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六事变
六一六事变(另称广州蒙难)为1922年6月16日广州一场武装政变,起源于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与孙中山主张的统一主义冲突,率领部下粤军以军事行动驱赶主张北伐的孙文,期间粤军炮击总统府,宣布取消广州军政府,并收缴孙中山各部队的武装,占领炮台、兵工厂等军事要塞。孙中山则率海军舰艇炮击粤军作为反击。
六一六事变 | |||||||
---|---|---|---|---|---|---|---|
| |||||||
参战方 | |||||||
粤军 支援: 北洋政府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陈炯明 叶举 |
孙文 许崇智 蒋中正 |
背景
编辑1920年7月直皖战争后,段祺瑞下台,但是控制北京政府的直系奉系军阀仍然没有恢复《临时约法》。陈炯明的粤军从福建返回,击败旧桂系夺回广州后,邀请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回广东。11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并改编军队由其直辖。
1920年12月12日,孙文召集残留广州的非常国会议员开会,但因法定人数不足无法开会,遂召开座谈会。与会者多主张在广州建立民国中央政府、另立总统。1921年1月1日,孙文在军政府发表演说称:
此次军府回粤,其责任固在继续护法,但余观察现在大势,护法断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吾人从今日起,不可不拿定方针,开一新纪元,巩固中华民国基础,削平变乱。方针维何?即建设正式政府是也。盖护法不过矫正北政府之非法行为,即达目的,于中华民国亦无若何裨益。况护法乃国内一部分问题,对内仍承认北京政府为中央政府,对外亦不发生国际上地位之效力。所以数载以来,北政府尚自命为中央政府,外人仍承认之,而视我等则为土匪,视我等护法区域则如土匪区域。……此种机关,岂能代表中华民国而与北庭对抗乎?[1]
陈炯明主张实行“联省自治”(省民选举议员和地方长官等),建立美国式民主联邦;这与孙中山的北伐、武力统一的主张有所冲突。
1921年1月12日,由广州残留议员组织的“非常国会”在广州复会。4月7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北京政府、直系、奉系军阀及湘、桂、鄂等省均不表示承认,广东省议会亦开会反对。孙中山实施武力统一全国之策,与陈炯明的联省自治主张发生冲突。陈炯明主张先定省宪,以确立民治的基础;再议国宪,循序渐进地推进和平统一。他认为北伐系消耗广东的民力与北方争霸,他命部下向孙文提出了如下质询:
一、南方选举总统,无异自树目标。一旦北方来攻,何以御之? 二、广东现时军实是否充实,饷项是否丰饶?果有战事发生,究竟能支持几时?[2]
6月,桂系军阀再次进逼广东,陈炯明带兵迎敌。此战虽击败桂系,但死伤人员约有全军五分之一,士气大受打击。
10月8日,“非常国会”通过孙文递交的“北伐出师案”。孙文随即将粤军编为约3万人的“北伐军”,于15日向广西进发。12月4日,孙文抵达桂林,在此设立“北伐大本营”。陈炯明对此进行抵制,拒不离开广州。
1922年2月13日,北伐军进抵湘南[3]:301。
3月,在陈炯明的劝说下,滇省督军唐继尧表示不会支持北伐,湘省督军赵恒惕亦拒绝北伐军取道全州入境。[2]3月21日,粤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邓铿在广州遭人刺杀,国民党指控陈炯明为凶手[3]:443,但亦有人认为邓铿不是被陈炯明所杀。[4]
