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黑体-繁

最新留言:2年前由Dqwyy在话题博客来源太多了内发布

新条目推荐 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移动完毕~天上的云彩 พูดคุย 2009年9月13日 (日) 16:29 (UTC)回复

bug 编辑

简繁互转功能在这里出问题了,“华文印刷新技术”中“刷新”两字被转成了繁体的“重新整理”,成了“华文印重新整理技术”。—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 IV65536 对话贡献)于 2009年9月14日 (一) 08:15 (UTC)加入。回复

关于bug 编辑

已经解决繁简转换的bug—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 Mark85296341 对话贡献)于 2009年9月14日 (一) 14:15 (UTC)加入。回复

关于某些提法的疑问 编辑

“接近日本的旧字形”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是是不是忘了补充一句,“日本的旧字形”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康熙字典字形? 我看网上不少人指控这个字型把青的下半写成日本的“円”,殊不知这是传统字形里为了区别“月”“肉”“舟”等字源的月部件,对于“丹”来源的月部件的特殊写法?—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 58.16.41.80 对话贡献)于 2010年1月11日 (一) 15:36 (UTC)加入。回复

基本符合国字标准字体? 编辑

有关于“概要”中倒数第三行提到“Mac OS X 10.6.3与iOS 4之后, 黑体-繁已大幅调整,笔画改为与俪黑 Pro一样基本符合国字标准字体,也彻底解决过去的笔画不一致问题”, 实际上并非如文字所叙述的,例如依据台湾教育部所公布的标准写法,很明显“北(左下的笔顺)、县(左边写成目)、宽(不为艸部)、寺(为士不为土)、雨(不为四点)等”, 所以是否有另外说明的必要,因为其实这样看下来,我觉得Mac应该是直接从黑体-简修改来的, 才有如此多的大陆写法。—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 114.25.161.249 对话贡献)于 2011年7月13日 (三) 08:53 (UTC)加入。回复

回应:诚然,但请注意,“国字标准字形”和大陆的“新字形”的相似性是远远超过他们各自和旧字形的相似性的,因为两岸都有用按手写体(楷体)改造印刷体(宋体、黑体)的倾向。另外,黑体-繁的走之底是台湾标准。 因为黑体-繁随苹果系统的升级每版皆有更新,逐渐向台湾教育部字形靠拢,所以上面所说的应当只会是一时状况。—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 61.190.42.111 对话贡献)于 2012年2月23日 (四) 00:58 (UTC)加入。回复


光是看草字头还是3笔,就跟本不符合教育部标准字体。结论有问题。--But留言2012年11月30日 (五) 01:27 (UTC)回复

中立性争议 编辑

由于目前的页面内容有偏颇之疑虑(如“不少用者无视旧字形的正确性”一句,并不符合维基的中立性方针),因此加上了相关模板。还请各位协助补齐完善。 RSChiang留言2014年8月7日 (四) 04:45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黑体-繁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6月24日 (日) 08:41 (UTC)回复

博客来源太多了 编辑

某些小圈子在各自博客上各执一词罢了,无可靠第三方媒体报道。不是说小圈子里面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能写进来,表面上看似很中立客观,“某某人称XX,某某人不同意其观点,称XX”,事实上这些某某人都是名不经传的小人物。正如中美两国之间发生什么大事情,新华社的评论就可以写进来,但是就没有必要写“出租车司机张某在其微信朋友圈表示XX,朝阳区某小区老大爷表示不认同张司机的观点,称XX”。--dqwyy 回头捡起那落叶/洒向海的那一边 2021年10月2日 (六) 13:01 (UTC)回复

返回到“黑體-繁”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