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二世 (俄羅斯)
此條目缺少有關遇刺的資訊。 (2024年7月6日) |
尼古拉二世(俄語:Николай II,羅馬化:Nikolay II;1868年5月18日—1918年7月17日,儒略曆1868年5月6日-1918年7月4日),全名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羅曼諾夫(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Романов,羅馬化:Nikolay II Aleksandrovich Romanov),俄羅斯帝國末代皇帝,兼任芬蘭大公和波蘭國王,在位時間1894年—1917年。
尼古拉二世 Николай II | |||||
---|---|---|---|---|---|
全俄羅斯帝國皇帝 | |||||
統治 | 1894年11月1日-1917年3月15日(22年134天) | ||||
加冕 | 1896年5月26日 | ||||
前任 | 亞歷山大三世 | ||||
繼任 | 無(二月革命) 米哈伊爾二世(未正式繼位) 李沃夫大公(臨時部長主席) | ||||
波蘭國王 | |||||
統治 | 1894年11月1日-1916年1月16日(21年76天) | ||||
前任 | 亞歷山大三世 | ||||
繼任 | 無(波蘭攝政王國) | ||||
芬蘭大公 | |||||
統治 | 1894年11月1日-1916年1月16日(21年76天) | ||||
前任 | 亞歷山大三世 | ||||
繼任 | 腓特烈·卡爾(國王當選人) | ||||
出生 | 1868年5月18日 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亞歷山大宮 | ||||
逝世 | 1918年7月17日 蘇維埃俄國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別墅 | (50歲) ||||
安葬 | |||||
配偶 | 黑森-達姆施塔特的艾莉克絲 | ||||
子嗣 | 歐嘉·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 塔季揚娜·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 瑪麗亞·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 阿納斯塔西婭·羅曼諾娃女大公 阿列克謝·羅曼諾夫皇儲 | ||||
| |||||
王朝 | 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羅曼諾夫王朝 | ||||
父親 | 亞歷山大三世 | ||||
母親 | 丹麥的達格瑪 | ||||
宗教信仰 | 俄羅斯正教會 | ||||
簽名 |
他生涯早期經歷俄羅斯帝國經濟大崛起的時代[1],同時堅信君主專制,反對任何形式的民主改革。1904年出兵滿洲,引發日俄戰爭,失敗後發生的「流血星期日」事件引爆了1905年俄國革命。為了穩定國內形勢,他任命謝爾蓋·維特主持政府,宣佈實行君主立憲制,但限制杜馬的權力與作用,引起普遍不滿。1906年又任命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進行土地改革,但在宮廷中親信格里戈里·拉斯普京等人。他主導俄國政府陷入巴爾幹問題,因此一戰爆發時不顧民怨,下令參戰造成九百萬士兵傷亡,最終導致1917年先後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俄國內戰期間,尼古拉二世被布爾什維克的革命軍軟禁,隨後在其住所被布爾什維克宣判了他統治期間所犯罪行,隨後他與他的家人被布爾什維克執行處決,俄羅斯最後的皇帝和整個羅曼諾夫王朝就此滅亡[2][3],帝俄時代結束。
主流觀點認為他為俄羅斯帝國的覆滅應承擔主要責任,但他仍然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富有爭議的人物之一。
生平
編輯早年
編輯尼古拉二世生於俄國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皇帝亞歷山大三世與皇后瑪利亞(丹麥公主達格瑪)的長子。
青少年時期的尼古拉因為身體虛弱,並沒有受到父親亞歷山大三世的喜愛。但作為皇室成員,他依然得到了嚴格的教育,會說流利的德語、法語和英語。
1881年3月13日,他的祖父亞歷山大二世在聖彼得堡死於民意黨的刺殺後,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繼位為皇帝,他也進位為皇太子。
皇太子時期,為西伯利亞鐵路建設委員會主席。1888年,皇室成員們在波爾基附近遭遇列車脫軌事故,雖然有驚無險,但亞歷山大三世身心俱疲,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尼古拉開始主持國家大事。1891年,前往海參崴主持出席西伯利亞鐵路開工儀式時,順路訪問日本,於大津遇襲,史稱「大津事件」。
在位時期
編輯從19世紀末起,以重工業為中心的俄羅斯工業體系得到完善。高速成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與落後的第一產業之間產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1895年與德皇威廉二世和法國總理亞歷山大·里博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給大清,因俄國在東亞令日本就範的行為令朝鮮出現了親俄派,朝鮮皇室企圖利用俄國的影響力反對親日勢力,導致了乙未事變。
