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的天梯希伯來語סֻלָּם יַעֲקֹבSūllām Ya‘aqōv)是一个出自圣经创世纪》第28章的意象。当时雅各正被自己的兄弟以扫追杀,遂准备投靠舅舅拉班。逃亡路上,暮色将至,雅各以石为枕,露宿荒野。不久,雅各梦见一个梯子直通向天,在天梯高处有众天使上下往返。上帝耶和华出现在天梯顶端,祂与雅各对话,向他许诺了丰饶的未来。[1]

雅各之梦 (1792) , 雅克·雷图英语Jacques Réattu

关于雅各的这个梦境存在有许多争论,但大多数阐释都认同亚伯拉罕诸教的理解,即这个梦将雅各与作为上帝选民的责任与义务联系到了一起。

原文 编辑

有关雅各的天梯描述出自《创世纪》28:10-19[2][3]

10 雅各出了别是巴向哈兰走去。

11 到了一个地方,因为太阳落了,就在那里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块石头,枕在头下,在那里躺卧睡了。

12 梦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下来。

13 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或作站在他旁边〉说,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地赐给你和你的后裔.

14 你的后裔必像地上的尘沙那样多,必向东西南北开展。地上万族必因你和你的后裔得福。

15 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那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

16 雅各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

17 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

18 雅各清早起来,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浇油在上面。

19 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

——《创世纪》28:10-19

阐释 编辑

犹太教 编辑

 
雅各之梦英语Jacob's Dream(1639),胡塞佩·德·里贝拉所作,藏于普拉多博物馆

犹太教的经典《妥拉》为雅各的天梯提出了多种阐释。根据拉比注释的创世记英语Genesis Rabbah,天梯象征了犹太人在达到弥赛亚英语Messiah in Judaism之前所将要遭受的流亡。第一个天使代表了巴比伦的70年流亡,这个天使“爬上”了70级阶梯,而后“坠下”。然后代表波斯流亡的天使爬上几级阶梯,也跌落,再之后代表希腊流亡的天使也跌落了。只有第四个天使,它代表罗马/以东(守护者是以扫本人)的最终流亡,它一直爬到了天梯的高处,进入云端。雅各害怕自己的后代再也无法从以扫的统治中解脱,但上帝向他许诺了终结的降临,以东同样也将无可避免的覆灭。[4]

另一个对天使“上下往返”的米德拉什阐释认为,雅各作为上帝选民,他的行为总是有天使伴随。当他即将离开迦南(也即未来以色列的土地)边境,此时被指派守护圣地的天使返回天堂,而守护其它土地的天使由天梯降入世间,继续伴随雅各。而当雅各再次返回迦南,圣地天使又回到他的身旁。

还有一个解释认为,雅各所休憩的地点是现实中的摩利亚山,未来耶路撒冷圣殿的建造处,此处被认为是连接天堂与世间的“桥梁”。[5]于是,天梯也就成为了这座相连的“桥梁”的象征。并且天梯的意象也暗指了犹太教经典《妥拉》作为天堂与世间的另一连接。这一解释还指出,天梯的希伯来语sulam (סלם)和《妥拉》给出的圣山的希伯来语Sinai (סיני) 有同样的希伯来字母代码,这个证据也被认为意义重大。

希腊化犹太教英语Hellenistic Judaism哲学家斐洛在作品《论梦》第一卷中叙述了关于雅各天梯的寓言式阐释。他给出了四种不相互排斥的阐释:

  • 天使在天梯上的往返象征了灵魂于身体的进入与脱离(有人认为斐洛参考了转世的概念)。
  • 天梯象征人的灵魂,而天使则象征上帝的罗各斯,它在忧虑时将灵魂提升,在悲悯时将灵魂放下。
  • 雅各的梦描绘了不同人生“实践者”(积德或负罪)的不同后果。
  • 处于移动之中的天使象征了人类持续的、不断变化的事务。

伪典雅各之梯英语Ladder of Jacob》于公元70年耶路撒冷围城战英语Siege of Jerusalem (70 CE)第二圣殿被毁后不久写成,其内容基于圣经中对雅各天梯的描述。这份文本现存只有古教会斯拉夫语版本,它阐述了族长英语Patriarchs (Bible)梅尔卡巴神秘主义影响下的经历。

