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

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阿輸迦·孔雀梵語अशोक मौर्यIASTAśoka Maurya,约西元前304年—前232年[4][5]),常簡稱阿育王अशोकAśoka,音译阿输迦,意译无忧,故又称无忧王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频头娑罗王之子。他是一位佛教徒,也帶來佛教的繁榮,后世稱为佛教护法[6]

阿育王
桑吉遗迹的浮雕,阿育王驾战车拜谒那伽[1][2]
孔雀王朝第3位君主
統治前268 – 约前232[3]
加冕前268年[3]
前任宾头娑罗
繼任达沙拉沙
出生约前304年
巴連弗邑,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附近
逝世前232年
巴連弗邑
配偶
子嗣
朝代孔雀王朝
父親宾头娑罗
母親蘇巴德蘭吉(北印度传说)或達爾瑪(锡兰传说)
宗教信仰佛教

阿育王是印度偉大的國王之一。在多次的戰爭之後,阿育王在西元前269年至232年的期間統治了印度次大陸大部份的土地[7]。王朝的版图擴張到現在的阿富汗及今天的孟加拉,也可能達到伊朗的東部,東邊則到印度的阿萨姆邦,南方則到喀拉拉邦安得拉邦的北部。王國的首都是塔克西拉鄔闍衍那巴連弗邑

阿育王帝国

生平 编辑

家世 编辑

阿育王的祖父,乃孔雀王朝的開國君主月護王,其打敗了亞歷山大的軍隊,並獲得了其後繼者塞琉古帝國之承認,奠定其國孔雀王朝之大國地位。

即位之初 编辑

根据佛教文獻记载,前273年频头娑罗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护的帮助下,与其兄苏深摩争夺王位取胜,并把王族政敌全部杀死,在统治初期被认为是一个暴君。不久阿育王笃信佛教(有人说是受佛教徒的异母弟影响;也有说是受沙门的影响)。在约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统一印度全境。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历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8]

根據小摩崖法敕,阿育王在接觸佛教後,曾經有兩三年的時候不太積極,之後與僧團深入相處,約於即位後第七年皈依佛教。根據阿育王刻文中的十四章法敕記載,阿育王在即位第8年,征服羯陵伽国,當亲眼目睹了大量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在即位第9年開始虔誠信仰佛教,想要以和平方式擴張勢力。

但似乎阿育王之後亦沒完全改變暴力與專制,北傳記載他曾將數以萬計的分那婆陀那國的拜偶像外道屠殺,導致誤殺了自己敬重的佛教長老,亦即其同母弟弟毘多輸柯[9]。據南傳記載阿育王曾因佛教僧侶不與外道一起和合說戒,而屠殺了都城內的佛教僧侶[10],阿育王後悔之後,再没有迫害各宗教的具體記載,對佛教、婆羅門教耆那教都予以慷慨捐助[11]。所以後來的人都認為阿育王强调宽容和非暴力主义,稱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长达41年的时间。

宣扬佛教 编辑

 
現存位於鹿野苑的阿育王石柱头
 
現存的位於毘舍離的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为了推广佛教,并为了要求人们遵守理法,在国内建立了许多石柱,刻上敕令和教谕,称为“法敕”[12]。法敕多为一些道德方面的律令,例如孝敬父母,为人诚实等,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在敕令中阿育王通常自称为“天亲仁颜大王”。

阿育王作为佛教徒大力宣扬佛法[13][14]。他禁止无益的杀生,为平民建立医院,为旅客建立休息的场所,对贫民施舍,并且亲自朝拜佛陀的圣迹,建立了许多佛塔。据传说,阿育王在位期间 ,共建造八万四千座佛塔。在他即位第17年,在华氏城帝須長老举行第三次佛教结集,使佛教成为了印度全国性的宗教。他还向周边国家派出许多传教团,使佛教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尤其是派人去锡兰的传教[15],使斯里兰卡至今都是南传佛教的中心。依據語言學家季羨林的考據,阿育王對外所傳播的佛教,只限於上座部派別。依據北傳佛教的記載,阿育王後期轉而信奉大眾部[16]

