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優

日本的配音員

聲優[註 1](日語:声優せいゆう seiyū)其意為配音員。為日文「聲で演技する俳優」縮寫後的和製漢語,原句意為透過聲音表演的演員。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声優
假名せいゆう
平文式羅馬字seiyū
日語舊字體聲優

聲優表用CV(英語:character voice,角色配音)用來標示作品中所演繹角色的對應聲優,這個說法最早由井上伸一郎日語井上伸一郎在《Newtype》雜誌提出[1]

特點

編輯

聲優不僅需要音色動聽,還得具備各種「能人所不能」的能力。女性聲優反串男性角色早已司空見慣,許多聲優甚至可以模仿老人、中年人、青年、小孩的各種聲音,而且還能夠自由跨越從耳語到尖叫的廣闊音域,同時還要始終維持所配角色的聲音特點。時至今日,聲優已經成為日本動漫產業中的重要環節,聲優的表現優劣,通常將直接影響該角色的人氣,乃至整個動漫作品的質量。而且隨著日本動漫作品的跨媒體發展,聲優的工作不只是作品配音,還要代表作品角色參與現實活動,甚至需要如角色的設定一樣學習更多技能,包括樂器演奏、舞台演出等。

在日語,缺乏感情投入的對白詮釋稱之為棒讀(日語:棒読み)。

另外,在參與涉及成人情色情節內容的作品,大部分聲優會使用另一個藝名來承接工作,被愛好者稱為「馬甲」,主要原因是避免因為使用參與不涉及成人情色情節內容的作品時使用的藝名而造成工作履歷受到污染,而影響以後參與不涉及成人情色情節內容的作品的工作機會。這些聲優一般情況是不會承認或透露承接不同內容業務間的藝名的關係,但愛好者間會通過這些聲優參與的行業訪談析出的個人信息,聲線特色,或者其參與的作品無意透露的演員信息來推斷不同聲優藝名間的關係,並作為秘而不宣的情報流傳,只有極少數聲優會使用同一個藝名參與涉及這兩方面的參演工作。

收入

編輯

日本俳優聯合日語日本俳優連合的基準,30分鐘左右一集的動畫大約是18,000日元作為演出費,這就是一部作品的工資;所以聲優業相當依賴大量演出機會來謀生,在聲優人才噴發競爭激烈的日本想要成功出名更為困難。

早期聲優地位低下,收入微薄。1988年,永井一郎野澤雅子內海賢二等360名聲優發起訴訟,要求動畫製作公司在動畫製作成 DVD 和錄影帶時要支付給聲優聲音使用費,並且產品之後聯動活動需要聲優聲音的費用也需支付,最終該訴訟於2004年勝訴,為聲優同行爭取到提升收入的機會[2]

簡單來說聲優在日本是類似藝人的行業,只要出名,不但能增加配音機會,並涉足電視旁白以及外國影視配音等收入較高的範疇,還能有歌唱、舞台劇等報酬不斐的延伸財源,但若籍籍無名絕對無法單靠配音餬口,必定要依賴打零工或副業作為支持、撐到出名的日子到來,也有可能最終無法堅持下去而被迫退出行業。

歷史

編輯

早於20世紀,日本電視產業剛剛起步時,隨著大量譯製電視電影的引進,從而產生了聲優一族。在隨後的1970年代,日本動畫日本漫畫開始產業化,聲優們借著商機逐漸竄紅。到了1980年代後,聲優們開始從幕後走到前台,不但參加唱歌、主持等活動,還組成各種偶像團體以便提升人氣,並推出唱片和各種周邊產品。

廣播劇時代

編輯

1925年,日本放送協會(NHK)前身「社團法人東京放送局」開播,同年錄取「廣播話劇研究生」12名擔任聲音的演員,為日本歷史上的第一批專業聲優。當時的新聞媒體稱這批人為「廣播演員」(ラジオ役者)。1941年,東京放送局成立「東京中央放送局專屬劇團俳優養成所」(東京中央放送局専属劇団俳優養成所),並公開招募研究生;次年,第一屆研究生畢業,為日本第二批專業聲優。就在這段期間,產生了「聲優」一詞。依據讀賣新聞專跑藝能界的記者小林德三郎的說法,「聲優」是由NHK演藝節目製作人大岡龍男命名的[3]

