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致平
臧致平(1869年—1944年),字和斋,安徽太和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福建军阀,1922年—1924年割据厦门、漳州一带,其势力鼎盛时控制今厦门市、漳州市和金门县。
生平
编辑幼年家贫,成年后以卖水为生。因生活所迫加入清军,先在第一协统张怀芝部任标统,后为冯国璋属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被选送吉林讲武学堂学习,肄业后返部。
1913年11月,被北洋政府任命为第十四混成旅旅长。1914年2月,北洋政府派遣臧致平部进驻福建漳州等地。1916年,袁世凯称帝,为了镇压两广的讨袁军,让臧致平率兵攻打广东,并授陆军中将军衔。1917年,任福建陆军第二师师长,属皖系李厚基部。1918年,兼任汀漳镇守使,驻守厦门;同年5月,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部入闽,在诏安与臧致平部激战,臧致平部战败,退出诏安。1920年末,在粤军撤出福建后,李厚基命臧致平部重新占领漳州地区[1]。
1922年6月,臧致平因反对李厚基响应陈炯明的“联省自治”主张,被李厚基罢免官职;11月7日,臧致平在厦门发动兵变,驱逐李厚基的势力,自任闽军总司令,其部编为闽军第一、第二师。同时,臧致平联合王永泉、粤军,逼迫李厚基离开福建。1923年,北京政府任命臧致平为漳厦护军使[2];同年,北洋政府命直系孙传芳督闽,臧致平与王永泉联合致电北洋政府,力拒孙传芳督闽。等到孙传芳抵达南平,臧致平于3月9日赴福州与刘冠雄等协商阻止,并调兵北上,联合王永泉部抵御孙传芳。因王永泉背臧投孙,臧致平于4月17日正式发表通电,反孙独立。4月30日,臧致平在厦门召集福建各军将领,举行联合讨伐孙传芳的军事会议。会议决定福建民军、粤军、闽军分三路进攻福州。此时,臧致平控制厦门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金门、同安、海澄、龙溪、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长泰等11县。厦门成为各派军队反孙传芳的指挥部。5月,因许崇智部被陈炯明属下的林虎部击败,臧致平率部救援,不料赖世璜、苏世安两部战败并向林虎投降,许崇智属下的黄大伟部叛变,联军腹背受敌,臧致平无奈,退守厦门,联军解体。7月,林虎、王永泉联合海军三面袭击厦门,臧致平坚守厦门。8月4日,陈炯明部逼近厦门。孙中山为解厦门之围,特派宋渊源为闽南宣慰使,到闽南各地民军中进行活动,又派许崇智率部赴援。1924年2月21日,北洋政府下令撤销臧致平的漳厦护军使职务,任命张毅为厦门镇守使。3月,孙传芳、周荫人联兵驱逐王永泉下台;王永泉的旧部、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长杨化昭率部前往厦门投奔臧致平,杨化昭部编为闽军第三师,杨化昭任师长[3]。3月15日—16日,臧致平联合国民党在闽势力何成浚部,在厦门揭起“讨贼”大旗,率5000多人渡海攻取嵩屿;20日,攻取石码;21日,孙中山委任臧致平节制闽南民军,并援助致平臧军饷50万元;22日,攻占漳州。4月,周荫人部与臧致平、杨化昭部在同安激战。孙中山为巩固与闽军、海军的联盟,与臧致平协商将厦门交海军管辖,以换取海军支持孙中山在福建活动。臧致平遵照孙中山意见,撤出同安、厦门,退守漳州,厦门遂为海军所占[4]。4月18日,陈炯明属下李云复、尹骥两旅攻入漳州,臧致平部向南靖撤退。不久,臧致平率残部到浙江投靠卢永祥,其部受编为浙江边防军,臧致平任边防训练处处长[5]。
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臧致平任浙沪联军第一路副司令;因浙军叛变,臧致平被迫同卢永祥、何丰林下野。1925年1月,臧致平任江苏宣抚使署参谋长,后去职[6]。
参考文献
编辑- ^ 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漳州市志.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11. ISBN 7-5004-2625-9.
- ^ 李盛平主编.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9.04: 719. ISBN 7-80035-227-7.
- ^ 近代稗海,第6卷
- ^ 厦门市志
- ^ 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安徽省志 66 人物志. 北京:方志出版社. 1999.08: 163. ISBN 7-80122-381-0.
- ^ 王俯民编著. 民国军人志.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2.10: 591. ISBN 7-5043-16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