4月16日,孙中山在梧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北伐大本营迁至韶关,陈炯明拒绝参加会议[3]:443。20日,陈炯明辞去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之职,率部离开广州,返回惠州,布防于石龙、虎门一带,同时命令部将叶举率部火速由桂返粤,孙中山遂以伍廷芳为广东省长[3]:649。
5、6月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认为广东已经稳定,便于5月6日协同胡汉民、许崇智出师北伐,与奉军张作霖一同夹击直系。但5月8日奉军战败消息传来,叶举等人见状便于当日率军抵达肇庆,5月9日,北伐军自韶关出发,兵分三路进入江西,5月10日孙中山电令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要求各军不得擅自开进广州,要求叶举部驻扎于肇庆、罗定、阳春、高州、雷州、钦州、廉州等地,但叶举拒不从命,于5月18日开进广州,提出“清君侧、除宵小”等口号,矛头指向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5]。20日,叶举又与粤军诸将致电孙文,要求恢复陈炯明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之职,遭孙文拒绝[2][3]:654。23日,蒋介石致函陈炯明,劝说其服从广州政府[3]:665。
5月25日,北伐军占领南安,蒋介石向孙中山建议先巩固后方再北伐[3]:884。27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以陆军总长办理两广军务,所有两广军队,悉归其调遣”,陈炯明拒不就任[3]:890。31日,廖仲恺致电蒋介石,促其南下制衡陈炯明[3]:917。6月1日,为说服陈炯明参加北伐,孙中山令胡汉民留守,带两营警卫自韶关返回被粤军控制的广州城,命令陈炯明到广州面谈,陈炯明则不做回复[3]:919。6月2日,孙中山派人劝说陈炯明,未果,孙中山电令蒋介石立即率军赴广州[3]:745。同时北洋直系曹锟等人提出方法,要求南北总统共同下野,以促进和谈。5月28日孙传芳通电全国,请求南北总统一起下野,29日齐燮元电劝徐世昌退位。直系诸将领、官僚一时间纷纷催促徐世昌下野,徐世昌本来就是1918年段祺瑞与冯国璋争斗起来推举出的中间派,无兵权也无人望,被迫于5月31日发表通电声称自己愿意下野,但要“合法办法”辞职,希望延缓一些时间。6月1日天津旧国会203名议员发表联合宣言,指责徐世昌为非法选举上位,6月2日吴佩孚部下钱少卿打电话到总统府多次,询问徐世昌何时离开北京。如此种种,导致徐世昌被迫下台。[3]:937[5]
6月3日,叶举宣布广州戒严。同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暨北方知名人士二百余人致电孙中山,请孙实行与北方总统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前言。孙后来澄清从没有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约定。
“ | 与徐同时下野之约言,不知其从何而来。吾在民国元年,曾有与宣统同时退位之语,而今日与徐同时下野之说则无有;其或造谣生事者,根据于与宣统同时退位之语而来,不过假此以荧惑世人耳目耳。如吾果有与徐世昌同时下野之语在前,是无异承认其为合法、承认其为正式总统,安能为之?吾之就总统职者,乃知名器之不可假借、职权之不可虚悬,正名定位,不使是非混淆,以乱天下人之耳目。名分既定,则吾自无与徐同时下野之理。[6] | ” |
事实上,最早提出南北总统同时下野的是孙传芳于1922年5月28日给广州护法政府的通电。[7]
