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1888年创建的一所学校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英語: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SCNU),簡稱華南師大附中華師附中華附,是由廣東省教育廳華南師範大學雙重領導的省重點中學。學校是廣東省一所辦學成績較卓著的中學,也是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華師附中在2016年中國內地高中美國留學排行榜上位居第二十一。[1]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校本部正門
地址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
石牌校區(校本部):中山大道西1號
五山校區:五山路91號
類型公立中等學校
創辦日期1952年
校長姚訓琪
黨委書記姚訓琪
教師人數299人(2022年)
職員人數391人(2022年)
學生人數初一9個班,初二和初三每年級4個班,高中部每年級12個班(2019年)
校訓進德修業,格物致知
主管單位廣東省教育廳華南師範大學
學校網址http://www.hsfz.net.cn/
地圖

歷史 編輯

華師附中經歷了一系列更名與合校。學校最早的起源可追溯到1888年由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哈巴安德醫生在廣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創立的格致書院。從1888年到1952年,學校經過多次更名與合併(詳細更名與合併時間參見學校沿革年表)。

嶺南大學附中 編輯

前大學時期 編輯

 
格致書院創辦人哈巴醫生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哈巴安德(Andrew P. Happer)1844年來華後放棄行醫,致力於中國教育。[2][3] 哈巴首先提出以新教敘利亞學院(Protestant Syrian College,即現黎巴嫩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為藍本,為中國學生提供中英文教育,建立包括「一間預科學校,一間大學和一間醫學院」(an exact duplication of the Protestant Syrian College in its structure, having a preparatory school, a college and a school of medicine)。[4] 1886年4月30日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中央街23號成立學校董事會,並籌備學校。哈巴原來打算在北京或者上海設立學校,以增加學校影響力,但近400名廣東官員、鄉紳、學者的聯名請願函打動了哈巴。1888年,哈巴在廣州的沙基金利埠開設學校,中文名叫格致書院,英文名定為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一共有80人參加考試,錄取學生30人。3月28日正式開課。[5][4] 第一學年在該年12月結束。1889年3月招收第二屆,100名學生參加考試,錄取65人。[4] 書院的第三年半途而廢,因哈巴夫婦雙雙病重,沒有教師之下,被迫於1890年8月20日關閉學校。[4]

 
格致書院1900年全體學生合照

哈巴1901年回美國與董事會開會後,多方尋找其他城市復辦學院,但一直沒成功。多種因由下,董事會於1892年10月4日確定在廣州復校。香便文把格致書院和長老會下屬的寄宿神學學校培英書院合併,校址位於原培英所在的花棣(今花地)聽松園,合併後校名仍為格致書院。[6] 新學校並獲美國紐約州教育部門University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USNY,這是紐約州政府管理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的政府機構,紐約州教育廳(New York State Education Department)是其下屬部門,並非傳統意義的「大學」(University),與紐約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更非一回事)准許辦學,但除非特定條件並得USNY同意,不得發出學位。[7]。 1894年,書院正式復辦開學,2年制初級部有41名學生,3年制中級部有42名學生,4年制高級部有105名學生。高級部有兩個並行課程:神學與大學,但後者一個學生都沒有。董事會秘書兼司庫格蘭(William Henry Grant)1897年春從美國前來廣州,發現新學校過於側重神學,大學部一個學生都沒有,這也使哈巴非常不滿。為秉承格致書院的目標,在1899年,格致和培英分立,培英專注神學,格致集中辦科學教育。格致書院搬往廣州四牌樓福音堂。此時期,書院資金困難,幸得格蘭多方籌措,甚至捐出全部薪金,義務辦學。[6]

美國牧師尹士嘉(Oscar F.Wisner)接任書院第三任校監。當時之學制,根據清代科舉考試和美國中學的課程標準開設「廣學班」,四年畢業。[8] 「四年中學制,即是美國之中學制,至今如此,畢業生直接考進大學。」[6] 因書院原有設想是要開辦設備完備之大學,旋又將廣學班改稱大學預科。但自1888年始創,大學部始終沒有辦成,只在與培英合併時期短暫有隻實行神學教育之「大學」。1900年,發生義和團排外事件庚子事變,學校遷往澳門,租用荷蘭園二街張家花園為校舍,開辦大學預科,後附設小學和華僑學堂。[4][3] 1903年3月31日,學校改名嶺南學堂,英文名稱改為Canton Christian College,簡稱仍為C.C.C.(一說澳門時期只改英文名,中文名「嶺南學堂」於回遷廣州後才正式啟用[6])。澳門時期的畢業生陳廷甲考入西點軍校,並成為第一個從該校畢業的中國人。

