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討論:Nobel icon

由Jimmy-bot在話題關於人物模板頂端的諾貝爾獎圖標上作出的最新留言:7 年前

關於人物模板頂端的諾貝爾獎圖標

是否能夠考慮不要添加?目前大量諾貝爾獎得主條目模板的姓名部分都被塞入一諾貝爾獎章,破壞整體結構,與模板下方信息重複(模板中已經包括獎項字段了,並且可以描述得更為詳盡——年份及具體獎項),並且給人一種條目主人的生涯是由一獎項定義的不當印象。原則上模板的姓名字段只應當包括人物的常用名,有時輔以尊稱。諾貝爾獎雖有其影響力,但個人並不覺得其能夠上升至這般地位。不知諸位想法如何?--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9月5日 (一) 01:51 (UTC)

用單一項目判斷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不正確的做法,人人都不應如此做,不論在社會上還是網絡上。你看一個和平獎圖標,就想說「哇,這個人一生致力於和平」,你自己腦補太多了。仔細看了下,原來你說的是人物模板頂端的諾貝爾獎圖標,確實,如果一個人獲獎無數,姓名旁是不是會塞滿了圖標,這可能是個問題。
如果人物模板里有獎項字段也有圖標,我不反對刪去人物模板頂端的圖標。--Gqqnb留言2016年9月13日 (二) 23:19 (UTC)
@Gqqnb:閣下在方針頁面提及「讀者需要一下子就知道他是諾貝爾得主」以及假設「諾貝爾獎圖標促進用戶進一步閱讀條目」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反映了「用單一項目判斷人的一生」的潛在心態。這一標籤的明顯程度(大號、金色圖標、淺色背景、同人名並列、有時位於模板頂端)強烈暗示了這一獎項的主導性地位,維基閱讀者都已經自行腦補了,不知其他維基人是否是這麼想的,希望能夠聽取以下他們的想法。理論上來說,獲得過諾獎的詹姆斯·沃森的條目是否比早逝而未獲獎的羅莎琳·富蘭克林條目更值得閱讀?WP:比重(或整個WP:中立)的核心就是反腦補,而在一人傳記正文中諾貝爾獎(及其可靠來源)往往只佔到一兩句或一兩語段,在模板中的獎項處純文字提及獲獎狀況已經足夠,另加一枚獎牌圖片明顯超出其方針限定範圍。若使用了諾貝爾獎圖標,為何不使用奧斯卡獎、艾美獎、金棕櫚、普利茲克獎、普立茲獎或其他勳章的相關圖標?原因仍舊是大家會下意識腦補以強調其重要程度。
本人認為模板頂端的圖標必須刪除。原則上模板下方的也當刪除,尤其是約瑟夫·湯姆孫條目中在每個人名旁標註的圖標更是如此;至於具體獎項邊添加的圖標,本人不支持,但是願意進一步聽取維基人的看法。--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9月14日 (三) 02:44 (UTC)
你可能看到的是我的這一句「如果沒有諾貝爾圖標,讀者不會一下子就知道他是諾貝爾得主」。我沒有說讀者需要一下子就知道,而是圖標令讀者一下子就知道。俗話說圖文並茂、一圖勝千言,就是說一張圖令讀者一下子就知道,提高了讀者的閱讀效率。讀者一眼掃過去,就知道他有諾貝爾獎。為何不能用一副小小的圖標提高讀者的閱讀效率?此外,我無法苟同「諾貝爾獎圖標促進用戶進一步閱讀條目」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反映了「用單一項目判斷人的一生」的潛在心態。該圖標相當於講述諾貝爾獎的段落的總結。老師是否有介紹過「總分段落」,先用總結段落吸引讀者介紹大概,然後分述詳細情況。可能「諾貝爾獎圖標促進用戶進一步閱讀條目」不夠完整,我的意思是「諾貝爾獎圖標促進對專主的諾貝爾獲獎情況感興趣的用戶通過進一步閱讀條目查找具體表述諾貝爾獲獎情況的段落,獲得進一步資訊」。--Gqqnb留言2016年9月14日 (三) 04:45 (UTC)
感謝閣下的解釋。「一下就知道」亦有一問題——雖是「圖文並茂」,但在此處圖像的存在亦有「喧賓奪主」之嫌疑,尤其是在其他獎項乃至其他字段基本不使用任何標示而只使用純文本的狀況下,即如上所說的WP:比重。讀者或許不必「需要」一下子知道,但其「將會」一下子知道,在諾貝爾獎往往僅佔全文有限篇幅的情況下實不妥當(模板本身亦當簡潔反映全文的重要信息以及比重)。目前的獎項字段已經可以通過{{awd|诺贝尔文学奖|2007}}這一方式填充,顯示出的獎項本身已經加粗(亦可手工加粗),相對顯眼但亦不如圖標那般張揚(且醜陋,個人觀點),足夠吸引注意力並且亦無障礙總結諾貝爾獎段落,若用戶需要搜索相關資訊,應當不難在模板或是引入段落中迅速識別之——若是不行,只能怪罪其閱讀能力或是模板內容冗雜或是開篇書寫不佳。提升效率固然是好(en:WP:READABLE),但操作起來應當有一定限制,方式也不僅一種。百科本身已經通過強調書寫結構和搭配一定圖示來便利閱讀了,但尚未到使用任何手段以方便任何一方面閱讀的程度。--Morningstar1814留言2016年9月14日 (三) 06:00 (UTC)
返回 "Nobel icon"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