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香港膠災
香港膠災曾於2012年9月7日通过新条目推荐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新条目推荐讨论
- 強颱風韋森特吹襲後,香港海岸發生了什麼環境災難?
- (?)求助 :跪求香港維基人上傳合版權的相片到共享,並協助更新完善本條目(嗯我想說我就是沒有拍照......)。Oneam 01:00 AM(留言) 2012年9月3日 (一) 09:52 (UTC)
- (+)支持--茶壺(留言) 2012年9月3日 (一) 10:59 (UTC)
- (+)支持-- 豆腐daveduv留言 2012年9月3日 (一) 12:26 (UTC)
- (+)支持-卍田卐JC1 2012年9月3日 (一) 13:53 (UTC)
- (+)支持--chaus(留言) 2012年9月3日 (一) 16:34 (UTC)
- (+)支持,澳門其實也有膠粒飄至。已補充相關內容。--Whhalbert(留言) 2012年9月4日 (二) 01:56 (UTC)
- (+)支持,中石化BP附体,(&)建議少Link一点。——东云实验室所长 博士(留言/贡献) 2012年9月4日 (二) 05:29 (UTC)这一票是对着椅子投出的,我也要对着椅子投票!
- (!)意見,命名建議改為“2012年中石化聚丙烯撒漏香港海域事件”。建議加上香港網絡大典的圖片,黃錦星、蘇炳民去海邊執膠的經過(蘋果日報有報導),民建聯利用執膠抽水(高登討論區有報導),彭高翔在微博上講香港人的事由香港人處理,后與網友辯論。(高登討論區)--Fxqf·留言簿 2012年9月4日 (二) 06:14 (UTC)
- (:)回應樓樓樓上:汗,我不知道原來已經去到澳門了...感謝;回樓樓上:現在連結不過多吧?;回樓上:香港膠災是最常用的稱呼,反而什麼中石化聚丙烯撒漏香港海域事件,聽都沒聽過。香港網絡大典也沒有適合的圖。目前條目欠缺的不是更多事件的細節,如官員落區、中港矛盾、政客「抽水」等等,而是企業責任問題等可擴充段落。Oneam 01:00 AM(留言) 2012年9月4日 (二) 07:16 (UTC)
- Link已经过多了,建议消掉部分不沾边的链接。东云实验室所长 博士(留言/贡献) 2012年9月4日 (二) 12:00 (UTC)
- (:)回應香港膠災,是因為高登每天有不少人派膠,所以引致膠災--Dragoon16c(留言) 2012年9月4日 (二) 10:53 (UTC)
- (?)疑問能不能用普通话解释一下粤语白话,在条目里用注释的形式。“执胶”是不是捡拾、清理聚丙烯颗粒?“派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毕竟是中文维基百科,不是粤语维基百科,“执胶”“派胶”出现在条目里,十个内地人估计九个看不懂,只有猜了。——Fxqf·留言簿 2012年9月4日 (二) 12:33 (UTC)
- (:)回應樓樓樓上:汗,我不知道原來已經去到澳門了...感謝;回樓樓上:現在連結不過多吧?;回樓上:香港膠災是最常用的稱呼,反而什麼中石化聚丙烯撒漏香港海域事件,聽都沒聽過。香港網絡大典也沒有適合的圖。目前條目欠缺的不是更多事件的細節,如官員落區、中港矛盾、政客「抽水」等等,而是企業責任問題等可擴充段落。Oneam 01:00 AM(留言) 2012年9月4日 (二) 07:16 (UTC)
- 建议楼上多看点香港网络大典。东云实验室所长 博士(留言/贡献) 2012年9月4日 (二) 15:13 (UTC)
- (:)回應該等粵語為參考資料的報紙原文標題...根本不應修改的吧?不然如何查證?Oneam 01:00 AM(留言) 2012年9月4日 (二) 13:06 (UTC)
- (:)回應,标题不用改,改内文--Fxqf·留言簿 2012年9月4日 (二) 14:08 (UTC)
- (:)回應該等粵語為參考資料的報紙原文標題...根本不應修改的吧?不然如何查證?Oneam 01:00 AM(留言) 2012年9月4日 (二) 13:06 (UTC)
- (+)支持--老陳(留言) 2012年9月7日 (五) 05:37 (UTC)
- (+)支持--Iflwlou [ M { 2012年9月7日 (五) 10:11 (UTC)
膠災?
编辑稱為膠災,可謂言過其事實了。--Kamyakwongetto(留言) 2012年9月11日 (二) 04:58 (UTC)
- 不如叫“2012年香港海域胶粒堕海事件”寿司猫 讨论 2012年10月1日 (一) 07:58 (UTC)
- (-)反对:你心目中的膠災,可以膠到甚麼程度?4字可以清楚描述的事,何必用15字? -CommInt'l(留言) 2012年10月4日 (四) 19:45 (UTC)
粤语词语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粤语维基百科是两个平行的项目,在中文维基百科是不是应该都使用现代标准汉语?