學校仍致力於開辦大學。1904年,學校在珠江南岸的康樂村(今中山大學校址)買地,回遷廣州,10月正式開課。回遷後新學校仍主要為預科(即中學部)("Preparatory (Middle School)")。[3] 此時的預科仍為四年制,等價於中學("Lingnan originally had a four-year preparatory school (equivalent of a middle school)")。[9] 遷廣州後,中學部首任主任是葛理佩(Henry B. Graybill),他為中學部的快速發展立下大功。1906年新校園正式開辦大學部一年級,但大學部發展緩慢,學生一直相當少,且全部中途退學。學校乃致力於預科教育,以提升學校名望,改善辦學條件:「購校地,建校舍,增設備,辦中學,一切皆為組織正式大學之準備計故也」。[10] 1911年(一說1912年秋)預科延長,增加一年,改為五年制,以符合政府對中學的要求。這也使得預科部學制與美國中學一樣。自此,預科部(Preparatory Department)改稱中學(Middle School),一般稱嶺南中學。[4] 後又另外開設一年制預科(Subfreshman Class)。1912年,嶺南學堂更名嶺南學校。因當時廣州的現代教育水平甚低,近半中學生難以跟上中學課程而中途退學。為保證中學質量,1908年校本部又成立一所小學,對程度不足學生進行中學前教育,並在荔枝灣河南各有一所小學,合共三所。

一直到1918年大學部(更名為文理學院)才正式授予第一個本科學位,有3名學生畢業,而預科部(中學)早已有相當規模。[4]

大學時期 編輯

20世紀20年代,嶺南學校不可避免地捲入發生在廣州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包括沙基慘案省港大罷工等。在民意壓力和政府教育部要求下,嶺南學校重組。1927年8月1日正式由華人接管,更名為嶺南大學,簡稱南大。1905年畢業生鍾榮光出任校長。至抗戰前,大學已有數所附屬中學和小學,包括校本部的附設第一中學,另有位於西閩的附設第二中學和位於上海的附設第三中學。其餘分處各地的多所小學,部分還辦有初中,如澳門嶺南分校。[11] 缺乏資料證實「嶺南大學附中」名稱何時正式啟用,但不會早於大學成立的1927年。1927年前的「南大」實指嶺南學校大學部。而學校簡稱從「南大附中」改為「嶺大附中」確切年份亦已不可考。

1932年嶺南大學教育系開設初中實驗班,進行初中課程與教學方法的研究。開設3年,畢業學生13人。但缺乏資料證實課程是在附中實施,若是,則其是有史可考的華附百年歷史上第一次設立實驗班。[12]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嶺南大學遷往香港,大學借香港大學複課,附中則遷往香港青山灣梁園上課。電影《色,戒》有描寫嶺大南遷過程。1941年12月,香港淪陷,時為校長的李應林率領嶺南大學師生輾轉逃亡至粵北韶關。在國民政府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和美國基金會的協助下,最後在曲江仙人廟大村復校。附中跟隨轉移。後來戰事日漸蔓延,轉移往東江梅縣。1945年抗戰勝利,學校重回廣州康樂園。

學校影響 編輯

嶺大附中的學生當中,不少是有影響的歷史人物。格致書院開課之始,第一名投考入學的,乃是「四大寇」之一的陳少白(其餘三人為孫中山尢烈楊鶴齡)。又如1900年謀炸兩廣總督而殉難的先烈史堅如(1899年入學)、西點軍校華人第一人陳庭甲(1901年畢業),還有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嶺大附中時期)、畫家高劍父(澳門時期)、司徒喬、近代革命家廖承志廖夢醒兄妹。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兩個孫兒孫治平孫治強也是附中學生。

