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盟內蒙古的一個,位於察哈爾省南部,南鄰河北。1958年10月併入錫林郭勒盟

歷史 編輯

清朝時為八旗察哈爾。設都統、副都統各一,分管左翼、右翼。各旗設總管府。

察哈爾省
綏遠省

1928年9月,察哈爾特別區改為察哈爾省。察哈爾右翼4旗(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鑲藍旗)和左翼4旗(正藍旗、正白旗、鑲白旗、鑲黃旗)同時歸屬察哈爾省;豐鎮、涼城、興和、陶林、集寧5縣劃入綏遠省。1937年3月,察哈爾右翼4旗(亦稱綏東4旗)劃歸綏遠省管轄。

1935年底,日軍完全佔領了察哈爾左翼四旗、四牧群及察哈爾省口北各縣、設治局。1936年1月,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德穆楚克棟魯普在日本關東軍的支持下將察哈爾部改建為察哈爾盟,盟公署駐張北縣城,下轄正藍旗鑲白旗正白旗鑲黃旗明安旗商都旗太僕寺左翼旗太僕寺右翼旗共計8旗。1937年10月,侵華日軍將壩上8縣(張北商都崇禮康保寶源多倫化德尚義)劃歸察哈爾盟管轄。察哈爾盟先後隸屬於:1936年5月蒙古軍政府,1937年10月蒙古聯盟自治政府,1939年9月蒙古聯合自治政府,1941年8月蒙古自治邦政府。1942年,蒙古自治邦政府將多倫淖爾匯宗寺善因寺的屬戶單獨編為多倫淖爾旗,將原喇嘛印務處改建為旗公署。

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仍設立察哈爾盟這一建制形式,原所轄八個縣劃歸察哈爾省察北專署。1945年11月27日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成立之後就派出了工作隊,開展察哈爾盟旗的民族自治運動,建立自治運動聯合會各級組織和各級民主自治政府。1946年3月26日至4月1日,察哈爾盟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在明安旗女子部(偽察哈爾盟女子中學)校址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各旗支組織選派的包括各階層的代表200餘人。大會選出各階層代表組成的盟政府委員9人,候補委員2人,察哈爾盟民主自治政府宣告成立,隸屬於察哈爾省。盟治所設於明安旗道英海日罕。陳炳宇當選為察哈爾盟盟長,哈斯敖其爾色伯格扎布為副盟長。大會選舉蘇劍嘯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察盟分會主任,拉木扎布為副主任。察哈爾盟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後,建立健全了機構設置,開展建立各旗、蘇木政權工作。1946年春,各旗人民代表大會相繼召開,民主選舉各旗旗長,正式成立了正藍旗、明安旗、太僕寺右旗、多倫淖爾旗、正白旗、鑲白旗、太僕寺左旗、商都旗、鑲黃旗等9個旗民主政府。為了確保社會秩序的穩定和政府工作的順利進行,盟政府決定由察盟各旗抽調15到20人自帶槍馬到盟政府集中,迅速成立一支百人左右的盟政府警衛隊。解放戰爭開始後,察盟警衛隊人員全部補充到了內蒙古人民自衛軍騎兵第16師。

1946年7月察哈爾盟改由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領導。1946年11月,察哈爾盟改由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察錫地方行政委員會領導。1947年5月1日察哈爾盟由內蒙古自治政府領導。1948年4月,撤銷多倫淖爾旗建制。

1949年3月15日,在集寧成立綏東四旗蒙旗辦事處,設主任、副主任各1人,統一領導綏東四旗蒙古工作。1950年1月,綏遠省人民政府撤銷綏東四旗蒙旗辦事處,建立以正紅旗為中心的東四旗中心旗(盟級建制),並將鑲藍、鑲紅兩旗合為鑲藍鑲紅聯合旗。東四旗中心旗除管理正紅旗政務外,還領導正藍旗鑲藍鑲紅聯合旗。1954年3月,東四旗中心旗建制撤銷,正紅旗改稱察哈爾右翼後旗,正黃旗改稱察哈爾右翼前旗,鑲藍鑲紅聯合旗與陶林縣合併後改稱察哈爾右翼中旗,均劃歸平地泉行政區人民政府領導。

1949年3月,內蒙古自治政府明安旗太僕寺右旗合併為明安太右聯合旗,將商都旗鑲黃旗合併為商都鑲黃聯合旗,將正白旗和鑲白旗合併為正鑲白聯合旗。1950年察哈爾盟政府遷駐寶昌縣,原屬察哈爾省察北專區的寶昌、多倫、化德3縣劃入察哈爾盟,轄3縣5旗。

1954年,察哈爾盟民主政府改稱察哈爾盟人民政府。1955年9月,察哈爾盟人民政府改稱察哈爾盟人民委員會。1957年1月太僕寺左旗改稱太僕寺旗寶昌縣撤銷,部分轄區併入太僕寺旗;正白鑲白聯合旗改稱正鑲白旗;明安太右聯合旗撤銷,原明安太右聯合旗部分轄區和原寶昌縣部分轄區併入正鑲白旗;原明安太右聯合旗及原寶昌縣轄區各一部分併入正藍旗;商都鑲黃聯合旗改稱商都鑲黃旗;察哈爾盟轄2縣、4旗。

1958年4月,察哈爾人民委員會改稱察哈爾盟公署,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的派出機構,不再行使一級地方政權的職能。1958年10月,察哈爾盟建制撤銷,所轄旗縣併入錫林郭勒盟

註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內蒙古自治區志·政府志》第三章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時期地方政府 第二節 錫林郭勒盟和察哈爾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