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戲
傀儡戲,又叫木偶劇、木偶戲、人偶戲、人偶劇、人形劇,是一種不以真人演出,而以操控傀儡的方式演出的戲劇,有許多種類。
歷史
編輯亞洲
編輯根據出土文物與歷史資料顯示,傀儡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具有表演功能的戲劇。據說古代葬禮中用來殉葬的「俑」,與傀儡戲有直接而深遠的關係。《通典》則云:「《窟礌子》作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家樂也。漢末始用之於嘉會。」《樂府雜錄》以為起於漢高祖被冒頓圍於平城,平城正西是冒頓的閼氏把守,謀臣陳平知閼氏愛忌妒,製造了會動的美人木偶來解圍[1]。唐代謝觀為此作了《漢以木女解平城圍賦》。杜佑《筆麈》中的記載:「傀儡,漢末使用於嘉會,北齊高緯尤好之」,「今俗懸絲而戲,謂之偶人,以手持其末,出其幃帳之上(外)。」「郭郎」與「鮑老」是傀儡戲史中對傀儡的兩個稱謂[2][3]。《後山詩話》載宋楊億《傀儡詩》:「鮑老當筵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當,若教鮑老當筵舞,轉覺郎當舞袖長。」[4]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中提到了4種傀儡:「弄懸絲傀儡(起於陳平六奇解圍)、杖頭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兒後生輩為之)。凡傀儡敷演煙粉靈怪故事、鐵騎公案之類,其話本或如雜劇,或如崖詞,大抵多虛少實,如巨靈神朱姬大仙之類是也。」[5]
在亞洲不少地區,傀儡戲原本最重要的功能是驅除邪煞,這種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到現在驅除邪煞變成民間傀儡戲主要的功能之一。這種特殊的社會功能,使傀儡戲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這也是傀儡戲跟其他種類的戲劇非常不同的地方。
種類
編輯特攝
編輯木偶戲被攝制後,用於電視、電影放映,一般被歸入特攝。
[編]
外部連結
編輯- Puppetry Art Center of Taipei 台北偶戲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台灣的傀儡戲 - 政治大學圖書館
- 傀儡戲 - 中華百科全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公益財團法人東洋文庫 中國木偶戲關聯照片數據庫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魁儡戲-走關(9之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宜蘭縣福龍軒傀儡劇團演出,呂炳川錄製,臺灣音樂館典藏
- ^ 段安節撰《樂府雜錄·傀儡子》載:「自昔傳云:『起於漢祖在平城為冒頓所圍,其城一面,即冒頓妻閼氏,兵強於三面。壘中絕食,陳平訪知閼氏妒忌,即造木偶人,運於機關,舞於郫間。閼氏望,謂是生人,慮其城下,冒頓必納妓女,遂退軍。』……後樂家翻為戲。」
- ^ 《顏氏家訓·書證》篇:「或問:『俗名傀儡子為郭禿,有故實乎?』答曰:『《風俗通》云:諸郭皆諱禿,當是前世有姓郭而病禿者,滑稽調戲,故後人為其像,呼為郭禿。』」《樂府雜錄》「傀儡子」條載:「其引歌舞有郭郎者,發正禿,善優笑,閭里呼為郭郎,凡戲場必在俳兒之首也。」
- ^ 徐嘉瑞《金元戲曲方言考補遺》:「鮑老,滑稽腳色。曲牌有《鮑老催》、《耍鮑老》。農村演《大頭和尚戲柳翠》,大頭和尚臃腫郎當即鮑老也…… 昆明 之語謂臃腫郎當之人曰鮑老。」
- ^ 《漁隱叢話》前集卷五五
- ^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