嶺南大學附中一直是廣東傳統名校,入學競爭激烈,每年2000多考生只得約300人獲錄取。而當時東南亞等地教育不佳,華僑多數將子女送回國接受教育,格致書院和其後的嶺大附中是華僑的首選學校,因「本校(指格致書院)課程水準甚高,當時官立私立之學校故非其匹,即香港之英文學校,於數學、科學、及漢文諸科,其程度亦有遜焉。」[6] 學校不但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中外各類文化課開設全面且遠超前其他學校,也是首開體育課先河的學校之一,一直在各類運動會名列前茅。[4] 學校的時間表與當時所有其他學校都大不同,反與現時之華附相似。[6] 當時學校實行住宿制,對照當時與現在之華附對學生宿舍的管理和要求,兩者竟幾乎完全一樣。學校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出操步伐之齊,軍容之盛,超過當時正式軍隊,「嶺南學生出隊」(指去市區參加活動)成為廣州一宗盛事,路人踴躍爭看。[10]

1906年,廖奉獻成為首名入讀附中的女生,開國內中學男女同校之先河。廖奉獻碩士畢業後返回附中出任首任女生訓育主任。[4]

弒師案 編輯

1947年6月底,兼高三化學老師的教務主任蔡輝甫因拒絕學生作弊要求,被杜焜榮、關輝明、龔金湘等三名學生所殺。事件震驚南粵,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教育問題的反思。輿論普遍認為,正直不苟、以身殉職的蔡先生與被人看作弒師的犯罪學生,同樣值得同情,「他們是和蔡先生一樣的不幸犧牲在動盪不安的社會裏,犧牲在不健全的教育制度里」。[13]

中山大學附中 編輯

1905年6月「兩廣速成師範館」創立,旋改為「兩廣師範學堂」,王舟瑤為監督。翌年改為「兩廣優級師範學堂」,建新舍於廣東舊貢院(今中山四路、文明路一帶,包括今日省實驗中學、廣東省博物館中山圖書館等地)。1910年7月,增設附屬中學。1924年6月9日,孫中山大總統令任命鄒魯為校長,將「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廣東公立法政大學」、「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併升格「國立廣東大學」。附中亦更名國立廣東大學附中。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廖仲愷提議將廣東大學更名為中山大學,以資紀念。10月獲國民政府批准。1926年7月17日正式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成為廣東的最高學府。附中劃歸廣東省教育廳辦理,易名省立中山中學,廣東省主席陳濟棠親任校長。次年7月,復歸大學,易名國立中山大學附中。學校校址在惠愛東路(今中山四路)原中山大學東北部。廣州淪陷後學校停辦。1941年,中山大學遷校坪石時,復設附屬中學,附屬於師範學院。抗戰勝利後,遷回廣州惠愛東路原校址。

1950年,按教育部要求,國立中山大學去除國立二字,附中隨之改名。

1924年,孫中山曾於學校禮堂宣講三民主義。1925-1926學年第一學期,毛澤東兼任國立廣東大學附中高中教員,講授《農工政策》,每周2小時。魯迅周恩來等人亦曾在校任教或講座。中大附中學生經常出現在廣州學生運動的前列,成為運動的中堅力量。1937年12月26日成立的「中大附中青年抗日先鋒隊」,是全省成立最早的抗先隊基層組織。抗日英雄謝晉元從學校肄業後,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

廣東文理學院附中 編輯

1921年10月12日,因原有師範畢業生不能滿足小學教師的需求,廣州市教育局創辦廣州市立師範學校,選定雙門底(今北京路靠近西湖路口一帶)原粵秀書院舊址為校址,任杜定友為校長,開辦舊制師範班。1923年秋,將原舊制師範班改為新制的初中三年級,同時兼辦中學部。

1934年,時任廣東省主席陳濟棠為紀念中國國民黨元老古應芬(字勷勤)提攜之恩,將廣東工業專門學校及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合併為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原廣州市立師範學校為其師範學院,院長為著名教育家林勵儒。附中亦更名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附中。次年3月,師範學院改稱教育學院,附中隨之更名。抗戰爆發後,遷校於開平蘆村。

