會將「楊」稱作「木易楊」;但實際上「楊」字的右邊並非「易」,而是「昜」(音同陽)。
來源编辑
各族杨姓编辑
汉族杨姓编辑
杨姓出自姬姓。先后有三:
- 出自叔虞次子抒。周康王六年(約前1040年)封抒为杨侯,食採於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始以楊為姓。此为杨姓首次受姓。
- 周宣王( ~前782年)将儿子长父封于杨国,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 出自叔虞13世孙,晋武公次子伯侨。周襄王姬郑五年(公元前647年),敕封伯侨于杨国为杨侯。之后晋再封杨地为伯侨四世孙叔向之食邑。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因栾盈祸起,晋灭羊舌氏,杀叔向之子伯石(食我), 伯石之子道遁逃华山。遂居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尊伯侨为杨姓一世祖。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日本大和族杨姓编辑
日本的楊,讀音是「やなぎ」,罗马字是Yanagi,为日本人的姓氏。例如楊 智森、楊 瀧清。
朝鲜族杨姓编辑
朝鲜姓氏一般都存在不同的本贯,本贯即祖籍,指本家族认定的祖先曾居住的地方。朝鲜族杨氏主要有南原杨氏、密阳杨氏、昔城杨氏、安岳杨氏、中和杨氏、清州杨氏、通川杨氏等。
- 南原杨氏(남원양씨)
- 南原杨氏始祖为杨敬文。
杨姓政权编辑
地名编辑
- 杨家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下辖的村
延伸阅读编辑
[编]
- 《百家姓》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楊姓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