例子:香港胶灾的“执胶”(已经更正为普通话的胶囊清理),余绮华中的“拍台”(意为拍桌子)。我以为这些粤语词语,非粤语区的人只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不知道方针里有没有关于使用规范现代汉语的内容?--Fxqf·留言簿 2012年9月4日 (二) 13:32 (UTC)
- “执胶”其实只是個臨时的短语而不算是词,在事件裡其實指檢拾胶粒。不過“胶”字跟某些粵語「潮語」諧音,“执胶”唸起來帶來的趣味,让粵语使用者爱不擇手 :D
- “拍台”其实本來是“拍檯”或“拍枱”,不过臺灣Big-5碼的字库打不出“枱”字,而簡体版也会自动換成“台”字。我觉得“拍檯”也是短语而不算是词,不过“拍案”、「拍案怒罵」、「拍案叫絕」等詞條,卻有被《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收錄(「【拍案而起】:一拍桌子猛然站起,形容憤慨之極」),三言二拍中的《拍案驚奇》也是家傳戶曉的了。如果不嫌文言了一点的话,书面可以写“拍案”吧?
- 其实,余绮华(香港的恩不里居)那次对黃之鋒的举动,用「拍案怒罵」形容实在再贴切不过了 :D
- 我是粵语人,不过我同意中文维基百科应该使用书面语--123.202.69.27 2012年9月12日 (三) 07:47 (UTC)
- 異議。我也贊成也為較書面語一點,但我要指出一個觀念兼實情的問題,就是,中文書面語不等於普通話。我是粵語人,在香港,中文書面語也是用粵語聽讀的,當然你用普通話也不是問題,文字是看和寫,而語言是聽和講。香港的粵語系統很完整,凡是中文字典有的字都有粵語音。還有,所謂「現代標準漢語」,台灣跟大陸就已經是兩個不同標準,它們有重合的地方,但並不等同。同樣,所謂「漢語」也是完全混淆了語言和文字,現在是在談論漢字還是漢語呢?漢字可以用日語讀或韓語讀,並不局限於某一語言。就算是拼音文字,像英文這樣的文字一樣有不同語言的讀法。而所謂「現代規範漢語」也是中國大陸中心,我們香港沒有這回事,中小學校或許會有指引之類,但不會嚴格,我們有一套錯別字的「標準」和正確寫法的「標準」,但只分散地存在於我們社會每個人的知識中,不會有政府文件記載著一套所謂「現代規範漢字」(香港版)全面定性我們正確與否。香港人超大部份人以粵語為母語,多數人都是學好中文書面語(書面文),才會學得好普通話,離開中文書面語(書面文),連說半句很「普通」的普通話都成問題。--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16日 (二) 18:04 (UTC)
关于条目名
编辑这个条目名看起来无法准确概括条目,连事件发生时间都没有,而且具体位置也没有说清楚,“胶灾”也没有清楚表明指什么,是指“塑胶稀缺”,“塑胶泛滥”还是什么?寿司猫 讨论 2012年10月1日 (一) 08:06 (UTC)
- 另可参考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的命名。寿司猫 讨论 2012年10月1日 (一) 08:10 (UTC)
- 為何條目名要準確概括條目?人們一般是以搜尋來進入條目頁面的,因而常用的簡單名稱會大大方便使用者,而且能避免原創研究。維基百科本身定位並非要在百科內容上創新,而是要記載已有的知識,理應避免在條目上有原創研究。香港人和香港傳媒的確稱這次事件為膠災,至於具體是甚麼並且是怎樣,則可在內文交待。--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3日 (三) 18:47 (UTC)
- 命名常规——使用全称,估计非香港人大多不知道“胶灾”指什么--YFdyh000 2012年10月3日 (三) 19:16 (UTC)
- 這問題無需估計吧,找香港人問就是。先說明,我是香港人,我知道膠災是甚麼。大家一起找其他香港人來問吧。--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4日 (四) 06:16 (UTC)
- 抱歉,看漏了個「非」字,對不起。--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4日 (四) 06:19 (UTC)
- 我是這樣想的:人們會怎樣首先知道有這件事呢?人們會怎樣首先尋找這件事的資訊呢?人們要找這件事的資訊時第一時間會回想起怎樣的名稱呢?