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对驻华各国公使发表声明,尊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唯一大总统。[3]:982-9836月8日,李烈钧、许崇智、黄大伟、汪精卫等通电,主张以孙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3]:1013
黎元洪撤销了对孙中山的通缉令,并于6月15日下令全国停战。[5]此时北伐军已占领吉安,陈炯明乘机要求南北总统同时下野[3]:1056。
陈炯明兵变
编辑6月13日,陈炯明密令部下,准备袭击广州,陈军在白云山一带宣布戒严,叶举等人纷纷前往广州[3]:1040。同日,北伐军占领赣州,检获陈炯明与吴佩孚、陈光远图谋夹击北伐军的电函多件。主要有[8]:105-107[3]:1041:
(一)吴佩孚抄示陈光远与陈炯明11日电。略谓:前与尊处所定夹攻孙军计划皆未照行,本月7日,虽击败逐退孙军于赣州城三十余里外,但敌增兵前进,志在得城。赣州一失,全局即难收拾。务于本月15日以前,照行所订计划,否则所订南北统一后北南吴佩孚、陈炯明正副总统条件,概作废纸。
(二)赣州搜出之陈炯明与陈光远电。陈炯明去电略谓:“贵军宜聚兵三南,予由惠州夹击,必操胜算,对许崇智所部及其本身,务取完全消灭主义,对黄大伟、李烈钧等军,实行缴枪解散。”陈光远回电略谓:“三南地方辽阔,赣军不敷分配,今引孙军深人,赣城险固,死亡必多,足下以后夹击,敌必首尾不顾,是为上策,望尊处照办。”
(三)许崇智军攻克赣州时,又搜获陈炯明部与赣州密函。略谓:孙定18日总攻击,“陈部决计先期与我军协同动作。敌右翼最强,宜先翦除,请我帅速令重兵出三南,陈部即由连平进兵,与我军夹攻之。南雄方面,是否应与三南同时并进,信丰方面军队若干,何日可出三南,均请先电确示,以便告陈部动员相应”。
6月15日,廖仲恺奉孙中山之命前往惠州邀请陈炯明出面,在石龙被扣留[3]:1053。当天,叶举、洪兆麟、杨坤如等于白云山总指挥处开秘密会,晚10时,叶举指授诸将领围攻总统府、占领行政机关及派兵进驻韶关各方略。并悬赏二十万元谋害孙中山,许事成后大掠三日。由洪兆麟部首先发难。[9][8]:118-119
6月16日,陈炯明部占领广州,宣布取消广州政府,部下劫掠各重要机关,断绝广州与外界交通,声明服从旧国会,并炮击总统府和观音山住所粤秀楼。15日夜10时,广州政府接到陈炯明即将叛变的密报,16日凌晨3时,探得陈军各部从市郊向市区开动,孙中山旋即离开总统府前往海珠[3]:1067。孙中山刚到海珠,陈军就控制了广州,封锁各交通要道[3]:1067,于4时占据各政府机关,并向总统府围攻,陈军从观音山上扫射粤秀楼一带,被总统府卫队击退,上午10时,陈军从观音山炮击粤秀楼,总统府卫队长姚观顺率部掩护宋庆龄等人潜出[3]:1068[10]。孙中山各部队相继遭到缴械。总统府警卫军,被第二师军队收缴。驻于兵工厂的陈策、朱卓文所部五营,死力抵抗,坚守附近之五座炮垒,与陈军杨坤如部战斗数小时之久。后为杨部猛力攻击,卒将该军击溃,死伤甚众。海军陆战队的长堤司令部,被熊略旅长所部缴械。而广东此时的要塞虎门炮台,当日已为黄凤纶所占领,钟景棠部也先已占领鱼珠等炮台。[11][3]:1068长洲炮台因司令马伯麟率海军陆战队坚守,与海军舰队成犄角之势,使得叛军不能陈兵北江,以阻碍北伐军回粤。[12]
6月16日晨,外交部长伍廷芳登舰谒孙,孙向伍表示:“今日我必率舰队,击破逆军,戡平叛军而后已。否则,中外人士必以为我已无戡乱之能力,且不知我之所在”[13][3]:1070。17日晨,孙中山率领“永丰”、“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广玉”、“宝壁”各舰出动,由黄埔经过车尾炮台,“驶至白鹅潭,乃命各舰对大沙头、白云山、沙河、观音山、五层楼等处之叛军,发炮射击。各叛军闻声落胆,皆纷纷弃械逃遁”。后各舰经中流砥柱炮台返回黄埔。[14][3]:1071午前5时,粤军钟景棠部下一千人,迫使孙军陈策部下三百人解除武装。但陈策因附近停有炮舰四舸为后援,不轻易屈服,双方因之展开战斗。正午,“永丰”舰及炮舰二舸通过珠江,在行驶中,用小口径炮向对面河之陈军宿舍轰击至数十发,陈军以小枪应之。此次变乱,因不带挑衅外国人色彩,故一般外人颇为安定。[15]午后5时许,海军又一度开炮,但不久即停。[16][3]:1071