1938年9月,勷大解散,教育學院獨立為廣東省立教育學院,附中隨之改名,遷校於開平百合圩。1939年8月,省立教育學院改設為省立文理學院,附中亦隨之改名,遷校於乳源。1939年底,遷校連縣東陂。1944年,附中獨立為省立粵秀中學。抗戰勝利後,遷校於惠陽豐湖原省立惠州中學原址,後發展成今天的惠州學院。1946年,省立文理學院遷回廣州石榴崗,不久,恢復設置附中。

1950年,按教育部要求,省立文理學院去除省立二字,附中隨之改名。

華南聯大附中 編輯

1925年,時任廣東省財政廳長陳其瑗創辦私立廣東國民大學,附設中學部,校址在惠福西路。抗日戰爭翌年,廣州失守,國民大學大學部先徙於開平樓岡鄉。中學部先遷台山,旋遭敵炸,乃並於開平。後隨戰事發展,數遷於茂名陽春等地。抗戰勝利後,回遷廣州。

陳炳權吳在民等人於1927年創立私立廣州大學,次年在廣州天香街開辦附屬中學,一般稱廣大中學,後又在香港、澳門、台山分設廣大中學分校。廣州淪陷前夕私立廣州大學遷至香港。香港淪陷後,學校先後遷設於曲江羅定連平興寧等地。1945年8月,抗戰勝利,私立廣州大學在廣州市東橫街恢復運作。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州軍管會接管了私立廣州大學。

1913年,廣州律師公會於文德路創辦私立廣州法政專門學校(不同於1924年併入國立廣東大學的廣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29年改為私立廣州法學院,任文壯為院長。1932年8月,增辦附屬中學,亦稱廣法中學,校址在文德路69號。抗日戰爭時停辦,戰後復校。

1951年2月,私立廣州大學、私立廣東國民大學、私立文化大學、私立廣州法學院4所私立高校合併成華南聯合大學。數所附中亦合併為華南聯大附中。

組建後 編輯

 
江澤民為華附所做的題詞
 
華附本部格物樓

1952年,跟隨中國高校院系調整,由嶺南大學附中、中山大學附中、華南聯大附中、廣東文理學院附中四所中學合併,組成華南師範學院附中。合校後,學校高中部設在廣州市東山區文明路原中山大學附中校園,初中部設在永漢路(現北京路)仰忠街原華南聯大附中的校址上。

今日位於中山大道西的校本部,前身是1956年8月成立的華南師院附中石牌分校。1958年8月,石牌分校初具規模,華南師院附中校本部搬到石牌,石牌分校撤銷,原來的校本部改為華南師院附中廣州分校。1962年7月,廣州分校更名為廣東實驗學校,成為一所獨立學校,即現在的廣東實驗中學

1960-1961年,學校曾短暫改稱廣東科技學院附中。文化大革命期間更名為廣州市第61中學。1982年學校正式啟用現名。[14]

1952年合校時,少部分原中山大學附中與嶺南大學附中教師隨中山大學搬遷,另組學校,即今之中山大學附屬學校。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大附校中學部改稱廣州市第六中學。1999年,中大附校復建中學部。今日的中大附中則為1993年成立的民辦中學。故今日之中大附中與中大附校皆不同於華附四校合一前之中大附中。

合校後的華附一直是全省數一數二的重點中學。大量中共黨政軍高級幹部送子女入讀華附,包括林彪陶鑄劉興元周小舟趙紫陽尹林平任仲夷等。文革時廣東第一張大字報亦出於該校。[15]

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和廣東省領導人江澤民溫家寶李嵐清李長春張德江陳至立黃華華等多次到訪華附。今日華附的校名由江澤民題寫,校訓由任仲夷題寫。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華附得到資金對校園進行大規模更新,包括填平原校園湖泊建成今日之運動場,原校辦工廠、商店等拆除建成體育館,原崗頂樓拆除建成辦公樓,原紅樓拆除建成聚清園,原校醫院拆除建成奧校樓等等。至今,90年代前大部分原建築已不復存在,僅餘的少量建築(如南樓)也經過大規模翻新。