第一次聲優熱潮

編輯

在1950-1960年代,日本民放電視草創期,電視節目不足,大量引進國外電視節目進行日語配音。這個時期的聲優人氣很高,這個時期的中心人物是為阿蘭德龍配音而成名的野澤那智。 當時日本電影界為了對抗電視界,五大片商締結協定,禁止旗下電影明星參與電視演出,而民營電視台事實上也出不起邀請電影演員的錢。因此民營電視台多邀請新派劇演員和廣播劇團的演員參加國外電視節目的配音。新派劇的舞台演員多數隻拿配音當打工,為此,出身於廣播劇團的若山弦藏進行了批判。 配音事業全盛期,東京俳優生活協同組合正式誕生,後來從該組合中分化出許多聲優經紀公司。 日本的第一部實施配音的外國電視節目是美國動畫片《超人》,由TBS的前身KRT電視台在1955年播出,當時是以現場直播方式進行配音,致使聲音資料完全沒有留下來。1956年4月8日,日本電視台以錄音方式對一部海外動畫片進行了配音,這是日本第一部有錄音的配音版外國片。 1966年,NTV電視網的《周六國際影院》欄目開播,(日文名:土曜洋畫劇場,後改名為日曜洋畫劇場-即周日國際影院),該欄目實施了每位好萊塢影星只對應一位日語聲優的固定聲優制。該制度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

第二次聲優熱潮

編輯

1970年代,大量以少年漫畫中「熱血、友情、勝利」為主動畫湧現,以及因主流是少年漫畫的關係,所以一時間美少年角色到處都是,而為美少年配音的聲優自然成為人氣集中的對象。不管聲優本人相貌如何,只要他配的動畫人物夠帥夠美,也會跟著受歡迎。

在這個時代,神谷明[註 2]古谷徹[註 3]古川登志夫[註 4]等人還開始進行了實況錄音活動。從這個時候開始,聲優的多樣化被提出,動畫聲優主持的電台節目也誕生了(如同台灣的劉傑即有專屬的電台節目)。就這樣一直到1980年代前期。

1980年代後期,在電視動畫鎧傳》中配音的佐佐木望[註 5]草尾毅[註 6]等人結成了男性團體「NG5」。和一般聲優一直在幕後工作不同,他們不管是台前幕後都有參與,憑藉著出色的外表獲得了大量的人氣,也為之後的「聲優偶像化」奠定了基礎。

第三次聲優熱潮

編輯

1990年代前半開始,將聲優偶像化、大量推出與聲優有關的周邊。透過電台節目、OVA、活動、網絡等等媒介將聲優的名字作為品牌打出去,既有廣告效果又可增加知名度。但也產生一種變化,就是開始要求聲優本身的容貌。

現在的聲優工作已經完全不是單單的「為角色配音」。手機鈴聲唱片寫真集販售、廣播節目等,只要能聽得到人聲的傳媒,無不留下聲優們的聲音。不光要求聲音悅耳、聲線變化多、表現力強,連容貌是否俊朗或甜美,以致歌唱能力都成為聲優的評價標準,偶像派聲優一詞在此時出現。

但是,絕大多數的偶像派聲優始終不能與傳統偶像相提並論,其知名度甚至連二三線的「點心偶像」以及「地下偶像」都不如。因為在日本,會崇拜聲優的人士,通常都是熱衷於次文化御宅族(OTAKU),與主流文化缺乏互動;而且崇拜聲優的人士普遍不喜歡聲優進軍主流,使到聲優上電視節目的機會率不高,自然也難以將聲優的偶像化傳播出去。只不過偶像派聲優超過30歲時的心境仍然保持年輕,使到支持者的忠心程度很高,其人氣比一般偶像來得穩定。

雖然聲優界的年齡差距非常大,不過偶像派聲優比較年輕。一般女性聲優在20歲前後就可以走紅;而男性聲優則要慢許多,要到30甚至40歲之後才可能走紅。不過男性聲優的保質期則較長。而女性聲優在日本社會習俗(重男輕女)下,往往在結婚後就引退。但事實上,聲優的收入並不高:為每30分鐘一集的動畫配音,收入約18,000日元;即使是人氣比較高的聲優,價格也不會高很多。而在日本的一般公司職員,每月的收入都能達到30萬日元左右。[來源請求]

聲優的知名度基本上只限於同一圈子之內,但有例外:1995年的《新世紀福音戰士》,為綾波零配音的林原惠和為明日香配音的宮村優子,兩大聲優給人印象深刻。跟媒體大張旗鼓報導林原惠懷孕生子的消息相比,在那時候的聲優訪談中出現宮村優子背著孩子念劇本的照片,因為丈夫只是個打工族。目前宮村優子最常配的是《名偵探柯南》的遠山和葉;不過,只有等本來就出場率低的服部平次出場,才能有機會露面。

第四次聲優熱潮

編輯

於2000年代,除了第三次聲優熱潮提到的例子之外,像鹿野優以[註 7],雖然在2007年獲得第一屆聲優Awards「新人賞」,但卻沒有讓她的知名度提高多少,之後的作品還是以配角佔大多數,反而和她同年齡的加藤英美里[註 8]本多陽子[註 9]等人正打出相當的知名度。