1896年5月26日,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清廷命李鴻章為專使,王之春為副使,贈俄皇頭等第一品御賜雙龍寶星。之後,清與俄訂新約,此時李鴻章尚未回國,俄駐華大使喀希呢以密約方式請求總署奏請,獲得批准。約成,俄派遣貴族鄔多穆斯契以報謝加冕使的名義來北京,提議成立華俄銀行,清廷命許景澄與俄結華俄道勝銀行契約,清廷出股本銀五百萬兩,與俄合辦。又成立中國東三省鐵路公司,立條例九章,其第二章銀行業務之第十項,規定對於中國之業務:一,領收中國內之諸稅;二,經營地方及國庫有關係之事業;三,鑄造中國政府允許之貨幣;四,代還中國政府募集公債之利息;五,佈設中國內之鐵道電線,並訂結東清鐵道會社條約,以建造鐵路與經理事宜悉委銀行。[4]
加冕儀式後的幾天,莫斯科郊外霍登卡平原的即位紀念慶祝會場由於排隊等候發放麵包和飲料的民眾太多而發生推擠造成踩踏事故,史稱「霍登卡練兵場慘案」,這起事件共造成1282人死亡,但俄皇尼古拉斯二世和皇后卻仍然若無其事地出席慶祝活動,對事件的反應被國民認為是「冷淡」、「漠不關心」,引起了俄羅斯國民、特別是貧困階層的反感。
1899年,俄皇尼古拉斯二世命令興辦聖彼得堡工藝學院(今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
1900年,鎮壓義和團之後,尼古拉二世派軍參與八國聯軍,入侵大清順天府,佔領滿洲,並在朝鮮半島和滿洲與日本爭奪權益,導致1904年的日俄戰爭。1905年,旅順被日本攻克之後,聖彼得堡發生「血腥星期日」事件,1905年革命就此爆發。之後雖因斯托雷平改革而暫時度過難關,但是又陷入更複雜的巴爾幹半島問題。
海牙和平會議
編輯1898年,尼古拉二世提議並呼籲制定了著名的荷蘭海牙國際法公約(1899和1907年)。因此,1901年尼古拉二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俄國參戰、二月革命
編輯1914年,尼古拉二世帶領俄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戰況不利,德國及奧匈帝國很快反攻佔領俄屬波蘭至1917年德軍已攻至白俄中部及波羅的海地區,以及糧食困難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滿。當時,因皇太子阿列克謝患有血友病,尼古拉二世的多數時間隱居在聖彼得堡的沙皇村和黑海,與家人待在一起。由於皇后寵信被稱為「顛僧」的拉斯普京,他不斷和皇后周圍的宮女私通,並利用迷信誘騙皇后為其私通合理化,引起年輕貴族和軍官團的不滿,尼古拉二世失去了軍人、官僚和資本家的支持。拉斯普京在1916年末被俄羅斯貴族合謀刺死。
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私底下協助列寧從瑞士穿過德國領土,經芬蘭回國,讓其發動革命,以使俄國退出戰爭[5][6][7]。3月,聖彼得堡市民發動反飢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
退位與死亡
編輯二月革命爆發,尼古拉二世在3月15日(儒略曆3月2日)退位,越過其子阿列克謝皇儲,傳位給弟弟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但大公並未立即接受皇位。而隨着俄國臨時政府接管俄羅斯帝國,創建俄羅斯共和國,羅曼諾夫王朝實質滅亡。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英皇佐治五世拒絕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國避難[8],於是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家族被布爾什維克軍隊逮捕,囚禁於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別墅。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近10人被領至一廢棄教室內,契卡人員使用手槍和刺刀將全家集體處決[2][3]。事後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毀,殘餘骨渣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
伊帕切夫別墅於1977年7月時被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黨委第一書記的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奉命拆除[9],後來他在自己於1990年出版的回憶錄中表示對此感到羞愧。
死因及遺體
編輯聖尼古拉二世 | |
---|---|
殉教者 皇帝尼古拉二世 熱忱者 皇帝尼古拉二世 | |
敬禮於 | 正教會 |
封聖 | |
主要朝聖地 | 葉卡捷琳堡諸聖堂 |
瞻禮 | 17 July |