2004年,廣東省教育廳批准成立華師附中國際基礎課程中心,2009年初更名為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2014年,華附成立大學先修班,其類似於美國大學先修班,為學有餘力的高中生提供課程。學生除了要完成國家課程之外,還要學習和選修由大學與中學聯合開發的課程;還可以到大學實驗室參觀學習,參與大學科研項目。[16]

學校沿革年表 編輯

年份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校名
1888年 格致書院
1900年 嶺南學堂預科部
1909年 兩廣優級師範附中
1911年 嶺南中學
1912年 國立廣東高等師範之附屬學校
1923年 廣州市立師範學校附中
1924年 國立廣東大學附中
1925年 私立廣東國民大學附中
1926年 省立中山中學
1927年 國立中山大學附中
1928年 私立廣州大學附中(廣大中學)
1932年 私立廣州法學院附中(廣法中學)
1934年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附中
1935年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教育學院附中
? 廣東省立勷勤大學附中
1938年 廣東省立教育學院附中
1939年 嶺南大學附設第一中學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附中
1944年 省立粵秀中學
1946年 廣東省立文理學院附中
1950年 嶺南大學附中 中山大學附中 廣東文理學院附中
1951年 華南聯大附中
1952年 華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
1960年 廣東科技學院附中
? 廣州市第61中學
1982年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校園概況 編輯

 
本部教學樓

華附目前形成「一校、三區、三分校」的基本格局。

本校校區 編輯

  • 石牌校區(高中):位於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西1號,為華附的校本部。
  • 五山校區(初中):位於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91號,前身為113中學五山校區,華附初中部於2019年9月入駐[17]
  • 知識城校區(初中+高中):位於中新廣州知識城南起步區南側,於2021年11月動工,2023年啟用[18]

現有分校 編輯

  •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級中學:位於佛山市南海區桂城東平二路,創辦於2002年,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區教育局、南海區桂城政府合作舉辦的民辦普通高中。
  •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汕尾學校:位於汕尾市城區通航路,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汕尾市弘揚教育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民辦學校。
  •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增城學校:位於廣州市增城區荔湖新城,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增城區政府聯合創辦,由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全面管理的一所新建公辦九年一貫制學校。
  •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東莞長安學校:位於東莞市長安鎮,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與東莞市教育局、東莞市長安鎮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於2024年9月啟用。

前分校 編輯

隨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於2021年公佈,中國大陸開始對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進行規範。廣州市教育局於2021年7月發佈通知,要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包含公辦學校名稱或簡稱;教育部亦於次月發文,對公辦學校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行為進行規範[19]

  • 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中學:前身為2001年創辦的「廣州市華師附中番禺學校」,是華附與合生創展集團合作建立的民辦完全中學,2021年12月變更為現名[20]
  • 廣州市白雲區華新學校:前身為2002年6月創辦的「廣州市白雲區華師附中新世界學校」,是華附和新世界(中國)地產廣州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創辦的民辦初中,2021年變更為現名。
  • 廣州南方學院番禺附屬小學:前身為2003年創辦的「廣州市華師附中番禺小學」,是華附與合生創展集團合作建立的民辦小學,2021年12月變更為現名。
  • 廣州市海珠區華海雙語學校:前身為「廣州市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海珠雙語學校」,是華附與廣州恆鑫教育集團和廣東東升實業集團合作建立的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以國際化雙語教學為特色[21];學校於2021年9月開學,同年11月獲批變更名稱[22]

教育集團 編輯

華附在21世紀初期創立了三所民辦學校後,建立了中國大陸首個教育集團,以加強各學校之間的資源共享[23]。2022年1月,華南師範大學成立「華附聯盟教育集團」,華師附中教育集團成為其子集團[24]

除前文所述的華附各現有及前分校外,華附教育集團還包括以下成員:

  • 廣州市從化中學:2020年7月成為華附合作共建學校,並納入華附教育集團[25]
  • 廣州市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前身為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匯景實驗學校,2018年更名,2021年5月成為華附合作共建學校,並納入華附教育集團[26]

此外,華附在2018年與廣州市第一一三中學建立合作關係,兩校在113中學建立「華附班」,實現教學資源共享[27]