当日,海军全体官兵通电讨伐陈炯明。电谓:“我等奉命声讨,先行炮击,冀其私心一悟,改逆从顺,免受天诛。如彼仍顽抗,恤恶不悬,当合各省护法大军,协同扫荡,以免护法大业,功亏一筏,谨驰电闻。”[8]:153下午,孙中山驻省城军舰炮击东关及白云山陈炯明部,广九车也震毁一部,陈军抢掠甚惨。[10]海军受到还击之后,各舰即退出省河。[17][3]:1213由于陈炯明部在兵变后控制与论,“粤城各报,因受检查,对于战事,完全不能登载。”“广州自陈炯明举兵变乱后,一切新闻消息及报告、专论均己失其自由,除霄港报馆尚有一二家未被收买者外,鲜能得其真相。”“各通讯社及访员发出之新闻多被检阅,并禁止登载。”[18]部分报刊曲解孙中山炮击广州;学者伍立杨考证,孙炮击的是叛军驻点,而不是市区的居民房。[19]孙中山本人则认为,炮击叛军驻点对广州市区居民造成的损失,应由陈炯明承担。[18]
蒋中正其时正在家乡奉化守制。18日,孙电促蒋来广东,6月29日蒋到黄埔,登上永丰舰见孙,此时,因珠江江面已基本被粤军火力封锁,“永丰”等舰已走投无路。形势持续恶化,永丰舰受到威胁,蒋介石急请孙移居下舱,而自守舵楼,冒险通过车歪炮台,直驶至白鹅潭,始脱离险境[20]:112。7月8日,舰靠近英法租界沙面,泊于白鹅潭。由于白鹅潭系广州对外通商口岸,由英法军队控制,孙文遂能在此躲避粤军火力。蒋在孙处于危难而急需时赶来,使得孙在以后对蒋有更深、更多之信任和期望[21]:164。蒋奉孙电召赴永丰舰参赞军事行动达42日,咸认蒋日后在国民党内政治地位的攀升此为重要之契机。[22]孙中山的后人回忆,陈炯明听闻蒋登上永丰舰后,面色发青,说蒋在孙身边,必定出许多鬼主意[21]:165。19日,孙中山下令北伐军从江西回师戡乱[3]:1151。20日,陈炯明突袭占领韶关[3]:1154。
22日,黄埔附近的海军将领徐树荣、李天德、李安邦等率军前往海珠,与孙中山计划反攻广州[3]:1182。23日,孙中山从楚豫舰前往永丰舰[3]:1193。
孙中山反击
编辑6月23日,香山县长吴铁城与顺德县长周之桢联合宣布独立,合两县民团六千人拥护孙中山。[23]陈永善带兵二千人、飞机二架,赴香山剿办,“击退孙系县长吴铁城所部,并击毙吴部民军六十余人。吴已败走,香山全归陈炯明部占领,袁带所部已返香山”。[24]
此次粤变突然,一时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陈炯明军队乘北伐军队陆续入赣之隙,占据众多交通机关及工厂。6月27日,胡汉民率领赣南北伐军准备回师广州[3]:1222。30日,李烈钧亦率领滇军回粤[3]:1240。此时,因北伐军大部已返韶州,孙中山遂决定与陈军决战,下令加强黄埔戒备,防止长洲炮台失守。海军司令温树德下特别戒严令,各舰长前往永丰舰,表示服从之意。[25]同日,蒋作宾缴获陈炯明与陈光远相约夹击北伐军的电报。电称:“北伐军攻下赣州,抄获陈光远、陈炯明往来电二十余通,内容系约定夹击李烈钧、许崇智者。”[26]
7月1日,北伐军各部抵达广州城外,陈炯明假意致电孙中山求和,同时试图买通海军袭击长洲,事败[27]:1。同日,香山民军黄明堂占领雷州,钦廉发生兵变,陈炯明、叶举等“已处于四面楚歌之中”。[28]7月2日,北伐军许崇智、李福林、朱培德、黄大伟各部进入粤境,誓言三路进攻韶关。陈炯明分兵堵截,异常忙碌。孙中山召见各舰长,要求坚守黄埔[27]:8。同日湘南北伐军主力抵达韶关郊外[27]:9。4日,280名国会议员电请孙中山令海陆军限期剿灭陈炯明[27]:18,广东国民大会亦通电讨伐陈炯明[27]:19。5日,陈炯明再次向广州政府求和[27]:20。8日,许崇智率北伐各军集结南雄[27]:29。
