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植物擬態
由Cohaf在話題新條目推薦討論上作出的最新留言:6 年前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植物擬態曾於2018年9月14日通過新條目推薦投票,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
本條目有內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頁面「Mimicry in plants」(原作者列於其歷史記錄頁)。 |
植物擬態是2018年第37週的每週翻譯條目,原文在en:Mimicry in plants。 如果您有意貢獻,歡迎投票選出您想要翻譯的條目。您也可以加入翻譯者列表。 |
新條目推薦討論
- 在演化生物學中,植物模擬其他生物的行為被稱為什麼?
- 植物擬態條目由Super Wang(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Super Wang(討論 | 貢獻),屬於「botany」類型,提名於2018年9月10日 02:03 (UTC)。
- 說明:2018-37每周翻譯作品,請關注。--隔壁超級王 「♂」Wang Next Door 2018年9月10日 (一) 02:03 (UTC)
- (+)支持符合標準。--Cohaf(留言) 2018年9月10日 (一) 02:04 (UTC)
- (+)支持:符合標準。 --「 首都巡警 」 ☎110 2018年9月10日 (一) 04:36 (UTC)
- (+)支持符合標準,這類條目不好太寫的,感謝編者貢獻。太假真人 2018年9月10日 (一) 04:45 (UTC)
- (+)支持:條目已達標,內容很充實。仔細閱讀後,這一票真值。--ヌーブ・ウェインだからね™こちらへどうぞ 2018年9月10日 (一) 05:26 (UTC)
- (!)意見:感謝貢獻,不過翻譯的痕跡有點重,有些學術名詞不精確,我代為修了一些,希望主編能再校對一次。--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9月10日 (一) 05:44 (UTC)
- 有一處翻譯錯誤,已代為修正。 --🐕🎈(實用主義大於天) 2018年9月10日 (一) 05:51 (UTC)
- 我也修改了一處,又編輯衝突了一次,但是是我用軟件的錯。--Cohaf(留言) 2018年9月10日 (一) 05:53 (UTC)
- 不太理解您為什麼那麼在意編輯衝突。當前網站對編輯衝突的判定本身是有問題的,如果你很在乎,為什麼不提議改善自動合併功能。 --🐕🎈(實用主義大於天) 2018年9月10日 (一) 06:09 (UTC)
- @Inufuusen:我是用wikiplus編輯的,所以編輯衝突我的編輯會完全不見,所以需要重新輸入。希望理解。--Cohaf(留言) 2018年9月10日 (一) 06:13 (UTC)
- 原來如此。我以為都像現在的網頁版一樣就算做不到智能合併,至少也能列出雙方的區別,允許人手工合併呢。我今後儘量多預覽少提交吧。不過想大幅改善還是應當改進自動頁面合併功能(當修改的內容在不同段落時自動合併),想有效解決還需要改善Wikiplus對衝突的處理。 --🐕🎈(實用主義大於天) 2018年9月10日 (一) 06:20 (UTC)
- @Cohaf:既然知道有編輯衝突您的編輯會完全不見的問題,為什麼在按下「發佈更改」前,不先把自己的話複製起來呢?或是一開始就先在記事本上編輯,然後才複製、貼上、「發佈更改」呢?-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9月10日 (一) 07:18 (UTC)
- @克勞棣:windows10好像沒有notepad。手機也沒有。--Cohaf(留言) 2018年9月12日 (三) 00:10 (UTC)
- 我大修了一次,幾乎是重寫了....目前應該是沒有大問題了,鼓勵性(+)支持,畢竟翻譯此類條目不易,而且這條是很有趣、重要的主題,但恕我直言,原本的版本翻譯痕跡很重,有些文句難以看懂,還有些明顯錯誤,不過這不能全怪主編,因為這篇的英文版質量就不太好,很多地方沒講清楚,也有寫錯之處,建議遇到這種英文版不清楚的,應該參考原始文獻編寫,不用照翻英文版。主編對這主題有興趣的話,不妨多閱讀累積後,來寫動物的擬態,除了大家熟知的貝氏與穆氏外,尚有30多種,無毒擬態成有毒已經不稀奇了,連有毒擬態成無毒的都有。--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9月10日 (一) 07:01 (UTC)
- 確實。維基百科翻譯中常會遇到本身就很奇怪的英文,畢竟維基百科條目不可能全都充分被校閱維護。正因為如此翻譯條目絕不比自己編寫更簡單。 --🐕🎈(實用主義大於天) 2018年9月10日 (一) 07:17 (UTC)
- 我大修了一次,幾乎是重寫了....目前應該是沒有大問題了,鼓勵性(+)支持,畢竟翻譯此類條目不易,而且這條是很有趣、重要的主題,但恕我直言,原本的版本翻譯痕跡很重,有些文句難以看懂,還有些明顯錯誤,不過這不能全怪主編,因為這篇的英文版質量就不太好,很多地方沒講清楚,也有寫錯之處,建議遇到這種英文版不清楚的,應該參考原始文獻編寫,不用照翻英文版。主編對這主題有興趣的話,不妨多閱讀累積後,來寫動物的擬態,除了大家熟知的貝氏與穆氏外,尚有30多種,無毒擬態成有毒已經不稀奇了,連有毒擬態成無毒的都有。--Wikimycota~receptor/genome 2018年9月10日 (一) 07:01 (UTC)
- @Inufuusen:我是用wikiplus編輯的,所以編輯衝突我的編輯會完全不見,所以需要重新輸入。希望理解。--Cohaf(留言) 2018年9月10日 (一) 06:13 (UTC)
- 不太理解您為什麼那麼在意編輯衝突。當前網站對編輯衝突的判定本身是有問題的,如果你很在乎,為什麼不提議改善自動合併功能。 --🐕🎈(實用主義大於天) 2018年9月10日 (一) 06:09 (UTC)
- (+)支持:符合DYK標準。 --JimGrassroot(留言) 2018年9月10日 (一) 06:02 (UTC)
- (+)支持:條目達標。--DuhS 2018年9月10日 (一) 07:26 (UTC)
- @Cohaf、NickNYCN、NoobWayne、Inufuusen、JimGrassroot、@靖天子、Duhshala:感謝各位。這個條目在結果公佈兩天前我就開始翻譯了,但因現實生活脫不開身以及我家貓不聽話經常來騷擾我XD,以及我對植物學和擬態的不了解,所以翻譯質量並不如上一次的條目。總之謝謝各位。這個Credits應該把大家的名字都寫上。--隔壁超級王 「♂」Wang Next Door 2018年9月10日 (一) 08:03 (UTC)毒沙拉你的名字能再懶一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