耶路撒冷北部定居点伯特利英语Beit El的一处山顶被认为是雅各看见天梯的地点,许多旅行者会在住棚节时到此游览。[6]

基督教 编辑

 
雅各之梦 (1805),威廉·布莱克所作,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约翰福音》1:51,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将要在天上看到,你们看见神的使者上去下来在人子身上。后世解释认为,耶稣的这段话暗示了他与雅各所梦见的,连接天与地的桥梁相关。耶稣是这座天梯与地面的交汇点,雅各在梦中看见了天堂与世间的联结,而带来这种联结的正是耶稣本人,他将梦中的天梯引向了现实。19世纪的卫斯理宗神学家和圣经学者亚当·克拉克英语Adam Clarke写道:

上帝的使者上下往返,这可以被理解为,上帝以基督肉身显现的方式带来了天堂与世间的永恒交流。我们蒙福的主就是上帝与众凡人之间的调解者,就如国王向外派出的传信使臣。[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雅各的天梯常被天主教早期教父提及。公元2世纪的爱任纽曾把基督教会形容为“通往上帝的梯子”。[8]

公元3世纪的俄利根曾解释说,基督徒的一生需要攀爬两座天梯,其一为灵魂在世攀爬的禁欲天梯,借此达成德行;另一则为灵魂死后的旅程,循着上帝的光向天堂攀登。[9]

公元4世纪的圣额我略·纳齐安也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在天梯的上升意味着人世的苦行。[10] 同时代的尼撒的贵格利也说,摩西爬上天梯、进入天堂依靠的并不是双手,于是这也赋予了天梯一种神秘主义的意味。这种对于天梯的苦行解释也出现在圣若望的作品中,他写道:[11]

就这样一步一步爬上去,通过雅各的天梯到达天堂。于我而言,幻象中的天梯似乎意味着德行的上升。我们从地面上升到天堂,需要的不是物质累积,而是品德的修正与提升。

这种对天梯的苦行类比经由约翰·克利马科斯英语John Climacus神圣攀登的天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雅各的天梯被雕刻在英格兰巴斯修道院的西面,上面描绘了天使攀爬天梯的情境。

伊斯兰教 编辑

伊斯兰教中,雅各被尊称为先知族长。伊斯兰学者将雅各的天梯之梦[12]先知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等同。[13] 雅各的天梯被认为是上帝的众多象征之一,许多人认为雅各天梯的形式展现了伊斯兰教的精髓,即对遵循“直路”的强调。20世纪的伊斯兰学者马丁·林斯英语Martin Lings从伊斯兰神秘主义视角出发,阐述了天梯的意义:[14]

雅各在梦中所见的,连通天堂与世间、天使上下往返的天梯,就是创造宇宙的那个天梯;而它同时也是“直路”,因为宗教的意义就在于从创造的终点返回其起点。

艺术作品 编辑

另见 编辑

参考书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创世纪 28:1-22
  2. ^ Genesis 28 / Hebrew - English Bible / Mechon-Mamre. mechon-mamre.org. [202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2). 
  3. ^ 圣经 (和合本)/创世记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2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26) (中文(简体)). 
  4. ^ The Four Exiles - Arba Galuyot. www.betemunah.org. [2022-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6). 
  5. ^ Temple of Jerusalem | Description, History, & Significance | Britannica. www.britannica.com.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英语). 
  6. ^ Sukkot Music Events Abound in Israel. Israel National News. [2022-05-14] (英语). 
  7. ^ Clarke, Adam. The holy Bible, from the authorized tr., with a comm. and critical notes by A. Clarke. 1817 (英语). 
  8. ^ Irenaeus, Adversus haereses, III,24,1
  9. ^ Origen, Homily n. 27 on Numbers, about Nm 33:1–2
  10. ^ Gregory of Nazianzus, Homily n. 43 (Funeral Oration on the Great S. Basil), 71
  11. ^ Philip Schaff: NPNF1-14. Saint Chrysostom: Homilies on the Gospel of St. John and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 www.ccel.org.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12. ^ Story of Ya'qub (Jacob), The - SunnahOnline.com. sunnahonline.com.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2). 
  13. ^ Murata, Sachiko; Chittick, William C. (1994). The Vision of Isla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p. 85.
  14. ^ Lings, Martin. The Book of Certainty. p.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