治国方针 编辑

阿育王的後期治国方针是基于佛教的精神,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他的这种政策并不是空想主义的,具有相当的现实性。对于羯陵伽国的征战虽然对其惨状深有感触,但是仍然将其土地编入了帝国的版图。他虽然禁止杀生祭祀,但是没有废除死刑和酷刑。在屠殺分那婆陀那外道後,他的宗教政策變為寬容。

他虽然是上座部佛教徒,但後期容许其他宗教的存在,婆罗门教耆那教都得以共存。他的这种宗教政策,也成为了以后印度君主的传统[17]

晚年 编辑

佛教傳說,阿育王曾問優波毱多誰是最大施主,優波毱多說是布施了真金百億的須達多,阿育王晚年病重,計算一生所布施為九十六億,要把國庫財產布施出來湊齊百億[18],因而被所立太子軟禁,每天供給少量食物[19]。阿育王主張廢除武備,從此中央沒有強大的軍隊[20],他病死後,中央政權瓦解,孔雀王朝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乱,四十多年后就灭亡了。

王位继承 编辑

阿育王原本指定他的儿子鸠那罗英语kunala为王储,但鸠那罗不久即被刺瞎。于是王位便由鸠那罗的侄子达沙拉沙继承,鸠那罗的儿子三钵罗底被指定继承达沙拉沙。

家庭 编辑

根據古籍記載,阿育王被認為有5位妻子,她們分別是:

  • 德維(Devi),阿育王的第一任妻子
  • 卡魯瓦基(Karuvaki),羯陵伽人,唯一一位在阿育王的墓碑中被記載的妻子。
    • 帝瓦拉(Tivala)
  • 善无续(Asandhimitra),阿育王的首席王后
    • 查魯瑪蒂(Charumati),善無續的養女,實為阿育王與情婦的女兒。
  • 帕德瑪瓦蒂(Padmavati)
    • 鸠那罗(Kunala),出生數月即喪母,由善無續扶育成人。
  • 帝舍罗叉(Tishyaraksha),原為善無續的女僕。传统上被认为是反面人物,因為她先是誘拐阿育王的兒子鸠那罗,後又由愛生恨地弄瞎了他。

阿育王建立的建築 编辑

在韋利格瑪·斯里·蘇曼加拉法師(Ven.Weligama Sri Sumangala)監督下,英國恢復了阿育王时期的建築[21]

