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变化符号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0年5月9日) |
元音变化符(英语、德语:Umlaut)是主要用在德语和其他日耳曼语言中使用的一个附加符号,主要用来标示日耳曼语元音变音,也就是让 a、o、u 这三个后元音变成相对应的前元音。外观是在字母上方加两点,即 ä、ö、ü,看起来与法语的分音符一样,但意义不同。
◌̈
| ||||
---|---|---|---|---|
元音变化符 | ||||
|
历史
编辑在古高地德语、古英语和古诺斯语中出现了日耳曼语元音变音,当时的人在字母后面加上一个 e 来表示这些音。这种表示方式仍保留在一些姓氏中,例如歌德 Goethe。在中世纪,为了节省空间,有些人开始把 e 缩小并写在前一个字母的上方,后来又进一步简化成两条线或两点。这种把一部份字母缩成符号的作法在当时很常见,例如把sz(当时的字体为ſʒ) 合写成ß(出现在德文)、aa写成å(保留在北日耳曼语支)、uo合写成ů(保留在捷克文)、nn写成ñ(保留在西班牙文)、cs写成ç(保留在法文和葡萄牙文)。
现代德文将 ä、ö、ü 视为 a、o、u 的变化,只是加了元音变化符。照字母顺序排列时,元音变化符通常不影响排序;若两个字只差在元音变化符,有元音变化符的排在后。例如:
- schon
- schön
- schonen
德国的电话簿使用另一种排法:把元音变化符视为字母e,置于被添加元音变化符的字母之后(如ö视为oe),所以前面的例子会变成:
- schön (= schoen)
- schon
- schonen
奥地利电话簿则将 ä/ö/ü 排在 az/oz/uz 之后:
- schon
- schonen
- schön
因为 ä/ö/ü 只是 a/o/u 的变化,如果打字无法显示时,可以用 ae/oe/ue 代替。相较之下,瑞典文虽然也用 ä 和 ö 来表示类似的发音,但把它们视为独立的字母,不能写成 ae 和 oe,并排序在 z 之后。
德文 | 瑞典文 | 其他北日耳曼语言 |
---|---|---|
ä 或 ae | ä | æ |
ö 或 oe | ö | ø |
ü 或 ue | y | y |
ah 或 aa | å | å |
其他语言
编辑邻近德国的一些非日耳曼语言也会完全或一部份使用 ä、ö 和 ü 来表示类似的音,包括斯洛伐克文、芬兰文、爱沙尼亚文、匈牙利文、亚塞拜然文和土耳其文。沃拉普克语的创造者是德国人,也使用元音变化符。藏语拼音也使用ä、ö、ü 来表示类似的发音。汉语拼音将“ㄨ /u/”和“ㄩ /y/”分别写成 u 和 ü;如果打字不方便,ü 在不会混淆时可以写成 u,例如“居”可以拼成 ju1;如果会造成混淆,例如 nü3(女)不能写成 nu3(努),那可以写作 nyu3 或 nv3。
其他用途
编辑因为元音变化符让人联想到日耳曼语言,在广告营销中有时会被用来营造气氛,例如其实是美国的冰淇淋品牌Häagen-Dazs,以及重金属变音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