7月9日,海军陆战队队长孙祥夫部投靠陈炯明,长洲炮台失守[27]:31。10日,孙中山率海军各舰轰击车歪炮台,进驻白鹤潭[27]:71。11日,北伐军进攻韶关[27]:76。13日,陈炯明求援于吴佩孚、李厚基,吴已电令闽督李厚基就近出兵援粤,李乃将王献臣团改编为旅以出峰市,高全忠之第二师出韶安,又令辛桂芳月编一旅出平和,分三路入粤,以断北伐军之后路。[29]15、16日,北伐军进攻帽子山,与粤军大战。18日,许崇智部克服翁源,随后旋失旋复,两日后复失。19日,陈炯明心腹陈觉民求援于吴佩孚,请吴迅攻赣南,“务将孙中山之部众歼除,以杜后患”。[30]同日,陈炯明军试图以水雷炸永丰舰失败[27]:125。滇军亦驱逐柳州的陈军[27]:126。
7月22日,海军报告陈军拟在白鹅潭谋害孙中山未逞。[31]同日,北伐军退出韶关、翁源,驻始兴之北伐军三千人被包围。陈炯明部因军费浩繁,“特开赌业以资应付军饷,将所有赌博税金既充军费”。待战局告一段落,陈炯明至广州后,再行綦止。[32]24日,许崇智中路军在河源遭受重创,陈炯明军改守为攻。由于连续作战、战线延长,形势对北伐军不利,粤军定于26日发起总攻击。陈炯明任关国雄为驻梧水陆各军总指挥,命黄志桓率部开赴韶关。[33]27日,许崇智部与陈军在英德、新丰各处激战,仅英德一县即得失凡三次,最后粤军洪兆麟、叶举、钟景棠等全力夺回。北伐军仍然屯驻于翁源、曲江一带,而与陈军相持不下。[34]29日,北伐军自韶关附近失利,被迫全线退却,直至始兴县属之江口,收容部队,重加整顿。[35]
8月3日,北伐军许崇智部于粤东北失利,退入福建[27]:126[36],孙中山派人赴福建联络王永泉[27]:234。4日,陈炯明占领南雄[27]:236。7日,蒋介石以韶关未复,赣南复失,南雄不保,第一师降敌,前方军队已失重心,劝孙中山离开广州,另图发展[27]:256。次日,居正、程潜亦劝孙中山离粤,另谋出路,孙中山未允。9日,北伐军回师途中,在韶关遭到陈军阻击。同时,受到曹锟、吴佩孚所派北军的进攻及广西陆荣廷旧部沈鸿英在赣西的袭击,三面受敌,不得不分途向赣、湘、闽、滇等地退却。回师平叛之举,终于落空。[37]孙中山被迫于是日离开广州,前往香港[27]:266。10日,孙中山抵达上海[27]:272。8月15日,陈炯明在广州自任粤军总司令[27]:309。
后续
编辑1922年10月,孙中山将北伐军改名讨贼军,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蒋中正为参谋长,从闽南方向讨伐陈炯明;又派邹鲁联系驻广西的滇、桂军及驻西江的粤军,组成西路讨贼军。1923年1月,西路讨贼军进入粤境,陈炯明战败。14日,粤军纷纷倒戈,拥护孙中山回粤。陈炯明次日通电下野,率残部逃亡惠州。
1923年2月15日,孙中山回到广州,并于3月2日,在广州重建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
参考文献
编辑- ^ 孙中山. 应在广东建立正式政府以巩固民国基础——1921年1月1日在广州军政府元旦庆祝大会的演说.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黄彦编:《孙文选集》(下册). [2022-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
- ^ 2.0 2.1 2.2 方志钦 蒋祖缘,《广东通史》现代上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十一年一月至六月. 台北: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1977-12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中文(繁体)).