關於俄國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具體的死因,一些證據指向當時的蘇聯紅軍[2][10],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契卡」(由捷爾任斯基在列寧支持下主持成立於1917年12月20日,並由人民代表大會宣佈正式建立)。關於這一組織的宗旨,其領袖捷爾任斯基稱:「我們代表的就是自我組織的恐怖主義——這話要先說清楚。」「紅色恐怖包括了實施恐怖政治,逮捕和消滅階級敵人,消滅他們的階級聯盟,消滅他們在革命前所的扮演的角色。」並在成立後不久即開始組建自己的安全部隊。由於這一組織擁有紅軍領導階層賦予的近乎完全自主的恐怖權力,因此在當時除遜位的皇帝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未經任何司法審判即被處決。蘇俄給人的恐怖主義統治風格印象亦要歸咎於這一組織。
1990年代,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遺體被重新找到,並經DNA檢測得到確認。只有阿列克謝和一位公主(身份不詳,有一說是三公主瑪莉亞女大公)的遺體未被發現。1998年7月17日,根據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命令,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遺體被隆重安葬在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大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俄羅斯正教會追封為殉教聖徒。
2007年11月25日《紐約時報》報導,蘇聯時期的檔案中,有行刑者回憶處決過程的祕密報告。一群業餘人士分析報告後發現,線索就在行刑隊帶頭者雅可夫·尤洛夫斯基的證詞中。尤洛夫斯基表示,其他皇室成員或支持者未來尋找尼古拉二世一家遺骸時,會將目標設定為11具遺體;他們為了混淆視聽,故意將其中兩具屍體焚毀,並埋在另一個地點。這群業餘人士根據線索,在距離當初發現九具遺體地點約60公尺的樹林裏,發現大抵燒得焦黑的兩具骨骸,裏面還夾雜子彈和盛裝強酸罐子的碎片,強酸應是用來毀屍滅跡。這些殘骸發現時的樣子和最早發現的九具屍體類似。
2008年4月,負責領導DNA鑑定團隊的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伊格列·羅革耶夫(Evgeny Rogaev)接受採訪時,根據去年的DNA鑑定研究得知,尼古拉二世全部的孩子,連之前都傳說逃過一劫的安娜斯塔西亞,幾乎都能夠被證實被殺,一個都沒有留下來[11]。
2008年7月,俄國檢察總長辦公室發表聲明說:「使用三種遺傳檢驗完整進行的DNA研究結果證實了一種假設,即第二座墓穴埋葬了瑪利亞女大公和阿列克謝皇太子的遺體。」在這項宣佈作出之後數小時,俄羅斯東正教徒將舉行儀式,以哀悼尼古拉二世與家人1918年7月17日凌晨遭處決90週年。
2008年10月1日,俄羅斯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佈他的家族是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俄國當局正式推翻有關羅曼諾夫皇族罪有應得的觀念,而此一皇族所遭指控的罪名正是90年前布爾什維克革命以及將尼古拉二世一家處死的重要正當性依據。最高法院發言人奧金佐夫說:「本院主席團宣佈,對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鎮壓毫無理由,並恢復他們的名譽[12][13][14][15]。」
2009年3月,由於DNA檢測技術突飛猛進,根據屍體鑑定結果,已經確定阿列克謝皇儲與瑪莉亞女大公遭到殺害,俄羅斯皇室無一人倖免,全數滅門[16]。
婚姻與子女
編輯1894年11月26日在聖彼得堡冬宮娶黑森和萊茵大公國的維多利亞·愛麗絲·海倫娜·路易絲·比阿特麗絲郡主(Victoria Alice Helena Louise Beatrice), 或稱亞歷克斯公主,俄羅斯名為亞歷山德拉·費奧多羅芙娜。二人於一個婚禮上彼此一見鍾情,但由於亞歷克斯信奉路德宗,不願改信俄羅斯東正教,加上尼古拉二世父母不喜歡亞歷克斯的內向性格,二人一直未能成婚。直到後來亞歷山大三世身體每況愈下,他希望尼古拉盡快有子嗣,最終同意二人婚事。 最終家族成員全體皆於1918年7月17日死於革命,無人倖存。
尼古拉二世與亞歷山德拉皇后育有五名子女:
肖像 | 名字 | 出生日期 | 去世日期 | 備註 |
---|---|---|---|---|
奧爾加女大公 | 1895年11月15日[儒略曆11月3日] | 1918年7月17日 | 終年22歲,8個月零3天 | |
塔季揚娜女大公 | 1897年6月10日[儒略曆5月29日] | 1918年7月17日 | 終年21歲,1個月零8天 | |
瑪麗亞女大公 | 1899年6月26日[儒略曆6月14日] | 1918年7月17日 | 終年19歲零22天 | |
安娜斯塔西亞女大公 | 1901年6月18日[儒略曆6月5日] | 1918年7月17日 | 終年17歲零1個月 | |
阿列克謝皇儲 | 1904年8月12日[儒略曆7月30日] | 1918年7月17日 | 終年13歲11個月零6天 |
祖先