- 所謂「使用全稱」是指縮略語的問題,例如英文頭文字縮寫,會完全無跡可尋,無法領會,上面寿司猫不是已表示「膠災」能表示出膠和災嗎?而且「膠災」一語並不是遍地都是的日常用語,「香港膠災」這樣的事件實屬罕有,已能達到避免建立消歧義頁的目的。--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4日 (四) 06:46 (UTC)
- (+)支持改名。-- 豆腐daveduv留言 2012年10月3日 (三) 21:25 (UTC)
- 請問樓上原因,plz。--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4日 (四) 06:16 (UTC)
我支持易名及移動。理由同上,可保留「香港膠災」作重定向頁。--石(留言) 2012年10月5日 (五) 03:04 (UTC)
- 我已表達了我所想到和知道的道理,有沒有更強的道理?有沒有其他漏了的道理?有沒有其他大家未知道的道理?--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6日 (六) 06:44 (UTC)
- 我所见的香港媒体确实是以此称呼这一事件的,因此不应移动,但可加上时间。称为2012年香港胶灾比较好。DeBit(留言) 2012年10月6日 (六) 01:15 (UTC)
- 有其他年份的膠災嗎?有其他地方的膠災嗎?「香港膠災」已經是事件名稱的構詞方式了。不過「2012年香港膠災」沒有改變到人們想要查詢或認識的事物,依然能夠特指那個事件。
- 補充一下:「膠災」不是縮略語,香港人叫 plastic 做「膠」,當然叫「塑膠」一樣可以,依據不同的格式、語感和需要來靈活運用。
- --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6日 (六) 06:44 (UTC)
- 補充一下,有兩個道理是使用「香港膠災」的原因,就是「名從主人」和「先到先得」,前者已寫在命名常规,後者則為中文維基百科的潛規則之一,不過我認為前者可爭議,而對於後者,我則認為不對。--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6日 (六) 06:44 (UTC)
- (-)反对改名,維基不應自創一些稱呼出來。--Liberté ou La Mort 2012年10月8日 (一) 05:45 (UTC)
- (!)意見,「聚丙烯塑膠原料事件」是政府新聞署起用的字眼,而膠粒墮海事件」有3萬多個結果,「香港膠災」則有9萬多個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WP:命名常規也有提到,用字「必須精準簡練」。另外不妨在條目中,註明不同的用詞的使用情況。Stewart~惡龍 2012年10月10日 (三) 23:54 (UTC)
- (=)中立「香港膠災」、「2012年香港海域胶粒堕海事件」等都可令讀者聯想到事件。--◘香港分子◘(留言) 2012年10月11日 (四) 11:32 (UTC)
- (-)反对:如果網上搜尋「香港 膠」會找到兩個百科及以「香港膠災」命名的傳媒專頁,清楚易找。香港膠災是個別事件,沒有歧義。 -CommInt'l(留言) 2012年10月11日 (四) 15:07 (UTC)
- 未完成。--Jimmy Xu 查 · 论 · 编 2012年10月12日 (五) 06:57 (UTC)
「名從主人」優先還是「勿手动转化条目繁简语句」優先?
编辑關於〈香港膠災〉。其實我已經很久抗拒編輯中文維基百科,不過這次因為自己也有參與清理膠粒,所以才會忍不了去編輯。我中港台三地文字也能看懂,所以瀏覽中文維基百科時一般以 zh (即是「不轉換」)來看,力求原文原意。這次我看到有人提意轉名,我見打新名字的是简化字中文維基人,所以我就基於名從主人原則,做好心修正了可能會使用的新標題。不過我現在又在想,香港人的確稱此事故為「膠災」,是否應繼續以「香港膠災」為條目的第一名稱呢?補充一下,「名從主人」的「主人」是指名字的主人而非條目的主人,這個原則其實不少人有異議。另外,不知道這個問題放在這裡是否適合。題外話,不知道是否模板本身抑制了區域轉換 [1] ,在港澳繁體模式下依然顯示了简化字。--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3日 (三) 17:56 (UTC)
- 命名常规——使用全称。我觉得名从主人这点必须是所描写事物有明确的所有者,且所有者对此有相应的中文命名。另外我觉得好像名从主人这点不牵扯名称简繁问题,简繁采取先到先得。你的修改被机器人识别为了简繁破坏自动回退了。简繁模板那里强制禁止了字词转换,以便了解准确目标。--YFdyh000 2012年10月3日 (三) 19:13 (UTC)
- 為何要使用全稱呢?為何要名從主人呢?而地域轉換為甚麼會變成採取「先到先得」的潛規則呢?我在思索這三個長久以來的矛盾問題。假若條目名稱換成事物該地的中文,同時使用地域轉換功能方便使用者,不就兩存其美嗎?