另一方面,亦有部分聲優是以歌聲來提高知名度,水樹奈奈更是當中的佼佼者,在配音以外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具有上乘歌藝的她在2009年亮相NHK電視音樂節目並於第60回NHK紅白歌合戰登台之後,使到不太熱衷於動漫和聲優的大眾都開始認識她和留意她的歌曲。因唱功獲讚賞和唱片銷量成績不俗,2010-14年均被邀請參加第61-65回NHK紅白歌合戰(第61回兼任紅白應援隊隊員)。2011年12月3日和4日以及2016年4月9日和10日,她先後登上東京巨蛋,是史上第八位以個人名義登上東京巨蛋、第四位連續兩天演唱的日本女性歌手,而且是第一位聲優能在東京巨蛋舉行演唱會,再次破聲優紀錄。

職業生涯

編輯

日本的聲優培訓機制非常完善,專業的聲優培訓學校也是多不勝數,即使是一般的演員培訓也需要接受配音的訓練課程。

放送劇團出身

編輯

兒童演員出身

編輯

古谷徹鹽屋翼堀川亮鶴弘美富永美衣奈飯塚雅弓本名陽子仙台惠理渡辺明乃小清水亜美喜多村英梨花澤香菜等從小學中學的時候開始在兒童藝術團培養、後作為聲優活躍。近年來,浪川大輔木村良平小野賢章坂本真綾清水香里澤城美雪入野自由齋藤彩夏平野綾(從兒童演員偶像經過到聲優)、木村昴悠木碧等中小學生中作為聲優活躍的情況開始增多。

舞台劇演員出身

編輯

主要演舞台劇和音樂劇的舞台演員、後作為聲優活躍。此外,如矢島晶子小林沙苗名塚佳織朴璐美參加招募動漫配音演員和利益相關者作為舞台演員的工作,現在作為一個配音演員情況下工作。

太田淑子葛城七穗水城レナ寶塚歌劇團畢業生。

聲優培訓學校出身

編輯

從這樣的聲優訓練所(訓練所)、指導成為聲優訓練所、聲優関連學校(聲優訓練學科専門學校)出身。

其他出身

編輯

在少數情況下,有日本偶像水著女優模特兒喜劇演員、記者等轉行成為聲優。

其他國家的同業

編輯

配音演員在日本被偶像化的現象,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是較少見的。鄰近的韓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配音演員往往只是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人員(少數小有名氣的如香港的譚炳文、台灣的王瑞芹劉傑和中國大陸的葛平山新),劇集或影片片尾的工作人員列表也很少打出配音演員的大名,雖然聲音表情也是戲劇中重要的成分之一,但在各類媒體相關頒獎典禮,卻無專設獎項來鼓勵優秀的配音演員。另外,有些動畫及電影主角的配音工作,還有一些電視廣告的旁白,都是由知名藝人擔綱而非專門的配音演員(譯註:即是知名藝人在電視廣告中只是擔綱旁白,沒有參與拍攝)。

參見

編輯

腳註

編輯
  1. ^ 古漢語演員的稱呼。
  2. ^ 神谷明代表作:《筋肉人》、《北斗之拳》、《城市獵人冴羽獠
  3. ^ 古谷徹代表作:《機動戰士鋼彈 (初代)》阿姆羅、《聖鬥士星矢星矢
  4. ^ 古川登志夫代表作:《福星小子》諸星當等
  5. ^ 佐佐木望代表作:《幽游白書》浦飯幽助、《網球王子》、《死亡筆記本》等
  6. ^ 草尾毅代表作:《灌籃高手櫻木花道、《Keroro軍曹》DORORO等
  7. ^ 鹿野優以代表作《地上最強新娘》、《我家有個狐仙大人》、《女王之刃》等
  8. ^ 加藤英美里代表作《幸運☆星》、《超能力少女蘭》、《黑執事》、《Princess Lover!》等
  9. ^ 本多陽子代表作《詩∽片》、《sola》、《今天的五年二班》、《Battle Spirits 少年激霸彈》等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小牧雅伸. アニメックの頃…―編集長(ま)奮闘記. NTT出版. 2009: 210. ISBN 4757142161. 
  2. ^ 声優の地位向上のため、戦い続けた"声優界の父"永井一郎の足跡 (2014年1月28日) - エキサイトニュース(2/2). エキサイトニュース. [202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7) (日語). 
  3. ^ 勝田久「聲優の歴史」『聲優名鑑 アニメーションから洋畫まで…』ジ・アニメ特別編集、近代映畫社、1985年、174頁。

外部連結

編輯