編輯先祖 | ||||||||||||||||||||||||||||||||||||||||||||||||||||||||||||||||||||||||||||||||||||||||||||||||||||||||||||||||||||||||||||||||||||||||||||||||||||||||||||||||||||||||||||||||||||||||||||||||||||||||||||||||||||||||||||||||||||||||||||||||||||||||||||||||||||||||||||||||||||||||||||||||||||||||||||||||||||||||||||||||||||||||||||||||||||||||||||||||||||||||||||||||||||||||||||||||||||||||||||||||||||||||||||||||||||||||||||||||||||||||||||||||||||||||||||||||||||||||||||||||||||||||||||||||||||||||||||||||||
---|---|---|---|---|---|---|---|---|---|---|---|---|---|---|---|---|---|---|---|---|---|---|---|---|---|---|---|---|---|---|---|---|---|---|---|---|---|---|---|---|---|---|---|---|---|---|---|---|---|---|---|---|---|---|---|---|---|---|---|---|---|---|---|---|---|---|---|---|---|---|---|---|---|---|---|---|---|---|---|---|---|---|---|---|---|---|---|---|---|---|---|---|---|---|---|---|---|---|---|---|---|---|---|---|---|---|---|---|---|---|---|---|---|---|---|---|---|---|---|---|---|---|---|---|---|---|---|---|---|---|---|---|---|---|---|---|---|---|---|---|---|---|---|---|---|---|---|---|---|---|---|---|---|---|---|---|---|---|---|---|---|---|---|---|---|---|---|---|---|---|---|---|---|---|---|---|---|---|---|---|---|---|---|---|---|---|---|---|---|---|---|---|---|---|---|---|---|---|---|---|---|---|---|---|---|---|---|---|---|---|---|---|---|---|---|---|---|---|---|---|---|---|---|---|---|---|---|---|---|---|---|---|---|---|---|---|---|---|---|---|---|---|---|---|---|---|---|---|---|---|---|---|---|---|---|---|---|---|---|---|---|---|---|---|---|---|---|---|---|---|---|---|---|---|---|---|---|---|---|---|---|---|---|---|---|---|---|---|---|---|---|---|---|---|---|---|---|---|---|---|---|---|---|---|---|---|---|---|---|---|---|---|---|---|---|---|---|---|---|---|---|---|---|---|---|---|---|---|---|---|---|---|---|---|---|---|---|---|---|---|---|---|---|---|---|---|---|---|---|---|---|---|---|---|---|---|---|---|---|---|---|---|---|---|---|---|---|---|---|---|---|---|---|---|---|---|---|---|---|---|---|---|---|---|---|---|---|---|---|---|---|---|---|---|---|---|---|---|---|---|---|---|---|---|---|---|---|---|---|---|---|---|---|---|---|---|---|---|---|---|---|---|---|---|---|---|---|---|---|---|---|---|---|---|---|---|---|---|---|---|---|---|---|---|---|---|---|---|---|---|---|---|---|---|---|---|---|---|---|---|---|---|---|---|---|---|---|---|---|---|---|---|---|---|---|---|---|---|---|---|---|---|---|---|---|---|---|---|---|---|---|---|---|---|---|---|---|---|---|---|---|---|---|---|---|---|---|---|---|---|---|---|---|---|
|
流行文化
編輯影視
編輯- 文獻紀錄片《末代沙皇》
- 電影《宮廷秘史》
- 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
- 電影《金牌特務:金士曼起源》
註釋