- 另一個議題是「香港膠災」事件的主人,我覺得自己是香港膠災事件的主人之一,但我不知道其他香港人的看法,而不少香港傳媒、香港組織和香港人確實以膠災稱呼是次事件。
- --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4日 (四) 07:09 (UTC)
- 使用全称能让更多的人更快理解(比如我在这放个香港膠災链接,对于完全不知道此事的人难以一眼看出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并且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重复再移动等情况。如有共识可考虑用{{NoteTA}}为使用港澳繁体的用户显示较简洁的标题。另外好像大多是香港人使用“膠災”这个简称,其他地方好像用的不多,所以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我觉得仅对标题的简繁之分是先到先得,如有任何文字不同则不必,不应该将完全一样的名称进行简繁更换以避免争议,更不必将名称改为所述事物当地的简繁文字。但只是我的感觉,不知道是否已有相应共识。--YFdyh000 2012年10月4日 (四) 07:39 (UTC)
- 避免转换已有文字(技术上)是出于避免丢失信息的考虑。繁简转换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翻译,应该见过来回翻译几次就看不出原来意思了的实验吧。Liangent(留言) 2012年10月4日 (四) 18:07 (UTC)
- 使用全称能让更多的人更快理解(比如我在这放个香港膠災链接,对于完全不知道此事的人难以一眼看出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并且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重复再移动等情况。如有共识可考虑用{{NoteTA}}为使用港澳繁体的用户显示较简洁的标题。另外好像大多是香港人使用“膠災”这个简称,其他地方好像用的不多,所以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我觉得仅对标题的简繁之分是先到先得,如有任何文字不同则不必,不应该将完全一样的名称进行简繁更换以避免争议,更不必将名称改为所述事物当地的简繁文字。但只是我的感觉,不知道是否已有相应共识。--YFdyh000 2012年10月4日 (四) 07:39 (UTC)
- 忙,稍說兩句:我不明白為何大量媒體都使用「膠災」的情況下,而要移動到完全陌生兼冗長的其他命名。不知道是什麼應該按進條目,而不是改名。我不反對其他命名用作重定向,但移動並不合適。Oneam 01:00 AM(留言) 2012年10月4日 (四) 23:35 (UTC)
- 我自己引自己在〈Talk:香港膠災#关于条目名〉所寫
- 「我是這樣想的:人們會怎樣首先知道有這件事呢?人們會怎樣首先尋找這件事的資訊呢?人們要找這件事的資訊時第一時間會回想起怎樣的名稱呢?」
- 我發現這裡有兩類使用者,一類是來看百科全書的使用者,另一類是來看香港膠災的使用者。
- --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6日 (六) 07:15 (UTC)
- 忙,稍說兩句:我不明白為何大量媒體都使用「膠災」的情況下,而要移動到完全陌生兼冗長的其他命名。不知道是什麼應該按進條目,而不是改名。我不反對其他命名用作重定向,但移動並不合適。Oneam 01:00 AM(留言) 2012年10月4日 (四) 23:35 (UTC)
- 我自己引自己在〈Talk:香港膠災#关于条目名〉所寫
- 『補充一下:「膠災」不是縮略語,香港人叫 plastic 做「膠」,當然叫「塑膠」一樣可以,依據不同的格式、語感和需要來靈活運用。』
- 究竟「膠災」是不是簡稱?因為我不感覺(也不認為)「天災」是「天然災禍」或「自然災害」的簡稱,所以我不感覺「膠災」是簡稱。
- 假若討論主題圍繞「膠災」的話,我想提出一點,就是「特指性」的問題。「香港膠災」能特指出是哪件事件。
- --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6日 (六) 07:15 (UTC)
- 名从主人不是主要适用于外文人物主人的中文译名的么,这一来条目已经是中文了,二来这东西有没有具体主人的……--铁铁的火大了(留言) 2012年10月8日 (一) 05:36 (UTC)
- 「名從主人」的道理是甚麼?基於甚麼道理要「名從主人」?一個名稱除非被註冊成商標,否則通常來說,任何人也能自由使用,又何需名從主人?商標就當然要某一個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去註冊,假若不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判斷誰是主人的準繩明顯又有機會有所不同。--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8日 (一) 17:54 (UTC)
- (+)同意名從主人,條目名稱換成事物該地的中文,同時使用地域轉換功能方便其他使用者,除非名字引起其他使用者不安。-CommInt'l(留言) 2012年10月13日 (六) 00:13 (UTC)
- 「名從主人」的道理是甚麼?基於甚麼道理要「名從主人」?一個名稱除非被註冊成商標,否則通常來說,任何人也能自由使用,又何需名從主人?商標就當然要某一個特定的自然人或法人去註冊,假若不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判斷誰是主人的準繩明顯又有機會有所不同。--LungZeno(talk) 2012年10月8日 (一) 17:5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