榮譽 編輯

近十多年來,華附學生中有40多人次參加國家中學生奧林匹克集訓隊。至2008年9月止,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8枚,銀牌3枚,銅牌2枚;獲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1枚,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2枚,銀牌1枚,國際天文奧林匹克競賽金牌1枚,還獲得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中國的唯一兩枚獎牌;獲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金牌1枚;獲亞洲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1枚;獲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4枚,銀牌7枚。[28]

師生校友 編輯

著名校友 編輯

華附的優秀校友遍佈世界,其中包括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超過2000位教授、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

歷任校長 編輯

校長 任職時間
黃杏文 1952-1956
岑學干 1956-1958
王屏山 1958-1968
周仲由革委會主任) 1968-1972
李文海(革委會主任) 1973-1976
蔡漢平(革委會主任) 1976-1978
王屏山 1978-1983
蔡漢平 1983-1996
吳穎民 1996-2013
朱子平 2013-2017
姚訓琪 2017-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人民網 "http://gz.people.com.cn/n2/2016/0224/c358162-27802234.htm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6-02-24
  2. ^ 嶺南通訊 Lingnan Newsletter 第74期,1973年[永久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Szto Wai: Portraits of Lingnan University 1937-1944. [2010-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2).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Charles Hodge Corbett, "Lingnan University, a short history based primarily on the records of the university's American trustees", New York, Trustees of Lingnan University, 1963
  5. ^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Lingnan University. [2010-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16). 
  6. ^ 6.0 6.1 6.2 6.3 6.4 6.5 嶺南通訊 Lingnan Newsletter 第6期,1955年[永久失效連結]
  7. ^ USNY Chancellor Anson Upson 1893年12月13日信件
  8. ^ 嶺南通訊 Lingnan Newsletter 第1期,1954年[永久失效連結]
  9. ^ President's Report by Charles Edmunds, 1919-1924, p.22. Trustees of Lingnan University
  10. ^ 10.0 10.1 嶺南通訊 Lingnan Newsletter 第16期,1958年[永久失效連結]
  11. ^ 《民國二十八年度本校組織系統圖》,《嶺南大學檔案》,廣東省檔案館,檔號:38/2/28
  12. ^ 陳國欽、袁征,《瞬逝的輝煌--嶺南大學六十四年》,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13. ^ 莫擎天:〈嶺南大學附中「弒師」案真相〉。《廣東文史資料》,第10輯(1963)。
  14. ^ 參考名校巡禮: 走進華師附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5. ^ 广东文革第一张大字报. [2010-0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6). 
  16. ^ 健敏, 梁. 华附30学生将提前修大学课程. 信息時報. 2014-05-14 [2015-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17. ^ 丘敏華. 新建综合楼!华附初中部扩建,未来有望扩招. 信息時報. 2022-01-06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18. ^ 蔣雋. 一校三区!华附知识城校区(首开区)启用开学,为全寄宿完全中学. 羊城晚報. 2023-09-03 [2023-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5). 
  19. ^ 林茹彬. 广州超过20所民校更名与公校“脱钩”. 信息時報. 2021-11-17 [2021-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8). 
  20. ^ 鄒甜. “2022年广州民办学校高质量发展”评选活动|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信息時報. 2022-04-02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21. ^ 华附海珠双语学校今年招生. 廣州日報. 2021-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22. ^ 李煥坤. 广州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等四所学校更名. 羊城晚報. 2021-11-03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23. ^ 畢嘉琪. 华附任期最长校长卸任. 南方日報. 2013-08-12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透過新浪新聞. 
  24. ^ 黃淑儀. 华师“华附联盟”教育集团正式成立,下设两个子集团. 信息時報. 2022-01-19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25. ^ 張豪. 华师附中“牵手”从化中学!@从化人:家门口即可上名校. 羊城晚報. 2020-07-15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26. ^ 曾萌萌. 五山教育再出新利好:汇景实验学校正式纳入“华附教育集团”!. 信息時報. 2021-05-24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2). 
  27. ^ 李丹. 穗小升初格局再变!华师附中复办初中部 今年招3个班. 信息時報. 2018-03-14 [2022-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2). 
  28. ^ 參考學校概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

座標23°8′23.84″N 113°20′21.63″E / 23.1399556°N 113.3393417°E / 23.1399556; 113.339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