- ^ 汪荣祖博士:邓铿之死真相探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刊于李敖千秋评论,1990年2月。
- ^ 5.0 5.1 5.2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 ^ 《俄国皇后号邮船谈话》,1922年8月13日
- ^ 刘京一. 军阀割据与联省自治──评军阀子孙企图制造大翻案. 黄花岗杂志第3期. [2021-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3).
- ^ 8.0 8.1 8.2 鲁直之、谢盛之、李睡仙《陈炯明叛国史》
- ^ 邓泽如《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第255页
- ^ 10.0 10.1 《广东政变之汇闻》,长沙《大公报》1922年6月23日,“中外新闻”
- ^ 《粤军发难时之战事详志》,《京报》1922年6月27日,“中外要闻”
- ^ 丁中江. 《北洋军阀史话》196章:陈炯明叛变. [2021-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7).
- ^ 《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罗刚编著,1988年7月台北,4000页。
- ^ 蒋介石:《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第5-6页
- ^ 《孙总统平乱之战况》,上海《民国日报》1922年6月20日,“要闻”;《烟雨低迷之粤局》,《社会日报》1922年6月22日
- ^ 《西报纪广州之变局》,《申报》1922年6月26日,“国内要闻二”
- ^ 《香港电》,《申报》1922年6月18日,“国内专电二”;《香港电》,《申报》1922年6月19日,“国内专电二”
- ^ 18.0 18.1 沈晓敏. "六一六"兵变与广州民众. 《暨南学报》. 2004年, (6): 100–107.
- ^ 伍立杨. 驳《孙中山的道与术》. 《文史天地》. 2011, (6): 60–64.
- ^ 师永刚、张凡编著:《蒋介石:1887~1975.上》,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年3月,ISBN 9787505734474
- ^ 21.0 21.1 孙穗芳著,《我的祖父孙中山》下集,台北:禾马文化出版,1995年4月
- ^ 蒙难中的孙中山与蒋介石. [201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0).
- ^ 《孙陈相持之粤中形势》,《中华新报》1922年7月1日,“时局要讯”
- ^ 《上海快信摘要》,长沙《大公报》1922年7月11日,“快信”
- ^ 蒋介石:《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第15-16页
- ^ 《孙陈之最后决战》,《中华新报》1922年7月2日,“时局要讯”
- ^ 27.00 27.01 27.02 27.03 27.04 27.05 27.06 27.07 27.08 27.09 27.10 27.11 27.12 27.13 27.14 27.15 27.16 27.17 27.18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 (编). 中華民國史事紀要·中華民國十一年七月至十二月. 台北: 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 1977-12 [2021-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7) (中文(繁体)).
- ^ 《孙陈相持之近势》,长沙《大公报》1922年7月7日,“中外新闻”
- ^ 民醒大:《北伐军回韶与广州之形势》,《北京日报》1922年7月13日,“要闻”
- ^ 《粤陈向直吴商两事》,《泰东日报》1922年7月12日,“东亚时局”
- ^ 蒋介石:《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第35页
- ^ 《孙陈仍奋斗》,长沙《大公报》1922年7月30日,“中外新闻”
- ^ 《香港电》,《申报》1922年7月28日,“国内专电”
- ^ 《粤中最近战讯》,《北京日报》1922年7月30日,“要闻”
- ^ 《香港电》,《申报》1922年8月1日,“国内专电”
- ^ 陈炯明:维新立宪,辛亥与二次革命,闽南护法. [201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 ^ 桑兵主编《孙中山史事编年》第8卷第44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