藝術、文學及影视中的阿育王 编辑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Lahiri 2015,第295–296頁.
  2. ^ Singh 2017,第162頁.
  3. ^ 3.0 3.1 Singh 2008,第331頁.
  4. ^ Excavating the eternal: an indigenous archaeological tradition in India (PDF). OXFORD. 
  5. ^ Ven. S. Dhammika. KING ASHOKA: His Edicts and His Time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1993 [2009-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8). 
  6. ^ 博客來 史上最大佛教護法──阿育王傳. Books.com.tw. 2007-05-20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8). 
  7. ^ Thapur (1973), p. 51.
  8. ^ 阿育王. Wap.tyread.com.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9. ^ 阿育王經》卷第三:复有一国名分那婆陀那(翻正增长)。彼国一切信受外道。复有一人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有一佛弟子见此事白阿育王。王时闻已语驶将来。阿育王所领。於虚空中半由旬上。一切夜叉悉系属王。地下一由旬一切诸龙悉系属王。是时夜叉闻王语已。於一念顷即将外道弟子并画像来。时阿育王见已生大瞋心。於分那婆陀那国一切外道悉皆杀之。於一日中杀十万八千外道。复有一外道弟子。受外道法事裸形神。画作如来礼其神足。时阿育王复闻是事。即敕余人令取此人及其亲属。置一屋中以火焚之。时王复敕。若有人能得一尼揵首者。我当与其金钱一枚。是時長老毘多輸柯入養牛處一日停住。毘多輸柯病來多日頭鬚髮爪悉皆長利。衣服弊惡無有光色。時養牛女竊生是念。今此尼揵來入我舍。便語其夫。汝應殺此尼揵取頭與阿育王。必當得金。其夫聞已即便拔刀往毘多輸柯所欲斬其頭。時此長老即自思惟。見其業至無得脫處。即便受死。
  10. ^ 漢譯《善見律毘婆沙》卷二:「阿育王知已,遣一大臣,來入阿育僧伽藍,白眾僧:「教滅鬥爭和合說戒」。大臣受王敕已入寺,以王命白眾僧,都無應對者。臣便還更諮傍臣,王有敕令,眾僧滅爭而不順從。卿意云何?傍臣答言:「我見大王往伏諸國,有不順從王即斬殺,此法亦應如此。」傍臣語已,使臣往至寺中,白上座言:「王有敕令,眾僧和合說戒,而不順從。」上座答言:「諸善比丘!不與外道比丘共布薩,非不順從。」於是臣從上座次第斬殺,次及王弟帝須而止。……帝須比丘便前遮護,臣不得殺。臣即置刀,往白王言:我受王敕,令諸比丘和合說戒,而不順從,我已依罪次第斬殺。」
  11. ^ 陳國典. 世界宗教大觀. showwe technology limited. ISBN 9789866732201 (中文(臺灣)). 
  12. ^ 香光莊嚴雜誌社. 無聲之歌: 2008印度朝聖專輯. 香光莊嚴雜誌社. 20 March 2009: 127– [2014-04-27]. GGKEY:3BTQFK604L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5). 
  13. ^ 丝绸之路宗教研究. : 哲学社会科学类.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8: 92 [2021-08-29]. ISBN 978-7-228-1155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8) (中文). 
  14. ^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 歷史.文化. 超有趣的知識漫畫書系列. 黃山國際出版. 2013: 10 [2021-08-29]. ISBN 978-986-5991-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8) (中文). 
  15. ^ 斯里蘭卡 佛教一瞥. Hkbuddhist.org.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5). 
  16. ^ 佛教大护法──阿育王. Studysutra.org.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7. ^ 從天王傳統到佛王傳統: 中國中世佛敎治國意識形態硏究. 人與宗敎. 商周出版. 2003: 478 [2021-08-29]. ISBN 978-986-7747-8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中文). 
  18. ^ 阿育王傳》:阿恕伽王於佛法中已得信心。問優波毱多言。佛在世時誰最大施。答言有長者名須達多最為大施。問言以幾許施。答言以真金百億。阿恕伽王言。彼長者尚能布施爾所珍寶。況我今者王閻浮提豈可不能。於是便以己身及拘那羅群臣大地盡用布施。而起八萬四千寶塔及聲聞塔。灌菩提樹。合集計校都得九十六億兩金。於是阿恕伽王遇病。知己必亡涕泣不樂。羅提毱提於阿恕伽王昔施土時在傍隨喜。今得作最大輔相。見王不樂合掌而言。……王答言曰。……我今本望滿百億金施。今方得施九十六億。四億不滿用為懊惱。羅提毱提言庫藏甚多可施使足。於是王便以金銀珍寶與雞頭摩寺。
  19. ^ 阿育王傳》:王立駒那羅子貳摩提以為太子。邪見惡臣語太子言。阿恕伽王命臨欲終。散諸庫藏悉與欲盡。汝當為王。夫為王者以庫藏珍寶以為力用。今應遮截莫使費盡。於是貳摩提共諸臣等。因王疾患一切所有斷絕不與。唯聽以一金盤銀盤為王送食。王得此盤即用施與雞頭摩寺。於是乃至瓦盤瓦器為王送食。最後與王半菴羅摩勒果。……說是偈已即喚傍臣授菴摩勒與而勅之曰。汝持此果向雞頭摩寺施彼眾僧可白上座言。阿恕伽王最後所施。唯於此半菴摩勒果而得自在。一切所有悉皆喪失。……王聞此語即起合掌遍觀四方而作是言。唯除庫藏今以四海一切大地悉施佛僧。并諸前後所作功德。不求轉輪聖王釋梵尊位人天之樂。正欲願我將來生處心得自在速成聖果。便作詔書以齒印印付與輔相羅提毱提。於是氣絕遂便命終。
  20. ^ 吳俊才<印度史>(修訂二版) P7
  21. ^ Goonatilake, Hema. Edwin Arnold and the Sri Lanka connection. The Sunday Times. 30 May 2010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延伸閱讀 编辑

英文書籍 编辑

前任:
頻頭娑羅
孔雀帝国国王
约前272年~前232年
繼任:
达沙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