編輯- 尼古拉二世將皇位傳給其弟弟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某些來源將米哈伊爾大公稱為俄羅斯帝國最後一代皇帝米哈伊爾二世。但是從法律意義上分析,米哈伊爾本人拒絕繼承皇位,沒有簽署任何即位文件,沒有舉行登基儀式,所以尼古拉二世才是俄羅斯帝國最後的皇帝。
參考文獻
編輯- ^ Пчелов Е. В. Династия Романовых: генеалогия и антропонимика // 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 — 2009. — № 6. — С. 76—83. Архивировано 15 4月 2019 года.
- ^ 2.0 2.1 2.2 Template:БСЭ3
- ^ 3.0 3.1 Чин канонизации новопрославленных святых состоялся в Храме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Православие.ru.
- ^ 清史稿,志一百二十八,邦交ㄧ,俄羅斯
- ^ Wiegrefe, Klaus; Altenhöner, Florian; Bönisch, Georg; Buschke, Heiko; Pyljow, Wladimir; Zeller, Anika. : Revolutionär Seiner Majestät. Spiegel Online. 2007-12-10, 50 [2019-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3).
- ^ 列寧利用德皇專列秘密回俄搞革命. [2010-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Alan Moorehea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New York: Harper (1958), pp. 183–187
- ^ Durrant, Nancy. Exhibition: Russia: Royalty and the Romanovs at the Queen’s Gallery, Buckingham Palace. The Times. 2018-10-27 [2019-08-11]. ISSN 0140-04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0) (英語).
- ^ Chronology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11-19.
- ^ ЧИН КАНОНИЗАЦИИ НОВОПРОСЛАВЛЕННЫХ СВЯТЫХ СОСТОЯЛСЯ В ХРАМЕ ХРИСТА СПАСИТЕЛЯ. Православие.ру. [2022-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10) (俄語).
- ^ DNA證實俄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滅門 末代公主之謎得解. [2008-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9).
- ^ 俄法院為末代沙皇家族平反 - 大紀元.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08-10-01 [2019-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1) (中文(臺灣)).
- ^ Russia's last tsar rehabilitated. 2008-10-01 [2019-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6) (英國英語).
- ^ Last tsar’s family rehabilitated 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12-28.
- ^ Schwirtz, Michael. Court Rehabilitates Status of a Czar and His Family. The New York Times. 2008-10-01 [2019-08-1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9) (美國英語).
- ^ DNA proves Bolsheviks killed all of Russian czar's children - CNN.com. www.cnn.com. [2019-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03).
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 出生於:1868年5月18日逝世於:1918年7月17日
| ||
---|---|---|
統治者頭銜 | ||
前任: 父親亞歷山大三世 |
俄羅斯帝國皇帝 1894年—1917年 |
繼任: 俄國二月革命發生,帝制被推翻。 法定繼承人米哈伊爾二世 格奧爾基·葉夫根耶維奇·李沃夫(3月23日 - 7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