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仙橋村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董家河鄉東部的一個行政村,東經113°57',北緯32°10'。四季分明,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因位於鄉中最東,改革開放前也稱為「東方紅」。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此小河中放鴨子,在此小橋上睡着了,醒來發現鴨子已變成天鵝飛走了,此橋也因此而得名。現在,馬路旁的古睡仙橋猶存,橋邊有一個大柳樹,樹徑一米有餘。

睡仙橋緊挨南灣湖,位於南灣湖和正在建設的大壩口水庫中間。東接南灣鄉金家橋,北挨着劉灣村,北靠遊河鄉姚灣村、姚嶺村,南鄰南灣湖。睡仙橋村多山,村民均居住與山谷的村道旁。村內多梯田,亦位於山谷中,小溪從村落中穿過流入南灣湖。生產隊均依照位於不同的山谷而分。山川水秀風景優美,但是目前村中山脈被採石場破壞不少,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和農業。這可從google earth上看到大片白花花的採石場。

交通

編輯

睡仙橋村的主幹道為董家河鄉鄉道,是董家河鄉和溮河港鄉山內通向信陽市中心的必經之路,為柏油路面,穿睡仙橋街而過。另外各生產隊有鄉道通往臨近村落。在1980年代前出入董家河鄉的公路經過臨近的遊河鄉姚灣村,然後再通向鄉政府所在地及西部山區。後由於地方政治原因,姚灣村欲強收過路費,董家河鄉道遂改道,全部穿通鄉鎮以東的所有村落,並逐步帶動沿線村落的經濟。這也導致了姚灣村交通的相對落後。

採石場對村落經濟的影響:在2003年起石場大片無序開採,主要是迎合了當時修建高速路的需要,高速路修剪完畢後由於信陽大力投資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這些採石場依舊興旺。在2007年到2009年信陽進行六城聯創的過程中,為了發展南灣湖的旅遊業,南灣湖周邊的四個鄉:董家河、溮河港鄉、譚家河鄉和南灣鄉的石礦要求全部取消,但是睡仙橋位於信陽市郊,具有運費優勢,山大石優,又臨近遊河鄉具有政策的空隙。在利益的趨勢下在睡仙橋和遊河鄉交界處存在大量的採石場。他們填田砍樹,開山炸石。這些在地方政府主導下的採石場深刻的影響着農戶的生活。一方面由於土地公有制和農村的衰敗,當地農民想將土地甩出去獲得一小部分補償款並在石場打工,另一方面他們又對這片土地熱愛,擔憂以後的保障。這些心理深刻的影響這個傳統農村的變革。

經濟

編輯

本村經濟主力主要是採石場,臨近鄉道的採石場由於政策原因被停止,但是第四生產隊、第五生產隊、第七生產隊的臨近遊河鄉部分還在政策和關係的縫隙中大量開採。

主要農產品有板栗茶葉蔬菜水稻等,水果有水蜜桃櫻桃獼猴桃柿子等。睡仙橋村的板栗和茶葉尤佳。禽蛋肉類均為無公害綠色。

野生動物

編輯

由於近些年環境保護加強,野生動物也變多了。常見野兔野豬野鴨大雁斑鳩鷓鴣果子狸豬獾松鼠、各種蛇類等,也會偶遇野羊。在1990年代上半葉及其之前,亦會有出沒。

景點

編輯
  • 鐵佛寺:遺址在睡仙橋村七隊最高峰上,毀於文革。有二零九微波站建於遺址旁。遺址處尚有殘存佛像和僧塔遺址,現在還可以在小學和村支部中找到鐵佛寺的一些座椅等物。不過現在下面有採石場。
  • 二零九微波站:二零九微波站曾是睡仙橋的標誌性建築,在七隊。在村中各個山頭天晴時皆可看到。它立於高山之巔,下鄰懸崖。天線直衝雲霄,紅色大鼓狀的收發裝螺旋放置朝向四面。睡仙橋小學常請微波站工作人員作為校外輔導員。進入二十一世紀,該微波站撤銷。
  • 南灣湖:睡仙橋街道臨近南灣湖畔,兩邊山峰險峻。是垂釣和游泳的好去處。時見漁民在此結網捕魚。現在旁邊有一個農家樂南湖山莊,景色宜人。
  • 快過嶺:是幾座大山之間的一個溝坳,長約兩千米。兩旁高山林立,樹木森森,泉水叮咚。即使夏天亦有涼氣。此處常有蒼鷹安家。所謂「快過」,即這個地方是出山的快道。在抗日戰爭時,此處高山也是躲避鬼子的好去處,現尚存胡家炮樓的遺址。不過快過的另一層含義則是提醒過往商旅快步通過,因為此處在解放前常有土匪出沒。快過嶺原有一個橫跨山谷鄉道的引水天渠,亦是睡仙橋一大景觀,後由於拓寬路面,於2011年夏天拆除。
  • 祖師頂:祖師頂位於四隊和五隊交界處,於鐵佛寺、狼洞山、犁鏵寨彎隔山相望。解放前曾有太上老君的祠堂。在祖師頂上可清楚看見南灣湖及湖中諸島。
  • 狼洞山:位於睡仙橋五隊和姚嶺交接處,馬家嶗背後。曾有狼洞數處。狼在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還時常造訪馬家嶗住戶的庭院。後該山開礦,將該處炸掉,不復見狼。
  • 犁鏵寨:位於睡仙橋三隊,因山勢起伏,形狀如同犁鏵而得名。
  • 大崗嶺:位於睡仙橋村二隊與臨近劉灣村的交界處。該處地勢險峻,可俯瞰睡仙橋村的蒼蒼群山,鄉道如絲帶串起民居。這也是董家河鄉道的險要之處。雪天和凍雨時該處十分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